援鄂!北京這家醫院把最優秀的大夫派來了

點右上角“關注”,知道更多

“在這次專家隊伍裡,都是在北京醫院最優秀的大夫,8位護士長都是在相關疾病的護理方面非常有經驗的。我們還有一個特點就是,在救治重症老年人方面非常有經驗!”

援鄂!北京這家醫院把最優秀的大夫派來了

畫面定格在央視新聞聯播上,說出這句話的正是北京醫院院長王建業,在採訪援鄂國家醫療隊時,他如是說。


作為唯一由原國家衛生計生委批覆的“國家老年醫學中心”,北京醫院在老年醫學研究領域可說是成果豐碩。它除了是一所以幹部醫療保健為中心、老年醫學研究為重點,向社會全面開放三級甲等綜合性醫院,還有一個重要職能,就是中央重要的幹部保健基地,其醫學地位不言自明。


此次新冠肺炎疫情很重要的一個特點就是老年人群患病較多,且老年人患病後診治相對困難,尤其在重症與危重症患者中佔有一定比例,如何給這部分人群一個更好的治療至關重要。為此,北京醫院臨危受命,精銳盡出。

到武漢去

早在疫情發生的第一時間,北京醫院首批國家新冠肺炎醫療救治專家組成員就已抵達武漢的定點醫院。2月7日,北京院第二批醫療隊抵達華中科技大學附屬同濟醫院中法新城院區,帶隊的就是王建業院長。

援鄂!北京這家醫院把最優秀的大夫派來了

北京醫院第二批醫療隊與首批隊員匯合後,組成了143名醫療人員的強大陣容。他們分別來自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急診科、心血管內科、外科ICU等15個臨床醫技科室及46個護理單元。共包括醫生34人,護士103人,醫院感染管理等6人。其中,8名護士長均來自呼吸、外科、急診等專業方向的一線崗位,在救治高齡老人及危重症管理方面有著豐富的經驗。


此時,作為首批隊員領隊的北京醫院外科ICU副主任常志剛已經在武漢一線奮戰了十多天。大年初二,他就抵達了武漢,這天還是他的生日。當時同在中日醫院一線處理疫情的醫生妻子甚至都無暇送行,代替她過來的是他們12歲的兒子。

援鄂!北京這家醫院把最優秀的大夫派來了

常志剛教授抵達武漢後發的第一條微信朋友圈

“其實也沒有什麼很崇高的想法,就覺得這是本職工作,應該去前線治病救人。”在他看來,很多醫護人員義無反顧地來到武漢,也是因為醫生這個職業的使命感。接受醫師報採訪時,他剛上完了一個晚班,從晚上9點到凌晨3點。加上準備工作,差不多一天要上10多個小時的班。凌晨3點結束晚班,4點出醫院,到了酒店差不多也要五點多了。

從初時的緊張到現在的冷靜沉著

至今,已經在武漢呆了20多天,從剛開始的緊張到現在冷靜沉著,工作逐步有序平穩地展開,常志剛在這期間也經歷了一些沒有料到過的壓力,曾經緊張沉重的社會氛圍也曾壓向過醫護人員。


“現在各方面工作更加順手了。”根據武漢的需求,他們曾管理過普通病房,也與北京協和醫院一起管理過ICU,面對上了很多有創或無創呼吸機的患者,也有人感到壓力山大。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工作不斷進展,大家都慢慢地越來越從容。目前,北京醫院接手的中法新城院區的一個重症病區,管理著50張床位。

援鄂!北京這家醫院把最優秀的大夫派來了

右一為常志剛教授

第二批醫療隊員的到來給他們帶來很大的鼓舞,團隊中配備了各個學科最有經驗的專家,除了呼吸科與重症醫學科外,還有心內科、急診科、腎內科、影像科、中醫科、消化科等,實現了最好的專科搭配。


“新冠肺炎隨著病情的發展會影響到人體很多器官系統,多學科的團隊進行適時的合作從整體上來講,對搶救重症病人是非常有優勢的。”尤其,此次疫情的危重病人中,老年人居多,而北京醫院的優勢就在於老年醫學和多學科綜合管理。常志剛介紹,老年人各方面的反應能力、各器官功能都相對偏差,在醫療與護理上更需要密切的配合,進行精心的調整。


經驗豐富的專家加上多學科合作以及北京醫院在老年研究方面的優勢,使得重症病人治療成效顯著。“這也是在落實國家的要求,提高救治率,已經有部分患者情況比較穩定,可能過不久就可以出院了,這是一個很振奮的消息。”電話那頭,記者也能感覺到他由衷的開心。


採訪過後沒幾天,記者就得知,2月18日,由北京醫院接管的病區有3名重症患者出院,19日又有兩位患者出院,這5名治癒的患者凝聚了大家的努力,也讓這努力變得更加美麗。後來,感恩的患者同北京醫院的醫生一起留下了一張珍貴的合影。

援鄂!北京這家醫院把最優秀的大夫派來了

但是仍有部分年紀很大,合併基礎病較多的患者,無法阻止其病情惡化。“無論患者什麼樣的狀態,我們都在盡最大的努力。”

重症患者不僅需要醫療上的生命支持 還需要安慰

重症患者有什麼特點?最需要什麼樣的治療?“他們最大的特點是低氧,”常志剛介紹,重症患者的治療有很多種措施,包括氧療,即吸氧、面罩給氧以及高流量吸氧,無創呼吸機、有創呼吸機,甚至ECMO。其他的包括循環、呼吸、腎臟、凝血、抗病毒、抗感染治療等,這是一個非常系統複雜的治療方法。但對於大部分的重症患者來說,其預後都還不錯。


對極危重患者來說,可能需要用到的搶救措施更多,包括血濾等。為加強搶救成功率,北京醫院也在從後方不斷地調集更多先進的儀器設備運往武漢。王建業院長等院領導對此給予了最大的支持。“我們的領導們幾乎全天都處在一種工作的狀態,也沒有太多休息的時間。”他們不僅要照顧好隊員的生活,還在不停地為醫療隊尋找各種需要的醫療和生活資源,讓所有的隊員都能夠一心撲在工作上,不再為後勤擔憂。


常志剛同時也強調,對重症病人來說,除了醫學上的生命支持,還需要更多的鼓勵,激發起他們的求生意志。有時去治癒,常常去幫助,總是在安慰,這句名言從來不曾失效過。

遇見一位80多歲的患者,是個“老革命”

有位80多歲的老奶奶讓他印象深刻,她與老伴夫妻兩人都是“老革命”,老伴住在另一家醫院,沒法見面。老奶奶在住進醫院的第一天總是流淚,後來常志剛去勸慰,跟她說“您別擔心,您和爺爺我們都會好好照顧的。”老人聽了這些話情緒好了很多,並且特別感動。


常志剛細心地觀察到,很多來醫院的患者心中都十分恐懼、焦慮,甚至整夜無法入睡。“我們的護士們經常跟患者打打招呼,說說話,給老人餵飯,幫他們後翻身、拍背,處理大小便。”多一些溝通,患者的情緒都會更好一點。當然,越是與患者近距離、多方面的接觸,可能被感染風險會越大,他也隨時隨地提醒大家注意防護。“隨著我們醫護人員工作的時間越來越長,經驗越來越豐富,我們對患者的照料也越來越好。”


因為穿著防護服,看不清醫生的臉,有的患者會問,醫生您是哪裡的?當聽到是來自北京醫院時。那些患者通常會說,北京醫院的醫生護士真好。簡簡單單的一句對他們來說,卻是一個極大的鼓勵,從醫的成就感油然而生。


數據越透明 我們越安心

這幾天,新聞剛剛爆出有1716名醫護人員確診感染了新冠肺炎,問及對此的感受。常志剛說雖然很傷心,但“越透明我心裡越安心,什麼都不知道反而會更緊張。”醫護人員與患者接觸時間越長,被感染的風險幾率就越高,每個人都或多或少有這樣的擔心,甚至也聽說有醫護人員睡不著覺,需要吃安眠藥的。但是他看到是更多積極的行動、積極的同事們。


“我們的團隊很溫暖。”他總是在提到悲傷的話題時給記者注入更多的正能量,他說,我們王院長、奚院長和各位領導不管是什麼天氣,都一定要親自送我們去上下班,他們在盡全力調集各種物資,包括幫隊員補充營養,改善生活等,甚至準備好電熱毯、暖寶等,這143人的團隊更像是一個大家庭,也因此讓眾人心裡多多少少減輕了一些壓力。

援鄂!北京這家醫院把最優秀的大夫派來了

從目前情況看,抗疫不是一天兩天的事情,甚至可能幾個星期,幾個月。一旦有醫護人員倒下,對大家心理上的打擊會很大,所以北京醫院院領導們非常重視科學的排班,物資的保障以及心理壓力的釋放。他們包攬了一切繁雜的溝通、協調、管理、組織等工作,努力做到讓該休息的醫生護士充分的休息,該上班的認認真真上班。

疫情過後 想再好好看看武漢

談及家人,常志剛最記掛的是12歲的兒子,本是最調皮的年紀,父母都無法照顧到他,他也曾擔心家裡的老人管不住孩子,擔心孩子學業受到影響。後來發現孩子與他視頻時,會主動說自己在上哪科的遠程網絡課程,之後要做體育鍛煉,兒子還會關心老爸那邊的情況,讓他注意身體。似乎是一夜之間長大,這種懂事讓他很是感動,“希望我的身體力行能給他更多正能量的引導”。

援鄂!北京這家醫院把最優秀的大夫派來了

他說,疫情結束後,很想帶家人出去轉轉,本來就有此安排,後來卻被疫情打亂。以前平時不是很在意的家庭聚餐、朋友間的走動、正常的上下班,現在看起來都那麼難能可貴,令人珍惜。疫情過後,希望每個人都能好好地珍惜當下,能平平安安、健健康康地活著是多麼幸福的一件事情。


“其實我們團隊裡還有一個小小的心願,就是等疫情過後,再來一趟武漢,不再是來抗疫,而是要來好好看看武漢這個城市。”他真誠地說道。


希望這心願早日成真。

援鄂!北京這家醫院把最優秀的大夫派來了

晚上的武漢仍然炫眼美麗 武漢必勝 圖/中日友好醫院 詹慶元教授

歡迎合作與投稿,我們的工作郵箱:[email protected]

援鄂!北京這家醫院把最優秀的大夫派來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