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周恩来在东北读小学的那几年里,中国社会发生了一系列巨大变革,清王朝被推翻,宣统皇帝(溥仪)退位,民国刚刚兴起。孙中山领导同盟会提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的革命主张。周恩来常与伯父和同学们谈论着政局的变化,伯父是爱国和赞成变革的。在那政治形势瞬息万变的日子里,沈阳也和全国一样,街头巷尾议论纷纷至,各种反清言论和革命活动蓬勃兴起,使周恩来很受启发。

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当时,学校里有一个叫高亦吾(字盘之)的史地老师,是一位山东汉子,富于正义感,学识渊博。他常常在课堂上慷慨激昂地发表演说,宣传爱国思想,生动形象地讲述广州黄花冈七十二烈士英勇牺牲的悲壮史实,周恩来和同学们听得热血沸腾,义愤填膺,有时潸然泪下。他非常尊敬和接近高老师,高老师也特别喜欢这位英姿勃发的少年,经常和他谈心,并介绍《革命军》《警世钟》《猛回头》《驳康有为论革命书》《扬州十日记》等进步书籍给周恩来阅读。后来在延安时期,周恩来在一次答外国记者问“以您的出身情况是如何走向无产阶级革命道路的”时,曾说:“少年时代在沈阳读书时,得山东高盘之先生的栽培,可以说,没有高先生就没有我的今天。”可以说,走上革命道路以至后来成为国家总理的周恩来,始终念念不忘高盘之老师的恩情。

在沈阳读书时,周恩来各科学习成绩都名列前茅,尤其作文、书法,每学期总是全班第一。他写的文章,气魄大,有远大志向,深受老师和同学们的赞扬。当时学校每周一两次作文,他的文章常常被批上“传观”字样,贴在学校“成绩展览处”让同学们观看。国文教员赵纯在批阅周恩来的作文时,对周围的同事感慨说:“我教了几十年书,从未见过这样好的学生。”


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1912年10月,全校师生隆重集会,纪念东关模范学校建校两周年。周恩来以《奉天东关模范学校第二周年纪念日感言》为题写了一篇作文。文章写道:“吾全校之诸同学乎。吾人何人,非即负将来国家责任之国民耶?此地何地,非即造就吾完全国民之学校耶?圣贤书籍,各种科学,何为为吾深究而悉讨?师之口讲指画,友之朝观夕摩,何为为吾相切而相劘?非即欲吾受完全教育、成伟大人物、克负乎国家将来艰巨之责任耶?以将来如许之重负,基础于小学校三四年中,同学,同学,宜如何奋勉,始对之而不愧哉?”

这篇文章立意新颖,言简意赅,论说精辟,语重心长,并以新思想贯穿其间。他认为,要使中国富强,必须从教育这一根本抓起。文中,周恩来对教育的目的和师生的责任也作了比较好的阐述。他写道:“吾校司教育之诸公乎。诸公为国家造人才,当殚其聪明,尽其才力。求整顿宜重实际,务外观先察内容。勿自隳行检,以失人则效;勿铺张粉饰,以博我名誉;更勿投身政界党会,谋利营私,以纷扰其心志,而日事敷衍。校长为学生择良教材,教习为学生谋深造就。守师严道尊之旨,除嚣张浮躁之习。注重道德教育,而辅之以实利美感,更振之以军国民之精神。教育美满,校风纯正,则此纪念日乃可因之而永久。”

当时,周恩来只有14岁,却已表现出高尚的志向和引人注目的才能。这篇作文得到了教师的褒奖。国文教师看到这篇作文后,十分高兴,在卷末批写道:“教不如此不足以言教,学不如此不足以言学,学校不如此不足以言学校,文章不如此不足以言文章。……心长语重,机畅神流。”

这篇文章被评为甲等作文。在第二年奉天省教育品展览会上展出,并作为范文先后收入《奉天教育品展览会国文成绩》、上海进步书局出版的《学校国文成绩》和上海大东书局出版的《中学生国文成绩精华》等书中。

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一种为国家、民族的将来而奋斗的崇高的责任感,已深深地植根于少年周恩来的心中。有一次,魏校长亲自为学生上修身课,题目是“立命”。当时正是中国社会剧烈变动的时期。很多人,特别是年青人思想困惑,没有明确的理想追求,没有人生奋斗的目标。校长讲“立命”,就是给学生讲怎样立志。魏校长讲到精彩处突然停顿下来,向学生提出一个问题:“请问为什么读书?”

教室里静静的,没有一个学生回答。“如果没有人回答,我就一个个问了!”魏校长走下讲台,指着前排一位同学说:“你为什么而读书?”这个学生站起来挺着胸脯说:“为光耀门楣而读书!”魏校长笑了笑,未予置评。

“为明礼而读书。”有人抢先发言。魏校长缓缓点点头:“不失为一种志向。”

“学而优则仕,”又有人回答,“读书,自然是为了当官。”魏校长又是笑了笑,没有表态。

接下来被问的学生是一个靴铺掌柜的儿子,他很认真地回答说:“我是为我爸而读书的。”同学们听了哄堂大笑,魏校长不禁蹙起眉头。

随后,魏校长摇了摇头,走到周恩来面前,笑着问:“恩来,你千里迢迢自江南到此,你读书又为了什么呢?”

这时,同学中有人轻声对校长说:“辛亥革命后我们中间第一个剪掉辫子就是他。”魏校长笑了笑,说:“知道。他成了学校的小名人了。”

周恩来站起身来,教室里又是静悄悄的,大家都在等待他的回答。周恩来想到在魏家楼子耳闻目睹的种种,想到中国濒于危亡的严酷现实,他激昂而非常郑重地回答道:“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由于周恩来的南方口音,魏校长一时没听清楚,于是他又沉重、大声地重复了一遍:“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魏校长没有想到,竟然有这样出众的学生,非常高兴。他示意让周恩来坐下,然后对大家说:“有志者,当效周生啊!”并提高嗓门称赞:“泱泱中国,如今内忧外患,灾难深重,凡热血男儿,救国图存,责无旁贷。诸位年幼,读书乃打基础,以便日后投身于中华崛起之伟业。古人云‘人若志趣不远,心不在焉,虽学无成’。恩来志存高远,见识不凡,这是值得诸位仿效的,每个人都应有‘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志向……”

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