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無錫社區書記的抗疫歷程

春節以來,每天清晨到社區開門、消毒、聯繫居民瞭解健康狀況等一系列工作已成為無錫市新吳區旺莊街道新光社區黨委書記馬晶的必修課。從過年到至今,他已在抗“疫”一線連續工作了將近50天。

新光社區地處城郊結合部,東臨滬寧鐵路,西靠京杭運河,北到金城立交,南與高浪路相鄰,轄區總面積3平方公里。2001年11月原新光、旺莊、外下甸三個村合併,新光社區成立。目前,新光社區是典型的城中村混合型社區,由安置房小區、老村、工業園區共計三部分組成,共有戶籍人口6491人,外來人員6158人,合計常住人口12629人。


一個無錫社區書記的抗疫歷程

而社區在職的工作人員,只有十幾名。

十幾個人要面對十幾萬人,這場抗疫之戰怎麼打?

疫情防控開始之初,新光社區第一時間成立了由黨委書記馬晶任指揮長的疫情防控指揮部,下設綜合協調、信息數據、後勤保障、宣傳志願、安全保衛、老村管理、工貿管理共七個內、外勤工作小組,分別負責安置房小區、未拆遷老村及工業園區港池的防控工作。

先把框架搭好,這才是勝利的基礎和保證。


一個無錫社區書記的抗疫歷程

接下來,怎樣精準施策、不留死角,把好抗疫"防控關"?

馬晶說,一方面,社區運用網格化管理,分片區掛圖作戰,組織社區網格員、社區協管員、醫護人員、物業人員、居民小組長等45人分小組上門入戶對湖北等重點地區返錫人員開展排查工作。另一方面,組織社區工作人員電話摸排轄區內所有外地租戶。

截至3月4日,累計走訪、排摸轄區內湖北籍人員95人次、排查外地返錫、來錫人員5000餘人。


一個無錫社區書記的抗疫歷程

新光社區內不光有大量安置房,還有兩個工業園區,情況極為複雜。為切實把"外防輸入、內防擴散"落到實處,新光社區聯合錫旺物業,統籌調配人力物力,安排工作人員在新光嘉園安置房小區、新光小區自然村、外下甸工業園區出入口處設立檢疫站點,嚴格落實24小時值班值守,嚴格排查往來車輛、行人小路通道,進行體溫檢測。

加強防控知識宣傳,是馬晶的又一項重點工作。

社區兩委人員和黨員幹部們衝在疫情防控工作第一線,積極做好疫情防控宣傳工作,全覆蓋、地毯式、無死角宣傳疫情防控工作相關知識,確保知曉率達100%。


一個無錫社區書記的抗疫歷程

在小區出入口、各樓道、宣傳欄等處,利用宣傳單、宣傳展板、LED顯示屏、小喇叭等開展疫情防控宣傳、疫情防護知識科普等,累計發放宣傳資料2000餘份,製作宣傳標語15餘幅,張貼疫情防控告知書100餘份。

繁榮社區的平房區佔大部分,居民平均年齡偏大,每次排查時,馬晶總會多嘮叨幾句:“王叔,今天體溫咋樣,有沒有不舒服?現在不要出門了,待在家裡有什麼需要跟我說……”“各委主任網格員注意,聯繫居民詢問今天健康情況,有問題及時統計上報……”

馬晶感慨道,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面前, 社區黨委充分發揮戰鬥堡壘和先鋒模範作用,成立了3支志願服務隊伍,共吸引36名黨員、群眾志願者主動加入其中,參與社區疫情防控工作。他們"佩黨徽亮身份",走街串巷、挨家挨戶宣傳防控知識;為百餘戶居家隔離人員配送物資,打通生活服務"最後一公里",保障百姓的"菜藍子"不空。


一個無錫社區書記的抗疫歷程

“這個時候,共產黨員就是一面旗幟,儘管自己也有害怕被感染的顧慮,但相比肩上責任,所有顧慮都只能拋在腦後。”

目前,整個社區群防群治的氛圍逐漸形成,馬晶感覺從過年開始一直提著的心終於落下了一點,但是工作必須做好打持久戰的準備。中午和晚上的一點點時間,王芳基本上都是捧著手機,忙著在手機社區群裡關注各個小區的情況,及時回覆小區居民的各種關心關切……

“就是社區工作者最真實的寫照,不僅僅是自己,成千上萬的社區書記、社區工作者都是這樣,這是每一個基層黨組織必須扛起的責任!”馬晶說,疫情面前,沒有人能當逃兵,更沒有人想當逃兵,哪怕工作再難,只要有黨的領導,只要有科學防治,只要有基層黨員辛勤付出,縱使過程再艱難,也會等來草長鶯飛的春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