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EC+聯合減產失敗 油價形勢夢迴2016年初

2020年3月6日,石油輸出國組織及盟友(OPEC+)在維也納召開擴大減產談判,結果不歡而散,WTI連續合約一度下跌超10%,創下2008年危機來最大單日跌幅,4月交貨價格一度跌到41.05美元/桶,創下2016年8月來新低。

可以說市場對OPEC+聯合減產寄予厚望,寄希望於聯合減產以對抗疫情,提振萎靡油價,但事與願違,導致油價暴跌。當前從全球出口、PMI及美國的銷售、PMI等數據來看,經濟處於弱復甦,受到疫情影響,復甦的趨勢被打斷,當前油價核心矛盾又回到了供給側,誠如“供應決定原油價格底部”所言,在油價下跌趨勢中,市場寄託於供應側的聯合減產。

而現在看來,三月份聯合減產行動,讓市場失望了。

聯合減產為何失敗,沙特俄羅斯合作到頭了嗎?

早在2月份,因為疫情影響,油價持續下跌,以沙特為首的OPEC就在尋求俄羅斯聯合減產,俄羅斯方面放出態度就是暫時不考慮減產,Brent連續合約期貨結算價從1月初66.25美元/桶一路跌至2月10日53.27美元/桶,跌了19.6%。

隨後經歷了幾天的反彈,疫情開始在全球擴散蔓延,油價又開始受影響恐慌性下跌,市場再次把希望寄託於OPEC+聯合深化減產,但3月份的OPEC+聯合減產會議再次沒有達成協議,油價當天就下跌接近10%,俄羅斯表示其2020年保持財政平衡預算油價在42.4美元/桶,已經對油價下跌做好了充分準備。

俄羅斯何以這麼能扛,沙特積極尋求與俄羅斯為首的非OPEC合作,還能持續下去嗎?

俄羅斯與沙特都有較高的能源出口依賴,但俄羅斯一直在積極轉型,擺脫“資源國魔咒”。俄羅斯出口總額中,能源出口佔出口總額比例在50%-60%,低於沙特的80%-90%,但遠高於美國的11%。正因為此,俄羅斯在積極改變對能源依賴,包括普京所謂的做好原油價格下跌的準備,也是在暗示西方不要將油價下跌作為威脅俄羅斯手段。

同時,俄羅斯也在進行石油稅收改革,俄羅斯國家杜馬2018年7月24日通過了石油業稅改法案。該法案顯示,2019年至2024年底6年間,原油出口稅將從目前30%降至0;同時2019年至2021年底的3年間,石油開採稅將有所上調。

在減產方面,俄羅斯有自己的訴求和主張,但從普京層面,並非要完全撇開與沙特合作。

對俄羅斯來講,與沙特合作,主要還是達成俄羅斯在中東的利益訴求。美國對俄羅斯的步步緊逼——包括“北溪二號”制裁俄羅斯、北約擴張以及烏克蘭事件,讓俄羅斯時刻警惕美國威脅,剔除美國在中東影響力,削弱對俄羅斯威脅,是俄羅斯與沙特政治合作基礎。

沙特與美國之間穿著同一條褲子,不僅是因為沙特與美國之間的“石油美元”協議,1979年伊朗“德黑蘭事件”也讓美國想要在中東尋求新的結盟。而沙特想依賴美國軍事支持,以支撐沙特在中東地位——畢竟沙特被伊朗什葉派之弧包圍,危機重重。

但是沙特與美國結盟的基礎在逐漸被弱化。隨著美國能源革命成功,美國開始並不想依賴於沙特能源,不僅想自給自足還想出口,在這一背景下“石油美元”的基礎就被削弱了——因為美國成了原油出口國,而不是輸出美元去購買沙特原油,我們從美元與原油相關性變弱的趨勢也能看出這一變化。這一點造成沙特和美國的割裂——如果沒有互利,合作很難進行。

這一背景下沙特自然選擇俄羅斯,推動與俄羅斯合作,這是法利赫2016年上臺來主要任務,2017年10月,薩勒曼國王訪問了俄羅斯,成為有史以來首位訪問俄羅斯的沙特元首。對俄羅斯來講,與沙特結盟的政治利益在於對中東的滲透,把美國逐漸趕出中東勢力,這是普京想要得到的。

對沙特來講,如果美國給不了太多幫助,必然要想辦法尋求俄羅斯支持,同時加快沙特國內改革,擺脫對原油過度依賴,這是沙特2030願景重點。

在美國中東影響力趨弱背景下,沙特自然知道不能過度依賴美國,曾經的“巴列維王朝”就是前車之鑑,與俄羅斯形成一致行動,不僅能夠維持在能源市場岌岌可危的話語權,同時在軍事上說不定能得到支持。

這是沙特想與俄羅斯合作背景,相互利用,穩定雙方政治與軍事互利,商業上的油價是次要考慮,所以普京是願意與沙特合作的。

從以上政治層面,我們認為俄羅斯與沙特合作的基礎還在,只是當前在商業層面,俄羅斯認為還能扛一扛價格。

我們認為俄羅斯本次沒有協同減產的主要原因可能包括:

1. 當前全球經濟形勢處於弱復甦,疫情的影響只是短暫的,並不存在嚴重供過於求,同時利比亞政治僵局問題也將帶來產量約100萬桶/天的下滑,現在尚不需要討論減產,這點判斷跟我們一直以來數據跟蹤也較為一致。

2. 商業層面,俄羅斯並不想被迫減產讓出市場份額給美國,俄油總裁謝欣可能認為,減產中了美國圈套;

3. 如果迫於市場壓力而減產,OPEC+影響力將被消耗,如果油價因為疫情造成的情緒面影響繼續往下跌呢,這時候OPEC+將陷入被動。

這一次聯合減產失敗,引發的市場暴跌,讓人想起2014年11月OPEC成員國沒有達成減產協議,會議當天,美油WTI暴挫近7美元/桶,跌幅逾6%,而這次跌的更猛。

這一次聯合減產失敗讓人想起2014年11月的減產

2014年,由於觸碰了油價下跌第二原則:頁岩油橫空出世引發產業變化(第一原則為金融危機,參照2008年),布倫特從2014年6月115美元/桶一路下跌。

彼時,傳統產油國還沉浸在日本福島核事故與北非顏色革命帶來的供不應求的市場環境中,沒有注意到美國頁岩油革命帶來的供給衝擊——美國原油產量從2011年565萬桶/日一下增加到2014年底876萬桶/日,2012-2014年同比增速分別為15%、15%和17%,這對原油供應市場和資本市場來講,都是一個非常大的變化,直接衝擊的是以沙特與俄羅斯為首的產油國。

或許是還未來及應對頁岩油橫空出世帶來的變化,OPEC2014年11月並未著急減產。執掌世界能源局勢20年的沙特重臣阿里·納伊米,面對頁岩油的崛起和華爾街風險投資不計成本的投入,其策略是:開閘放水!試圖以低油價讓頁岩油廠商退步,實現不戰而屈人之兵。

2014年11月OPEC第166屆部長級會議上,OPEC繼續宣佈凍產,維持3000萬桶/日的產量目標不變,油價應聲而下,從77美元/桶一路跌破50美元/桶。

2015年,兩次OPEC會議都沒有減產。2015年12月OPEC非但沒有減產,反而上調了原油產出上限,其中很大的原因,俄羅斯和美國都在增產,在沒有聯合減產的情況下,OPEC減產就是退出市場份額,作為OPEC老大的沙特當然不同意,顯然沙特認為成本最低最高效生產國,應該佔有最大市場份額,如果俄羅斯美國不減產,那就用低油價逼迫他們減產。

2015年OPEC不減產疊加經濟下行,油價一路下滑,布倫特油價從67美元/桶跌破30美元/桶。

沙特不是不願意減產,只是不願一人承擔,這個道理很簡單,如果美國俄羅斯不減產,沙特減產掉的份額就是拱手相讓美俄。但是沙特要聯合美俄減產很難,美國要實現能源自給自足,不可能配合沙特,只能去拉攏俄羅斯,這是法利赫2016年上臺後的主要貢獻:聯合俄羅斯組建OPEC+,同俄羅斯為首的非歐佩克國家達成15年來首個聯合減產協議。

2016年11月,OPEC第171次會議結束維持8年的凍產協議,同意減產120萬桶/日,減產基準線是2016年10月實際產量,減產期限2017年1-6月,產量減至3250萬桶/日,同時,俄羅斯為首的非OPEC國家同意減產55.8萬桶/日。

2014-2018年聯合減產和經濟復甦,是油價回升主邏輯

OPEC+聯合減產失敗 油價形勢夢迴2016年初

當下油價結構和聯合減產的需求似乎又回到了2016年初

回到2020年3月份OPEC+聯合減產會議,這次減產協議沒有達成並不意味著沙特與俄羅斯合作基礎破裂,在政治上,普京和薩勒曼還有相互利用的空間,只不過這次在商業上,俄羅斯國家石油公司總裁謝欣謝欣並不願在商業上做出讓步,並且其一直認為俄羅斯加入減產被美國所利用,市場份額丟給了美國。

2020年1月,油價開啟下跌,2月11日布倫特油價近月下跌後遠月已經不再跟跌,顯示近月有超跌跡象。同時,布油連一和連五的價差也在2月10日回到了比較理想的負值,包括CFTC公佈的管理基金持倉來看,都顯示有超跌,這與2016年初非常相像。

2016年2月,油價深度Contango後,遠期不再跟跌

OPEC+聯合減產失敗 油價形勢夢迴2016年初

2016年2月,原油價格深度Contango後,基差走強,遠端不再跟跌,為後期反彈而蓄力,從價格結構亦或情緒上,當前與2016年2月都非常相像,同樣面臨著經濟復甦的預期、油價的超跌,不同的是,當前面臨著新冠疫情在全球蔓延的考驗。

我們還是這樣的觀點,現在跟2015年底2016年初具備一定的相似,市場尋找OPEC聯合減產以提振疲弱的油價——但這樣的減產一定是建立在沙特為首OPEC與俄羅斯為首非OPEC聯合基礎上,而非OPEC獨自承擔;而同時,全球經濟也處在黎明前的黑暗,當前的企業利息支出並不支持經濟危機的發生,而疫情發生前2019年11月-12月的全球出口與銷售復甦,似乎預期這企業開啟新一輪庫存週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