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中英各自抗疫,反映出的教育理念差異

隨著疫情在世界範圍的擴散,歐洲各國,美國,澳新,紛紛中招,各地的應對策略各有不同,澳洲囤衛生紙,英國修墓地,美國囤槍(證實為假),各種戲碼也讓人哭笑不得。


可是,聯合國一則信息,卻敲響了警鐘:隨著全球接近3億學生停課,教育不平等在加劇


從中英各自抗疫,反映出的教育理念差異


1

中西的教育觀差異,是根深蒂固的


如果家長們關心國外的抗疫新聞,會知道英國在內的西方國家,有一個通病:自由高於生命


或許這場災難在西方人眼裡只是一場大一點的流感,但是人群聚集,不戴口罩並歧視甚至毆打帶口罩的群體,大型活動照常舉行,這些行為都在疫情初期出現在各個西方國家。


其實,這並不是官方不作為,而是教育觀背後所蘊含的文化差異,帶來的這些表現:該做的做了,保證留有“人類火種”即可,剩下的,就看每個人自己的選擇和造化了。


從中英各自抗疫,反映出的教育理念差異


首先,我們確實看到了英國官方的很多行動,比如:英國醫學期刊《柳葉刀》對中國抗疫經驗的肯定;英國皇室繼承人喬治王子和夏洛特公主所在學校的學生,自我隔離;英衛生部長表示組建300萬志願者加入抗疫行動......


但是,所有的一切行動,其實都建立在西方文化一種“物競天擇”的思想上,這也是英國教育觀所反映出的結果


在西方,教育是分兩個世界的,工人階級孩子的“快樂教育”,就是在免費公立學校放羊;而此時精英階級的孩子,則在私立學校和公校裡“雞血”奮鬥。


從中英各自抗疫,反映出的教育理念差異


如同聖經裡的諾亞方舟一樣,當面對災難,需要確保的,是每一個物種的精英,其他的,只能任其自生自滅。教育也是一樣,在有限的教育資源乃至日後的社會資源條件下,需要確保的是一部分群體的享有權。對於其他的群體,會留有階級流通渠道,但是渠道中的鴻溝,有多麼難以跨越,就不可言說了。


所以,這次英國接近“躺平任打”的抗疫現象,其實是中英文化背後展現出來的差異。畢竟沒有西方國家能夠做到,在一個體系內,儘可能的教育公平,面對災難,歐洲各國都是不具備我們這種制度條件和工業能力,來實現我們的抗疫手段,流浪地球全家搬走的方法,不適合西方國家。


從中英各自抗疫,反映出的教育理念差異


2

獲得英國的優質教育資源,就是登上諾亞方舟


對於想讓孩子接受國際教育的家長而言,讓孩子成功入學,和登上諾亞方舟是一樣的。


在英國的私立學校中,入學沒有一個“大一統”的標準,沒有加分政策,更沒有什麼貧困生專項政策,需要的是,足夠精英


即使除去幾乎必備的英語數學推理考試,私校的入學,依然是一場非常嚴格的選拔。


從中英各自抗疫,反映出的教育理念差異


以面試為例,私校的入學面試,是一場對孩子和家長的雙向考察。在面試過程中,學校會對孩子的學術背景興趣愛好

未來發展方向等等各方面都進行了解,他們要確保的是孩子對於自身的瞭解程度,是足以支撐在學習中樹立一個明確目標併為之不斷付出努力的。


另一方面,這也是對於申請材料中的一些問題進行挖掘。比如對申請材料中的疑點進行核實;對材料中的一些細節產生了興趣,希望得到孩子親自進行更為詳細的描述。


從中英各自抗疫,反映出的教育理念差異


其次,對於家長,面試的時候的考核其實更加隱晦,因為遵循著孩子就是家長的一種翻版的思想,家長在面試中的表現,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校方對孩子的判定。因此家長舉手投足之間所表現出的一些個人素養,也會成為校方考察的依據,精英階層的孩子,也是需要精英階層的父母的。


除了對學生和家長的考察,面試的過程其實也是校方提供給我們的一次瞭解機會,但如果沒有恰當的準備,這個機會也會變成誤會。比如:如果在溝通過程中,對於一些校方的明確條例表示驚訝(學校不設足球隊等這樣的信息),會在校方心目中留下一個疑慮,就是您對學校的瞭解程度低,是否代表著入學慾望其實不高呢?


從中英各自抗疫,反映出的教育理念差異


面試只能算是入學考試的環節之一,在私校的入學考察中,還有一個環節就是小組活動,這是一個把孩子們放在一起測試的方法。通過觀察孩子在三到四人的集體活動中所作出的表現,校方會判斷出孩子的社交能力團隊協作能力是否適應集體生活。此外,還可能加入以搭檔形式來展現的二人團隊合作能力的考察。


BBC還做過關於探究公立和私立學校差異的紀錄片《School Swap—The Class Divide》,通過進行學生的交換來進行對照實驗,紀錄片裡充分反映出了公立和私立學校的不同之處。


從中英各自抗疫,反映出的教育理念差異


3

優秀的父母→優秀的孩子→優質的教育


這就是跟我們文化差異最大的地方,雖然現在國內教育資源分層,但是依然會有個別寒門貴子,龍門錦鯉。但是在英國的教育體制中,優質的教育,屬於優秀的孩子,而優秀的孩子,必然來自於優秀的父母。這種傳遞鏈,給教育加上了門檻


私立學校所提供的不僅僅是相對公立學校更為優質的教育資源,更多的,是孩子在進入社會之後的人脈。在英國4%的私校學子,在成人之後佔據了關鍵行業大部分的重要崗位,政界,商界的顯赫人物,許多都是校友,這種人脈圈的鎖定,是公立學校無法提供的,也是私校和公校為精英階層所特別保有的一個優勢。


作為中國父母,想讓孩子接受精英教育,是一場長期的努力過程,不僅僅是孩子的培養,同時對於自身的要求提升,都是登上諾亞方舟的必備條件。

從中英各自抗疫,反映出的教育理念差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