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度」來了解一下,萬一哪天穿越了,可別一腦袋漿糊

“制度”來了解一下,萬一哪天穿越了,可別一腦袋漿糊

來源︱喜馬拉雅FM趙冬梅老師的精品課《北大趙冬梅講中國史》

假如可以選擇,穿越回古代,你願意回到哪個朝代?

我敢肯定,這個問題一定會有各種各樣、五花八門的回答。但其實,現代可能是最好的選擇喲!為什麼?說一個最簡單的原因:古代沒有抽水馬桶和自來水。單這一點就挺嚇人的吧!

“制度”來了解一下,萬一哪天穿越了,可別一腦袋漿糊

深層的原因呢?如果你是女性,按照中國古代“男主外女主內”的秩序安排,女人不能出來工作、不能單獨旅行、不能擁有自己獨立的財產,不能反對丈夫納妾,不能的事情太多了。

至於男性,真穿越了也是有很大風險的,穿到名門望族也就罷了,如果一個不留神,穿越到三國時期的曹魏,成了一個士兵的兒子,那除了當兵,你是一點別的指望也沒有的。論普遍的自由度,還得看今朝。這種自由度是現代社會制度賦予我們的。

制度是什麼?

制度,是人類相互交往的規則。它劃分類別,比如文官、武官、宦官。它標誌等級,比如長官、屬官、小吏。它限制範圍,你可以做什麼、不可以做什麼。它規定關係,比如上下級、同僚、同學。它決定個人及群體的身份、地位與活動空間。

“制度”來了解一下,萬一哪天穿越了,可別一腦袋漿糊

大部分人說喜歡歷史,其實是喜歡看大起大落的英雄故事,看帝王將相縱橫捭闔、運籌帷幄的權謀秘計。那些東西當然很有意思,但是,如果只關心那些,那你的歷史觀察就不夠高級了。

這就像看《西遊記》裡孫悟空和各路神仙、妖精打架,雲裡來霧裡去,熱鬧是極熱鬧的,可是誰又能逃得出如來佛的手掌呢?制度就像是如來佛的手掌,它規定了遊戲規則,萬變不離其宗。

吃透了制度再來看興衰起落,你就能看到邊界和範圍,明白為什麼是那樣,進而思考真正需要改變的是什麼。所以,如果想真正瞭解過去,我們要看制度。

變化,才是制度存在的真實狀態

中國古代最大的制度變遷,當屬國體之變,也就是從封建到帝制。西周實行封建制度,封邦建國,各個封國的政治、經濟相對獨立,按照宗法制,諸侯彼此認同,並尊周王為天下共主。

春秋戰國,封建宗法政治秩序被打破,大國吞併小國,強國吞併弱國。最終,公元前221年,秦建立皇帝制度,“海內為郡縣,法令由一統”,中國進入帝制時期。從公元前221年到1911年,帝制在中國持續了2132年。

“制度”來了解一下,萬一哪天穿越了,可別一腦袋漿糊

那麼,兩千年帝制是否一成不變?當然不是,變化仍然在不斷髮生之中。帝制時期,有兩個核心問題:一是怎樣維護王朝統治的延續,二是怎樣保持中央對地方的有效控制。在這兩個問題上,兩千年帝制是在不斷摸索、不斷進步當中的。

以唐宋之間的變革為例。唐代以前,國家主要採取分級控制的思路,舊的層級效率降低之後,就增加新的層級來加強控制。

到了宋代,在分層控制之外,又增加了一個新思路,那就是“分權制衡”——把同一層級的權力按照業務分類,分配給不同的部門機構去管理,這些部門機構之間就可以互相牽制,通過分權達到制衡的目的。

在皇權的安全和中樞權力分配上,唐代以前,宰相可以做到大權獨攬,到了宋代就行不通了。宋代實行中國式的“三權分立”,宰相原則上只管行政,另有樞密院管軍事,三司管財政,而真正掌握了全局的只有皇帝一個人。兩千年的帝制,皇帝行使權力的方式也是在不斷的變化當中的。變化才是制度的真諦。

大刀闊斧的改革,其實沒那麼多

大部分的制度變化是累積型的,一點一滴,水滴石穿,這有點像人的成長,每天都在變,今天和昨天區別並不大,但是積累到一定時間,就真的不一樣了,會出現新的面貌。這一類的變化發展到一定階段,就會出現階段性的總結,比如尚書取代丞相成為新宰相的過程。

“制度”來了解一下,萬一哪天穿越了,可別一腦袋漿糊

這一類的變化其實是主流,但也是教科書最容易忽略的,因為它溫和,缺乏激烈的事件感。教科書比較關注的變化是政治家主動發動的、大刀闊斧的改革,比如各種“變法”、“新政”。主動改革,在戰國時代是一個高潮。進入帝制以後,就相對較少了。

無論是“水滴石穿”的漸變,還是大刀闊斧的改革,都是因為時勢發生了變化,制度必須要跟著變。或者說,所有能夠成功保留下來的變化,哪怕曾經有一個荒唐的開始,也一定是合理地呼應了時代要求的。逆時代需要而動的變化,可以憑藉權勢推行,但卻無法延續,制度有它自身的發展慣性,不可違逆。

制度創新的力量來自國家內部

中國古代制度創新的力量來自哪裡呢?總體上講,中國古代制度創新的力量是來自中國內部的。

帝制時期的改革有一個非常有趣的共同點,改革者往往以想象中的西周制度為依託,託古改制。原因很簡單,在古代中國人所認識的文明世界當中,中國在各個方面都是最發達的。因此,古代中國長期享有強烈的制度自信。正是這種自信,讓他們具有了開放性,可以毫無顧慮地吸收周邊制度,為我所用。

談到這裡,我們可以做一個簡單的小結了:中國古代的制度是不斷變化的,變化的驅動力主要來自內部,並具有創造力和生命力。制度的變化分為漸變和改革兩種,無論哪一種,都必須有效回應時代變遷並順應制度發展的內在慣性,才能夠持續。

關於主播:

趙冬梅,北京大學歷史系教授。

《北大趙冬梅講中國史》,趙冬梅教授用30年史學積澱、反覆雕琢的課程設計,為你帶來新視角歷史課:從“制度、文化、社會生活”三大方向,講解真正塑造傳統中國並影響至今的隱性邏輯,從細節處還原真實歷史。

關於喜馬拉雅:隨時隨地,聽我想聽!4.7億用戶的共同選擇,聽段子聽小說聽新聞聽音樂,就用喜馬拉雅!

“制度”來了解一下,萬一哪天穿越了,可別一腦袋漿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