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皇帝制度簡介

整理資料時偶然尋獲皇帝制度筆記,應是節錄自邢義田《秦漢史論稿》的〈中國皇帝制度的建立與發展〉,但無奈手邊無書,不能成文,只好略微整理,以條列式呈現。


中國皇帝制度簡介

1.皇帝名稱始於嬴政,嬴政稱己「徳兼三皇,功過五帝」。

2.以「五德終始說」宣揚政權合法性,如秦朝屬水尚黑,劉邦尚赤斬白蛇。

3.皇帝制度的形成是將皇帝置於官僚體系的中心,即為原本週代列國政體的延續與升級。

4.皇帝是至高無上的,有最高規格的宮室、輿服、禮儀制度與之匹配。宮室如始皇帝建阿房宮、明成祖建紫禁城;禮儀方面如漢初群臣不知禮數,叔孫通教眾臣禮制,劉邦見效後大笑:「吾乃今日知為皇帝之貴也。」

5.皇帝自稱為「朕」、「寡人」等,臣則須稱皇帝「陛下」,書寫文字若有與皇帝姓名相同者之字,須改字以避諱。

6.皇帝死後也有奢華的陵寢,如始皇帝有兵馬俑相伴。

7.皇帝制度是「家天下」,王位世襲傳予子孫,因此皇帝必須立太子以確保傳人,而太子通常是立長子,如漢初劉邦本立太子後來想改立次子,結果就因張良請出商山四皓而作罷。而後世篡位者多假以禪讓方式即位。

8.皇帝並非事必躬親,通常政策的執行有賴於宰相相輔,故皇帝雖至高無上卻仍不能恣意妄為,所以黃仁宇曾稱萬曆是「活著的祖宗」。明代以後即使無宰相,但也有相應單位,如內閣大學士,也因此皇權與相權時而有矛盾的現象。不過皇權隨著時代越後就越絕對化。

9.皇帝制度的發展經過了外族政權的融合,幾經改變,如明朝以後的廷杖就是源自元代蒙古人。

10.皇帝對於社會的發展具有相當的影響力,如皇帝每年春季都要親耕,表示重視農業。而皇帝的喜好或作為也會影響到當代或是後世的百姓,如宋徽宗的瘦金體、唐代尊李耳而重視道教。

11.皇帝制度在清宣統三年正式結束,從此以中國進入以民為主的共和體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