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5 《大明风华》老皇帝出征,三个大臣“乱政”,选出了两代好皇帝


《大明风华》老皇帝出征,三个大臣“乱政”,选出了两代好皇帝


《大明风华》老皇帝出征,三个大臣“乱政”,选出了两代好皇帝

《大明风华》最近的剧集中,老皇帝永乐御驾亲征讨伐瓦剌等部落,而宫中大小事务都交给了梁冠华饰演的太子朱高炽,然而一生战绩辉煌的朱棣,在这一次北征中却屡屡受挫,尤其是最新的剧集中更是天公不作美,又是风又是雨使得明军进退两难损失惨重,而当朱高炽看到军报获悉前线的战况后,劳累焦虑之下突然就喷出一口血来。


《大明风华》老皇帝出征,三个大臣“乱政”,选出了两代好皇帝

辅政的三位大臣杨士奇、杨荣和杨溥,从太医那里得知,太子的身体已经到了油尽灯枯的地步了,如果好好休整还能多活几天,如果继续操劳不已那么很快就要完了,一方面老皇帝身在前线而且展示紧张前路未卜,另一方面监国的太子又熬坏了身体撑不了太久,如果处理不当那么很可能会引起天下大乱,于是乎这三位监国大臣就开始了“密谋乱政”。


《大明风华》老皇帝出征,三个大臣“乱政”,选出了两代好皇帝

首先第一步他们扣下了太医对太子的诊断书,从太医刚才的话来看这个诊断书算是太子的一个病危通知书吧,三个人软硬兼施软磨硬泡,喊话将太子的病况跟军报一起呈报给老皇帝。


《大明风华》老皇帝出征,三个大臣“乱政”,选出了两代好皇帝


《大明风华》老皇帝出征,三个大臣“乱政”,选出了两代好皇帝


《大明风华》老皇帝出征,三个大臣“乱政”,选出了两代好皇帝

接下来三人找到一个僻静的所在继续“密谋”,而主导者就是身为首辅的杨士奇,杨士奇开门见山,喊话不打算将太子的病况呈报给老皇帝,并给出了两点原因:第一不想让老皇帝分心从而影响军心,第二不想让汉王和赵王知道太子的病况,如果他们二人得知后很有可能会调转马头回京争夺皇位,这样不仅会让老皇帝孤立无援,同时也会造成时局的动荡。


《大明风华》老皇帝出征,三个大臣“乱政”,选出了两代好皇帝


《大明风华》老皇帝出征,三个大臣“乱政”,选出了两代好皇帝

杨士奇的态度和倾向已经很明显了,是站在太子和太孙这一边的,坚决不让汉王和赵王染指皇权帝位,而杨荣却有不同的意见和看法,在他看来如果老皇帝知道了太子的病况,很有可能会阵前易储改立汉王为储君,一方面老皇帝好勇斗狠不会让汉王和赵王离自己而去,另一方面又不可能直接传位给太孙,因为这样很有可能重蹈靖难之役的覆辙。


《大明风华》老皇帝出征,三个大臣“乱政”,选出了两代好皇帝


《大明风华》老皇帝出征,三个大臣“乱政”,选出了两代好皇帝

杨士奇和杨荣各执一词,那么关键就看另一位辅政大臣杨溥的了,杨溥的立场很清楚也是倾向太子的,而且他的劝说很机智,杨溥首先表示如果汉王做了皇帝也算是英武有为,不过汉王为人有点好大喜功,关键是汉王的子嗣当中没有一个能比得上现在的太孙朱瞻基。


《大明风华》老皇帝出征,三个大臣“乱政”,选出了两代好皇帝


《大明风华》老皇帝出征,三个大臣“乱政”,选出了两代好皇帝

接着杨溥喊话“好圣孙”三个字是得到老皇帝亲自认可的,于公太子和太孙可保大明朝五十年繁荣强盛,最后杨溥决定跟杨士奇站同一个队伍。


《大明风华》老皇帝出征,三个大臣“乱政”,选出了两代好皇帝

正当杨荣还要反驳的时候,杨士奇摆出了一个有关私人利害的原因,因为三个人都是太子一党,所以不管是汉王还是赵王当皇帝,他们三个人的下场要么流放要么抄家绝无善终,就这样于公于私两个方面的考虑,三个人决定站队太子和太孙。


《大明风华》老皇帝出征,三个大臣“乱政”,选出了两代好皇帝


《大明风华》老皇帝出征,三个大臣“乱政”,选出了两代好皇帝

既然站好队伍了,那么接下来就要为太子的顺利继位做好准备,三人又做了这样两件密谋,一方面对留守京城的三营做了调整,将亲近汉王和赵王的部队调出去,同时将太子一党的山东备倭兵换进来,另一方面封锁九城和三海关、晋阳、大同等边关要塞,严密防止换防的消息泄露出去,当然主要是防止消息泄露到老皇帝和汉王以及赵王那里。


《大明风华》老皇帝出征,三个大臣“乱政”,选出了两代好皇帝

虽然后面太子刚刚洞悉这些事情的时候,对三位大臣“密谋乱政”很是愤怒不满,但杨士奇说的利害关系以及后果局势也是太子能预见的,所以接下来太子也肯定会接受采纳三人的安排布局。


《大明风华》老皇帝出征,三个大臣“乱政”,选出了两代好皇帝


《大明风华》老皇帝出征,三个大臣“乱政”,选出了两代好皇帝

熟悉历史的朋友都知道老皇帝朱棣将在此次北征返回的路上病死,而继承皇位的正式太子朱高炽,而这也要归功于三位辅政大臣的“密谋乱政”,不管是朱高炽还是后来的朱瞻基,都是历史上英明有为的好皇帝,所以说这三位大臣的“密谋乱政”,实际上是为大明朝选出了两代好皇帝啊,只不过人算不如天算,朱高炽在位不到一年就去世了,而朱瞻基也仅仅在位十年就英年早逝,这跟杨溥所说的五十年真是相差甚远啊,而随后的朱祁镇则使得大明朝由盛转衰了,剧情越来越精彩了千万不要错过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