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无完人,被称为“天可汗”的李世民也有污点,我们应综合评判

导语:人无完人,金无足赤。世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人,只有不断进取,积极改进的人。纵观古今,秦始皇是千古一帝,完成大一统,可是他在晚年期间也犯起迷糊,相信什么长生不老之术,大兴土木,焚书坑儒,是他人生的污点。历史上还有一位雄才大略的皇帝――唐太宗李世民。

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后,逼宫上位,取得皇位。却也成就了一位英明的皇上,他开创了唐朝的“贞观之治”的繁荣局面,也为后世的“开元盛世”奠定基础。在他统治期间,国泰民安,万国来朝,被外族称为“天可汗”,突厥与匈奴不敢来犯,可见他的影响力。

人无完人,被称为“天可汗”的李世民也有污点,我们应综合评判


但是这位英明的皇帝,也有人生的污点。他的污点是什么呢?我们评价历史人物,需要综合来评判,要结合他的功过是非全面评判。在说他污点之前,我们来看看他的历史功绩:

帮助其父李渊平天下,表现出卓越的军事才能

李世民出生于公元598年,从小就表现出很勇敢,聪明。在他四岁时,家里来了一个相面的先生,对其父亲李渊说:“您是贵人,您有贵子”,而见到李世民却说:“龙凤之姿,天日之表,等到二十岁时,必能济世安民”。或许这位算命先生只是随口一说,当作拍马屁,可是没想到这位先生说的话,竟然能应验。

还在隋朝时期,年少的李世民曾经还救过隋炀帝杨广,他表现出年少时的果敢。年少时就能带兵打仗,跟随他的父亲南征北战,耳濡目染,立下赫赫战功。

在公元617年,李渊任太原留守,李世民也跟随其中。那时的隋朝已在灭亡边缘,由于隋炀帝杨广连年征战,民怨四起,民不聊生,各地农民起义纷纷起义。这时的李世民以政治家的远见卓识,他认为隋朝很快就要灭亡。

从那时起,李世民结交人脉,积极发展自己的势力,这也为他日后夺取江山打下基础。但他的父亲李渊好像没意识到这点,还在想着如何效忠杨氏江山,因为他与杨广有亲戚血缘关系。如果起义,将对杨广陷于不义。

人无完人,被称为“天可汗”的李世民也有污点,我们应综合评判


李世民看到他父亲犹豫不决,设计劝李渊谋反。在李渊被酒灌醉时,他派了几个美女和其父亲睡觉,李渊早上醒来,吓得要死,赶忙跑出门外,这时李渊的好友裴寂对他说:二朗(李世民)要起兵造反,您意下如何?经过裴寂的“威逼利诱”终于答应起兵反隋。

但是贸然起兵,会有生命之忧,应先解决兵马问题。于是他们将太原副太守高君威等人杀害,招降了他的兵马,并且李世民也暗中招兵买马,聚集一大批人马。在李渊的带领下,一举南下,攻打长安。不久后,洛阳也被攻下,杨广被人杀害,隋朝灭亡。

公元618年,李渊废黜杨侑,称帝,改国号为唐。唐朝建立后,国家并未完全统一。这还得靠他儿子李世民,李渊派他出征,四处征战。

李世民不负他父亲的期望,在浅水原之战,大破薛举父子,铲除唐朝来自西方的威胁。击败了宋金刚、刘武周,收复并、汾失地,巩固唐朝的北方。在虎牢之战中,一举歼灭中原两大割据势力,河南的王世充和河北窦建德集团,使唐朝取得了华北的统治权。

李世民帮他父亲平定了四方,但李渊没有兑现当初的诺言,没有封他为太子,而是封李建成为太子,搞得李世民很不爽,这也为后来的玄武门之变埋下伏笔。

人无完人,被称为“天可汗”的李世民也有污点,我们应综合评判


玄武门之变,逼宫上位,开创“贞观之治”

公元626年,在洛阳城内玄武门外,发动一场政变,李世民带领军队,假借护驾之名,一箭射死了他的哥哥李建成,他弟弟也被杀死,他们的子女也受到牵连也被诛杀。李渊痛失亲人,只能强忍悲痛,只能禅位于李世民。李世民登基为帝,改元贞观。

李世民当上皇帝后,励精图治,在政治上,既往不咎,知人善任,从谏如流,整饬史治;在经济上,薄赋尚俭,为政谨慎;亦致力于复兴文教,令隋末动荡之局得以稳定下来。

在军事上,李世民多次对外用兵,先后平定突厥、薛延陀、吐谷浑等,四方宾服,被称为“天可汗”。在他统治期间,建立了大唐帝国,开创贞观之治。

人无完人,被称为“天可汗”的李世民也有污点,我们应综合评判


李世民的污点:霸占弟媳,追求长生不老之术,最后暴毙身亡

李世民在“玄武门之变”中硕果累累,不仅取得了皇位,还取得了一位美人――杨淑妃。其实这位妃子是李元吉的老婆,在玄武门之变中,李元吉被杀害,只留下杨氏被李世民召入宫中。李世民很宠爱杨淑妃,一度想立她为后,不过被大臣们劝谏。李世民霸占他弟弟的媳妇,按古时的封建思想,有违常理,不过在极度开放的唐朝,李世民不以为然,但从现在来看,还是有点不厚道,也算是他人生的不光彩点。

李世民到了晚年期间,猜忌心越来越重,一些大臣们屡次被贬、被任用。可能是年纪大了,没有安全感,也犯起了迷糊,老想着长生不老,误信道士炼制长生不老之药,误食金石丹药,最后在去终南山寻求不老之药暴毙身亡。

人无完人,被称为“天可汗”的李世民也有污点,我们应综合评判


结语:李世民年少时帮其父亲平定天下,统一全国。由于李渊未立他为皇太子,兄弟间猜忌、矛盾日益加重,使得李世民只能先发制人,发动玄武门之变,逼宫上位。他的皇位夺得不光彩,但却成就了一位雄才大略的皇帝,这也是历史发展的选择。

李世民的功绩标榜千史,但他的人生也有污点:霸占嫂子与迎娶弟媳,他一样也没少干,只不过这些污点在他的历史功绩中沧海一粟,可以忽略。我们应综合评判,你们觉得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