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購和金融服務成消費侵權“重災區”

百度於3月12日發佈315搜索重大數據模報告:網購,金融服務是消費維權的熱門領域。互聯網應用和移動支付的成熟為網絡購物和網絡金融服務提供了發展的必要條件,

用戶對於網購和網貸的大量使用也讓很多不法分子有機可乘。“假冒偽劣”“圖片和實物不符”和“7天無條件退款成擺設”等問題是用戶網上購物經常遇到的問題,

而“砍頭息套路貸”甚至引發了“暴力催收”等相關問題,嚴重危害消費者的權益。

網購和金融服務成消費侵權“重災區”

網絡上不少因高利貸、套路貸、暴力催收,引發的社會熱點,在我們身邊也有很多真實例子的存在。

隔壁王阿姨的兒子就是:在手機上借了幾千塊錢,不知怎麼搞的,幾個月就發現加上利息,要還10000多。

之前還有個朋友的孩子,網上貸款了一兩萬,還不起,為了還之前債務越借越多,各種債務利滾利成了13萬,這個債務黑洞不僅給自己帶來了無休止的催債困擾,最終承受不了了,告訴家裡。

家裡也沒辦法,也將這一年全家人外出進廠打工掙下的血汗錢,全部拿出來填補這個窟窿。

網購和金融服務成消費侵權“重災區”

現今社會,有不少的年輕人,盲目跟風,愛慕虛榮,還有一些網絡貸款暗藏陷阱的虛假宣傳和經濟不獨立的推波助瀾,促使他們逐漸開始進行網絡借貸。

但現實問題是,大學生根本不具備償還的能力,所以會引發一系列的糾紛和社會問題。

之前網絡很火的“裸條借貸”,即借款人(多為在校女大學生)通過網絡借貸平臺借款並設定高額利息,以借款人手持身份證的裸體照作為擔保,當借款人不能按期還款時,貸款人以公開其裸照和與借款人父母聯繫的手段逼迫借款人。

網購和金融服務成消費侵權“重災區”

還有前幾年最令人難忘的一則新聞:“山東聊城於歡辱母殺人案”,案件的起因也是高利貸背後的暴力逼債。

說到底,其實現在滿目玲琅的各種網絡貸,公廁牆面與那些三流廣告努力搶佔廣告位的最佳對手,他們歸根也就是變相高利貸,只是遊走在灰色地帶,躲避法網的監管,暗藏殺機,只要你上鉤,就無法掙脫。

如今的高利貸堪稱社會毒瘤,珍惜生命,遠離網貸、高利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