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食神,彭祖、伊尹、易牙、詹王,他們都是誰?誰更厲害呢


中國古代食神,彭祖、伊尹、易牙、詹王,他們都是誰?誰更厲害呢

古代四大食神都是誰,你都知道麼?今天小編整理了一下,誰更厲害呢?一起來看看吧!

彭祖

因為善於調製味道鮮美的雉羹(野雞湯),獻給帝堯食用,被帝堯封於大彭。中國愛國主義詩人屈原在《楚辭·天問》中寫道:"彭鏗斟雉,帝何饗?受壽永多,夫何久長?" 這藝術地反映了彭祖在推動我國飲食文化進步方面

徐州彭祖像(改造後)所作出了貢獻。漢代楚辭專 家王逸注曰:"彭鏗,彭祖也。好和滋味,善斟雉羹,能事帝堯,帝堯美而饗食之也"。宋代洪興祖補註曰:"彭祖姓錢名鏗,帝顓頊玄孫,善養氣, 能調鼎,進雉羹於堯,封於彭城"。彭鏗是彭部族的始祖,以後子孫繁衍,主要是他的"雉羹之道"可祖,便尊稱他為彭祖,他的後裔就叫彭祖氏。彭祖的"雉羹之道"逐步發展成為"烹飪之道",雉羹是我國典籍中 記載最早的名饌,被譽為"天下第一羹"。中國烹飪史略9中稱彭祖"是我國第一位著名的職業廚師",而且是"壽命最長的廚師",被尊為廚行的祖師爺。

易牙

何許人也,齊國彭城(今天的江蘇徐州)人。

易牙是第一個運用調和之事操作烹飪的庖廚,好調味,很善於做菜。因為他是廚師出身,烹飪技藝很高,他又是第一個開私人飯館的人,所以他被廚師們稱作祖師。王充《論衡·譴告》說:"狄牙之調味也,酸則沃(澆)之以水,淡則加之以成,水火相變易,故膳無鹹淡之失也。"即易牙通過水、鹹(鹽)、火的調和使用,做出酸鹹合宜,美味適口的飯菜來。舊彭城(今江蘇徐州)流傳有詩:"雍巫善味祖彭鏗(雍巫:即易牙,彭鏗:即彭祖),三坊求師古彭城。九會諸侯任司庖(九會諸侯:指齊桓公"九合諸侯,一匡天下。"庖:廚房,司庖,即管飲食的官),八盤五簋宴王公(簋:盛食物的容器)。"

易牙與齊國彭城(今徐州)的淵源使他留名於今日的飲食文化中。齊國菜是我國最早的地方風味菜,後來成為中國的四大菜系之一(魯菜),以其味鮮鹹脆嫩、風味獨特、製作精細享譽海內外。易牙對魯菜的形成無疑是有功的。

後世人撰寫食經之類的作品,託名易牙也是常見的。例如:明代人韓奕,曾經以造、脯、蔬菜、籠造、爐造、糕餅、齋食、諸湯和諸藥八類內容編成一書,書名就託稱為《易牙遺意》。另外,明代人周履靖著《續易牙遺意》,也是託名的仿古食經之作。

中國古代食神,彭祖、伊尹、易牙、詹王,他們都是誰?誰更厲害呢


伊尹

由廚入宰的經歷,從史料記述中可知,伊尹先是當過奴隸的,幼年的時候寄養於庖人之家,得以學習烹飪之術,長大以後成為精通烹飪的大師。並由烹飪而通治國之道,說湯以至味,成為商湯心目中的智者賢者,被任用為相,影響較大。以伊尹來比喻技藝高超的廚師的詞語也不少。"伊尹煎熬"(枚乘《七發》),"伊公調和"(梁昭明太子《七契》),"伊尹負鼎"(《史記》),"伊尹善割烹"(《漢書》)等。《鶡冠子·世兵篇》還有"伊尹酒保"的記載,表明伊尹曾在餐館幹過。伊尹建樹卓著,烹飪理論與實踐較全面。記載伊尹烹飪實踐的倒不多,只有說他去見商湯時烹調了一份鵠羹(天鵝羹)很受青睞。但從《呂氏春秋·本味篇》伊尹說湯以至味那些話來看,他的烹飪理論水平絕對是一流的。雖然他是借烹飪之事而言治國之道,但若無對烹飪理論的研究和烹飪實踐的體會,是不可能說得那麼在行、那麼精闢的。中國著名烹飪理論學者熊四智先生在《當立伊尹為廚壇始祖》一文中說:伊尹說,烹調美味,首先要認識原料的自然性質:"夫三群之蟲,水居者腥,肉玃者臊,草食者羶。臭惡猶美,皆有所以。" 伊尹說,美味的烹調:"凡味之本,水最為始。" 伊尹說,烹飪的用火要適度,不得違背用火的道理:"五味三材,九沸九變,火為之紀,時疾時徐。滅腥去臊除羶,必以其勝,無失其理。" 伊尹說,調味之事是很微妙的,要特別用心去掌握體會:"調和之事,必以甘酸苦辛鹹。先後多少,其齊甚微,皆有自起。" 伊尹說,烹飪的全過程集中於鼎中的變化,而鼎中的變化更是精妙而細微,語言難以表達,心中有數也更應悉心去領悟:"鼎中之變,精妙微纖,口弗能言,志弗能喻。若射御之微,陰陽之化,四時之數。" 伊尹說,經過精心烹飪而成的美味之品,應該達到這樣的高水平:"久而不弊,熟而不爛,甘而不噥,酸而不酷,鹹而不減,辛而不烈,淡而不薄,肥而不膩。" 與此同時,伊尹又為商湯講了當時可以製作美味的各種名特產品。在中國幾千年烹飪技術發展長河中,曾經出現了許多的技藝高超的名人,如帝堯時代傳說中的彭鏗、周朝的太公呂望,春秋時代的易牙等。這些人都各有專長,而且在烹飪技術的發展中都起了很大的推動作用。伊尹在烹調技術及其烹飪理論等方面獨樹一幟。廚藝,只是伊尹眾多本領中的一種。伊尹是中國烹飪之聖。如今在中國香港、中國臺灣、新加坡等地中國烹飪的同行也都奉伊尹為中國的"廚聖"、"烹調之聖"。

詹王

據說,詹王原來是一位御廚,手藝高超,每天給皇帝做飯菜。由於皇帝荒淫腐化,貪得無厭,昏庸暴戾,每日花天酒地,吃盡了人間的山珍海味,吃什麼都覺得不夠味。有一天,皇帝召見了這位姓詹的御廚。皇帝說:"到底天下什麼東西的味道最美?"忠厚老實的詹廚師答道:"鹽的味道最美!"他以為不管什麼饌佳餚都離不得鹽,於是如實回答,哪知道這下惹了大禍。這位皇帝認為鹽是最普通的東西,天天都吃,有什麼味道美的,只不過是奚落我不懂飲食之道,於是下令將詹廚師推出斬首。

詹廚被殺,御膳房的其他廚師都嚇得不得了,都不敢為皇帝烹製的菜餚中加鹽調味,怕犯欺君之罪掉腦袋。皇帝接連十多天都吃著無鹽的菜,雖是山珍海味也索然無味。而且出現了全身無力,精神萎靡不振的現象。經御醫診斷,才發現皇帝的病是因為不吃鹽引起的。皇帝這時才醒悟,原來詹廚師的話是對的。於是,這位皇帝悔恨不已,擺出了開明君王的姿態,並決定追封詹廚師為王,還規定在詹廚師被殺的忌日即八月十三日,讓老百姓祭祀。

後來,在每年農曆八月十三日都要聚會,緬懷和祭奠祖師爺-詹王,同時也交友聯誼。

詹王的傳說反映了烹製菜餚用鹽調味的重要性,同時也說明了鹽對人體的重要性。當然我們也對詹王的遭遇惋惜和肅然起敬。

詹鼠經常把狩獵回來的食物採用蒸、煮、煎、炒等方式烹飪,並喜歡在烹製的菜餚中加入自制的野山雞粉,味道非常鮮美,夥伴們都非常喜歡吃詹鼠做的東西。

繼承了父輩的樂施精神,詹鼠經常幫助鄉親們,製作自己拿手的蔥花餅獻給鄉親們吃,並組織成立"詹鼠會",專門救濟貧苦的人們。在當地享有很好的口碑。

詹鼠還經常研究其它的烹飪方式,技藝精湛,並把他的烹飪手法傳教給"詹鼠會"的朋友,受到朋友們的歡迎。其烹製的"應山滑肉"更是廣受美譽,並在民間廣泛流傳。當地有一個地主惡霸叫做王山魁,擁有農田一百餘畝,依權仗勢,經常欺壓百姓,如果發現當地哪戶人家有什麼好寶物,就想方設法佔為己有,如有不滿就會大打燒搶。

一次,王山魁外尋,吃過詹鼠做的蔥花餅,感覺味道非常不錯,並瞭解到詹鼠在當地做菜也很有名望,於是派人把詹鼠請來專門為他做飯。

地主王山魁對詹鼠所做的飯菜非常滿意,為了在眾多豪門貴族面前顯揚,時常邀請一些權貴到府上做客,品嚐美食。雖然,詹鼠不滿地主的一些行徑,但王山魁為詹鼠提供了一個很好施展廚藝的平臺,也就暫時為其主廚,一心專研自己的廚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