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局当代书店的“千店一面”(一):用绘画升级整体文化艺术氛围

有没有一个感觉:为什么现在的书店看起来都升级了,但整体感觉却差不多?

现在的书店,营造文化氛围,还是主要靠图书的堆积,或者高大的书墙,或者堆满书的书台。有点儿艺术品陈列,也大多局限于墙上的摄影图片或者现场的文化活动,而那种在主体空间内陈列真正的艺术品来提升文化氛围和体现文化品位的,还是太少太少了。

所以,造成了现在的最美书店都差不多的“美”,最特色书店都差不多的“特色”,给读者看的都是差不多的图书,甚至文创和咖啡也都差不多……书店发展到这里,往前怎么走,这的确是个问题。

在西方,技术的发展是迭代的,后浪推前浪,把前浪拍死在沙滩上拉倒,后浪再接着拍。这个问题就像是照相机取代了绘画,摄影机取代照相机,以后,虚拟现实再取代摄影机,增强现实取代虚拟现实等等。就是这么线性发展,貌似没有终点,但是有点蒙眼狂奔的劲头。如果按照这个思路,我想书店被某种新形式取代只是时间问题。但,好像没那么简单,我认为这是认知方面出了问题。

牛顿有一句名言说:“如果说我比别人看得更远些,那是因为我站在了巨人的肩上。”所以,图书馆或者书店事业要想继续向前发展,借鉴前人的经验是必不可少的。因此,我想,

是不是可以把古典图书馆的丰富细节拿来和现代图书馆及书店来对比一下,无论公共或者私人图书馆,回头看看上一个时代的图书主理人们是如何用艺术品来提升图书馆的文化品位的,或许能给现代书店和图书馆一些有益的启发

中国传统图书空间,无论是私家或者公共,能原样完整保留到现在的,据我有限所知,一间都没有了。即便是故宫里的,也早不是原样了,作为世界最古老图书馆之一的宁波天一阁,虽藏品丰富,但实体空间也已经显得很陈旧和简陋。所以,这些年总是更多关注欧洲各地那些保留至今既好看、又有看头的经典书房,给人带来的震撼也更实在些。网上也多有图片介绍世界最美、最豪华图书馆,但是到底美在哪里,却没人说,更没人能说得明白。下面,我就来试着给大家解说一番吧。

  • 先看一组对比照片——

中国宁波天一阁场景:


破局当代书店的“千店一面”(一):用绘画升级整体文化艺术氛围

宁波天一阁


西方古典图书馆场景:

破局当代书店的“千店一面”(一):用绘画升级整体文化艺术氛围

西方古典图书馆

中国藏书楼和西方图书馆的艺术风格有着极大的差别,这两组图片可以一目了然。如果说中国的风格是含蓄而内敛,西方的风格是丰富而奢华,但其实是高下立见的。在历史的传承中,我们的传统藏书楼仅仅保留住了历史的沧桑,却失去了太多实质性的艺术内容,显得单调而沉闷就不足为奇了,起码在目前能看得到的大都是这样的。西方却不同,在现存的很多古典图书馆里(注意是古典图书馆),只要一走进去,那种由各种细节组合而成的艺术美感,会让你先是目不暇接,继而啧啧称赞,再而臣服于这场艺术盛宴带来的震撼之中,并享受其中,这才是书籍们真正的天堂。

所以,我们应该看到这一点:在图书馆、藏书楼中,书固然是不可或缺的主体,但是,更多相关的艺术陈列是必可不少的。这种陈设不仅要分布在其中的各个角落,甚至要从天花板到地板,填满整个空间。

当然,关于古典图书馆的艺术品陈列,艺术品形式太多,要慢慢的一项一项来,一下子给太多,会造成严重的消化不良,得不偿失。所以,我们今天先看古典图书馆中的

绘画陈列

奥地利维也纳国家图书馆:用圣殿表达对文化的尊重


破局当代书店的“千店一面”(一):用绘画升级整体文化艺术氛围

奥地利国家图书馆大厅

这个图书馆给人的整体印象,就是一座文化殿堂,是圣殿,让人能感受到对文化和艺术的尊重,对书籍的尊重,任何一点都不苟且,不糊弄,对细节的讲究极其到位

破局当代书店的“千店一面”(一):用绘画升级整体文化艺术氛围

天顶壁画

天顶壁画位于维也纳国家图书馆的天花板,是奥地利著名画家丹尼尔·格兰于1730年绘制的湿壁画,描绘的是图书馆的建设历史。穹顶之下,描绘一片挤满人的天空,中央是荣耀之神手持金字塔,象征她的不朽。这里有当时皇帝作为艺术守护者的形象,还有各种寓言里的人物,比如被战利品和图书围绕的《统治的艺术》和《福祉的艺术》,修建图书馆的执行法令,抱着法令的虚构精灵,宗教领袖、皇室家族成员等等,都被画进了壁画。


德国梅腾本笃会修道院图书馆:极尽所能的艺术细节

一座追求奢华无度的巴洛克风格的图书馆,这里除了湿壁画,还有人物造型的柱子,壁板、天使、花环、寓言、铭文等等,涉及到各种复杂的工艺技术,极尽所能地装饰图书馆空间。

破局当代书店的“千店一面”(一):用绘画升级整体文化艺术氛围

德国梅腾本笃会修道院图书馆

破局当代书店的“千店一面”(一):用绘画升级整体文化艺术氛围

湿壁画画师英诺森·安东尼·马拉迪的壁画“七宗罪”

七宗罪,是指天主教中的重大恶行:傲慢、嫉妒、愤怒、懒惰、贪婪、淫欲、暴食。用绘画表现出来,是让大家避免它,引以为戒。

梵蒂冈图书馆:用绘画纪念先贤

教皇西斯都五世的大阅览室,精美的壁画装饰整个大厅。大厅的一边,描绘的是几次重要的宗教会议场景,另一边则描绘古代遗迹中的伟大图书馆场景。

八根纪念碑式的中央立柱上,用绘画的形式纪念伟大的哲学家如毕达哥拉斯,教会神父如圣哲罗姆,以及耶稣、摩西等等,装饰华丽、细节丰富,本身就是一部部绘画经典图书,共同营造出高雅和神圣的文化氛围,令人神往。


破局当代书店的“千店一面”(一):用绘画升级整体文化艺术氛围

大阅览室


破局当代书店的“千店一面”(一):用绘画升级整体文化艺术氛围

柜门上的精美图案

绘画可谓无处不在,书柜门上也绘制精美的图案。

意大利佛罗伦萨里卡迪图书馆:用壁画寄托精神追求

阅览室天花板壁画,由画家乔达诺绘制完成,一个年轻人象征着人类精神,站在暴风雨中,身上穿着闪亮的盔甲,他的周围被神学、数学和哲学的形象围绕,要给他安装翅膀、给他照镜子,或者要把他往天上拉,他正抬头仰望智慧女神,两个天使手中捧着彼得拉克的题词:“他们将我们的智慧从人间带入天国。”

破局当代书店的“千店一面”(一):用绘画升级整体文化艺术氛围

阅览室天花板壁画

像这样具有象征意义的湿壁画,在图书馆建筑中比比皆是,而反观现代的图书馆或书店建设,则很少有这样内涵与艺术双高度的作品呈现,不能不说是个遗憾。

破局当代书店的“千店一面”(一):用绘画升级整体文化艺术氛围

大力神赫拉克勒斯

上面描绘的是处于抉择十字路口的大力神赫拉克勒斯,是选择美德还是选择快乐。

法国巴黎参议院图书馆:天花板上的大师真迹

原来就是一座王室宫殿,后来改造成参议院。有大片的表现寓言故事的天花板绘画。

破局当代书店的“千店一面”(一):用绘画升级整体文化艺术氛围

巴黎参议院图书馆天顶画

但馆中最著名的还是法国大画家德拉克洛瓦亲手绘制的两幅壁画,一幅位于图书馆入口的穹顶,标题叫做“一个聚集了还未受过洗礼恩典的伟人们的极乐世界”,就是下面这幅画:

破局当代书店的“千店一面”(一):用绘画升级整体文化艺术氛围

德拉克洛瓦亲手绘制的天顶壁画

西班牙雷亚尔·埃斯科里亚尔修道院图书馆:书架之上全是壁画

这里原是皇家修道院,图书馆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图书馆大厅中书架并不高大,但书架之上全是壁画。这些壁画阐释的是博雅七艺:算术、几何、音乐和天文、语法、修辞、辩证法,以及与此相关的奇闻异事。


破局当代书店的“千店一面”(一):用绘画升级整体文化艺术氛围

宏伟的大厅

破局当代书店的“千店一面”(一):用绘画升级整体文化艺术氛围

壁画中的荷马

破局当代书店的“千店一面”(一):用绘画升级整体文化艺术氛围

壁画:阿基米德被害

美国华盛顿特区国会图书馆:顶级艺术家的集体创作

美国国会图书馆,号称世界最大的图书馆,也是世界最美的图书馆之一。美在哪?美在艺术品。这里单看国会图书馆中的绘画之美。

从杰斐逊大楼的中央大厅开始,就能看到天顶和二楼的四面环廊,每一寸墙面上都描绘着绚丽精美的壁画。

破局当代书店的“千店一面”(一):用绘画升级整体文化艺术氛围

二楼北侧廊顶壁画

走廊玻璃大门两侧,深红色背景上画着白衣女神,代表着坚韧、公正等美德。

杰斐逊藏书阁穹顶画着四位女神,代表胆量、勇气、毅力、成就:

破局当代书店的“千店一面”(一):用绘画升级整体文化艺术氛围

科学走廊的墙壁上画着不同的人物,分别代表着不同的学科,如物理、数学等:

破局当代书店的“千店一面”(一):用绘画升级整体文化艺术氛围

物理

破局当代书店的“千店一面”(一):用绘画升级整体文化艺术氛围

数学

南边走廊上画着代表一年四季的美丽女子,下面镌刻着古老的格言,尖角中画的是欧洲十六世纪印刷作坊的商标。这种商标类似于我们宋代雕版印刷书后的牌记,是印书机构自己的标记。

破局当代书店的“千店一面”(一):用绘画升级整体文化艺术氛围

四季女郎


破局当代书店的“千店一面”(一):用绘画升级整体文化艺术氛围

印刷作坊商标

国会议员阅览室中的镶嵌画,名为《历史》:

破局当代书店的“千店一面”(一):用绘画升级整体文化艺术氛围

历史

二楼正对着楼梯的墙上,有一幅大型马赛克镶嵌壁画,画面用玻璃、金箔和大理石镶嵌,画中是罗马女神密涅瓦,也是希腊神话中的雅典娜女神,象征着勇敢与智慧,除了掌管战争,还司掌绘画、雕塑、音乐、工艺、园艺、陶艺、畜牧等,是文明的保护神和宇宙知识女神。密涅瓦手持一幅长卷,上面列出了对文明至关重要的各个研究领域,如法律、哲学、社会学等知识学科。

破局当代书店的“千店一面”(一):用绘画升级整体文化艺术氛围

大型壁画罗马女神密涅瓦镶嵌画

穹顶是一幅大型壁画:《人的认知》,看起来是画了12个不同的人物,但其实是用拟人化的手法描绘出影响西方和美国文化发展的12个国家和主题:比如伊斯兰与物理学、埃及与科学、罗马与政府、法国与解放、德国代表印刷术、古希腊代表哲学,美国代表科学等等。

破局当代书店的“千店一面”(一):用绘画升级整体文化艺术氛围

圆厅天顶壁画

破局当代书店的“千店一面”(一):用绘画升级整体文化艺术氛围

圆厅天顶壁画细节中的12个人物 局部

还有更巧妙的构思,比如照镜子、听音乐、闻花香的女子,分别代表人的视、听、嗅的感觉,也是用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

总之,无论是抽象的概念,还是具象的人或事物,都用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给读者以启发,也给读者提供了想象的参考和自我想象的空间。

为了装饰这个大厅,全美最顶级的画家、雕塑家、大理石工匠、砖瓦匠、工艺家等近五十人聚集一堂,为这座图书馆的华丽装饰进行特定的主题创作。他们用图示或肖像画的手法,将历史上有名的作家,科学家和有德行高尚的人一起表现出来,使得整个大厅充满文化和文明的气息,也成为了美国建筑艺术的杰作。

试想,如今的建筑建造,谁还能集中这么多领域的顶尖高手,为一个建筑服务?首先考虑的都是成本,和自身的利益,而不是建筑本身的艺术高度。至于为什么那个时代的人能做到,这是个较大的话题,以后有机会再细说。

纽约公共图书馆:用壁画重现历史

大厅之下的墙上,有四幅大型壁画,创作于1938-1940年间,分别描绘文字记录的历史:摩西和石版,中世纪的缮写室,古登堡发明印刷机,梅根塔勒发明排字机。这座百年图书馆经常出现在各个美国大片的取景中,在这样的壁画包围下进行阅览,一定是个极其享受的过程。

破局当代书店的“千店一面”(一):用绘画升级整体文化艺术氛围

梅根塔勒发明排字机

破局当代书店的“千店一面”(一):用绘画升级整体文化艺术氛围

二楼阅览室天顶画

当代的图书馆环境:简约还是荒凉?

重新回头看看我们现在的图书馆或者书店中有哪些可看的壁画:

破局当代书店的“千店一面”(一):用绘画升级整体文化艺术氛围

德国 斯图加特公共图书馆

看到上图当代公共图书馆的场景了吧,别说壁画,连挂画都没有,什么都没有,说得好听叫做极简,色调统一。或者标榜自己不影响读者阅读,让读者集中精力在书本上,实际上就是一片惨白,一片贫乏,想象力贫乏、认知贫乏、知识也贫乏。

这种环境,过去我也曾认为好美,但是现在,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我只觉得荒芜甚至荒凉,荒凉到让人伤心。设计师和建设者就想当然地不认为绘画和雕塑本身就是书籍的一种形式,而且,个时代都是这么认为的,不能怪某一个人,这才是让人最心伤的。

那些号称最美书店的图,我就不摆了,即便是号称线上和线下结合的亚马逊线下书店,也只有书和架子,除了技术,再无其他。长此下去,技艺的丢失是必然的,靠抢救扶持没有太大作用。

当今那些号称现代设计的建筑,无论多高多大多么亮堂透明,或者光影变幻,在我看来,都只能是这类古典图书馆建筑的外皮,就像用高级材质搭建的大棚,只配用来遮风挡雨,保护古典图书馆。因为它们除了材料和建造技术,基本没有任何艺术形式的表达,更没有对这个世界从古至今重大事件的创作,思想和文化都极度贫乏,除了搭个漂亮的棚子,真的什么都没有。

这就是现代建筑的现实尴尬,该正视了。

现代店内还缺什么,怎么补?

现代书店和图书馆,尤其是中国的书店和图书馆,在充分利用艺术品方面,还没有开始。

所有评选出的最美书店,大多是一个调性,除了靠装修设计来吸引人之外,在艺术品陈列方面毫无建树。绘画作品,没有;大型绘画,更没有;油画、壁画,更更没有;甚至中国画都没有,更甚至连印刷品都很少,摄影作品的陈列也很少。看过这些古典图书馆中对绘画的重视,是不是在具体做法上也能获得一些启发,做得更好些?

绘画在图书馆或者书店中的陈列,是体现图书馆或书店文化的重要方面,体现文化气质,突出文化主题,升级艺术氛围,壁画是最好的方式。

如果条件确实不允许,那就挂画。如果挂真迹的条件也没有,那么挂印刷品总可以吧。更何况,中国的书店和图书馆,还有自家最具特色的书法,可以作为和绘画一样的艺术陈列。有了这些“氛围”担当,可能离“最美”书店又近了一步,对读者也是最好的礼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