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爽:知道“行有不得,反求諸己”是什麼意思嗎?

"行有不得,反求諸己。" 這句話出自

《孟子·離婁上》,它的含義是:事情做不成功,遇到了挫折和困難,或者人際關係處得不好,就要自我反省,一切從自己身上找原因。

孟子曰:"愛人不親,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智;禮人不答,反其敬--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諸己,其身正而天下歸之。詩云:"永言配命,自求多福。

孟子說:"愛別人卻得不到別人的親近,那就應反問自己的仁愛是否不夠;管理別人卻不能夠管理好,那就應反問自己的管理才智是否有問題;禮貌待人卻得不到別人相應的禮貌,那就應反問自己的禮貌是否到家--凡是行為得不到預期的效果,都應該反過來檢查自己,自身行為端正了,天下的人自然就會歸服。《詩經》說:'常思慮自己的行為是否合乎天理,以求美好的幸福生活'"

我們在《公孫丑上》裡已聽孟子說過:"仁者如射:射者正己而後發;發而不中,不怨勝己者,反求諸己而已矣。"

意思都是一樣的。從個人品質說,是嚴以律己,寬以待人,凡事多作自我批評

。也就是孔子所說的"躬自厚而薄責於人,則遠怨矣。"(《論語·衛靈公》)

從治理國家政治說,是正己以正人。"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論語·子路》)

強調從自身做起,從身邊事做起,所以,多與個人品質緊緊連在一起。而自我批評則是其手段之一,其相關論述,在《論語》和《孟子》中可以說是不勝枚舉。當然,古往今來,真正能夠做到的人又的確是太少了,所以仍然有強調的必要。

"愛人者,人恆愛之;敬人者,人恆敬之。""人必自侮,而後人侮之;家必自毀,而後人毀之。"當別人對我們不尊重了,就要自我反省,一定是我對別人沒有至誠的恭敬心,一定是我自己做得不夠好。有人說,人際關係真是太複雜了,其實不然。只要我們時刻存有"愛人敬人"之心,時刻"反求諸己",就一定會贏得大家的尊重。

古人說:"各自責,天清地寧;各相責,天翻地覆。"

所以人與人相交往是一門很重要的功課,而且這一門功課可能你學一輩子都還覺得不夠,所謂"人情練達皆文章",但是也有一個核心,只要你能處處替人著想,相信你就能做到"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行有不得,反求諸己。"就能做到"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也能夠做到禮讓、忍讓、謙讓的功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