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朱瞻基为何亲征朱高煦叛乱?大臣提了一个人,朱瞻基:不去不行

明宣宗朱瞻基继位之后,对他的两个叔叔厚赏了一番,又是送钱又是升官升爵。然而朱高煦还是起兵造反了,宣德元年八月,朱高煦起兵的消息传到北京,整个朝廷哗然。朱高煦起兵的名义完全学他父亲朱棣的做法,叫靖难,并列了个所谓的奸臣榜,要求朝廷处死这些奸臣。在这个奸臣名单中,排在榜首的是时任户部尚书的夏原吉。夏原吉不愧名列朱高煦奸臣榜的最大“奸臣”,因为他曾在关键时刻点醒了朱瞻基。

朱瞻基为何亲征朱高煦叛乱?大臣提了一个人,朱瞻基:不去不行

朱高煦

  朱瞻基收到朱高煦起兵造反的消息,当然第一时间召集群臣,商议对策。出兵平叛是必须的,但问题是挂帅的人选是谁,朝中群臣就为难了。有人先举荐了阳武侯薛禄,薛禄是为老将,当时已年67岁,曾随朱棣参与靖难之役,并多次随军北伐,功劳显赫。薛禄无论是从威望上还是能力上,绝对是个最佳人选之一。

朱瞻基为何亲征朱高煦叛乱?大臣提了一个人,朱瞻基:不去不行

朱高煦

  英国公张辅这时却主动请缨,请求率军讨伐朱高煦。张辅主动请缨是有原因的,此前朱高煦起兵前曾让手下送信给张辅,约定一起谋反,张辅却将朱高煦的手下抓了起来。张辅心中当然不想去讨伐朱高煦,但他必须主动站出来,以洗脱嫌疑。朱瞻基不会同意张辅的请求,原因是张辅本与朱高煦交情深厚,虽主动洗脱嫌疑,但朱瞻基可不会完全放心。

朱瞻基为何亲征朱高煦叛乱?大臣提了一个人,朱瞻基:不去不行

战场

  内阁首辅杨荣站了出来,认为应趁朱高煦不备之际,御驾亲征,振奋士气,这样才能掌握战争的主动权。杨荣的说法其实是很奇怪的,朱高煦既然已经起兵,当然是准备充分,朝廷大军才是准备不充分,后发制人。当杨荣提出皇帝亲征之时,朱瞻基是觉得很意外的,他心中并不想亲征。

  朱瞻基之所以觉得意外,是因为站在杨荣的角度上,杨荣无论如何都不应该劝皇帝亲征。皇帝亲征大多是在情不得已的情况下,作为文臣,杨荣怎么可能会主动请求皇帝亲征呢?杨荣肯定是另有原因才会劝朱瞻基亲征,但原因却不方便当面说出。

朱瞻基为何亲征朱高煦叛乱?大臣提了一个人,朱瞻基:不去不行

朱瞻基

  夏原吉找到朱瞻基,对朱瞻基说:“皇上难道忘了李景隆之事吗?昨晚我看了出征将领的名单,吓了一跳,到时会出事的。”朱瞻基此时才恍然大悟,明白杨荣为什么要建议朱瞻基亲征。

《明史》:帝夜召诸臣议。杨荣首劝帝亲征。帝难之。原吉曰:“独不见李景隆已事耶?臣昨见所遣将,命下即色变,临事可知矣。且兵贵神速,卷甲趋之,所谓先人有夺人之心也。荣策善。”帝意遂决。

朱瞻基为何亲征朱高煦叛乱?大臣提了一个人,朱瞻基:不去不行

朱瞻基

  说起李景隆,那是建文帝手下最受宠信的大将。靖难之役时,李景隆曾两次率大军讨伐朱棣,被朱棣击败,数十万大军被朱棣消灭殆尽,李景隆也因此成为一代草包将军。不过建文帝对他却是恩宠不减,让他镇守南京金川门。结果朱棣兵临南京城下时,李景隆却打开城门,投降朱棣,朱棣攻入南京。

朱瞻基为何亲征朱高煦叛乱?大臣提了一个人,朱瞻基:不去不行

朱高煦

  夏原吉提到李景隆,并表示看到出征的将领名单后吓一跳,其实是提醒朱瞻基要小心手下的将领与朱高煦勾结。朱高煦是沙场宿将,曾参与靖难之役,并多次随朱棣北征蒙古,与朝中各将领都有不错的交情。朱高煦起兵之时,曾让人到京城联系京中熟识的将领,张辅主动把朱高煦的人抓了,但朱高煦绝对不只是联系一个张辅,可能还有很多人,甚至包括薛禄。这些人并没有主动交代此事,有两个原因:1.担心皇帝治罪;2.虽不至于真的投向朱高煦,但至少有观望之心。这也表明这些人正在犹豫,想给自己留条后路,当未来局势发生变化时,这些人中有部分人可能真的会投向朱高煦。此时让这些人掌握兵权的话是非常危险的,朝廷不能冒这个险。

朱瞻基为何亲征朱高煦叛乱?大臣提了一个人,朱瞻基:不去不行

朱高煦

  夏原吉在提醒朱瞻基,在不能分辨这些武将是否百分之百忠诚之前,不能让这些武将挂帅出征,以防有变。既然不能相信这些武将,那唯有皇帝亲征,才能镇住这些武将,以免他们起异心,同时又能振奋军队士气。

  朱瞻基本来已经决定让薛禄挂帅的,听了夏原吉的话,才决意御驾亲征。朱高煦不惧薛禄,在封地乐安州静待朝廷大军。结果来的却是朱瞻基,朱高煦毫无准备,被围困在乐安州。朱瞻基担心交战时会有变,先采取舆论攻势,往城内射投降信,瓦解敌方军心,迫降朱高煦,顺利平定叛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