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援鄂“滿月”一封來自上海女醫生的家書:為了更好的相見

東方網記者李婉怡3月4日報道:新冠肺炎疫情牽動著每個人的心,正奮戰在抗擊疫情第一線的上海援鄂醫療隊,也牽動著上海人民的心。

援鄂“滿月”一封來自上海女醫生的家書:為了更好的相見

1月28日,上海援鄂醫療隊出征

近日,馳援湖北已經一月有餘,上海長寧援鄂醫療隊隊長——來自光華中西醫結合醫院的內科副主任醫師何青青寫了一封家書,講述一個月以來的工作與見聞,也飽含著對家人的思念,感人至深。以下便是這封特別的家書——

為了更好的相見

轉眼,到武漢已經1個月了。

忽然想起臨行時和孩子的約定,“滿月”之時要給他寫封信,告訴他關於這裡的一切。也許是這些日子的忙碌,亦或是很久沒有寫信的緣故,執筆的那一刻,思緒彷彿被割裂成無數的碎片,禁錮在記憶時空中,腦海裡雖然畫面在不停閃現,而停滯的筆尖卻久久無法挪動,索性擱筆,起身來到窗前,視野順著深夜裡寂寥的燈光走走停停,慢慢地思緒開始浮現,腦海裡的一些細節也逐漸生動起來。

援鄂“滿月”一封來自上海女醫生的家書:為了更好的相見

何青青和家人視頻聊天

1月28日,唯一一趟飛往武漢的航班,卻為我們延時了1個鐘頭。在接到待命通知後,醫院的領導和同事就開始為我們準備各類保障物資。過年期間,採購物資十分困難,尤記得直到出發前一夜,肖院長和一眾同事還為我們忙碌到凌晨。走的那天是農曆大年初四,天氣微涼。中午,為了工作需要,美麗的姑娘們沒有過多的猶豫就剪掉了自己心愛的長髮。臨行前,院長和書記強忍著淚水,用哽咽的語調為我們做了最後的臨行動員。由於我們的物資比較多,醫院的主任、護士長們組成了志願者車隊,送我們抵達機場。“逆行”一路,不見行人,偶有稀疏車輛也是疾馳而過,也許是腦子裡裝了太多的思緒的緣故,原本1個小時的車程,不一會兒就到了。

機場裡,區長、衛健委主任、書記,醫院院長、書記還有很多同事早已在此等候,為我們長寧援鄂醫療隊一行16人送行。在簡短卻不失莊重的歡送儀式後,我們開始與大部隊匯合準備登機。登機等待過程中得知我們醫療隊攜帶行李和醫療物資超重,飛機無法安全起飛,機場領導第一時間為我們更換大客機,並協調人員為我們裝載物資。就這樣,平生第一回,作為那天唯一一班飛往武漢航班的乘客,我們任性地“超重”,享受了一回國家級“升艙”服務,在延時1小時後,我們在機組和機場送行人員的祝福目光中“傲嬌地”飛上藍天。

從上海出發之前,我們預想了這裡的一切情況,人人都做“足”了功課;但到了武漢之後,才發現現實和最初預想相差太多,工作中不敢有半點馬虎,回回都是汗溼衣襟。醫療隊所在的武漢市第三醫院光谷院區是當地政府臨時指定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定點收治醫院,醫院佈局和人員專業性都與一所正規的傳染病醫院有一定差距,但是為了響應國家的抗疫號召,第三醫院以最短時間內改造了醫院三區和人員流向通道。作為長寧區醫療隊隊長和上海醫療隊院感組成員,職責告訴我必須以最短的時間去熟悉環境和掌握安全防控知識,必須要全力保證隊員健康“上陣”、人人安全“打仗”,做到萬無一失,既要圓滿完成任務,更要安全帶回隊伍

在光谷院區的每一天,除了全力做好隊員的後勤保障之外,我的腦子裡更多的就是如何搞好隊員的自身防護和開展好院感培訓。我們以最快的速度,把上海培訓和武漢實際相結合起來,並借鑑當地醫院院感防控好的做法,制定了《醫院病區感染管理制度》《駐地酒店防護管理規定》《休息室管理制度》等制度並在醫療隊裡全面推開。在這一個月的時間裡,院感組除了每週出版兩期簡報,還陸續制定了醫療隊隊員就診流程、院感組巡查制度、病區消毒方案及要求、病房三級防護用品動力送風系統消毒方法、檢驗標本採集及微生物實驗室感染防控流程、病房汙染醫療廢棄物處置流程、物資發放領用管理規定等措施。

組織全體醫療隊進行穿脫防護服及疾病預防控制培訓6場次,醫療隊職業暴露防護處置培訓6場次;遇到武漢當地醫護人員換防,我們協助進行新一批換防醫護人員防護知識及穿脫防護服培訓9場次;此外針對“友軍”上海援鄂第九醫療隊50名精神衛生專家及陝西醫療支援隊30名醫護人員,開展了新冠感控知識培訓及穿脫防護實踐操作培訓。所有培訓覆蓋全部醫務人員,確保做到一人不落、一課不落。這期間,很多“學生”會說我這個帶教老師太較真了,不必每次都講的這麼細。儘管我知道他們對培訓知識已經駕輕就熟,培訓內容甚至千篇一律,可是我仍然必須較真,因為我要為我的隊員負責,我要把他們安全帶回上海。

戰鬥持續打響,身邊皆是英雄。

一直以來,覺得英雄這個詞會離我們這些普通人很遠,直到親身經歷了這場病毒“大戰”,看見了數以萬計的“逆行”同行,方才覺得英雄就在身邊。

援鄂“滿月”一封來自上海女醫生的家書:為了更好的相見

何青青在武漢抗疫一線

光華醫療隊裡有2個同事瞞著家人,報名參戰;麥靜愔主任外表看上去是養尊處優的柔弱女子,在來到武漢後的第二天便投入到病房工作中,一句話多的話都沒解釋,毫不猶豫地穿上厚厚的防護服,寫病史、送病人做各項檢查、值夜班,展現出自己“女漢子”的一面。回到駐地後還在一絲不苟的查閱著文獻,臉上口罩的勒痕鐫刻著他們的偉大;“95”後的小姑娘劉戀頂著親人去世的壓力(入駐武漢2天后,聽聞外公去世後,強忍悲痛默默工作)毅然堅守崗位;“90”後的秦明、白楊,面對嚴峻的疫情和患者的離世,一度出現緊張、焦慮和失眠等症狀,卻在病人面前保持笑臉;號稱“在家從不幹粗活”的護理組組長周萍,整日穿著厚厚的防護服穿梭在病房和科室之內,給病人護理身體,端屎接尿,不辭辛苦……

每個醫護人員在一線奮戰的點點滴滴,都值得去記錄和讚揚。疫情稍緩期間,當地醫院決定實施醫護輪休,可是醫療隊卻沒有一人願意退出戰線,沒有一個人願意離開崗位。 這裡不苦嗎?這裡不累嗎?怎麼不苦?!如何不累?!英雄之舉、英雄之心令人動容,戰鬥愈是持久,精神愈是昂揚!

可喜的是“滿月”之時,武漢乃至全國疫情的逐步可控,讓我可以有時間思考這些瑣碎。不禁又想起了入住酒店20多天時,來武漢吃的第一份紅燒肉,好一個齒頰留香、回味無窮;想起了上海錦江集團為我們送來的牛肉、蝴蝶酥等加餐食物;想起了房間裡武漢人民送來的各式各樣的洗髮水、洗頭膏、羽絨服……好一個品質齊全、應有盡有;想起了在醫療一線奮戰的同事們;想起了遠在上海的孩子……

為了更好的相見,我們一起加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