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内阁"三杨"谋断之最——杨荣

景泰年间的内阁首辅陈循曾有句话评价内阁:"宣德正统间,士大夫论馆阁中三达尊威备者,必曰三杨。"

这句话中的三杨即为杨士奇、杨荣、杨溥。

明朝内阁

三杨

历代对于这三人的评价也极其的高,甚至说,如果没有这三杨的辅政,明朝初年的政治不可能达到如此顶峰时期。

而其中"东杨"杨荣,最为能谋善断,堪为明朝时期的"姚崇"。

家境优渥 知书达礼

杨荣的出生不同于其他两杨,他的祖父杨达卿被历史中称为"万木林始祖",他的祖父在听到杨荣出生时的哭声时便得出此孩童必定可以让家族显贵荣华的结论,因而为他取名为杨荣,对这个幼小的孩子寄予厚望。

明朝内阁

杨荣

杨荣的家境非常优渥,他少年时便接受了很好的教育,按照前人的步迹,读书,科举,做官,循序渐进。

历经了元朝末期战乱的祖父对时势有非常清楚的认识。

在明太祖朱元璋登基后的太平盛世里,他重视教育,希望家中可以有人出仕,且经常对自己的子孙说,要出仕出家都应该遵从"义",并以赞誉北宋时期范仲淹的《义田记》作为子孙的行为准则标准,刻在墙壁上教育子孙。

明朝内阁

《义田记》

在这种环境中成长的杨荣,勤奋好学,建文元年,时为十七岁的他便被选入明朝官办教育机构郡庠为诸生讲学,受到时为侍郎夏元吉的赏识。

同年他考中乡试第一,是为解元,建文二年时又考中会试第三,殿试二甲第二,可谓是科举仕途平坦无波折。

饱读诗书的他却不像建文帝时期的其他儒生,一昧为国家献策都为纸上谈兵,他有着祖父的眼见,审清了时势。

见识远大 辅佐帝王

建文帝并没有在位太久,建文年号也才持续四年,因为燕王朱棣的起兵靖难,史称"靖难之役",这场战役导致这个年轻的儒雅帝王焚烧宫殿后下落不明,成为明朝谜团。

江山易主之时,杨荣把握机会,劝诫时为燕王的朱棣,应先祭拜父亲后才可进宫登基,因为这个举动,他被登基后的明成祖朱棣重用。

他机警聪明,入文渊阁,与其他六人构成内阁。

明朝内阁

内阁

在宁夏被蒙古攻击之时,杨荣认清了时势,安抚帝王不必焦急,宁夏必能解围此次进攻,果然如他所料;在甘肃策划军务时,杨荣认真考察,解帝王之忧虑,深得帝王信任,竞得亲自切瓜赐予;在帝王准备迁都,与大臣意见不一,大发雷霆时,杨荣陈清利弊于大臣,坚持支持帝王,迁都大业因此成功……

随征

他善谋善断,随帝王出征,屡屡立下大功。

明成祖出生于战火之中,热衷于身披盔甲,披荆斩棘,扫荡边奴的感觉。

明成祖在位期间,边疆蒙古部落旧元朝屡次进犯边境,明成祖派将领带兵平复却屡屡失败,最后他自己亲自上场,纵横战场。

明朝内阁

朱棣

而因为杨荣的善于谋断,熟悉军中大小事务,跟随帝王出征。

在首次北征时,以贷借粮草解决了军队粮食不足的危机,顺利班师;第二次北征时,他不仅担任帝王的谋臣,想出以军屯来解决军中粮食不足的问题,还用自己的才学为朱瞻基即后来的明宣宗讲经……

余下的几次北征朱棣也带着这位智囊出征,杨荣也没有让他失望,始终以国家利益为重而出谋划策。

死忠太子 出谋辅佐

永乐二十二年,明成祖朱棣开始了第五次北征,这也是这位传奇帝王的最后一次征战,他生于战火也死于战火中。

一如既往的这次出征,杨荣作为军务谋臣也随之而行,并以自己的仁慈之心说服了帝王放蒙古部落的平民百姓一马,班师回朝。

但朱棣没有回到家就死在征途中了。

留下了宽厚仁慈、友善待人的太子朱高炽,以及对帝王之位虎视眈眈,但却被贬边远地区的朱高熙,留下了空缺的帝王之位。

明朝内阁

朱高炽

作为时为太子朱高炽的忠臣,杨荣行动果断,为了不被朱高熙知晓而起兵篡位,以防止国家政务动荡,百姓受苦,隐瞒了明成祖已经驾崩的事实,自己秘密回朝通知太子,与内阁杨士奇同仇敌忾,共同保住了明仁宗的帝王之位。

朱高炽登基后,知恩图报,赐予极高荣誉与财富。

朱高炽在位不到一年后病逝,朱高熙仍然对帝王之王垂涎欲滴,企图在哥哥驾崩后立即起兵夺位,但在杨荣秘密亲迎太子朱瞻基回京登基,他的幻想彻底破灭,同时杨荣还请求朱瞻基亲征,斩草除根,打消这个不安分的叔叔,以绝后患。

在朱瞻基在位期间,杨荣继续发挥他的军事政务的才能,以和为贵的思想,为帝王出谋划策,解决了许许多多的难题,他也因此平步青云,享尽荣华富贵。

明朝内阁

朱瞻基

因为杨荣的谋断,也因为其他两杨的辅政,明朝在明仁宗明宣宗在位期间,出现了一个盛世,为仁宣盛世。

明宣宗在位十一年后病逝,留下了他年仅九岁的孩子,朱祁镇,在太皇太后张氏的拥护下登基,是为明英宗。

一场腥风血雨正向这个王朝扑面而来。

辅助国务 病逝归途

年仅九岁的朱祁镇被皇祖母教诲,要信任内阁三杨,事事与他们共同讨论谋划,再做决定,这个孩童似懂非懂,三杨在先帝托付之中,在太皇太后的信任之下,勤勤恳恳,兢兢业业,老当益壮。

然而这几个历经四朝的老臣没能够力挽狂澜,杨荣也未能与其他二杨并肩作战,这场腥风血雨也如期而至。

正统五年(1440年),杨荣请求回乡,祭拜祖先,清扫墓地,为了达到与帝王约定的时间归朝,他抱病上路,但却一再加重,最后病逝途中。

回顾杨荣的一生,似是像他祖父所言,荣华富贵。

但这一切都是他应该得到的,因为他的才能,他的胆识,他的谋略。

历史将永远铭记这个伟大的谋断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