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力支持中国!"北语杰出校友、诺贝尔奖获得者为我国抗击肺炎疫情加油!

北京语言大学是中国教育部直属高等学校,是中国唯一一所以对来华留学生进行汉语、中华文化教育为主要任务的国际型大学,素有"小联合国"之称。迄今为止,学校已经为世界上近200个国家和地区培养了数十万名懂汉语、熟悉中华文化的外国留学生,很多校友已经成为学界、政界、商界的知名人士,

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埃里克•康奈尔就是其中一位

埃里克·康奈尔(Eric Cornell),出生于美国加州帕洛阿尔托,美国物理学家,于1983年在北语汉语速成学院学习汉语。由于他"在碱金属原子稀释气体中(制成)玻色-爱因斯坦凝聚的成就,以及关于凝聚特性的早期基础研究",2001年与沃尔夫冈·克特勒和卡尔·威曼三人共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近日,我国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紧紧牵动着埃里克·康奈尔教授的心,2020年2月7日,埃里克·康奈尔教授为北京语言大学送上祝福,高度评价了北语全体教职工的努力和付出,他表示全力支持中国抗击疫情,希望疫情早日结束。

视频内容:

北京语言大学,我在美国问候大家:大家好,我是Eric Cornell(埃里克·康奈尔),很多年前在北京语言大学学习,在此向大家问好!我知道中国现在面临巨大困难,由于疫情大学推迟返校,我代表美国大学,坚决支持中国,相信疫情控制后,大学能早日复校,祝大家好运!

康奈尔曾在旧金山一所以教育聪颖儿童著称的中学完成高中学习,本科时则就读于父母的母校斯坦福大学。在校期间他就已经在几个低温物理课题组作助手。康奈尔在课业和实验室工作上都很顺利,做一个物理学家的未来在向他招手,但那时他仍没想好是应该研究物理,还是去从事文学或政治方面的工作。

直到1983年,康奈尔去了中国,他一边担任英语口语志愿老师,一边在北京语言大学汉语速成学院学习汉语,这段经历让他发现自己真正擅长的还是物理。1985年,康奈尔以优等生荣誉从斯坦福大学毕业。

大学毕业后,康奈尔进入麻省理工学院就读研究生,并于1990年获得了博士学位。之后,康奈尔以博士后研究人员身份进入了科罗拉多大学博尔德分校的卡尔·威曼研究组。在科罗拉多大学博尔德分校的两年里,他提出了一个实现玻色-爱因斯坦凝聚的方法:用磁场约束原子,同时利用激光冷却和蒸发冷却,使系统温度降到足够低。这一设想得到了认可,他得以在美国国家标准技术研究所和科罗拉多大学合办的JILA研究所里获得一个长期职位。玻色-爱因斯坦凝聚最终在1995年实现。这是原子物理学领域一个突破性的成果,

康奈尔和他的博士后导师卡尔·威曼以及沃尔夫冈·克特勒三人因此获得2001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除了诺贝尔奖之外,他还在1998年获得过洛伦兹奖章。

2004年,康奈尔不幸罹患一种名为坏死性筋膜炎的罕见病,他的左臂和肩膀因而不得不被截去,以阻止细菌蔓延。他在当年12月出院,经过休养后于2005年四月返回职位工作。

康奈尔教授一生经历了大喜大悲,但身患重病的他从未放弃,痊愈后依然投身于科研事业。在这一特殊时期,康奈尔教授的问候和支持,给

北京语言大学师生带来了莫大鼓励,同时让我们深感跨越国界的关爱:我们不是一个人在战斗,我们的身后站着全世界!除了胜利,我们别无选择!

素材来源:北京语言大学官网、北城百科网、北京语言大学官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