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月經期陰道出血,是得陰道癌了嗎?


非月經期陰道出血,是得陰道癌了嗎?


陰道出血是女性朋友常遇見的問題,有些是屬於生理性的,如正常月經、產後惡露等,這是正常現象,不會危害身體健康。但有些不規則的陰道出血就讓很多女性朋友緊張,擔心是不是得癌症了。其實大家大可不必如此恐慌,陰道不規則出血原因很多,常見的原因有卵巢內分泌功能失調、異常妊娠、生殖道炎症、損傷、子宮肌瘤等;少見的原因有陰道癌、宮頸癌、子宮內膜癌等。下面跟大家說一說什麼情況下的非月經期陰道出血才有可能是陰道癌引起的呢?


HPV感染只與宮頸癌有關嗎?

大家知道HPV(人乳頭狀瘤病毒)感染與宮頸癌有密切關係,而對於HPV感染導致陰道癌卻知之甚少,其實在80%的陰道癌中可檢測到HPV病毒。因此,雖然對於陰道癌的確切病因尚不清楚,但可能與HPV感染有關。另外,不注意性交衛生、吸菸、免疫力差、多個性伴侶、過早開始性生活、性交過度、長期陰道異物(如子宮託)對黏膜的刺激或損傷等因素,容易感染細菌、病毒,發生病變,也是導致陰道癌的相關因素。


非月經期陰道出血,是得陰道癌了嗎?


陰道癌有哪些表現?

陰道癌屬於比較罕見的女性生殖系統惡性腫瘤,不少女性對這種疾病了解甚少,即使已經出現了症狀,也不能及時發現。

陰道癌初期表現為不規則陰道出血、性交後陰道出血及絕經後陰道出血。伴有白帶增多,陰道有水樣、血性或膿性分泌物出現。

隨著病情發展,可出現陰道排惡臭液、腰骶痛、腹痛、大小便障礙、血尿、便血等一系列合併症狀。

若發展到晚期,甚至出現肺轉移,出現咯血、咳嗽、氣促或惡病質等情況。


非月經期陰道出血,是得陰道癌了嗎?


如何才能知道是否得了陰道癌呢?

除了有上述臨床表現,關鍵還是要進行婦科檢查。

婦科檢查一般可窺視和捫及陰道內腫瘤,有些早期病例僅表現為陰道黏膜糜爛充血、白斑或息肉狀,晚期多呈菜花樣腫塊或潰瘍,可以是全陰道、陰道旁、子宮旁,嚴重者甚至癌瘤穿通陰道出現膀胱陰道瘻、尿道陰道瘻或直腸陰道瘻,以及淋巴結腫大(如腹股溝、盆腔、鎖骨上淋巴結轉移)和遠處器官轉移的表現。

陰道鏡檢查對於早期發現陰道癌也十分重要,另外通過陰道細胞學檢查及HPV 檢測也可以早期發現陰道癌變。

當然確診仍需通過活檢、病理診斷。對陰道壁的明顯新生物可在直視下或陰道鏡下行病理活檢確診。對陰道壁無明顯新生物,但有異常表現,如充血、糜爛、僵硬者,則應行陰道細胞學檢查,並藉助陰道鏡定位活檢。若腫瘤位於黏膜下或軟組織中,可行穿刺活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