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秋蚕期容易出现4个不利因素,做好6个要点有助于提高养蚕收益

夏秋蚕期按照南方多地的划分,实际上里面包含着4季蚕,分别为夏蚕、早秋蚕、中秋蚕和晚秋蚕。其中夏蚕基本上都会饲养,而早秋蚕、中秋蚕和晚秋蚕很少有养殖户都养,大部分会选择养中秋蚕和晚秋蚕,一方面是因为劳动力、场地的问题,养殖户无法妥善处理好3季秋蚕;另一方面是自家桑园有限,没有那么多桑叶给蚕吃,如果盲目跟风养殖,没有考虑自身实际情况,那么在5龄蚕时,就会出现桑叶供应量跟不上,反而不利于蚕茧产量的提升。在南方大部分蚕区,养殖户一年只考虑养蚕4次,其中夏秋蚕期是管理的重点,可以说决定着全年养蚕收益的高低,基本上占据全年收益的75%左右,因此,养好夏秋蚕的意义就比较大。

不少养殖户觉得,养春蚕比较划算,虽然养蚕时间稍微长些,但春蚕的发病率偏低,而且蚕茧的品质较高,收购时的价格也比较好,有的地方可以达到22元/斤,一张蚕种的收益可以在3000元以上。对于夏秋蚕,不少养殖户还是有一定恐惧心理的,特别是夏蚕和中秋蚕,天气变化多端,有时连续大太阳,有时连续降雨,养殖户采摘桑叶难度加大。在5龄蚕后期中招蚕病后,熟蚕的数量就会明显下降,有的蚕直接等不到上蔟,还有的虽然上蔟了,但在蔟中一样发病,无法将蚕丝吐完,形成“血茧”,这种不良茧通常情况下价格是偏低的,有的直接无法变现,对养殖户来说损失就比较明显。为何很多养殖户认为夏秋蚕不太好管理呢?个人认为主要是因为有以下4个不利因素。

夏秋蚕期容易出现4个不利因素,做好6个要点有助于提高养蚕收益


一、气候条件较为复杂

在养夏蚕和秋蚕时,季节性的天气也比较复杂,比如在我国南方地区,养夏蚕时正好处于梅雨季节,有时会遇到连续3-5天的阴雨天气,相对湿度比较大,超过90%也比较多见。同时也容易遇到高温天气,气温高于30℃也较为常见,有时甚至会超过35℃,而这样的温度对于家蚕的生长发育是很不利的,家蚕会表现出厌食的症状,有的蚕会直接停止进食。在养中秋蚕时,有时还会遇到“秋老虎”气候,蚕房内的温湿度容易偏离正常值,如果养殖户不能及时采取相关措施,那么诱发蚕病的概率就比较大。在养晚秋蚕时,气候条件又发生了一定的变化,此时的天气陆续转凉,如果降温幅度较快,室外气温可能低于20℃,有时甚至在15℃以内,这就给养殖户带来很大的压力,特别是部分养殖户没有温湿度自动控制系统,忽冷忽热的天气,部分体质偏弱的蚕就受不了,对蚕茧的产量会有较大的影响。

二、病菌繁殖速度快,容易诱发多种蚕病

一般来说,温度逐渐上升时,各类病菌的活跃度也会逐渐增加,夏秋蚕期正好处于天气转暖的时候,而且容易出现持续高温的现象。气温升高带来的好处是,桑叶的生长速度较快,只要水肥管理到位,实现“良桑饱食”就有了基础,家蚕经历2-5龄蚕期的时间也会有所缩短,整个夏蚕的饲养时间一般不超过30天。不过此时病菌带来的影响也比较明显,特别是高温高湿天气出现时,蚕房内的温度高于28℃,相对湿度超过95%,养殖户没有及时除沙,导致蚕沙较厚时,蚕座中就容易出现发霉的现象,一些病菌会繁殖较快,一旦寄生在蚕体上,诱发蚕病的概率明显增加。在实际养蚕时,有时还会遇到地面返潮的现象,墙壁、角落等处上也容易发霉,如果有这样的情况,那么意味着一些病菌已经繁殖开了,养殖户需要及时进行处理,如果忽视了这些细节,在5龄蚕期发病的概率会大幅度增加。

夏秋蚕期容易出现4个不利因素,做好6个要点有助于提高养蚕收益


三、桑园虫害进入高发期

桑园管理无论何时都是很重要的,在夏、秋季节时,整体气温是比春蚕时高不少的,而且部分地区雨水充沛,有利于桑叶的生长,因此大部分养殖户养夏蚕时,很少有缺桑叶的现象,除非养殖户自己判断失误。比如说自家3亩桑园,可以养3-4张蚕种时,自己却过于乐观,养了5张蚕种,那么在5龄蚕后期容易出现桑叶不足的现象。需要注意的是,天气上升时,桑园中的一些虫害也明显增多,在防治病虫害方面也有较大难度,这主要是因为此时桑园的长势较为茂盛,直接使用药物的难度较大,如果虫害防治不到位,虫粪叶、虫口叶的现象就较为普遍,桑叶上就可能含有虫卵、病菌等,一旦家蚕进食了这样的桑叶,家蚕微粒子病、蚕脓病等比较容易出现,桑园虫害进入高发期时,养殖户需要注意桑叶的品质,提前做好预防,减少病虫害,这样后期养蚕收益才有保障。

四、农药中毒现象增多

由于夏秋蚕期虫害较多,很多养殖户会使用药物来防虫害,从可操作性来说,使用药物防虫害的确有效果,但在实际操作中,养殖户很难找到平衡点,比如药物使用量,往往容易超量使用,原本15天后可以采摘桑叶的,因为药物使用量超标了,用药15天采摘桑叶同样会出现药物残留。另外,该季节农作物的生长也较为旺盛,瓜果蔬菜较为丰富,不过一些虫害也比较多,种植户为了稳定产量,往往会使用一些农药。而家蚕对农药是很敏感的,如果进食的桑叶中含有农药残留,那么就会出现中毒的症状,而且见效的时间很快,有的进食1-2小时内就会明显表现出来,家蚕会上吐下泻,严重的4小时内会死亡,症状较轻的进食量也会明显下降,蚕体发育会有一定的异常,后期蚕茧的个头往往会偏小,在对桑园管理时,养殖户要很重视这方面的问题,否则养蚕收益会有很大的影响。

夏秋蚕期容易出现4个不利因素,做好6个要点有助于提高养蚕收益


虽然夏秋蚕期容易出现的问题较多,特别是天气因素带来的影响较为明显,有时不利的气候条件可以使蚕茧产量下降20%以上,严重的时候,降幅甚至可以超过80%。当然,夏秋蚕期对养殖户来说也有一定的吸引力,只要管理得当,没有出现一些蚕病,那么家蚕的饲养时间会缩短7-10天,比如养春蚕时需要40天左右,而夏蚕的饲养时间只有28-30天,基本上缩短了10天左右。1-3龄蚕大部分养殖户都可以应付过来,该阶段桑叶的需求量不是很高,4-5龄蚕饲养时间缩短后,意味着风险也在下降,养殖户认真落实各项环节时,蚕茧产量也不会有很大的波动,当然最终养蚕收益就不会明显下降。实际上,只要养殖户严格按照标准化操作,根据不同的蚕期,有针对性的做一些蚕病预防,夏秋蚕期同样可以养好的。那么养好夏秋蚕,养殖户可以从哪些方面入手呢?个人认为需要做好以下6个要点。

1、根据当地气候环境调整养蚕周期

理论上来说,夏秋蚕期养殖户可以养4次蚕,在6月底到7月初时,可以养夏蚕;等到8月上旬时,可以养早秋蚕;9月上旬时可以养中秋蚕,晚秋蚕则安排在9月下旬。不过从实际情况来看,早秋蚕、中秋蚕和晚秋蚕间隔的时间比较近,养殖户在管理上容易力不从心,这样反而养不好。为了稳定养蚕收益,养殖户可以将该三季蚕,调整为养两季,这样养殖难度会有所减少,成功的概率就更大。当然具体调整的时间,要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桑园情况而定,有的养殖户认为中秋蚕气温依然偏高,自己主动减少中秋蚕的饲养规模,觉得晚秋蚕相对好养些,不是那么容易发病,进而主动增加晚秋蚕的养殖规模。这样的操作方式也是可以的,养殖户要认清自己的优势和劣势,尽量发挥优势之处,想办法减少劣势的地方,只有这样才能将养蚕效益发挥至最大化。

2、选择适合当地的蚕种

总的来说,夏秋蚕期的时间跨度是比较大的,不同季节出现的气候条件也差异明显,这就需要蚕种具有较强的适应性,而且要根据不同的季节、地区等,选择适宜的蚕种。比如说5龄蚕期,养夏蚕时,就需要注意蚕房中是否有高温高湿的现象,蚕种的抗病性要比较强,主要是因为该蚕期发病的概率比较大,如果蚕种本身抗病性不足,那么在后期管理上很难适应当地的环境变化。而在养晚秋蚕时,5龄蚕期出现高温的概率比较低,到时容易出现低于22℃的现象,这时蚕病的预防重点又发生了变化,蚕种的抗病性就需要调整。因此,养殖户在预订蚕种时,一是要通过正规渠道预订,保留好相关凭证;二是要根据不同的饲养时间,选择适合当地饲养的蚕种,特别是要注意当地特殊的气候条件,如果当地有蚕种生产企业,那操作起来会比较方便,最好不要跨度很大的地方预订操作。

夏秋蚕期容易出现4个不利因素,做好6个要点有助于提高养蚕收益


3、落实好桑园管理,重视病虫害防治

养殖户在桑园管理上,夏秋蚕期要格外重视,特别是在使用药剂防虫害时,要注意不能使用农药残留大、毒性强的药剂,有的药对虫害效果很好,但形成的农药残留也比较大,这种是要完全避免的。如果实在要用农药防虫时,采摘桑叶的间隔时间最好在30天以上,而且喂食桑叶前要先进行小范围操作,家蚕进食桑叶4小时后,没有出现异常情况,那么才能大范围采摘桑叶。在对桑园管理时,前期可铺设地膜或者水稻秸秆在桑园中,这样可以减少杂草生长,在3龄蚕以上时,要把离地面30公分以内的桑叶清理干净,不必要的侧枝要及时剪掉,保持桑园的干净整洁。发现桑园中飞虫较多时,可以使用粘虫板、杀虫灯等方式进行防虫,农药防虫的方式要尽量不用。需要注意的是,不要把蚕沙直接倒入桑园中,即使是完全腐熟的蚕沙,个人也不建议用在桑园中。

4、各龄蚕期落实好“良桑饱食”,加强日常管理

养夏蚕和中秋蚕的时间相对短些,但日常管理不能松懈,特别是桑叶投放量上,要做到“良桑饱食”,当然也不能过量投放桑叶,那样就形成了浪费。1-2龄蚕期,养殖户需要采摘鲜嫩偏黄的桑叶,一般采摘顶部第3-5片桑叶,喂食桑叶前,要将桑叶剪成小块状,同时可以撒入适量焦糠。夏秋蚕需要重点注意的地方是4-5龄蚕期,大蚕期桑叶的进食量比较大,如果是一日三回育的方式,那就需要每天定时投放,眠起饷食及入眠前桑叶量可适当少些,喂食1-1.5层桑叶即可。如果是一天喂食4次桑叶的,也同样需要控制好桑叶的投放量,喂食桑叶后,要观察家蚕进食情况,如果发现进食速度明显偏慢,或者部分蚕不进食桑叶,那么要分析具体原因,必要时单独饲养,而且大蚕期采摘回来的桑叶,可先用漂白粉溶液清洗,晾干后再喂给蚕吃,这样可防止部分桑叶上有病菌。

夏秋蚕期容易出现4个不利因素,做好6个要点有助于提高养蚕收益


5、尽量减少家蚕农药中毒现象

近年来,随着农药、化肥的广泛使用,很多养殖户也感受到,家蚕出现农药中毒的现象增多了,有的是自己药物使用不当造成的,有的则是其他农户使用农药引起的。为了避免家蚕农药中毒的现象,养殖户要提前做出相应的调整,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第一个方面是,自家桑园尽量连片种植,可以采取地块调换的方式,将桑园集中起来,这是预防农药中毒的基础方式;第二个方面是,自己主动减少使用农药,即使要使用,也要使用低毒、低农药残留的,再给桑叶喷洒蚕药时,喷雾器不可与打农药的混用,同时使用药物的剂量不能随意提高;第三个方面是,要跟周边的养殖户、农户搞好关系,引导别人也少用农药,形成一个联防联控的局面,哪怕别人家需要使用农药时,邻里关系较好的,对方何时使用了农药,使用了哪种农药,也会提前进行告知,这样养殖户就可以做到心中有数。

6、严格落实好卫生消毒环节,科学防治蚕病

在卫生消毒环节,相信养殖户都比较清楚,这是不能马虎的地方,养蚕前需要对蚕房、蚕具等进行高规格的消毒,消毒方式一般是使用漂白粉溶液进行喷洒或者浸泡,另外,还会进行烟熏消毒,蚕具均匀摆放在蚕房中,门窗紧闭烟熏10小时以上。在饲养阶段,1-3龄蚕期消毒的频率相对低些,一般每天消毒一次即可,从4龄蚕开始,消毒的次数要明显增加,基本上每次喂食桑叶前,都要先对蚕体进行消毒,可使用防僵粉或者石灰粉,同时也要对蚕房、蚕座、储桑室等进行消毒。在预防蚕病时,养殖户要重视前期预防,比如勤除沙、全面消毒、适当稀养、控制好蚕房内温湿度等,都是重要的方式之一,有时还可以喂食适量抗生素类药剂,有利于提高蚕体体质,降低蚕病出现的概率。当蚕座中出现少量蚕发病时,养殖户要及时挑拣出来,边饲养边观察,并对病蚕周边10公分以内进行消毒。

夏秋蚕期容易出现4个不利因素,做好6个要点有助于提高养蚕收益


总之,养好夏秋蚕难度虽然有所增加,但只要养殖户有耐心,多观察蚕的生长发育情况,根据以往的经验,提前做好一些预案措施,特别是在蚕病的防治上,要熟悉家蚕微粒子病、蚕脓病、肠道病、蝇蛆病等发病症状。这样一旦真正出现异常情况时,养殖户也有相应的办法进行处理,当然,蚕茧的产量就不会出现明显的下降。在实际操作中,也有不少养殖户做的很好,摸索出了一套适合自己的方法,单张蚕种的收益也在2500元以上,养蚕的信心也会逐步提升,很容易形成良性循环,如果养殖户在细节方面处理不好,连续3季蚕都有蚕病,那么养蚕的积极性会明显下降,这也是养殖户需要总结分析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