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挺:不同於2008年雷曼危機與2015年股災,此次中國經濟面臨的特殊困難需要不同的政策

陸挺:不同於2008年雷曼危機與2015年股災,此次中國經濟面臨的特殊困難需要不同的政策

經濟觀察網 記者 田進 3月11日,在主題為“新冠肺炎疫情對中國經濟的影響”的電話會議上,野村證券首席中國經濟學家陸挺表示,疫情對短期中國經濟的影響相當大,預計中國一季度GDP是零增長。同時疫情對中國經濟的影響比較特殊,對中國經濟的需求與供給都形成了相當大的影響。

對於政策建議,陸挺表示,過去十幾年,中國已經把很多的政策空間用掉了,所以我們尤其要珍惜現在手上還僅有的一些政策空間。面對此次疫情給中國經濟帶來的特殊影響,需要提出不同以往的應對政策。

以下為經濟觀察網整理的陸挺演講及採訪精簡。

關於疫情對中國經濟的影響,第一在經濟層面,疫情對短期中國經濟的影響相當大,我們團隊對中國一季度GDP的預測可能要比國內的證券公司稍微低一點,預計一季度GDP是零增長。同時疫情在海外蔓延之後,可能也會降低對中國出口的需求,整個國際貿易都會受到一定的影響。

第二在防控層面,現在疫情在全球蔓延,所以其實國外的風險還是不小。中國可能是全球最先能夠成功控制疫情的國家,但後面還存在倒灌的風險。我們本身取得的成就是建立在一個半月非常嚴厲的防控措施上,但是在復工復產的背景下,可能會有1億多人回到各自的崗位,這會涉及到大量的人口流動,尤其是流向人口比較密集的城市或特大城市,如北上廣深,這裡面也會存在復發的風險。

第三政策層面,現在應該要有逆週期調節政策。市場上很容易誤解,認為如果我們大聲疾呼新基建、大規模的刺激,就不需要逆週期調節。現在應該有各種政策來保障中國經濟穩步的復甦,從而回到一個正常的運營狀態。

這一次疫情對中國經濟的影響是比較特殊的。疫情首先對中國經濟形成一個需求衝擊,尤其對服務業的影響相當大;春節過後,對中國經濟的衝擊主要在供給方面,很多企業很難復工復產。我們估算了一下,現在整個中國經濟的復產率(包括政府、教育、醫療)不到80%,到這個月底,估計能到去年同期的92%左右。如果去掉政府醫療等公共部門,復產率也就63%左右,本月底估計在87%左右。

以前中國經濟面臨危機的時候,很多都是對於需求的嚴重衝擊。如2008年雷曼危機時,國家出口在兩三個月內就下降了1/4,2015年的股災也是對需求的衝擊。這一次,我們同時面臨供給與需求的衝擊,所以我們要根據當前所面臨的特殊困境來做不同的政策建議或者政策預測。

在政策建議方面,第一步,在疫情防控的過程中,現在最重要的工作是紓困,要幫助企業尤其是中小企業活下去,不能出現很多企業破產倒閉、很多家庭甚至還不起房貸等現象。

第二步,在疫情防控取得一定的進展背景下,要開始強調分區分級管控與儘可能快的復工復產,在實現順利復工復產的同時又要防止疫情的重新爆發,所以這裡面其實有很多的工作要去做。復工復產非常關鍵,不能簡單說去刺激經濟或審批很多新的項目,很多現有的項目都不能完全正常的復工時,新項目有什麼意義呢?

第三步,到疫情幾乎得到完全的控制時,我們是不是要在後面快馬加鞭,從而把一季度失去的GDP補回來。我做了一些估算,一季度假定是0增長,如果2020年中國GDP要保6%,後面三季度每個季度的增速大概要在7.8%左右;如果要保5.6%,後面每個季度的增速大概要在6.8%左右。

在我看來,是否要在後三季度追求更高的GDP增速是一個非常關鍵的問題,我的建議是,要設一個相對比較寬的GDP增速目標區間,比方說5%~6%之間,我們要實事求是,如果一季度受的影響確實比較大,同時現在二季度面臨的情況還是比較複雜,因此在這個過程中間,我們可以適度的放寬我們的GDP增速目標區間。我們更應該關注此後三個季度的增長目標,而未必一定要使GDP增速達到一個全年很高的增長目標。

其實對中國來講,後面三個季度GDP增速能夠有6%就已經是相當不錯了,當然全年的GDP增速就要低一些。我們不大可能像去年年底爭論保6%的問題,難度很大也沒有必要,因為如果我們不顧實際情況,後面三個季度做大規模的刺激,最終實現一個比較高的GDP增速,後面會帶來很多“後遺症”。過去十幾年,中國已經把很多的政策空間用掉了,所以我們尤其要珍惜現在手上還僅有的一些政策空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