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朝和歐洲米諾斯王朝的文獻資料和考古發現對比,我們缺少什麼?

克里特文明,是歐洲最早的文明,又被稱為“米諾斯”王朝。它幾乎和中國文獻記載中的夏朝幾乎並列存在。讓人奇怪的是:古代的歐洲人幾乎不相信米諾斯王朝,如今卻相信了;而古代的中國人堅信夏朝的存在,如今卻開始懷疑自己了。這到底是什麼原因導致的呢?小編試圖客觀的論述。

一,關於文獻記載的對比

夏朝的故事,最早出現在周人的記載中。因為周人自稱是夏人的後裔,在追溯祖先的事情的時候,就提到了夏朝的一些事情。但是這些記載十分的有限,甚至就是一句話幾個字,而且記載基本集中在大禹和桀兩個王身上。中國文獻中最早的系統記載夏朝可能是戰國編年體通史——古本《竹書紀年》,可惜的是,該書已經散佚,如今也只有幾個片段。

夏朝和歐洲米諾斯王朝的文獻資料和考古發現對比,我們缺少什麼?

大禹

西漢時代出現的《史記》是對夏朝記載最完善的史書。當然,作為一本具有相當權威的書籍,《史記》的記載是十分可信的。就比如,在上個世紀初之前,西方人也不相信商朝的存在,因為那時候還沒有發現殷墟遺址。而《史記》中卻很清晰地記載了商朝的事蹟和王表,後來殷墟發現了,從甲骨文中記載的王表和《史記》記載的進行了對比,發現《史記》就是在先商世系中的兩個王的順序搞反了,其他的都是正確的。這無疑證明了《史記》是十分可信的

夏朝和歐洲米諾斯王朝的文獻資料和考古發現對比,我們缺少什麼?

司馬遷

而關於米諾斯王朝呢,歐洲古代並沒有留下系統的記載,只存在片段式的記載,這是因為“黑暗時代”多利安人入侵導致的。最早記載米諾斯王朝的,是著名的《荷馬史詩》,其中寫到:

有一個地方名叫克里特,在葡萄紫的海水中央,地方美好肥沃,四周被水環繞,那裡有很多居民,多得數都數不清,有90個城鎮……在眾城中最大的城是克諾索斯,有一位米諾斯王從九歲開始便治理那個地方。——《荷馬史詩》


夏朝和歐洲米諾斯王朝的文獻資料和考古發現對比,我們缺少什麼?

米諾斯王宮壁畫上的國王形象

畢竟《荷馬史詩》的傳說成分比較濃厚,因此幾千年來,歐洲人也不把它看做真實的歷史,只是當做傳說和故事。不過傳說也有真實的一部分,當我們撥開史詩中的神化部分後,就能夠找到故事的原型。例如《封神演義》中,至少武王伐紂是真實存在的。在古典時代,一些史書也開始零星提到了米諾斯。被西方奉為求真主義代表的修昔底德記載:“米諾斯是第一個組織海軍的人”。西方史學之父希羅多德記載:“加里亞人,在古昔的時代,他們是國王米諾斯的臣民,他們當時被稱為勒勒吉人,居住在島嶼上面”。

夏朝和歐洲米諾斯王朝的文獻資料和考古發現對比,我們缺少什麼?

修昔底德

在文獻記載方面,夏朝的相關的記載遠遠豐富於米諾斯的記載。這也是古代歐洲人不太相信米諾斯,而中國人堅信夏朝的原因。


二,愛琴文明的考古發現

近代以來,考古學興起,為人類的歷史研究開拓了新的領域。中國的國學大師在接觸到了考古學後,提出了著名的二重證據法來研究中國上古歷史。他說:“吾輩生於今日,幸於紙上之材料外,更得地下之新材料。由此種材料,我輩固得據以補正紙上之材料,亦得證明古書之某部分全為實錄。”考古學得到的材料是一首材料,而流傳的文獻是多手材料,因此,考古的可信度遠遠高於文獻材料。

19史記後期,大多數西方人還是不相信米洛斯和邁錫尼,不過一個叫做謝里曼的德國人則十分相信。1870年,謝里曼在小亞地區發現了特洛伊遺址,出土大量的金銀飾品、青銅器,證明了這座城市在前2300年就進入文明時代了。這個發現證明了《荷馬史詩》中特洛伊戰爭的存在。那麼這場戰爭爆發於什麼時候呢?古羅馬的學者普林尼記載埃及拉美西斯王時,特洛伊城被攻陷。考古學家在埃及發現了拉美西斯三世時的銘文,記載大約當時“各個島嶼很不安定”。這就是文獻和考古資料的印證。

夏朝和歐洲米諾斯王朝的文獻資料和考古發現對比,我們缺少什麼?

特洛伊遺址

隨後,謝里曼又在伯羅奔尼撒半島發現了邁錫尼遺址,1884年,他又發現了梯林斯遺址,和史詩描寫的奧德修斯等人的行宮十分相似。這些遺址出土了大量的黃金,荷馬稱呼邁錫尼為“金的邁錫尼”,果不其然。最重要的是發現了大量的泥板書,上面有線型文字B,已經被破譯。1900年,英國考古學家伊文思在克諾索斯進行考古挖掘,發現了著名的米諾斯王宮遺址,出土大量金銀飾品、青銅器和陶器,另外還有數以千計的泥版,書寫有象形文字、線形文字A和線形文字B。線型文字A是米諾斯的文字,線型文字B是邁錫尼的文字。這裡大約在前1400年,米洛斯王朝被邁錫尼征服,因此王國主人開始使用線型文字B。

夏朝和歐洲米諾斯王朝的文獻資料和考古發現對比,我們缺少什麼?

克里特遺址出土的金銀

此後的考古發現還不斷被發現,越來越多的遺址被發現。經過系列的發現和整理,最終,整理出了愛琴文明的時間表。大約在8000年前進入新石器時代,相關的考古發現是農業遺址、新石器、飼養動物骨骼、陶器等。大約在前3000年進入銅石並用時代,出現少量的青銅器,初步有了城市,社會向階級時代過渡。大約在前2300年進入了中期青銅時代,也就是文明出現了,有了大規模的城市、王宮建築、4000塊泥板書,大量的青銅武器。大約在前18世紀,克諾索斯統一了克里特島。大約在前1450年到1400年,克里特島被邁錫尼王朝征服。

夏朝和歐洲米諾斯王朝的文獻資料和考古發現對比,我們缺少什麼?

泥板書


三,關於中國早期的考古發現

1928年殷墟遺址發現,出土了大量的大型青銅器,大量的甲骨文等,轟動了世界,不僅證明了商朝的存在,還證明了商朝的相對成熟和發達。這件事鼓舞了中國的考古界,隨後中國的考古新發現層出不窮。1950年,考古學家韓維周又發現了鄭州商城,這是商朝早期的遺址,其時間大約是從前1500年到1465年。此後,又在鄭州發現了二里崗文化,發現了甲骨文的早期形態。1983年發現了洛陽的偃師商城遺址。這些商朝遺址通過檢測,最早可以到前1509年。根據古本《竹書紀年》的數據,西周257年,商朝496年,夏朝471年,那麼商朝建立的時間就是前1522年,和考古的時間相當接近。

夏朝和歐洲米諾斯王朝的文獻資料和考古發現對比,我們缺少什麼?

偃師商城出土的青銅器

比鄭州商城、偃師商城更早的就是二里頭遺址。1959年,二里頭遺址開始有規模的發掘,經過檢測,這個文化地層的年代應該處於山東龍山文化和偃師商城之間,極有可能就是夏朝,因此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注。二里頭遺址出土了大量的陶器、少量的小型青銅器,以及比較原始的王宮遺址,沒有文字的發現(只有陶器刻符)。根據檢測發現,二里頭的時間大概是從前1735年到前1530年。史學家部分學者認為,這是少康中興之後的夏朝遺蹟。

夏朝和歐洲米諾斯王朝的文獻資料和考古發現對比,我們缺少什麼?

二里頭遺址出土的青銅器

不過,目前學術上的爭議十分巨大。有人認為二里頭就是夏朝的遺址,甚至認為是夏朝的都城遺址。而洛陽的為了旅遊宣傳,更是直接建立了夏朝都城遺址博物館。但是沒有任何證據證明夏朝就是二里頭,史上記載的夏朝首都陽城、斟鄩也不知道到底是現在的哪裡。因此部分學者認為,既然二里頭介於龍山文化和商朝遺址中間,那應該是屬於早商文化,因為商朝也是東夷族建立的。這樣就建立了龍山文化到殷墟遺址之間的脈絡了。

夏朝和歐洲米諾斯王朝的文獻資料和考古發現對比,我們缺少什麼?

在二里頭遺址之前,中國就沒有發現青銅時代的遺址,最接近青銅時代的遺址就是屬於過渡時期的是新石器時代晚期遺址,如龍山文化(前2500—前2000),良渚文化(前3300—前2300),陶寺遺址(前2300—1900),石峁(mǎo)遺址(前2200—前1900)等。這些遺址雖然出土精美的玉器,但是玉器加工原理和磨製石器是一樣的,只是用的材料不同,因此也是新石器時代。不過遺址發現了一些祭祀和城鎮遺址,還發現石斧或者玉鉞,這說明該時期屬於銅石並用時期軍事民主時代,部落聯盟形成了,社會向著文明時代過渡。古代史籍中的“五帝”和“禪讓制”就差不多在這個時代。

夏朝和歐洲米諾斯王朝的文獻資料和考古發現對比,我們缺少什麼?

良渚遺址的圖騰符號

如此,中國發現了大量夏朝之前的遺址,也發現了商朝的許多遺址,唯獨夏朝的遺址還未被發現。這就是為什麼現在部分中國人也開始質疑夏朝的存在問題了。不過,從新石器時代晚期到商朝建立中間畢竟有了大約500年的考古空白(目前僅有二里頭遺址),我認為這個時期一定就是夏朝的時間,只是目前考古還未發現。當然,也有另外一種可能,商朝的文明並非繼承了夏朝,而是從龍山文化(東夷)——二里頭文化(先商)——偃師商城等早商遺址——殷墟遺址這樣發展而來,從二里崗文化發現早期甲骨文形態就證明了這一點。

夏朝和歐洲米諾斯王朝的文獻資料和考古發現對比,我們缺少什麼?

中國新石器時代的文化分佈格局

小編認為,《史記》和古本《竹書紀年》記載的夏朝是存在的,只是其原本的面目需要進一步的考古去發現。或許夏朝並不是使用甲骨文,或許它的地點和我們固有認知的地方差距較大,或許它和商朝出現了一個文化斷層等(就如同克里特和邁錫尼的關係),甚至或許夏朝僅僅是一個部落聯盟。不管如何,在大規模的考古發現還沒有出來之前,我們不能妄自定論。

夏朝和歐洲米諾斯王朝的文獻資料和考古發現對比,我們缺少什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