援鄂醫療隊戰疫日記:其實,我們也欠武漢人民一句“謝謝”

“在疫情面前,我不斷聽到武漢人民對全國援鄂醫務人員的感激之語。我想說的是,其實,我們也欠武漢人民一句‘謝謝’。”

2020年3月7日,河南省許昌市援鄂醫療隊隊員、襄城縣人民醫院韓真真在戰疫日記中這樣寫道。


援鄂醫療隊戰疫日記:其實,我們也欠武漢人民一句“謝謝”


3月9日下午,最後一批新冠肺炎患者康復出艙或分流至定點醫院,江漢方艙醫院宣佈“休艙”。至此,許昌市首支援鄂醫療隊一行41人赴武漢江漢方艙醫院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工作取得了階段性勝利。

許昌市支援武漢醫療隊屬於河南省第八批援鄂醫療隊,41名隊員來自12家醫院,分別是許昌市中心醫院、許昌市人民醫院、許昌市第五人民醫院、鄢陵縣人民醫院、許昌醫院、禹州市人民醫院、禹州市中醫院、襄城縣人民醫院、長葛市人民醫院、長葛市中醫院、長葛市華健醫院、長葛市第二人民醫院。隊員中,年齡最大的52歲,年齡最小的23歲。

在江漢方艙醫院,醫療隊負責第一層中區患者的醫療救治工作。他們所住的快捷酒店距離工作地點大約20公里,每天有班車往返接送醫務人員上下班。

他們到江漢方艙醫院的第一週,1600張床位天天滿員,每天接收20個左右新病人,醫療任務很繁重。上班期間,醫務人員都是“全副武裝”,穿著防護服、戴著口罩、手套和護目鏡。除了河南醫療隊外,這家方艙醫院還有山西、內蒙古等外省的醫療隊。為了方便辨認,醫務人員在防護服上寫著地名和姓名,靠衣服認隊友。

2月23日以後,入“艙”病人明顯減少甚至連續多日為零,日出艙100人以上,出現“床等人”的現象。部分醫務人員的工作重點也從前期的治療轉向調查統計和整理資料,救治形勢明顯好轉。

“今天是3月9日,到了河南援鄂第八醫療隊最激動人心的時刻,因為經過大家24個日日夜夜的堅守與付出,我們的病人全部出艙。”醫療隊員金俊麗在工作日誌上寫道,“今天下午要舉行一個簡短的閉艙儀式,也是為了見證一下我們這段時間的堅守與收穫。在去方艙醫院的路上,‘戰友’們的心情格外激動。有人提議,用歌聲來表達我們對武漢、對祖國的祝福。於是,我們一起合唱‘我和我的祖國,一刻也不能分割,無論我走到哪裡,都流出一首讚歌……’到達江漢方艙醫院後,我們環顧四周。看著這個熟悉的地方,大家用生命守衛健康、用真心溫暖人間的地方,也是全國人民共同堅守的戰場。散去的是疾病,留下的是大愛無疆。”


援鄂醫療隊戰疫日記:其實,我們也欠武漢人民一句“謝謝”

許昌市援鄂醫療隊隊長李景釗


“到達武漢10天內,許昌市援鄂醫療隊中的非黨員同志紛紛遞交了入黨申請書。經上級黨委研究、考察,何靜靜等11名同志被吸收為中共預備黨員。”許昌市援鄂醫療隊隊長李景釗說,這11名同志火線入黨,激勵著他們在今後的工作中以黨員標準更加嚴格要求自己,也將對在抗疫一線遞交入黨申請書的其他同志產生鼓舞作用。

在武漢戰“疫”的20多天,很多隊員寫下了多篇援鄂日記。本報記者節選其中片段,讓我們一起走進這群白衣勇士的內心世界。


援鄂醫療隊戰疫日記:其實,我們也欠武漢人民一句“謝謝”


挺住,武漢,你並不孤單!

——許昌市人民醫院邵瑞彬2020年2月19日


援鄂醫療隊戰疫日記:其實,我們也欠武漢人民一句“謝謝”


從踏進方艙醫院的那一刻起,我就被眼前的場景震撼了。悶熱的防護服、掛著小水珠的護目鏡、被“壓扁”的鼻子及準備了1000次的心理暗示,此時彷彿都沒有什麼用。原來,這裡是一座現代化的專業展覽場館,被稱為“武漢名片”和“武漢城市會客廳”;現在,被一個個木板隔成上百個單元,每個單元都住了20名新冠肺炎患者,一張張被病痛摧殘的臉上都掛著對生命的期待。

突然,耳邊傳來小夥伴的呼喊聲,我急忙趕了過去。雖然路程很短,但我還是感到不適,心慌、憋悶、頭暈。我停下腳步,不停地告訴自己:邵瑞彬,深呼吸,不能急,千萬不能讓自己倒下啊!

我來到分診臺,這裡是新冠肺炎患者登記的地方。在這裡,我看到了一張張不一樣的面孔,有知道自己的檢查結果是陰性喜極而泣的,有擔心同樣被確診的父母因為沒有和自己分到同一家醫院而得不到很好照顧的,有笑著目送痊癒的家人被社區工作人員接回的。

快下班的時候,我接到護士長分配的任務:統計患者總人數、本班出院人數、本班剩餘空床數及空床信息(包括床位號、單元號等)。我跑遍兩層樓,見到了來自貴州、山西、海南、內蒙古等地的小夥伴。大家雖然互不相識,但因為新冠肺炎疫情聚到了一起。我相信,在全國醫務人員的共同努力下,病魔必將被消滅,勝利終將屬於我們!挺住,武漢,你並不孤單!


其實,我們也欠武漢人民一句“謝謝”

——襄城縣人民醫院韓真真(2020年3月7日)


援鄂醫療隊戰疫日記:其實,我們也欠武漢人民一句“謝謝”

不知不覺中,我來武漢已經22天,經歷了從最初的不安到現在的無畏。都說人要經歷一些事才會長大,援鄂也算是我人生中一件難忘的事了。

救死扶傷是醫務人員的天職。在疫情面前,我不斷聽到武漢人民對全國援鄂醫務人員的感激之語。我想說的是,其實,我們也欠武漢人民一句“謝謝”。面對這場突如其來的重大疫情,為了防止病毒擴散,武漢人民不出城,為疫情防控作出了貢獻。

在一次採咽拭子時,一個阿姨對我說:“護士,你一定要採深點兒。”剛開始,我不知道她為什麼這樣說;後來,才知道她已經採過很多次,“陰轉陽”“陽轉陰”的結果讓她很迷茫。但是,在她的臉上,我看不到恐懼。她沒有抱怨、沒有質疑,依然堅持治療。

第一次離家這麼遠、這麼長時間,我雖然很想和家人聯繫,但沒這樣做,因為我怕聽到父母的聲音會哭,怕看到他們擔心的面孔心裡難受,怕被女兒問及“媽媽你什麼時候回來”的時候給不了她答案讓她傷心。

其實,我也很想家。我相信,在方艙醫院裡住的那些與病毒作鬥爭的患者,更想念家的溫暖。

希望我們共同努力、堅守信念,等到春暖花開時,攜手回家!


願所有人今天的負重前行,換來明天的歲月靜好

——鄢陵縣人民醫院金俊麗(2020年3月8日

援鄂醫療隊戰疫日記:其實,我們也欠武漢人民一句“謝謝”


今天是三八婦女節,對我來說有著不一樣的意義。我5時30分起床,6時20分出發前往方艙醫院。交接班後,我和河南援鄂第八醫療隊醫生一起查房。我負責的病房有3個阿姨已經痊癒,達到了出艙標準。給她們交代了有關事項後,我送她們出艙。在這個節日裡,我給她們送上了祝福。我雖然很累,但是看到她們康復出艙,感覺很欣慰。

今天,我收到了女兒的祝福。明天是我的生日,雖然沒有家人陪伴,但是我並不感到孤單。能夠在武漢這個沒有硝煙的戰場上儘自己的微薄之力,擔負起自己的職責,我感覺,這個生日最有意義。餘生唯願:世間無災,山河無恙!願所有人今天的負重前行,換來明天的歲月靜好。春天已至,勝利可期。武漢加油!中國加油!

如果我不幸感染離世,願將我的遺體捐出,以供研究,早日攻克病毒!

——許昌醫院趙文莉(2020年2月24日)


援鄂醫療隊戰疫日記:其實,我們也欠武漢人民一句“謝謝”


今天是我來到武漢的第10天。同事們昨晚進艙了,我因為喉嚨痛沒能進艙。這是我們第一次進艙值班啊,我想起來就窩心,有點兒遺憾。但本著對同事、對自己負責的態度,我吃完藥不停地喝水,調理好自己的身體,爭取下次進艙和同事們並肩作戰。

嗓子不那麼疼了,但未完全好。我忍不住胡思亂想,最終決定:如果我不幸感染離世,願將我的遺體捐出,以供專家研究,從而早日攻克病毒!

媽媽一天給我發3個視頻,早上問完中午問,中午問完晚上問:你怎麼還不回來?你不是說只去7天嗎?這都10天了,你怎麼還不回來?我很想你親愛的媽媽,但疫情沒結束,我怎能安心回家?請你放心,我一定平安回去!勝利一定會像清晨的陽光一樣如約而至!

看到“河南八隊”這四個大字時,總讓人莫名地產生自豪感

——長葛市華健醫院毛雲豔(2020年3月7日)


援鄂醫療隊戰疫日記:其實,我們也欠武漢人民一句“謝謝”

00:30,我們這組集合出發,準備入艙。隨行的感控員是漯河中心醫院的曹付梅老師。

武漢的夜景美麗而冷清,半個小時的路程很快就到了。我們依次下車,空氣中瀰漫著消毒液的味道。我每次進入專屬於我們隊伍的帳篷,看到“河南八隊”這四個大字時,總讓人莫名地產生自豪感。

今天,我們穿的防護服是帶腳的那種。就像網友說的,我們穿的防護服每天都不重樣,全國人民捐什麼,我們就穿什麼。今天是明亮的黃色,明天是明快的藍色,後天是純潔的白色……雖然我們穿的防護服顏色每天都不一樣,但質量絕對過關,每一件都那麼厚重、結實。我們穿好防護服,曹付梅老師認真、細心地進行嚴密性檢查,確認安全後才允許我們進艙。

02:00,昏暗的艙內靜悄悄的。因為防護服材質特殊,走路時會產生摩擦聲,所以我們小心翼翼地走路,像一群可愛的精靈,生怕驚醒睡夢中的患者。這次進艙我負責管理2區4號病房,共有10位患者。交接完物品、護理記錄單等,我們開始了護理患者的第一個夜班。病房內已經熄燈了,因為我們要一個小時巡視一遍病房,所以少不了手電筒。我一隻手豎持手電筒,另一隻手蓋住手電筒的燈罩,保證查房時有光亮即可,這樣可以避免打擾患者休息。巡視無異樣後,我回到桌旁寫巡視記錄。

06:00,我開始對10名患者進行檢查,之後發放早餐、藥品、口罩。我與每一位患者交流時,她們都會點頭道謝。從他們眼中,我感受到了他們的感激之情。我真想對他們說:“不用謝,我們是一家人,讓我們互幫互助,共渡難關。”

我們不勝不歸,堅決打贏這場戰“疫”!

——長葛市中醫院楊靜(2020年2月25日


援鄂醫療隊戰疫日記:其實,我們也欠武漢人民一句“謝謝”

今天我要記錄的“小人物”叫段俊鋒。他是長葛市人民醫院呼吸重症科的醫生,參加過抗擊“非典”的戰鬥!

到武漢時,我看到老大哥段俊鋒走路有些怪,後來才知道他在來時腳的拇指骨折了。看到他走路蹣跚的樣子,我心疼得眼淚在眼眶裡打轉……

段俊鋒是我們學習的榜樣。我每次叫他吃飯,他總是磨蹭好久。我問他在做什麼,他說在學英語,準備考博士。段俊鋒作為我們的老大哥,時常教育我們把心沉下來,多看點兒書,多學點兒東西……段俊鋒是我們學習的榜樣。

長葛援鄂隊伍共有7名醫護人員。大家相互幫助、相互照應,一起目送同事上班,一起接同事下班,幫忙消殺。大家非常團結。

段俊鋒說,“抗擊疫情我們衝在前,這是我們的職責”。他說的這句話使大家的思想覺悟得到提升。我們7名醫護人員到達武漢的第二天就遞交了入黨申請書,志願加入中國共產黨,一切行動聽指揮。我們不勝不歸,堅決打贏這場戰“疫”!

我小聲對自己說,加油,你能行!

——許昌醫院張麗(2020年2月20日)


援鄂醫療隊戰疫日記:其實,我們也欠武漢人民一句“謝謝”


今天我第一次進艙,很激動,還有點兒小忐忑。穿著厚重的防護服,我感覺很悶。口罩捂得我出不來氣,護目鏡勒得我腦袋生疼。我開始頭暈,噁心,想吐,出虛汗。我負責收出院病人病歷和分發出院健康宣教單,但汗水不停地順著我的臉流進護目鏡。很快,脖子裡、背上都開始流汗。老師看我非常難受,讓我坐在凳子上休息一下,說實在不行就出艙。我努力做著深呼吸,逼迫自己適應環境。剛剛進艙不久,我的工作還沒完成,怎麼能出艙呢?怎麼能浪費一套防護服呢?我告訴自己,慢慢來,不著急,我肯定能行。衣服本來已經被汗水弄溼,我坐下來一休息,感覺很涼,衣服貼在身上非常難受。我小聲對自己說,加油,你能行!

在同事的幫助下,我堅持到底,順利完成了工作。8時30分下班,我們合作脫了防護服,然後坐車回酒店。在樓下,同事給我們消毒。我們回到樓上又消毒一遍,在門口把分體衣浸泡消毒。我趕緊去洗手間洗了個熱水澡。為了消毒,淋浴用的水非常熱,我感覺皮膚都是燙的。按要求,我們必須洗半個小時。洗完出來,我整個人都有點兒虛脫了。

同事雪雁姐和曉曉給我們把熱飯菜送到門口,我吃了幾口卻吃不下,感覺額頭有點兒疼。一照鏡子,我發現頭上有一塊壓瘡。我在微信群裡一問,得知大家頭上都有壓瘡。我決定,下次進艙要用創可貼把能壓到的地方都保護起來,更好地去適應艙內的工作。

這是難熬的一天,但我得知方艙醫院當天有100多名患者出院,又高興起來!

來武漢21天,大家都誇我保密工作做得不錯

——許昌醫院司文豔(2020年3月6日)


援鄂醫療隊戰疫日記:其實,我們也欠武漢人民一句“謝謝”


來武漢21天,大家都誇我保密工作做得不錯。由於媽媽身體不好,怕她擔心,來武漢的事情我就沒有告訴爸媽,只和哥哥說了。

想家嗎?當然!為了不讓媽媽因找不到我而擔心,來武漢後,我總是隔一兩天就給她打個電話。以往,我們兩個打電話能說一個小時;現在,我總是說幾句話就找藉口掛掉。我不是不想和她多說話,只是怕說多了忍不住掉眼淚。

害怕嗎?當然不!之前,我就發現自己有個毛病,生病後會特別脆弱。剛來武漢時,不知道為什麼,也許是天天吃藥傷到胃了,我有一天出艙後,胃一直咕嚕嚕叫,但是不拉肚子,難受得不行,還吐了。量體溫的時候,我很糾結:要不要打個電話告訴爸媽一聲?要不要讓他們知道我來武漢了?萬一我病了,或者感染了,他們得多傷心啊,估計還會怪我走的時候沒有告訴他們!最後,我壓制住了打電話的衝動。

後悔嗎?當然不!既然選擇穿上這身白大褂,我們就註定是和病魔鬥爭、與死神搶人的戰士。國難面前,我們義無反顧,要做最美的逆行者!等疫情結束,我們定能笑看櫻花,攜手回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