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主管,憑什麼下屬工資比我還高三千?”職場跟你想的不一樣

你覺得自己只能犧牲別人的利益才能獲得成功嗎?或者你認為需要犧牲自己的利益來照顧其他人?

“我是主管,憑什麼下屬工資比我還高三千?”職場跟你想的不一樣

最近,有位網名叫“六翼”的讀者給我私信留言說:“我是公司某區域的銷售主管,我很喜歡自己的工作,而且我的收入也很高,但有一件事始終讓我難以接受:那就是我的一名直接下屬的工資竟然比我還多3000,你說我該怎麼辦?”


“你能多告訴我一些情況嗎?”我問他。


“如果下屬可以賺更多的錢,為什麼還會有人想要管理崗的職位呢?坦白說,我覺得不應該有下屬比領導工資還要高這樣的情況。”


“那你是覺得你下屬的工作表現沒有達到她的薪資標準嗎?”我問道。


“你誤會了,”他糾正道,“事實上她是一位特別有才華的銷售人員,一直在做一些很艱苦的工作。但我並不是想說她的工作表現,我只是想說她比我拿錢更多這一事實不公平!”

……

“我是主管,憑什麼下屬工資比我還高三千?”職場跟你想的不一樣

毋庸置疑,我們生活在一個充滿競爭的世界,我們的教育、企業、體育和法律體系等都在不斷地鼓勵和獎勵競爭,似乎唯有拉開差距這個社會才更有動力。


人們總是習慣於把這個世界看成是它只擁有這麼多的東西,所以我們最好在自己有能力的時候得到屬於我們的。


有一位同事小劉曾經跟我說,在他還是個孩子的時候,假期對他來說總是那麼難捱。

“我是主管,憑什麼下屬工資比我還高三千?”職場跟你想的不一樣

我對他的話相當疑惑,他解釋說:

“因為當我看到我的兄弟姐妹們收到他們的禮物時,我心裡會想,好吧,我又少了一件。而且,我有很多兄弟姐妹!”



跟小劉一樣,我們通常會讓自己以一種贏輸的心態生活:如果你得到一件禮物,那麼我就得不到。在我們與他人一起生活與工作時,存在以下幾種心態:

  • 輸-贏
  • 輸-輸
  • 贏-輸
  • 贏-贏


而這些心態主要由兩個因素驅動:


  • 1.我們內在的成熟度

《高效能人士的7個習慣》的作者史蒂芬·柯維提出,人的成熟度有三個層次:依賴、獨立和互賴,這三個層次由低到高,其核心完成從“你”到“我”,再到“我們”的轉變。

“我是主管,憑什麼下屬工資比我還高三千?”職場跟你想的不一樣

查理曾跟我分享過他與同事相處的經歷。


幾年前,他的同事瑪麗完全重改了他準備好的重要演講稿。當他看著這些變化,消極的想法立馬湧現了出來:她以為她是誰?我一直做這個已經很多年了,突然她成了專家?


查理總覺得她不懷好意,並陷入了一種受害者的心態。他的專注點在於她是如何讓自己如此抓狂的,這就是一種依賴的心態。這種心態讓他產生一種他和她是競爭關係的看法。


接著,查理開始變得更加目中無人,產生了這樣的心態:我得到了很多榮譽,我不需要別人的反饋,我知道我在做什麼。我只需要向前推進,忘記她。這時查理就進人入了獨立層次的成熟階段,將瑪麗看作阻礙他前進的障礙。他準備加倍努力,完全放棄她的反饋。

“我是主管,憑什麼下屬工資比我還高三千?”職場跟你想的不一樣

第二天,查理和一個值得信賴的朋友分享了這一切。當查理脫口而出自己的計劃和一連串的抱怨時,他耐心地聽著。


第三天,等查理說完後,他回答說:“我可以想象,在你做了這麼多努力之後,聽到有人對你的表現給予批評反饋是很不舒服的。我也希望你知道,你之所以被邀請做演講,其中一個主要原因是你吸引聽眾、與聽眾互動的能力。你很擅長這項工作,查理。”


他的真誠開始軟化了查理的防禦。他繼續說,“雖然她反饋的方式有些粗魯,但我真的相信她的一些意見會讓你的演講更好。


我可以看出,她想讓你強調幾個要點,因為這會使演講更有說服力。她以有啟發性的名言開始演講的想法將有助於聽眾更快地理解這個概念,”他接著提到了前一天查理聽不進去的其他觀點。

“我是主管,憑什麼下屬工資比我還高三千?”職場跟你想的不一樣

朋友的話讓查理開始思考,難道瑪麗想讓自己的演講做到最好?也許一起工作而不是分開做事,我們會獲得更多。


朋友聰明的指導意見讓查理把自我防禦放在一邊,去真誠地考慮批評反饋。有了一個相互依賴的心態,查理開始意識到瑪麗的許多建議會使演講更有力。


查理甚至要求和瑪麗再開一次會,排練他學過的東西。當再次發表演講的時候,情況就大大改善了。


從那時起,查理就請求瑪麗在他準備並發表的演講時提出建議,因此他的演講變得越來越成功,他與瑪麗的關係也越來越融洽。

“我是主管,憑什麼下屬工資比我還高三千?”職場跟你想的不一樣

許多研究表明,大自然還採用一種合作戰略,而不僅僅是適者生存。合作有一種與生俱來的力量,可以使個體團結在一起,利用彼此的優勢。


加強我們的關係並找到雙贏的最有效方法,是採用互賴的心態。


就算很多時候,我們會遇到一些讓我們立即作出反應的情況,但我們也不應該放棄獨立,產生依賴的行為——指責和批評他人,或者讓他人對我們的幸福感負責。


  • 2.在與他人打交道時,我們需要多少勇氣和體諒

在與他人合作時,那些一貫建立相互依賴關係的人能平衡勇氣和體諒。那什麼才是勇氣和體諒呢?

“我是主管,憑什麼下屬工資比我還高三千?”職場跟你想的不一樣

勇氣是以尊重的方式表達想法的一種意願和能力,體諒是帶著尊重尋求和傾聽他人想法和感受的意願和能力。


雖然在每一種情況下都保持完美的平衡是很有挑戰性的,但真正要尋求的是確保你不會過度地側重某一方而忽視另一方。


我們選擇如何去看待他人和與他們合作,會導致四種不同的結果。讓我們繼續借查理的故事來說明吧。

“我是主管,憑什麼下屬工資比我還高三千?”職場跟你想的不一樣

  • 1)輸一贏(高體諒,低勇氣)


查理承認,同事在改寫演講稿時是對的,而查理對她的質疑是錯誤的。查理屈從於她的想法,完全接受她的更改,選擇那條阻力最小的道路。


輸一贏局面是什麼樣的:

我沒有勇氣表達或要求我所需要的。


我很容易屈服。


被別人接受是我的動力。


我傾向於隱藏我對事物的真實感受。

“我是主管,憑什麼下屬工資比我還高三千?”職場跟你想的不一樣

  • 2)輸一輸(低體諒,低勇氣)


感覺受到攻擊和輕視,查理完全有正當理由把整個演講內容都破壞了。他不僅對同事的話不感興趣,而且還想放棄他自己的工作。如果在這麼晚的日期找不到人接手,那她就自求多福吧。


輸一輸的局面是什麼樣的:

如果我會輸,那你一樣。


我願意受到傷害,只要你也和我一樣就好。


我放棄了真正重要的事情。

“我是主管,憑什麼下屬工資比我還高三千?”職場跟你想的不一樣

  • 3)贏一輸(高勇氣,低體諒)


自從同事開了第一槍並攻擊查理之後,他完全有正當理由以牙還牙,他只要點擊“拒絕她對演講文稿的所有修改”,然後寫一封很冗長的郵件,告訴她他的想法。她需要擺正自己的位置。


贏一輸的局面是什麼樣的:

我利用職位、權力、資歷、財產或人格魅力來讓我自己說了算。


我通過看輕別人讓自己看起來更好。


我與他人競爭而不是合作。


我會贏,你會輸。


“我是主管,憑什麼下屬工資比我還高三千?”職場跟你想的不一樣

  • 4)贏一贏(高勇氣,高體諒)


查理先假設一切都是出於良好的意圖,然後慎重地、恭敬地聽取同事的看法,並禮貌地分享自己的觀點。他將選擇和同事一起工作,因為他們在這個任務上都有各自的長處,合作會讓我們取得更好的結果。


贏一贏的局面是什麼樣的:

我們共同努力,直到找到一個對我們雙方都有利的解決方案。


我同樣重視你的需求和願望。


我與他人合作而不是競爭。


在交流時,我會平衡好自己的勇氣和體諒。


我反對時,會帶著尊重。

“我是主管,憑什麼下屬工資比我還高三千?”職場跟你想的不一樣

除了贏一贏,任何其他結果長期下去,遲早都會走向雙輸。


考慮我們而不是我,有著巨大的力量。我們不僅更有可能實現我們想要的結果,而且還能在這個過程中加強人際關係。



我想知道“六翼”,這位介意下屬薪酬高過自己的銷售主管,是不是沒有看到“我們”的力量。


你下屬表現得好,你難道不受益嗎?”我接著說,


“當然,”他說,“我的意思是,我要負責整個大區的客戶,她的工作是幫我完成我的目標。”


“所以,可以肯定的是,如果她表現出色,你會掙得更多,你更容易達成你的目標,甚至你晚上睡覺也會更安穩,因為你知道該區域的某個部分正在順利運轉。”


“是的。”他承認道。

“我是主管,憑什麼下屬工資比我還高三千?”職場跟你想的不一樣

很多的高級銷售經理,他們的團隊成員同樣賺得比他們自已還要多,並且這是讓他們最得意的事。因為這就相當於下屬拿了一塊更大的蛋糕,她拿走的並不是你盤子裡的,她是把整個蛋糕為所有人做大了!這對你們來說是雙贏。


“現在有一個選擇是讓你回到純粹的銷售崗位。這樣,你可能會賺更多的錢。但這意味著你要放棄領導你的團隊,你願意嗎?”


“你是對的,我不想放棄這個。也許是我沒看到除了金錢之外的其他回報。”說到此,他這才恍然大悟。


“為什麼不督促你團隊的每個銷售人員,讓他們變得更成功,讓他們的薪酬超過你呢?”

“我是主管,憑什麼下屬工資比我還高三千?”職場跟你想的不一樣

當有人繼續為下屬薪酬超過自己而痛苦掙扎時,我看到其他領導者都很自豪地看著他們的團隊成員實現成功。


當你在人際關係中保持高勇氣和高體諒時,你就能很好地考慮“我們”而不是“我”。那到底該如果實踐呢?


  • 1.選擇一種個人關係和一種工作關係,這種關係目前是比較緊張或不太理想的。


  • 2.評估你在每段關係中所表現出的勇氣和體諒程度,然後把這個人的名字放在網格適當的位置上,如下圖所示。
“我是主管,憑什麼下屬工資比我還高三千?”職場跟你想的不一樣

  • 3.把名字放在網格的什麼位置上,就決定了你如何與那個人互動。


如果你在一段關係中缺乏體諒,而勇氣過多,你可能在用一種贏一輸的方式行事。如果你在一段不同的關係中高度體諒和缺乏勇氣,你可能在用一種輸一贏的方式行事。


  • 4. 記住,理想情況是在所有關係中都擁有高勇氣和高體諒,包括個人關係和職場中的關係。
“我是主管,憑什麼下屬工資比我還高三千?”職場跟你想的不一樣

  • 5.如果你發現自己勇氣不夠,試試下面的方法:

寫出你的想法和觀點,找一些讓你有安全感的人,把你的想法說出來。


練習提出請求,從你確信請求能得到同意的事情開始。


承諾在下次會議上提出一個想法。


在對話結束之後,以書面方式寫下你的評論。


  • 6.如果你的體諒不夠,試一下這些方法,但要注意不同的文化可能需要不同的方法:


與人交談時,關掉你所有的通訊設備,進行眼神交流。


在會議上,等到兩三個人分享完他們的想法後,你再說話。


不要打斷別人。


把你的想法記下來,而不是在當下表達出來,尤其是在情緒高漲的時候。


用一個問句來提出你的想法,徵求別人的意見。


——END——


作者:沙漠紫萱,一個陪你哭陪你笑,陪你笑看人世滄桑而心不老的女子!喜歡就請關注我吧


往期爆文導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