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不要做新冠肺炎的旁觀者:學點《黃帝內經》,增強自身免疫力

​導讀:《黃帝內經》基於人與自然、社會的密切聯繫,建構了天地人“三才”醫學模式。這種醫學模式重視人與自然、社會的協調,將人與生存環境的和諧、人體心身的和諧視為健康的基本標準,並貫穿於疾病的防治和延年益壽理論與 實踐之中。它與近年醫學界提出的“社會—心理—生物”醫學模式的基本觀點是相通的。


我們不要做新冠肺炎的旁觀者:學點《黃帝內經》,增強自身免疫力


《黃帝內經》是中國現存醫學文獻中最早的一部典籍,它比較全面地論述了中醫學的基本理論和學術思想,為中醫學的發展奠定了基礎。它寫作於諸子百家學術爭鳴的年代,從《內經》文本看,黃老道家《周易》與《內經》關係最緊密。還廣泛地吸收了天文、曆法、地理、氣象、生物、社會、心理、哲學等中國古代傳統的人文、自然等多學科的研究方法 與成果,說明醫學科學與其他自然及人文學科之間的密切聯繫,是一部關於哲學和自然科學的綜合著作。


歷代醫家非常重視《內經》,尊之為“醫家之宗”。現存《黃帝內經》,包括《素問》和《靈樞》兩部分,每部分八十一篇,共合一百六十二篇。《黃帝內經》成編後,《素問》和《靈樞》既有同時傳世者,也曾分別流傳。張仲景寫作《傷寒雜病論》時曾用過《素問》和《九卷》,輯錄了《素問》和《九卷》的全部文字。


我們不要做新冠肺炎的旁觀者:學點《黃帝內經》,增強自身免疫力

香港大學教授蘇晶分享《黃帝內經》


《黃帝內經》作為重要的醫學典籍,其理論體系包含著豐富的思想內容,其主要理論觀點如下:


一、陰陽五行學說

陰陽五行是中醫學認識世界的基本框架。《內經》認為陰平陽秘是生命存在的前提,古人認為 作為天地萬物本源的氣,具有運動化生的本性。氣的運動展開為陰陽五行,整個世界就是以氣為內在本質,以陰陽五行為外在形態表現的動態統 一系統。萬事萬物通過陰陽五行聯繫為一個統一的整體。陰陽學說屬於中國古代哲學的範疇,《內經》將其引進醫學領域,用以闡釋人體生命活動過程和現象中相互對立而又統一的兩個方面,指導對疾病病理的認識和診治、預防。


陰陽和平是中醫學最高的價值追求。追求宇宙萬物的和諧是中華民族的永恆價值觀。人之所以生病,根本原因就是氣血陰陽的逆亂失調,所以中醫的具體治 療原則雖有很多,但都以平調陰陽氣血為最後目的。在養生上,調和陰陽,達到和同筋脈、氣血皆從、內外調和是最終目標。


我們不要做新冠肺炎的旁觀者:學點《黃帝內經》,增強自身免疫力


二、藏象學說

藏象學說是《內經》醫學理論的核心,《內經》根據這一思想建立了以五臟為中心,在內聯繫六腑、 經脈、五體、五華、五竅、五志等,在外聯繫五方、 五時、五味、五色、五畜、五音、五氣的五臟系統,形成一個表裡相合、內外相關的整體,借相互關聯、 相互作用的整體醫學宇宙觀,用以說明人體的生理 功能和病理變化。以藏象學說為基礎而形成的臟腑辨證是中醫認識疾病的基本思維模式。


我們不要做新冠肺炎的旁觀者:學點《黃帝內經》,增強自身免疫力


三、天人合一思想

天地萬物由一氣所化。中國古人認為氣是宇宙和生命的本源,人與天地萬物都由氣所化生。天與人之間之所以存在著相應的關係,源於天人 一氣。氣是溝通天人萬物的中介。氣是人與萬物生死存亡的根據,是生命的本質。在氣論自然觀 的宇宙圖景中,整個宇宙是一個大生命體,是由 氣所推動的大化流行過程。就人來說,生命取決於氣,寶氣、養氣、調氣是養生和治病的根本要 求。


《內經》基於人與自然、社會的密切聯繫,建構了天地人“三才”醫學模式,使《內經》醫學理論能夠真實反映人體生命活動的客觀過程。這種醫學模式重視人與自然、社會的協調,將人與 生存環境的和諧、人體心身的和諧視為健康的基本標準,並貫穿於疾病的防治和延年益壽理論與 實踐之中,這是《內經》對於世界醫學的貢獻。它與近年醫學界提出的“社會—心理—生物”醫學模式的基本觀點是相通的,但其可貴之處是, 它已完全融入自己的理論,並作為臨床的基本原則和方法實施於醫療活動之中。


我們不要做新冠肺炎的旁觀者:學點《黃帝內經》,增強自身免疫力


四、形神統一觀

重神輕形是中醫區別於現代醫學的基本特徵。古人認為,天地萬物由氣所化生,具體說來,是由 在天之氣(陽氣)和在地之形(陰氣)合和而成。就人來說則是形神合一。神是氣之功能的極致表現,神本質上也是氣。人的生命活動雖然要以形體為依 託,但終究以氣為本質,氣在生命存,氣去生命亡。所以古人在生命觀上重氣輕形。最佳的生理狀態應該是形氣相得,在病理狀態下則是氣勝形則生,形 勝氣則死。因此,與重視人體生理解剖結構研究, 從有形的物質存在著眼的現代醫學不同,中醫重視對無形的生命之氣變化過程的研究。


我們不要做新冠肺炎的旁觀者:學點《黃帝內經》,增強自身免疫力


五、獨特的生命觀

·人體觀。在古代哲學“精氣論”“道器觀” 的影響下,《內經》將人視為精氣聚合、離散之器, 生命現象是精氣升降出入運動的過程和結果,主要是從整體機能活動的方式、方法及其相互聯繫的 “道”的方面,研究生命過程及其機制與規律,提出“以四時之法成”的生命機能結構學說,“陰平陽秘” 與五行生剋制化的生命機能穩態學說,“奇恆”“回 轉”的動態生命過程學說,集中體現在藏象、經絡、精氣神等理論中。


·疾病觀。在“奇恆常變”觀念的指導下,結合豐富的醫療實踐,《內經》確立了有關疾病的理 論。關於疾病的概念,諸凡飲食起居、勞作情志等 一切身心活動反生理之常者,均可使陰陽失調而致病。它不以形質結構及其物量變化的超標作為衡量 疾病與健康的單一標準,而是更強調整體機能的紊 亂與失常。關於疾病的發生,《內經》以“邪正相爭”闡明其機理,以六淫疫邪侵襲,飲食、勞傷與 七情失調概括其致病方式,從致病因素與機體抗病能力相互作用的結果,審求其病理意義,即“審證求因”。關於疾病變化的機理,《內經》著眼於宏觀、動態地分析其整體機能失調的方式、狀態和過程, 提出了以臟腑、經絡、氣血津液病變為基礎的疾病 傳變等理論,成為臨床診病論治的理論基礎。


我們不要做新冠肺炎的旁觀者:學點《黃帝內經》,增強自身免疫力


·診治觀。《內經》提出審機論治的診治原則,是辨證論治的雛型。審機,即審察病機,就是 通過對臨床病症的收集、整理、分析、綜合,確定 其病變本質。它是對疾病過程中致病因素與機體相互作用所產生的整體機能失調之本質概括,因時而異、因人而別,作為診斷過程,後世演化為“辨證”,於是“證”成為診斷和治療的關鍵,由此決定了中醫治療學的基本特點是在整體機能協調的基 礎上,將治療個體化,強調治患病之人;提倡各種 方法配合應用,強調綜合療法;在治人與治病的關係上,更重視人;在整體與局部、機能與形質關係 的處理上,更重視整體、重視機能;對病變共性和 個性的關注上,更重視個性。對於疾病的預防上,提出以增強體質為核心的健身防病思想,有效指導了各種自我健身法的實施,在世界保健醫學上獨樹一幟。


(作者蘇晶,醫學博士,現任職於香港大學。上篇已經分享《黃帝內經》重生、尊生、保生的核心理念)


我們不要做新冠肺炎的旁觀者:學點《黃帝內經》,增強自身免疫力

我們不要做新冠肺炎的旁觀者:學點《黃帝內經》,增強自身免疫力


我們不要做新冠肺炎的旁觀者:學點《黃帝內經》,增強自身免疫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