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始祖—伏羲,天水伏羲廟的前世今生

伏羲廟本名太昊宮,俗稱人宗廟,在甘肅省天水市城區西關伏羲路。伏羲廟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伏羲廟坐北朝南,臨街而建,院落重重相套,四進四院,宏闊幽深。廟內古建築包括戲樓、牌坊、大門、儀門、先天殿、太極殿、鐘樓、鼓樓、來鶴廳共10座;新建築有朝房、碑廊、展覽廳等6座。新舊建築共計76間。整個建築群包括牌坊、大門、儀門、先天殿、太極殿沿縱軸線依次排列,層層推進,莊嚴雄偉。

人文始祖—伏羲,天水伏羲廟的前世今生

元大德三年(公元1299年),成宗鐵木爾,詣令全國各州、縣,務必修建 "三皇"廟,以通祀之。

當時,天水市作為秦州府治,又是成紀縣地,即伏羲故里,因之,這裡的"三皇"廟也便修得特別講究。此廟就是如今伏羲廟的前身。

此廟從建成到元朝覆亡,雖然只有六十多年光景,可是由於政局動盪,各方均受牽連,文化、宗教、教育等諸業日趨蕭條;因之,到明代初期,天水"三皇"廟已傾倒坍塌,不成樣子了。

人文始祖—伏羲,天水伏羲廟的前世今生

廟始建於明成化十九年至二十年間(1483——1484年),前後歷經九次重修,形成規模宏大的建築群。

清光緒十一年至十三年(1885—1887年)第九次重修後,佔地面積13000平方米,現存面積6600多平方米。

由於伏羲是古史傳說中的第一代帝王,因此建築群呈宮殿式建築模式,為全國規模最大的伏羲祭祀建築群。又因有伏羲廟,民國以前小西關城又叫伏羲城。

先天殿又稱正殿、大殿,在中院後部正中,是伏羲廟的主體建築,巍然屹立於院子正北高1.7米的磚築月臺上。

人文始祖—伏羲,天水伏羲廟的前世今生

其高大雄偉的殿內,有伏羲彩塑巨像一尊。藻井頂棚正中繪太極河洛八卦圖,四周等分為六十四格,內刻繪六十四卦圖。

先天殿後面為太極殿,又稱退殿、寢殿、寢宮,依“前宮後寢”慣例而建,原供伏羲,後祀神農,建築規模略小於先天殿。

伏羲廟各院內遍佈古柏,為明代所植,原有64株,象徵伏羲六十四卦之數,現存37株。挺拔蒼翠,濃廕庇日。

人文始祖—伏羲,天水伏羲廟的前世今生

伏羲廟大門內側東西牆角原有古槐兩株,相對而立。現存東邊1株,樹幹中空,經鑑定為唐代所植。

每逢正月十六伏羲誕辰日,周邊群眾扶老攜幼,紛紛前來伏羲廟朝拜祭祀“人祖爺”。一時,寶燭輝煌,香菸繚繞,鐘鼓鳴天,善男信女異常虔誠,廟內充滿著一派莊嚴肅穆的景象。

人文始祖—伏羲,天水伏羲廟的前世今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