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魏高贵乡公曹髦为何说“心比天高,命比纸薄”呢?

铁男春秋


三国曹髦为什么说:心比天高 命比纸薄呢?我想在我们思考的同时 应当先去了解高贵乡公曹髦的经历吧!

曹魏嘉平六年(254)九月,司 马师废掉曹芳,决定让彭城王曹据 继位。郭太后听后,表示不高兴,对司马师说道:“彭城王是我的叔叔, 如果立他为帝,我怎么办昵?我看 文帝的孙子高贵乡公曹髦,温文俭让,可以立他为君。”司马师听后, 觉得太后说得也有道理,于是改立 曹髦为帝。

曹髦(241——260),字彦士,魏文帝曹丕之孙,当时年仅十四岁,这时的曹髦虽然年纪不大,但他是曹魏的宗室,对朝廷 里的事情知道的比较多,尤其注意曹氏和司马氏之间争权夺利的斗争,对曹氏势力的日益下降和司马氏的专权他是明白的。他想,现在朝廷的大权被司马氏掌握,既然司马师能废曹芳立我为新君,那么也同样可以废我而立他人,当一个只有虚名而无实权的君王是多么可怜啊!想到这里,他便向太后极力推辞,却未得允许。于是才即位登基,改嘉平六年为正元元年。

曹髦即位后,崇尚节俭,减乘舆服御,减后宫费用,派侍中到各地观察民风民俗,处理冤案,考察地方官的执政情况,看来 似乎很想有点作为。这时,地方上的一些亲曹势力由于不满司马氏的专权,相继起兵,开始了一场反对司马氏的武装斗争。

正元二年(255)正月,扬州都督、镇东将军毋(毋音贯 guan)丘俭听到司马师废曹芳、立曹髦为君的消息,对司马师的 任意废立和专擅朝政极为痛恨。这时,长子毋丘甸对父亲说: “司马师废主专权,国家颠覆,你怎么可以安心自守昵?’’毋丘俭 深受触动,于是便请杨州剌史文钦到府商量对策。文钦是曹爽的门客,对司马懿杀曹爽怀恨在心,扬言要杀司马师兄弟,给曹爽报仇。两人见面后,一拍即合。经过筹措,聚集淮南的大小官兵 将士于寿春,发檄文于各州郡,宣誓起兵讨伐司马师。

司马昭掌握曹魏的大权后,便有了代魏的野心,于是注意观察各官员的动态。他发现征东大将军诸葛诞乃是异己势力,便派 心腹贾充前去观察。魏甘露二年(257),贾充以“慰劳’’为名,来到淮南,入见诸葛诞。贾充试探说:“京师的许多贤人都主张皇帝禅位给司马氏,你认为怎样?’’诸葛诞大怒,表示坚决反对。 贾充回去后,把情况告诉了司马昭。司马昭认为诸葛诞在扬州很得人心,早晚要起来反对自己,不如把他调回京城,激他早反,免得出现后患。于是,升任诸葛诞为司空,召他回京城。诸葛诞果然疑心害怕,杀掉扬州剌史乐琳,起兵反对司马昭。

东南亲曹势力前后两次起兵伐司马,但是都被司马给强势镇压!从此,司马昭把曹魏的军政大权完全集中到自己手里。皇帝曹髦只有虚名而无实权,对司马昭的专权愤恨在心。可是,在司马氏集团掌握曹魏大权的情况下,他无法改变自己的处境。郁郁之中,自作《潜龙诗》一首,诗曰:

伤哉龙受困,不能跃深渊。

上不飞天汉,下不见于田。

蟠居于井底,鳅鳝舞其前。

藏牙伏爪甲,嗟我亦如然。

综上所述,或许只有亲身经历过曹髦的人生历程才能真正的体会到他为什么说:“心比天高 命比纸薄”了吧!




信天翁影视


导读

《三国演义》里的曹髦是曹魏政权中比较有血性的一位皇帝。“心比天高命比纸薄,”其实对曹髦是带有一点偏见。我们应该基于事实,给他一个客观公正的评价。

前言

众所周知,从司马懿韬光养晦装病卧床;突然发动“高平陵之变”起,大将军曹爽被诛杀,夏候玄也被夺去兵权,事实上曹魏政权已经名存实亡了,魏国上上下下正式被司马懿父子所控制。

随着司马懿父子势力的持续扩大,不甘心做傀儡皇帝的曹芳在李峰与张缉的密谋下准备对司马师发起刺杀行动,不料走露风声反而惨遭杀害。

曹髦正是在这样情况下,被司马师选中做了一个傀儡皇帝才登上了帝位,这一年他年仅十三岁。

做为少年皇帝的曹髦深知自己的处境凶险,他聪明而有志向,总是在别人面前彬彬有礼,虚心接受朝廷官员各类意见,以谋求更好的发展与机会。然而现实远远比他想象的残酷,朝廷里面遍布司马师的耳目,想要成功夺回王权,希望渺茫。

在这样的环境下,曹髦依然痴心不改,一直在寻找机会,这是一个有抱负的年轻皇帝,不愿做傀儡的皇帝。

我们不能认定他的想法是错误的,因为我们也曾年轻过,深深理解曹髦此刻的心情,生死有命,富贵在天,明知不可为也要放手一搏。

机会终于找到了,成功与否,总是要试试才知道,正元二年,正月;早以对摄政专权司马师不满的镇东大将军毋丘俭与扬州刺史文钦起兵声讨司马兄弟。得到消息的司马师亲统大军出征平叛,在平叛之后司马师病发身亡。

得到消息的曹髦认定这是个机会,一面下旨安抚司马师之弟司马昭,一面策划政变夺回手中权力,哪知老奸巨滑的司马昭根本不听旨意,亲自加快回防,计划赶不上变化,曹髦的策略流产了。这次机会的丧失让曹髦很受打击,只能接受现实等待下一次机会。

司马昭上位之后,对权力的贪婪控制丝毫不逊色于司马师,曹髦的愿望变的越来越遥不可及。而此时此刻的曹髦依然在不懈的寻找着突破点,每天在与大臣讨论中学习必要的知识,心高气傲的曹髦并没有发现他所讨论的东西离他心里的理想差距悬殊。

这个少年皇帝终究是沉不住气了,多年来的努力始终敌不过现实的残酷,在这种焦虑下,年青人的血气方刚终于压抑不住了。

甘露五年五月初七,公元260年,六月二日,曹髦怀着满腔热血豪情,召见他自认为忠心耿耿的侍中王沈、尚书王经、散骑常侍王业,前来共商大事。老成执重的王经怎样规劝都无济于事,而王沈、王业两人贪生怕死,见机不妙偷偷的去报告了司马昭。

被蒙在鼓里的曹髦第二天亲率宫廷卫队出宫讨伐司马昭。在路途中遭遇了司马昭集团势力,野心勃勃的司马昭早己授意于部下,在双方混战中,太子舍人成济趁机刺死了曹髦,曹髦死时尚不满二十岁。

总结:

纵观曹魏政权的几位皇帝,除却曹操、曹丕,很少有第二个血性的皇帝,曹髦的失败固然有环境因素,也有自身性格的缺陷,虽然没有成功实现他的理想抱负,但他确实努力过了,只是大环境下个人的努力终究摆脱不了现实的残酷。

对于司马氏的侮辱与威胁,他没有一味的退让,虽然结局悲惨,但他的精神值得学习。天生的血性让他不能活在屈辱之下,他像一个斗士一样,宁可战死,也不愿苟且偷生。曹髦并不是一个心比天高、命比纸薄的皇帝。他用生命来捍卫了他的皇帝尊严……


治病救人的黑山老妖


“心比天高,命比纸薄”一般是说一个人内心中的想象和自己想要达到的高度,与自己的实际能力和自己的条件相差十万八千里,最后导致的不仅仅是失望,还把现实中的一切都耽误荒废了。而另一种说法就是:凡是有志向的人不管目标多么遥远,自己都回去追逐,但是追逐的道路上充满了荆棘,在追逐的途中难免会啊发生意外。曹髦就是这第二种

曹髦是曹操的曾孙,从他坐上皇帝的位置那一天起,就活在了司马氏的阴影下,为什么这么说呢?

自高平陵之变,将军曹爽被诛杀,夏侯玄被夺取了兵权,夏侯霸被迫叛逃到蜀汉。这是有史以来曹氏一族,夏侯一族,第一次彻底的失去了对军队的控制。

之后李峰与张缉密谋杀害司马师,但是事情泄露了,所有的参与者被司马师灭了九族,再到后来司马师废除了皇帝曹芳改立了曹髦。

而曹髦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登上了皇帝的位置

与其说是皇帝,不如说是司马师的傀儡。

而曹操对曹髦的评价非常之高,这样的一个人不会甘愿做傀儡。司马师在一次征讨叛军中因病情加重去世了。

司马师一死曹髦就开始了他的反击,于是下来几道诏书,结果失败了,这更让曹髦意识到了像自己这样的傀儡皇帝很难单凭几道诏书打败司马家。

只有流血和兵变才能成功

之后在曹髦准备兵变时候,三位心腹有两位选择了向司马昭告密,被告密的曹髦没有了退路只有拼死一战。最终曹髦被司马昭杀死,曹髦的一生从傀儡皇帝到横死街头。

也就有了“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的说法。


笑猫历史


曹髦才同陈思,武类太祖。陈思是谁,是天下才气有一石,他独占八斗的曹植曹子建,太祖更是东临碣石以观沧海的曹操,这评语可非常了不得了,这不是我说的,也不是曹髦自己说的,是司马家的铁杆儿,至少当时是铁杆儿的钟会说的,竞争对手对你的评价才是最真实的评价。

曹髦确实生不逢时,命运不好,如果给他时间,他未必不能像曹操那样成为一代雄主。可惜他面对的是日薄西山的魏国,他的对手则是成长起来的司马家。

曹髦登基是因为曹芳要干掉司马师,被废掉了然后换他来当皇上,明显是个傀儡是个花瓶摆设,可曹髦通过自己的努力试图分化司马师的人,并培养自己的心腹。司马望是司马师的侄子,面对曹髦,决定不知道该怎么办,宁可跑到长安去和姜维拼命,可见曹髦并不因对方姓什么而盖棺定论,而是多方面下手,试图多争取一些心向自己的大臣,他还年轻,等得起。

255年淮南二叛,文鸯吓死了司马师,曹髦的机会终于来了。他下令让司马昭留在许昌,让傅嘏带大军回洛阳,试图一举收回兵权。可惜此时的司马昭已经不是高平陵前夜吓得睡不着觉的司马昭了,他没有听诏书的,直接带兵回来了。

曹髦像没事人一样欢迎司马昭,任命他为相国,接管司马师的一切权力,这份隐忍让人叹服,机会失去了固然可惜,但他才14岁,还有机会,要继续等待司马昭犯错。

257年,又一个机会被等到了,还是老地方淮南,前年平叛杀掉毌丘俭的诸葛诞造反了,司马昭吸取教训,干脆带着皇帝太后一起出征。在淮南,诸葛诞10万大军龟缩不出,城外的曹髦心里焦急,表面上却不露出来。

258年淮南城破,城破当日大雨如注。雨中的曹髦心里是多么绝望啊,没有了,再也没有了,放眼天下,最后一支不属于司马昭的军队也已经覆灭了,最后一支独立的力量也被除掉了,司马昭的下一步就是自己了,那么怎么办,我就是死,也不让你痛痛快快的篡位。

于是曹髦率领宫里的太监厨子去讨伐司马昭,他的目的就是让司马昭把他杀死,让天下人都看到,你们河内司马家不是自诩名门吗,你当街弑君的人还有什么脸去高居官位,我还有最后一样武器,是我的身份我的生命,而你司马昭,是输不起的。

当最后,成济的矛刺穿曹髦的身体时,我想他一定是微笑的,最后这一场战争,他是胜者。


甲申十七年


正始十年(249年)正月甲午,齐王芳带领曹爽和曹羲两兄弟及一干人前去拜谒明帝陵墓,借此机会,装病的司马懿霍然而起,率死士列阵阙下,奏请皇大后,废曹爽曹羲兄弟;并派大将入据曹爽营,接管曹羲营。曹爽竟然不加抵抗,投刀于地说:“司马公正欲夺吾权耳!吾得以侯还第,不失为富家翁。”这个肥头大耳的大将军,没能成为“富家翁”,而成为司马家刀俎上的鱼肉,最后以阴谋叛逆罪(这个罪是古代宫廷政变中的口袋罪)诛杀,夷三族。曹爽一派人被杀后,齐王芳以司马懿为臣相,加九锡。从此以后,魏之军政大权皆在司马氏掌握之中。接下来的,不论是齐王曹芳,还是高贵乡公曹髦,不论能力强弱,都注定是一个傀儡。

司马懿死后,他之长子司马师以抚军大将军辅政,独揽朝廷大权。不久,废黜齐王芳,理由是“荒淫无度,生活腐化”。推高贵乡曹髦为皇帝。高贵乡公曹髦,字彦士,魏文帝曹丕之孙,东海定王曹霖之子。他代替齐王芳即位时,只有十四岁。他作皇帝有板有眼,有规有矩。司马师问钟会,对新皇帝如何评价,钟会回答:“才同陈思,武类太祖。”陈思王指曹植,太祖指曹操,评价是非常高的。他天文地理皆有涉猎,常以少康为榜样,崇尚“垂衣裳而治”,著有《高贵乡公集》四卷,至隋代亡佚。

司马师死后,他的弟弟司马昭代为大将军,录尚书事。司马昭比司马师更加过分,总揽大权后,野心更大,总想取代曹髦。曹髦的权力被尽数剥去,国家政事无法自主,空怀一腔热血,心中理想不能伸张,其志不能勃发,其苦恼与忧虑可想而知。他不甘被废受辱,决定与司马昭一拼。他召集散骑常侍王业、尚书王经等人,愤慨说道:“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我不能坐受废辱,今日当与卿等自出讨之。”尚书王经劝他不要鲁莽行事,曹髦怒起,从怀里取出讨伐诏书扔在地上:“行之决矣,正使死,何所惧,况不必死耶。”他决定,他要亲自去讨伐他。贵为皇帝,却有如此舍生忘死之气概,让人感佩。可惜,小人王业却偷跑出去向司马昭告密,司马昭召护军贾充等作戒备。

接下来,是一场势力相差太大的战斗。

曹髦知道事情泄露,率领殿中宿卫,宫中奴隶数百人,举着各种兵器进攻司马昭所在的府邸。第一阵时,兵士看见是皇帝,个个心慌,一哄而散。第二阵时,贾充率兵自外而入,阻挡曹髦。曹髦声色俱厉,言词振振,敢有骚动抵抗者灭族。相府中的兵将也不敢迎战。贾充呵斥诸将说:“畜养汝等,正为今日。今日之事,无所问也。” 太子舍人成济听了此言,赶上前去,挥戈直刺曹髦,戈刃从背上穿出,曹髦当场身亡,死时尚不满20岁。

曹髦一死,曹魏帝国崩塌了,再也没有翻盘的机会。三国史学者卢弼为此评价道:“高贵乡公若韬光养晦,或免于毒手,乃远慕少康,锋芒未敛,祸变及身,惜哉高贵乡”,曹髦没有“韬光养晦”,没有忍气吞身,而是拔剑而起。有人说他可以更智慧一些,更策略一些,其实,在实力极为悬殊的情况下,智慧与策略更多的是心里安慰。曹髦虽没有阻止司马氏的篡位, 但他活出了帝王的尊严,活出了人性的高贵。高贵乡公,他配得上“高贵”二字。


香水老熊


三国曹魏悲惨之君曹髦有振兴曹魏之心,却缺谋少智;有铲除权臣司马昭安定社稷之心,却因实力不足缺少良臣猛将,最终还惨死于小小武官成济之手。因此曹髦又被形容为“心空比天高,命却如纸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