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安妮讀書」與童年創傷和解

  • 前言許多成年人都會有一些未解決的童年依戀創傷,不管這些創傷是無意的還是有意的,都會對親密關係造成不良影響。其中一個影響是關係過度警覺,即對一些負面信息過度敏感,做出過激的反應。過度警覺會影回你的心理、情皆、身體機能,使獨處異常艱難,並阻得你建立強大、健康和安全的親密關係。這本書的目的是曝光那些被線路的童年創傷,並提供了一種治手段,教你用全新的視角看待過去的關係,與他人建立新的聯結。命中的深層體驗,它也為我們繪製了一張治癒和自我完整的圖景。當我們是完整的,我們的各種關係才可能變得更好,從而我們棲息的社群才最終和諧。影響就是過度警覺。過度警覺可以對我們的心理、情緒、身體以及精神功能產生影響。它會使獨自生活變得困難, 並破壞我們形成穩定、健康、安全的人際關係的能力。
  • 1
  • 1.誰不是一邊想改變一邊不斷回到過去:

    創傷試圖用幕帳遮蔽我們的雙眼,我們在成年後會再次經歷那些童年創傷性體驗。比如,如果童年時常常被忽視,那等你成年後,你會發現,如果他人沒有及時回覆你的短信、電話或是郵件,你的焦慮會瞬間增長,覺得自己被忽視了。

    • 5如果我對某些事物感到無力,我會選擇迴避,等待事件平息。作為一個成年人,我能夠很好地控制是否讓自己屈從,有時我會直接逃跑。我習慣稱自己是“落跑者”,因為,面對最低可能的被拒絕或高強度的情緒不適,我將會終止友誼或者切斷關係。我感到挫敗,並一直在逃離我的過往。我一直應對的症狀與創傷後應激障礙,我所經歷的兩個最主要的症狀是解離和過度敏感。
    • 6創傷是如何影響我們的?如果沒有相應的幫助,創傷會永久性地改變一個人生命的軌跡,並且,會有加重情緒症狀的可能,如羞恥、悲傷、抑鬱和焦慮。它同樣可以提高一個人心理和生理的敏感性,如注意力缺乏、變恐懼、失眠、緊張、易激惹和多種其他病理情況,
    • 7創傷可能是顯性的,也可能是隱性的。顯性的創傷可以是一次直接的攻擊,比如,身體虐待或性虐待。隱性的創傷更加微妙,比如被忽視、被控制或者被操縱。然而、任何一種方法都傳遞了同樣的信息,即創傷者的無用感。
    • 10你是否有所覺察,過往的場景是否仍是現在生活中的一個活躍因子?你是否會因為多年之前的一些事情而耿耿於懷?或許,你並不會為變得優秀而失望,因為你早已被下了定論, 你不會變得多麼優秀。或許,你在人群中感到害羞,因為,你的父親從未讚揚過你。你對生活充滿憤怒,因為,你現實生活中的父親,對你充滿惡意。 或許,你把所有情緒都封閉在內心並將之隔離,因為有人曾對你說“不要抱怨”了。或許,你為了贏得那些曾經拒絕你、否認你的人的認可,而努力變得完美。

    經歷那些童年創傷性體驗。比如,如果童年時時常被忽視,那等你成年後,你會發現,如果他人沒有及時回覆你的短信、電話或是郵件,你的焦慮會瞬間増長,覺得自己被忽視了。 如果事情果真如此,那麼被忽視(或者感覺被忽視)則會是你的激惹靶點

    • 12

    當我們重複過去模式時,它會產生內部和外部的衝突正如有人說道,我們可以成為自己最糟糕的批判者。我也曾聽到這樣的說法:“真正的敵入是我們內在的自我。

    我把它稱作內部自我頒惱或內部自我暴行。

    • 15因為我們被灌輸這樣的觀念一一你讓人失望一一太多次,我們再也無法保持持續的希望。這是否聽起來很熟悉?這在我們的內部製造了緊張,對失望的恐懼使我們成為它們的人質,禁錮我們的自由, 讓我們被外部關係控制。
    • 17當我們與他人之間的依戀、邊界被破壞,有三種不安全依戀模式可能發展出來:焦慮型依戀、迴避型依戀,或恐懼型依戀。當他人對你說(或不說)或者對你做了什麼,改變了你們之間的連接方式之後,依戀的傷害會在這時發生。
    焦慮型依戀

    當父母非連續性地回應孩子的需求,孩子則會發展出焦慮型依戀。比如,母親可能會回應孩子的哭泣,也可能會忽視孩子的哭泣。這類孩子會發展出焦慮型模式,試圖從他人處獲得讚揚和安慰,以滿足自我價值感。他們常常對他人持以積極觀點,對自己持以消極觀點。他們是“黏著者”,在情感上過度依附他人,並保持一種尊貴的生活以不被遺棄。

    • 18
    迴避型依戀
    • 19

    拒絕愛,並且,當關系發生時會表現得特別冷漠。他們是強迫自立類型,同時,他們對自我的觀點通常是積極的,而對他人的看法通常是消極的。

    恐懼型依戀

    常常會出現情緒急轉突變的情況,在關係中有極為高漲或低落的情緒體驗。他們在同一時間既可能靠近愛, 又可能迴避愛。因此,他們的思維過程可能是:我希望你愛我,但是你可能會傷害我,因此我不知道我是該靠近還是該走開。

    • 20
    安全型依戀

    安全型依戀始於能給予溫暖、滋養、支持的父母這些父母能夠回應孩子的需求。孩子在和父母相處時感到安全,同時相信父母是安全有愛的人。安全型依戀人群對他人和自己都有積極的觀念,他們對脆弱和坦率都可以感到舒適。他們同樣也對連接與自主感到舒適。他們接受自身的瑕疵,並且不會自我批判。因此,他們的思維過程可能是:愛你是一件舒適的事情,因為我相信你會為我著想, 並且,我知道當我感到悲痛的時候,可以向你尋求支持.

    • 22你的過去,不是唯一決定你未來的因素,但是,它是你的現在和未來關係模式的重要參與因素。
    • 23童年創傷對成年後的影響有多深你可能恐懼失敗、拒絕、孤單、不夠好、被遺棄、不被愛、失控,以及許多未知因素。我們的恐具既可能固化我們,也可能促使我們出現不應性行為,例如,適應不良型完美主義,取悅性強迫行為, 以便獲得掌控感。
    • 25對自己和他人的消極觀念對自己的消極觀念的特徵是:低自我信任、低自尊、低自我價值感、高自我憎恨以及非理性信念下的高自我批評,即認為自己是槽糕的、無價值的、骯髒的和其他相似的消極認知。
    • 26強迫自立 這一模式常見於迴避型依戀個體之中,這類個體對控制有強烈需求。這一特徵常常根植於對他人的低信任。不善委託的
      適應不良型完美主義
      向來對其工作是不滿意的。研究顯示,適應不良型完美主義與父母的高期待、批評相關,父母對其的回應建立在孩子的表現效果上。這些最終導致他們為自己建立較高的,有時甚至不切實際的目標,這些目標對他們的健康卻是不利的。這樣的高標準同樣可能會與低自我同情是相關的,特別是如果個體認為自我同情意味著對低標準感到舒適(事實上並非如此)。因為這些高標準,你可能會發現,與完美主義最相近的是拖延。某種層面講,這是因為他們的思維過程是,如果我不能將它做到完美,那麼我就一點都不要做。
    • 28著恥感如果我沒有做好,那麼我一定是不好的,而為了成為好的,我必須去做:如果我不能去做,那麼羞恥感開始滋生,並且開始降低自我價值感。恐懼
    • 29你可能恐懼失敗、拒絕、孤單、不夠好、被遺棄、不被愛、失控,以及許多未知因素。我們的恐懼既可能固化我們,也可能促使我們出現不適應性行為,例如,適應不良型完美主義,取悅性強迫
    • 32低情緒調適能力當你經歷了童年的依戀傷害,管理情緒對你來說會是一件十分困難的事情。與照料者之間的依戀的一個目的是幫助孩子形成自我撫慰能力,直到孩子學會依靠自己實現這一功能。對個尚未學會如何自我安慰的孩子來說,調適高強度情緒這想法簡直是天方夜譚。當孩子們無法內部調適他們的情緒,他們就會轉向外部的“安撫”行為,比如拔頭髮、撞頭或亂髮脾氣。
    • 33情緒調適能力是從自我安慰決策中發展出來的,這種自我安融決策可以幫助你踏實地生活。這一能力可以通過正念練習、冥想和瑜伽來獲得。同時,你必須允許自己處於不舒適的情緒之中,這樣才可能建立起對情緒的忍耐和接納。衝動行為如果由於創傷,你的發展一直滯留在童年階段的狀態,你很可能會成為一個有同樣行為的成人。例如,一個女人不斷地兜兜轉轉於糟糕的親密關係之中,而這樣做的意圖,只是填補某種空虛。
    • 34反芻
    • 35現在,作為一個成年人,任何一個人如果在赳約時遲到五分鐘,他的思緒將從0計數到100,所思維和所感受的正如那個被遺忘的十歲的小男孩。這些思維是如此耗費精力,以至於即便他的約會對象晚來了一分鐘,整個晚上也都會被破壞掉,因為他的腦中和身體裡已經預先填裝好拒絕。解離解離是指大腦的情感功能、精神功能以及生理功能徹底處於離線狀態。中度解離是我們大多數人都會常有的狀態。比如,從工作的地方開車回家,但是,大部分駕駛狀態是不記得的;岡讀書中的某一頁,完全不知道自己讀的是什麼或者,在一個大教室裡做白日夢。
    • 37戰鬥、逃跑或僵住模式這是三種應對恐懼的反應,是我們的大腦使我們保持安全、躲避危險的方式。如果我們感覺自己處於危險之中,我們的大腦會武裝起來準備對峙或者逃跑;如果我們都做不到,那麼我們將會無所適從,處於僵住狀態。
    • 39沉默的憤怒
    • 40憤怒是糟糕的,或者,一旦當人們憤怒,就會有糟糕的事情發生;於是,我開始將所有憤怒封鎖在體內。當我讓我的經歷發聲後,我可以釋放我的憤怒,並使它對我生命的破壞性影響降到最低。
    • 41害帕他人的憐憫/靠近你是否害怕他人靠近,或害怕從他人那裡獲得愛與照顧?可以這樣說,如果我讓你靠近我,那麼我會變得脆弱。
    • 42低自我同情 我們可能不僅缺乏接受他人憐憫的能力,我們也可能在需要對自己憐憫時感到困難。
    • 43不健康的關係 童年依戀傷害影響著一個孩子與他人及自己建立連接的方式。作為一個孩子,如果他發展出不安全型依戀,他很可能成為一個擁有不安全型依戀的成年人。這一類型的依戀所導致的就是不健康的關係。壁壘
    • 45我們說,從創傷體驗中演化出來的影響完全不是你的過錯,但是,如何應對,如何過好餘下的生活則是你的責任。如果我們不去處理創傷的後繼影響,那將意味著我們給敵人以機會涉足我們的生活,創傷試圖將這些障礙放在我們的道路之中,使我們受到東縛(或者使我們自己形成阻礙)。這些阻礙使我們很難走出一條純粹而正確的生活之路
    • 46如何感知他人帶來的傷害
    • 47
    • 48
    • 513.深陷童年受虐的循環怪圈 可以想象祖父、父親和兒子都在與酒癮和攻擊性問題做鬥爭;許多家庭成員都在和糖尿病及肥胖做鬥爭:祖母、母親和女兒都結了兩次次、四次婚,而結婚對象都是如出一轍;家庭中每個成員都有信任間題;家庭中的許多人都在經歷抑鬱或集慮(是的,這可能是基因問題,但不總是)……
    • 54當“在家裡”變得沉重我習慣把這些普遍的家庭模式稱為“負重的連接”其中傳遞的是不適應的習慣、行為、認知以及使我們被囚禁的情感。毎一代都在傳遞新的連接,這一新連接繼續形成越來越沉重的鏈條。從精神角度而言,我們通常將這些稱為“代際的詛咒”。
    • 59童年受虐的怪圈。這是一個環性的、非線性的模式,就好像對先有雞還是先有蛋的爭執,會是一個永無止境的討論。
    • 61在家發生的就水遠停留在家庭之中”。不,那些在家裡發生的, 會在家庭之外呈現、,並影響我們的觀念、行為、決定、慾望和情緒。一個在不健康環境中被撫養長大的小孩,他可能會將自已的經歷藏在心底,或者外化。
    • 63創傷影啊著我們體驗自己和他人的方式。許多成年人在經歷了這些創傷後學會了抑制或分隔他們的情感,以避免被情緒淹沒。不同的人可能會使用不同的外在行為來麻痺迴避、擺脫消極情緒。這些外在行為包括:成為一個工作狂依靠他人的感受來得知如何感受;自殘行為:藥物和酒精濫用也是常見的。創傷常常使我們感到自己是糟糕的、骯髒的、二手貨、無價值的、愛無能的、不夠好的、不重要的。同時、它還常常會使我們感到是不安全的、不被保護的、暴露的。
    • 64l孩子經歷了怎樣的心路歷程從這一個案中,我們可以認識到,我們可以通過了解他人在過去是如何被回應的,而預測他們如何來回應我們。由於不準確的預測,這樣一種傾向是弊大於利的。因此,如果一個孩子因為使他的父親抓狂而常常被扇耳光,那麼當你用和他父親同樣的方式來表示不認同時,他的大腦會自動認為接下來會是一記耳光。
    • 65
    • 66受傷者傷人,有意或者無意,就這樣,童年受虐的怪圈循環不息、。
    • 69
    • 74井是一個又深又黑的洞,盛滿了水,但是,同時可能也飽含了異質客體,也就是我們用肉眼在表面看不見的東西。這些表面之下的事情,常常是創傷、疤痕,甚至是大多數人沒有意識到的傷害。它需要一雙特別的、可以內視的眼睛才能看到。
    • 75我想說,井越深,你有越多的容納能力, 旦你和你隱藏的部分全部湧現,井內將注入療愈的活水。
    • 78憐憫(即自我同情)是幫助打破童年受虐怪圈的延展性因素。我相信憐憫(自我的)的發展會幫助一個人改變混亂的內在系統(依戀),並使他們從無序過渡到有序
    • 80自我同情提供受虐後的緩衝自我同情有三個成分:基於自我水平的善意,有能力對自已的經歷進行正念性的自我覺知及回應,能夠認識到所有人都存在不理想的境況。此外,憐研究者保羅・吉爾伯特將自我同情定義為:有能力領悟不幸並經歷它而不是迴避它;有能力忍受不幸和痛苦感受;有能力直覺地知道不幸的來源,以及在那一時刻你所需要的;有能力不去評判活對抗你的經歷和行為。
    • 81

    提升自我同情的原初目標是建立和強化一個安全性自我依戀。

    * 自我同情調解了我對當下自己的回應。我們回應他人對待自己的方式常常是一種鏡映,某種程度上,它反映了我們的自我同情以及自我安全感的水平。例如,如果我對自己感到安全,那麼當你批判我的工作時,我不會認為那是帶有個人針對性的,因為,我知道自己是足夠好的,而我的工作並不能直接反映我作為ー個人的價值。

    • 82自我同情調解了我現在對過去的反應。我如何回應我的過去,能直接或間接地影響他們。
    • 83自我同情調解了我對未來的反應。通過一個汙染的鏡頭看到明亮的未來是一件十分難的事情。我們消極的童年經歷使我們披上了一件有陰影的斗篷,直到治癒發生,我們オ會從其中過濾我們整個生活。我們在創傷之後所經歷的所有人和事,都是透過汙染的視角去認識的。直到我們遇到那些擁有清潔的視角的人,我們オ開始認識到我們的觀念是錯的。越多“清潔視角的人”閃耀他們的光輝,越多“汙染視角的人”オ能開始認識到他們曾一直生活在黑暗之中。
    • 86

    於是,我們把自己放置在孤獨的監禁狀態中,迴避任何再次受傷的可能。然而,事實情況並非如此,我們的保壁壘會把我們傷害得更嚴重。儘可能遠離對自己的傷害,迴避回憶那個他經歷了最大痛苦的季節。

    * 但是,這裡出現了另一個她,她為他提供了憐憫。正是善意、關愛和周到的本性幫助格他到達了一個治癒的地方。在那裡,他的小心臟再次沉思,他的“新心臟”浮現出來,這是一顆充滿了愛與歡愉的心靈。

    • 87打破怪圈受虐怪圈就好像理解再生系統循環的基礎一樣。自我同情是精子,創傷循環是卵子。一旦自我同情(種子)遇見了卵子,循環(月經)就停止了,並發展出新的生命(嬰兒)。
    • 89自我同情賦予我們自由,而當自由開始支配(降雨), 它會使我們所東縛住的鏈條變得遲鈍並得以打破。自我同情幫助我們形成新的思考方式、感受方式、行為方式和存在方式。當我們作為一個成年人,開始提升自己的自我同情時,我們強化了內在自我。這一內在力量為我們提供了自我內部的安全依戀感。當我們對我們是誰感到自信和安全時,我們開始吸引相似的健康人進入我們的生活中;相反,之前我們吸引到的人,常常幫我們保持童年受虐的怪圈。
    • 935.過度警覺:對親密關係中真實或預感的風險極度敏感他們通常對他人的行為、想法、感受,感到焦慮,並且, 他們會對模糊感到抓狂,因為,他們是通過控制的方式經營生活。這樣的人通常不得不通過“偷竊來獲得信任(例如,翻電話、社交跟蹤、索要密碼, 等等)
    • 96如果我聽到任何相似的或極為相近的事情,我的諮詢雷達便會發出“創傷邊界”的預警。這是當恐懼和興奮混雜在一起,去操控和保持不健康關係時會發生的事情。受虐的親密關係中的受虐循環是一個極好的例子。它以纏綿的狀態開始,充滿了許諾和禮物。一旦纏綿階段失效,憤怒和批評便開始了,這最終會導致直接攻擊(肢體的、情緒的、性的)。使受害者再次回到攻擊者身邊的是,攻擊者又做出新的承諾,買禮物,真的表現出一副“好人”的樣子,直到緊張狀態再次建立。這是家庭暴力受害者所經歷的。在大多數情況下,槽糕的一面要超過好的一面,但是, 事實上,仍有30%好的內容會東縛住他們,使他們受困於束縛之中。
    • 97什麼是過度警覺
    • 98為了簡易說明,我們將只在親密關係的背景下呈現過度警覺狀態。正如在序言中提到的,我將過度警覺定義為:一個人對親密關係中的真實(或預感的)風險極度敏感。這包括,擔心被拒絕、被遺棄、被忽視、被虐待。一個過度警覺的個體在風險出現之前就會防守或逃避,盡其所能地來防止這些風險發生。他們通常對他人的行為、想法、感受,感到焦慮,並且, 他們會對模糊感到抓狂,因為,他們是通過控制的方式經營生活。這樣的人通常不得不通過“偷竊”來獲得信任(例如,翻電話、社交跟蹤、索要密碼,等等)。本質上來講,一個過度警覺的人對他人的信任是很低的, 並且時常還會有一個消極的自我意象。這會促使他們和自己與他人建立不安全型依戀,特別是在他們的親密關係中。這一矛盾會表現為,這個人會將安全的人推開,黏著不安全的人。
    • 99l被拒絕、遺奔、忽視和虐待的恐懼過度警覺個體的一些相關因素
    • 100在你童年的一些環節,你可能曾感受到你的父母或者和你親近的人拒絕了你。可能,在你的成績單上你拿了一個B,他們告訴你,其實你可以更加努力。或者,他們質疑你的每一個決定,使你覺得你自己的想法和感受是錯的。你可能也會感覺, 你的媽媽或者爸爸從來或者幾乎沒有出現在你的生活裡。你的媽媽可能在軀體或者情感上都忽視你,因為她一直忙於處理和自己男朋友的關係…以及後面所有的對象。這些經歷,或者其他相似的經歷,在你的心裡根植了害怕被拒絕、遺棄和忽視的種子。l失控的恐懼另一個常見的恐懼是,失控的恐懼。作為一個孩子,你可能感受過無力感,很多情況你都難以控制,那麼現在,作為個成年人,你會對掌控感有極度的需求,以此來滿足安全感的需要。這樣一種對掌控感的強烈渴求會製造大量的焦慮.
    • 101控制的另一個成分是,擔心如果你沒能施以控制,局面就會崩潰。我的一個來訪者曾經說,如果不是她的完美主義控制著她,她將不會成功。如果她對自己放鬆,給予自己一些憐憫,她會覺得自己不夠好,不夠有價值。放棄掌控感的需要就好像讓事情按著自有的方式去完成,而這樣,會製造更多的恐懼。擔心被控制
    • 102另一個失控的部分是擔心被控制。如果你作為一個孩子是被控制的,並感覺自己從未發出聲音。被盜的信任信任是什麼。諸多經歷會導致這一現狀,包括你的父母說他們將做什麼事情或者允許你做什麼事情,但是,從沒遵守他們的諾言。這會使你在給他人承諾時,懷疑他人的真誠。
    • 103例如,你不信任你的伴侶,除非他給你所有社交賬號的密碼。或者,你發現自己需要他們的行程記錄,需要知道他們每一分鐘在做什麼,如果有五分鐘漏掉了,你就開始懷疑他們的誠實度對被愛感到困惑,並被同一個人傷害
    • 104因為他們希望被父母安慰,但在父母的懷抱中又對生活感到恐懼。這也是創傷組合形成的過程。十分遺憾的是, 些孩子長大後會認為,愛會傷人。因此,他們會將自己置身於那些傷害他們的關係之中…因為,那正是他們感受到的愛。
    • 105過度警覺的特質贊成觀察你的每一個動作。他們擁有一個高度警惕的保護系統。他們觀察你抬眼眉的方式,你蹺腿的方式,你抱手臂的方式,你音調変化的方式, 甚至你抓下巴的方式。他們能夠感受到你的恐懼、傷害、擔憂、焦慮以及憤怒。
    • 106l反對他們就是在緊迫並需要靈敏應對以求生存的環境中受訓長大的。他們瞭解父母的引爆點是什麼,學會充分讀懂他們的身體語言,這樣他們能憑藉父母的臉色或者說話的音調就判斷接下來會發生什麼。
    • 108誰有過度警覺的趨勢

    過度警覺的個體都有焦慮的傾向,他們最主要的依戀模式是焦慮型依戀。很重要的一點,要知道迴避型依戀的個體可能不會表現出過度警覺。在某種程度上,由於對風險相關暗示的低關注,迴避型依戀個體不會存在過度警覺間題。焦慮型依戀的人會尋找風險,並分析情境中的每個細節而回避型依戀的人,在面對風險時,會壓制、離開或解離。

    * 因此,基本上來說,焦慮型依戀的人看到並注意風險,而回避型依戀的人看到但是忽略或轉移目光。

    • 1116.從“在熟悉中尋找安全感或把痛苦當作深愛”的狀況中走出來
    • 114瞭解你的故事
    • 115我們是由許多故事組成,但是,創傷常常會阻礙我們的許多積極的故事發揮作用,使悲傷的故事成為心裡最普遍的感受。處理我們的過往,並從其中療愈,能夠幫助我們看到每天所創造的新故事。我們不再在過往的經歷上重新安排我們的生活。處理過往幫助我們看到它是什麼,並在它的基礎上前行。你的過往將永遠是你故事的一部分,但是,你必須記住它只是你生活的第二卷。你還有許多其他卷充滿美好的記憶, 並且你仍有許多卷需要書寫。
    • 116回答,這可以幫助你為自己的故事發聲: 你的經歷是如何塑造你的? 你的經歷是如何影響你的? 在過往的經歷中,你的引爆點是什麼? 傷害你情感的是什麼? 使你恐懼的是什麼? 使你擔憂的是什麼? 你過度反應或者反應不夠的是什麼?你的皮膚下面覆蓋著什麼? 使你抑鬱的是什麼? 使你快樂的是什麼?
    • 117
    • 118瞭解你的壁壘和防禦一個曾經適應的應對方式,現在可能是不適應的。作為一個孩子,解離很適合你,可能甚至會救了你的命,但是現在,作為一個成人, 它可能成為學習一種健康應對方式的障礙。當一個人試圖傷害你的時候,你很擅長用逃離的方式,但是,如果每一次你與他人意見相左的時候,你都選擇這一方式,這會破壞你的關係。
    • 119我的許多來訪者同樣有豎起的高牆,因此,我做了一張表格叫作“我的壁壘和防禦”(見附錄B),以此來幫助我們認識它們是什麼,以及我們如何開始制定目標移除它們這一表格可以幫助你首先明確建築壁壘的磚塊是什麼。第二欄幫助你明確為什麼這一磚塊是著手之處。這一欄的問題是:“它(磚塊)阻塞或隱藏的是什麼?”磚塊能夠同時阻礙朝向你的積極和消極的事物。它還可以隱藏那些你自身不希望他人看到的部分。最後,第三欄為你提供了個地方,可以進行頭腦風暴,勾畫如何移除磚塊。
    • 120
    • 121你感受到了嗎我們豎起的高牆會將我們和他人隔開,或者阻礙我們與自己內在進行連接,將我們的想法和情緒分離開來。後者也是一種隔離、迴避和麻木的形式。當我們豎起高牆阻礙我們對情緒的體驗的時候,我們妨礙自己活得更充實。
    • 122

    我們必須學會能夠同時抱持兩種看似相沖突的情緒。

    * 當你開始為你的故事發聲,你可能會注意到你對冒犯者感到既悲傷又憤怒。有越多的內容從你的內心清除出來,你會感到越多的愉悅和自由。但是,你可能仍舊感到憤怒,一個首要的現實是,你沒能更快地找到自由。* 你的情緒在說什麼* 題是:“當它們發生時,我要做些什麼?”當我問他們對情緒的真實感受時,他們習慣於忽視自己的情緒,我在他們的眼神中看到有恐懼在閃躲。知道你的情緒能夠簡單地和你自己建立關係,就好像你會和另外一個人建立關係一樣。

    • 123個人對一件具體的事情是如何感受的,你可能會間:“你感受如何?”“你現在需要什麼?”或者:“此刻我能做些什麼來幫助你嗎?”當情緒使他們感到不適,我鼓勵來訪者們問自己這些問題(或者相似的問題)。開始的時候這樣的方式會需要大量有意圖的練習,因為我所讓他們去做的是一件終止他們長期以來的情緒怪圈的事情,而這個情緒怪圈常常被他們忽視。這到底是誰的情緒一個來訪者表現出一種十分具體的恐懼或焦慮,那麼可能那不是來訪者的情緒,而是她父母的恐懼或焦慮。由於她在這樣的環境中成長,父母的情緒也成了她的。
    • 124
    • 126

    我們生來就是關係型的物種,因此我們都需要和他人接觸,無論我們是否想去承認這一點。與一位諮詢師開始建立你的支持系統是很棒的一件事情,但是,你每週也只能從他們那裡獲得五十分鐘的時間。

    * 你的支持系統裡需要更多的內容。

    • 127瞭解你的恐懼我們封鎖自己的情緒的原因之一就是恐懼,害怕失控, 害怕被情緒的波瀾裹挾。這種感覺就像自己是一瓶被用力搖晃的蘇打水,你不知道你是否會立即衝破瓶蓋,噴灑得到處都是,留下滿地狼藉。這樣的恐懼是可以理解的,特別是當對情緒的控制是你在作為一個小孩子的時候唯獨要控制的事情時。
    • 128你可能會有其他恐懼,包括:失敗、拒絕、遺棄的恐懼,以及害怕,自己不完美或不被接納。它們不會使我們成為我們自己,也不會使別人成為他們自己。如果你太過於擔心會被拒絕或遺棄,那麼和你在一起的那個人,很可能像踩在蛋売上一樣擔心,以確保你和他們在一起的時候, 一直感受到被愛、被讚賞、足夠好。如果相反,你選擇來面對和解決你的恐懼,你的關係會開始變得更為健康。你將不再嘗試那些與你相左的事情,因此,你也不再被使你虛弱的恐懼所消耗。與那些連續不斷被你的過度警覺驅使的內在和外在的混亂相反,你將開始有更多時間感受平靜與安寧。
    • 130

    以及被認識是一個交互的過程。當只有一個人是開放和真誠的時候,這一流動オ會被打破。在彼此相識的舞蹈中, 需要兩個人來跳這曲探戈。

    * 如果你害怕被別人認識,是因為你擔心他們知道“你是誰”之後會拒絕你。

    • 1337.用全新的視角看待既往的行為模式和關係當自我是健康的時候,我們會吸引健康的關係,也被健康的關係牽引。當自我是不健康的時候,我們會吸引不健康的關係,也被不健康的關係牽引。
    • 136

    每個人都以一些模式或形式輕視我。

    * 當我進一步加工這些信息,我得出一個結論,我被像我生父的人們所吸引,我被輕視我的、沒有回應的、自私的人所吸引。

    • 137如果你是過度警覺的,那麼你已經具有根植於童年時期的防禦。我們想要做的是轉變那些適應不良的防禦,並調整它們(或移除它們),這樣我們和他人的互動就會是健康的。
    • 138下面是從過度警覺轉變為關係識別的具體要點:A.自我覺察( Awareness of yourself)。你的整個人生都與自己生活在一起,但是,你真的瞭解自己嗎?當外在的自己被撤回,你的核心位置上會有什麼?你的基因和精神DNA裡是什麼內容,使你成為獨一無二的你?A.自我接納( Acceptance of yourself)。僅有一個你,事實上這其實很好,你從不會被複制。從你看待問題的方式到你行走的方式,再到你與他人互動的方式,甚至到你心臟跳動的方式,包括你的全部,你都與他人不同。1.接納你的所有部分( Inclusion of all parts of you)。可能你的一些部分是你想擺脫掉的,比如,你感到各種情緒的部分,或者你忍耐了許久的兒童的部分。
    • 139R揭露你是誰( Revelation of who you are)。當你開始以更寬廣的方式看你自己的時候,你將開始經歷自由。B.是誰(Be)。一且你開始意識到你是誰,你就不再急於被接納和被認識。能夠在一個合適的位置認識自己,無論你做或者不做,你都會是有價值的。這與你做什麼無關,而是與你是誰有關R.歇息(Rest)。當我們學會只做自己,休息自然就會到來你不會再無休止苦苦尋求。當你的情緒一直運轉時,你片刻不得歇息。做自己會讓你在靜謐與孤獨中獲得休息,不再為恐懼和焦慮所困。
    • 140E.呼氣( Exhale)。當你開始減緩你的跑步節奏,你將會呼吸得更容易。在一個緩慢而穩健的節奏上行走,你將放下所有的負累。如果你只是呼入,但是從不呼出,你將最終發現, 你可能會在某處昏倒。讓我們學會釋放。A.讓傷口曝光( Allow your wounds to be exposed) 你允許自己變得更開放,減少防禦,你的傷口將得以暴露。這是一件好事。我們希望可以給予傷口所需要的空氣和空間。當你第一次將繃帶摘除,你可能會為疤痕或者血跡感到羞愧,但是,這些都沒有問題,逐漸地,這些傷口會得以治療。T.講述你的故事( Talk about your story)。給予你的傷些空氣,讓每一個傷疤發聲。講一講你是如何接受每一個獨一無二的傷口的。我們在群體中會得到療愈。當你向別人講述你的故事的時候, 你會在這一過程中療愈。
    • 141E.花上一些時間去期待( Expect it to take some time 生命的這一段落,你並不需要太匆忙。它可能會花上一些時間篩選你過往所有的創傷,並挖掘其深層根源。給自己一週以上的時間療愈。L.讓愛進入( Let love in)。如果你害怕熱情,那麼你會發現這是一個挑戰。但是讓傷口癒合的唯一方法是,縫合它並塗抹藥膏…在這樣的情況中,你的縫合和藥膏是愛。記住最重要的是,愛是治癒我們所有人的良方。1.與人同行( Include others in your process)。記住,尋求幫助是沒有問題的,幫助你的需求被滿足。我們都需要有人能夠和我們同步旅行。
    • 142

    V.從受害者轉變為勝利者( Shift from victim to victor)。

    * 過去,當你講述你的故事的時候,它是一首憂傷的藍調。但是, 現在,當你重新講述你的故事,你可以把握住它的力量、勇氣和希望!你不可能在說自己是自由的時候,又戴著鎖鏈前行你不再是一個受害者或者服刑者,你是一個被救贖的、自由的勝利者。* E.擁抱新的互動方式( Embrace your new way of interac ing)。歡迎開啟新的生活方式。過去將不再出現,因此, 讓我們立足當下創造未來,嶄新的你看上去神采奕奕。和有害的關係告別吧,向充滿生機的關係問好。

    • 143什麼是識別正如在前面提到的,我將關係性識別定義為,在對他人沒有事先了解的情況下,能夠以一種準確的方式預見。你能識別積極和消極的事物。識別力是一個可存活的工具,它能做出智慧的決策,讓你選擇在關係中與誰連接,不與誰連接。
    • 147l過度警覺和關係性識別之間的區別是什麼過度警覺是在你被情緒驅使的時候發生,它甚至可以在段關係中,被當作操控或控制策略來使用。關係性識別不是單單建立在你如何感受的基礎上。它是在你聽取智慧的時候發生,即使那個時候,你的情緒受其他內容的干擾。識別是要做到睿智和警醒,而不是過度警覺。它並不是尋求控制或掌控,而是尋求認識,從而將平衡感及平和感帶入關係之中。關係性識別關注一個人的內心,但是,過度警覺向外看, 關注外表和行為。眼睛可以告訴你全部。去看一個人的眼睛,識別他們靈魂中的光明和黑暗。
    • 148
    • 149如何訓練你的感知力觀察並保持冷靜。如果我們不冷靜,我們會誤將披著羊皮的狼當成一隻真正的羊。記住,人的外在看上去是什麼樣子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他外表之下是什麼樣子。醉酒會擔曲你的判斷,妨礙你區分什麼是真的,什麼是幻覺什麼是神聖的,什麼是不神聖的,什麼是清潔的,什麼是不清潔的。最終,你會不清楚什麼是你不想要的。請睜開你的眼睛,保持警醒。
    • 150如果我們完全地處於平和狀態,那麼我們一定是安全的。如果我們感到只有一半的狀態是平和的, 我們需要慢下來,花更多的時間去識別。如果我們完全不能平和,我們需要使用閃爍的紅燈來警示,並找到最近的安全出口!如果你是不平和的,不要去做被情緒主導的蠢人,也不要推進關係的發展。具有穩定的心智,也是一個無法平和的心。我們需要警戒地注視我們的內心,保持目光直視,這樣我們就不會因為分心而心緒難平。我們不能在情緒之海中搖擺。
    • 151l關係性警醒訓練(亦稱關係性識別)

    瞭解你的依戀模式的趨勢是什麼。焦慮型依戀個體需要把警醒放低,而回避型依戀個體需要打開警醒模式。

    * 我這樣說是因為,易焦慮的人通常對事物容易過度解讀,而回避型的人則看得不夠多。* 和一個你感到安全的人發展一個安全基地,能夠自由表達。這樣做能讓你在與他人進行感受和經歷的過程中練習認識和理解。

    • 152離開你的感受。是的,我需要你信任你的想法和感受, 但是,你不能將識別和睿智的決定建立在你的感受之上。你的感受可能是有欺騙性的,因此,你必須學會調節你自己的情緒。從迅速判斷變成審慎思維和謹慎判斷。如果你是過度警覺的,那麼你大概習慣改變決定或者衝動決定。花一些時間慢下來,確保你做了一個智慧的決定。
    • 153看清事物的本質。我相信,我們每個人都有善的一面, 但是,有時當我們過於樂觀地否決一些警示時,我們接受的是一個人的全部。

    針對不舒適的感受發展出耐受性。有時,你能識別出你被給予的東西是你感到不適的,也是你不想了解的。

    * 這是可以理解的,但是,你必須對不舒適的感受發展出耐受性,這樣你就不會忽略掉什麼是對的以及那些不舒適感。

    • 154你不可能注意每個人或每件事,因此,你的精神需要休息。在你注視的時候要確定,你是用新的透鏡在注視,而不是你過去的舊的透鏡。曾經對你造成威脅的現在很可能已經不再是威脅。當你注意到心流中出現保持平靜。當你依靠並根植於平靜之中,你就能做出可靠的決定。保持平靜,看到你的需要是什麼,什麼時候需要看到它。
    • 156好好地處理你內在的傷口和防禦,因為它們可以阻礙你和安全者建立關係,延遲你擁有那些你真正渴望的關係。
    • 157“你的過去是有一個目的”的時候,能聽我的,它可以被用作一把打開答案的鑰匙,讓你知道為什麼會來到地球上。你的歷史就是你命運的地圖。不要讓你所經歷的被浪費。當你收穫治癒,請轉身……幫助那些和你一樣的人。那個受傷的、在因籠中的小孩是有希望的,這一希望從你內在的工作開始!去吧,做個自由的人,也幫助他人自由起來!我的朋友,那將是你的使命。我希望你能接受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