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的保護傘會抑制孩子成長,用3步幫助孩子走出“舒適區”

在教育孩子問題上最大的矛盾可能就是家長和老人之間的矛盾了。比如說很多家長為了孩子以後的人身安全著想,都希望他們在小的時候能夠學會游泳,掌握一項技能,長大後如果遇到什麼意外的情況,說不定這一項小小的技能就能夠挽救自己的生命。

但是學習游泳卻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孩子的家長一般為了孩子著想,能夠狠下心來將他們送到游泳教室,但是孩子的爺爺奶奶卻不是這樣覺得。他們總是對孩子格外的寵愛,無論家長對孩子有任何的要求,他們總是用孩子還小這樣的藉口去阻止。特別是當孩子也因為害怕,不願意學習游泳的時候,家長與老人在教育孩子上的矛盾就更加明顯了,這個時候家長總顯得手足無措,只能長嘆一口氣。

父母的保護傘會抑制孩子成長,用3步幫助孩子走出“舒適區”

但是這樣的教育方式真的是對孩子好的嗎?很多家長對此也表示懷疑,因為現在的孩子生活實在是太過於優越了,再加上爺爺奶奶的寵愛,他們似乎都有一點無法無天了,覺得這個世界都是圍繞著他們去轉的,前方有一切的阻礙,都有別人幫助他們掃平,他們不需要付出任何就能夠享受所有的成果。這樣的成長環境,對孩子的危害可想而知。

孩子的爺爺奶奶難道不知道生活的挫折無處不在,孩子需要自己吃苦嗎?他們當然知道,但是寵愛的心實在是太過於強烈,才使他們習慣於將孩子們保護在懷抱裡,這就是一種將孩子放在舒適區的做法。

舒適區就是一種最為舒服的狀態,不管是身體上還是心理上都沒有任何的壓力,任何人如果處在這樣的狀態之中他們都很難獨立的走出去。如果人可以一輩子都處在舒適區當中,不去學習,任何不去經歷任何當然無所謂,但現實的情況是人不可能一輩子都處在這個區域。人的一生除了要經歷舒適區之外,還要經歷學習區和恐慌區。

父母的保護傘會抑制孩子成長,用3步幫助孩子走出“舒適區”

學習區就是這個區域中雖然存在有一定難度的問題,但是通過學習和努力依舊可以處理的,待在這個區域,人雖然有一定的壓力,但是這些壓力都是正面的,人能夠通過學習,不斷得到成長。而恐慌區就是與舒適區恰恰相反,但在這個區域當中人會感覺到嚴重的,不是他不像學習去一樣可以努力克服和解決在這個區域當中存在的態度,問題超出了人的能力範圍,無論你怎樣做都不能夠擺脫。

所以說孩子如果一直待在舒適區,他沒有任何學習和處理問題的技能,那麼他的恐慌區就會無比的大。所以為了讓孩子在未來可以應付在人生中可能出現的很多問題就要引導孩子,幫助他們自主走出舒適區,進入學習區。

父母的保護傘會抑制孩子成長,用3步幫助孩子走出“舒適區”

家長應當怎樣做呢?

一,判斷各個區域,父母做出榜樣

首先家長要做到心中有數,對於孩子來說什麼事情可以通過學習而達到的,家長需要做的,就是牽著他們的手走進學習去。讓孩子能夠有所進步,但是又不能跨得太大,讓孩子太過於無力和恐慌。

人在進入陌生的區域的時候,總是會感覺到不適和恐懼。孩子們表現這種情緒的方法就是哭鬧。家長如果發現孩子們的這種情緒,就要意識到他們正在對陌生的環境感覺到害怕,這個時候家長要做的,不是一直壓迫和催促他們,而是應當安撫孩子的情緒,並且鼓勵他們勇敢地跨出第一步。第一步的跨出是非常難的,這個過程中家長要有足夠的耐心。同時家長也要坦誠的面對孩子,告訴他們爸爸媽媽面對這些事情也會感覺到害怕和痛苦,這是正常的反應。但是爸爸媽媽鼓起勇氣,跨過了第一步,你同樣也可以,消解他們的不安情緒。

父母的保護傘會抑制孩子成長,用3步幫助孩子走出“舒適區”

二,分步驟處理問題

孩子情緒平靜之後,就要解決具體問題了,具體問題的解決要有正確的方式和方法,特別是對於一項較為複雜的難題,家長們應當引導孩子分步驟去解決和處理,首先消化一些簡單的步驟和問題。通過不斷的練習,讓他們對第一步產生熟悉感,消除恐懼感,然後難度逐漸加大。雖然過程中的問題要比跨過第一步簡單的多,但是過程中的問題太過於漫長,孩子也會經受不住時間的考驗出現情緒的崩潰,家長們應當在孩子學習完解決完一個問題之後,積極的與他們溝通和交流,詢問他們的收穫和感想。給他們更多肯定的意見,讓孩子們有充分的信心,能夠解決接下來的問題。

父母的保護傘會抑制孩子成長,用3步幫助孩子走出“舒適區”


三,教育孩子延遲滿足

長時間處在舒適區的孩子都習慣於及時得到滿足甚至是不勞而獲,但這在孩子長大後走向社會是很難遇到的,所以家長們要從小給孩子養成這樣延遲滿足的習慣,要讓他們知道很多事情只有吃過苦受過累之後才能有好的收穫,才可以享受。家長除了用正確的教育方式讓孩子懂得這個道理外,還可以用規則去約束孩子,讓孩子提早理解成人世界的一些道理,對他們的未來也有一定的好處。

孩子能夠一直處在舒適區當然很好,家長們也不會希望孩子們早早遭受社會的磨礪,但是這是不現實的,為了讓孩子在獨立行走的未來當中能夠更加的遊刃有餘,家長就應該讓孩子突破舒適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