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華人首富,買美國1億平方米土地送給中國人,給內地捐款100億


他是華人首富,買美國1億平方米土地送給中國人,給內地捐款100億

提到富豪,大家首先會想到李嘉誠和馬雲,一個常年位於華人首富排行榜首位數十年,一個在當代代表了無限的財富。可是他倆之前其實還有一個人,無論從財富和地位都超越了李嘉誠和馬雲,曾經買下美國的1億平方米的土地送給中國人,給中國內地的捐款超過100億元。

他就是真正的華人首富,被譽為"經營之神"的王永慶。

他是華人首富,買美國1億平方米土地送給中國人,給內地捐款100億

年齡雖小但頭腦成熟:

1917年王永慶出生在臺北縣的新店,王家世世代代都以種茶為業,當時臺北最常用的通貨是香料和茶葉,比種田來的划算,算上王家一共有六個兒子,六個青壯年勞動力很快就讓家裡生活有所改善,成為了新店的小康人家。

可是沒過多久家中逐漸落寞,茶葉不再是硬通貨。微薄的收入勉強維持家裡的生活開銷。9歲那年,父親王長庚臥病在床,王永慶只能用自己的能力照顧家庭。

15歲那年不在茶店工作,王永慶被父親送到一家米店裡面工作。當了一年學徒之後,自己決定要自己開店。第二年的時候,王永慶開店了,開店資金是父親向別人借的200元。

可是作為街上的新商鋪,論米的質量不如隔壁的日本米店好,另外顧客又不熟悉王永慶的店,肯定選取自己熟悉的店鋪。這樣王永慶的店鋪生意越來越差,在這時,16歲的王永慶展現出自己出眾的思維和超強的營銷能力

為了讓更多人來到自己的店鋪,不僅挨家挨戶的上門拜訪,而且免費幫各戶人家清理沉米,擦洗面缸,逐漸讓更多的人熟悉王永慶。此外當時的製作大米技術很粗糙,賣出的大米里面常常混有砂礫,小石頭。

當時的顧客和賣家都覺得習慣,但是王永慶每次賣米之前都會認真的把砂礫挑出來,這種細緻入微的細節更是讓王永慶的米店在街上打開了聲望,很多顧客一來二去變成了回頭客,不到幾年,米店的生意越來越紅火。攢錢之後王永慶又籌辦了一家碾米廠,做到自己控制進貨和出貨,久而久之賺到不少錢。

他是華人首富,買美國1億平方米土地送給中國人,給內地捐款100億

"塑膠之王":

隨著戰爭勝利之後,臺灣整體經濟復甦。對商業嗅覺極其敏銳的王永慶發現建築業有上升的趨勢,便在當時大力發展木材市場,結果收穫頗豐但是分蛋糕的人越來越多,王永慶決定逆勢而動,又退出了木材市場。

時間到50年代初,王永慶決定兵行險招,經過自己的分析認為未來能夠掙錢的行業是塑膠行業,決定要投資塑膠市場

面對這個決定,周圍的朋友一致認為王永慶瘋了,因為當時臺灣無論制塑膠科技還是塑膠的質量都比不上日本進口,沒有人願意投資王永慶的想法,甚至臺灣當地的一位化學家公開表示王永慶不會成功。但是王永慶沒有放棄,而是籌集了50萬元創辦了第一家塑膠工廠。

其實這並不是異想天開,王永慶走訪了各地的市場,拜訪學者和不少的實業家,甚至去過日本調研過。每年有70%的氯氣可以回收利用。

隨著王永慶的措施實行下去,公司原來年產1200噸塑膠粉變成了100萬噸的年產,他的公司變成了世界上最大的PVC的塑膠粉生產企業,名副其實的"塑膠之王"。

他是華人首富,買美國1億平方米土地送給中國人,給內地捐款100億

樂於慈善:

王永慶不只是一位富可敵國的富豪,還是一位熱愛祖國的愛國人士,對中國做出的貢獻數不勝數。在汶川發生地震之後,王永慶決定由企業的名義捐獻1億元,是臺灣企業捐獻之最。

同時設立兩個信託基金會,效仿他人的模式,希望王永慶的後代能夠一直為社會做出貢獻,現在信託基金累計將近一百億元。在2005年王永慶捐獻3700萬元用於殘疾人事業。值得一提的是,

王永慶還在美國買下1億平方米的土地送給中國。

王永慶用他一生的時間來為慈善做貢獻,在90歲的高齡還在堅持工作,最終91歲的時候離開人間。王永慶死後,王家將王永慶的全部遺產捐獻給基金會,專向用於教育和醫療方面。這筆資金讓無數病人可以先看病後交錢,這舉動讓無數醫院效仿,給患者帶來極大的便利。

他是華人首富,買美國1億平方米土地送給中國人,給內地捐款100億

經營管理

王永慶高於他人的就是他的壓力管理和獎懲制度。

王永慶說:"如果不是臺灣土地的限制和本身資源的稀少,臺灣企業可以不用和美國競爭,臺灣企業可以不用這麼樣努力就能在市場中生存下去的話,我們做不到PVC工藝和二次加工世界第一的水平"。

臺灣企業能夠在臺灣有限的土地上成功,臺塑能夠讓美國購下14家PVC塑粉工廠都是源自於壓力管理。王永慶將壓力揉進了企業管理的方法中,人為的製造出壓迫感讓所有的從業人員有壓迫感。有了壓力企業才會有生命力,才會有更多的動力活下去。

一方面是壓力,另一方面的獎勵制度王永慶出手也很大方。業績突出的經理們年薪可達四五百萬元,少的也有七八十萬元。更是設立績效考核制度,同樣激發了他們的工作性。

王永慶先生無疑是成功的,對我們能夠學習王永慶成功的秘訣就是他的八個秘訣:刨根問底,務本精神,基層做起,實力主義,瘦鵝理論,切身感受,物美價廉,顧客至上

這些理論是經營好企業甚至是完善自身要學習的。對問題要徹徹底底的明白答案,對待事件只求合理,不問結果。要忍耐住貧寒,等待機會的到來。學歷固然重要,但沒有實務能力重要。讓員工有參與感,讓顧客與賣家鏈接。這些種種的經商聖經到現在也十分受用。

王永慶先生一生積累的大量的財富,卻沒有像賭王一樣每天花天酒地和沉迷女色。他一生極其樸素,不聲張,熱愛做公益慈善,前後捐款百億,一萬多所希望小學。去世後捐獻全部身家,一輩子來做慈善,這樣的首富值得我們去尊敬與學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