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遼東三傑:熊廷弼

歷史不容假設,歷史與人說教。

我是千河。今天來聊一下明末遼東三傑之一:熊廷弼

少年時代

熊廷弼,從小家境貧寒,吃了上頓,沒下頓的,放牛,割草也不忘閒讀書,死記硬背。到28歲鄉試中解元,相當於目前的高考狀元。對於現代人來說28歲上大學比較年齡大了。但是在當時是屬於正常範圍,有些人終其一生都考不中舉人。熊廷弼厲害了。不到倆年時間就大學畢業了。30考中了榜眼。相當於倆年讀完大學研究生畢業。而且是以第2名的優異成績!

在“學而優則仕”的年代,封建社會的文人都把科舉作為躋身仕途的唯一途徑。“十年寒窗無人問,一舉成名天下知”,

明末遼東三傑:熊廷弼

熊廷弼進士及第後,就被封為保定府推官,正七品。起步不低了。不久後便提升為御史。在御史裡熬啊熬啊。熬了七八年。受命外派巡按遼東。有點像突然被打了雞血,開始完全和以前的籍籍無名相反了。

萬曆三十六年(1608年),熊廷弼到了遼東後,雷厲風行地做了幾件事情。廣寧巡撫趙楫和總兵官李成梁拋棄寬甸一帶新闢的八百里疆域,將那裡的六萬登記在冊的民戶遷徙到內地。不久,論功行賞,給事中宋一韓對此事提出詰難。神宗皇帝下令熊廷弼複查核實,結果查到了趙、李兩人放棄廣闊疆域、驅趕百姓遷徙的詳細情況,於是熊廷弼向朝廷揭發了兩人的罪狀,並波及自己的前任、巡按大臣何爾健、康丕楊對趙、李兩位同黨的偏袒庇護。然而這一奏疏後沒了下文。

熊廷弼在遼數年,杜絕饋贈賄賂,仔細查核軍隊實際,考查、審決將領官員的政績和訟獄,治事認真而不事寬容姑息,從而使那裡的風紀大為振作。後來,熊廷弼因為督學時曾杖死生員而遭到彈劾,離職回鄉。

此時熊廷粥已經接近40歲了,一般的人來講,四十歲還籍籍無名。那麼這輩子就這樣了。可熊廷弼剛好相反。

明末遼東三傑:熊廷弼


萬曆四十七年,大明與滿清的國運局遼東經略楊鎬在薩爾滸大敗之後,熊廷弼接手。


熊廷弼為大理寺丞兼河南道御史,並去宣撫、慰勞遼東軍民。不久又提升為兵部右侍郎兼右僉都御史,替代楊鎬為遼東經略。熊廷弼還未離開京師,開原(今屬遼寧)又失守了。熊廷弼上奏說:“開原乃遼東屏障,開原失去,必定壓力大增,建奴已經首尾相連。”熊廷弼還在疏中請求馬上調遣將士,備足糧草,整治兵械器具,不得延誤。他還提醒皇帝給自己專任之責,摒絕所有梗阻,暢通所有援助。奏疏上後,神宗全部詔準,並另賜尚方寶劍以加重他權力的分量。

可能就是因為很多不會打仗的而通通安排在重要崗位上

熊廷弼一行剛出山海關,鐵嶺又告失守,瀋陽及其周圍許多城堡的軍民全部逃走,遼陽也是一片喧擾不安的情況。熊廷弼日夜兼程前進,遇到逃難的人,則勸諭他們回去。他處斬了逃將劉遇節、王捷、王文鼎,又誅殺了貪將陳倫,上奏劾罷總兵官李如楨,由李懷信接替。他監督軍士們製造戰車,修治火器,疏浚加深護城的壕溝,修繕加固城牆,為防禦堅守做好充分的準備。他號令嚴明,依法辦事,僅幾個月,那裡的防禦守備就得到了極大的鞏固和加強。事見《明史·熊廷弼列傳》:“甫出關,鐵嶺復失,瀋陽及諸城堡軍民一時盡竄,遼陽洶洶。廷弼兼程進,遇逃者,諭令歸。斬逃將劉遇節、王捷、王文鼎,以祭死節士。誅貪將陳倫,劾罷總兵官李如楨,以李懷信代。督軍士造戰車,治火器,浚濠繕城,為守禦計。令嚴法行,數月守備大固。”

在遼東諸事有了一定起色以後,熊廷弼向皇帝上疏陳奏了他的禦敵方案:請求集兵18萬,分部在各處,統一指揮,做到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神宗認為可行,予以詔準。


熊廷弼身材高大,有膽量又懂軍事,擅長左右開弓射箭。但是他秉性剛烈,好罵人,不甘屈於人下,因此人際關係不太好,擁戴他的人不多。正是因為這些性格弱點,被朝臣的紛爭所利用,熊廷弼走上了被貶被殺的路。

明末遼東三傑:熊廷弼


萬曆四十八年(1620年)五月,清兵攻佔了花嶺,六月攻佔王大人屯(今遼寧遼陽北),八月攻佔蒲河(在瀋陽北)。給事中姚崇文藉機向朝廷傳送毀謗熊廷弼的文書,上書陳說遼東地域日益縮小,詆譭熊廷弼從不聽別人的策略和意見,只堅持自己的主意,並攻擊熊廷弼“軍馬不訓練,將領不部署,人心不親附,嚴刑有時用到極點”。他還鼓動自己的同夥攻擊熊廷弼。御史顧慥彈劾熊廷弼,御史馮三元也奏劾他八條無謀略、三條欺君的罪狀。當時正值光宗駕崩、熹宗初立,朝廷的事情很多,但最後還是收回了熊廷弼的尚方寶劍,免去其職務,任命袁應泰代其經略遼東

明末遼東三傑:熊廷弼

再任經略

天啟元年(1621年),瀋陽被清兵攻破,袁應泰殉職自盡。此時朝廷又想起了熊廷弼,但給事中郭鞏極力詆譭熊廷弼,並牽涉到內閣大臣劉一燝。不久遼陽又被攻破,河西的軍隊和百姓全部奔走逃亡,自塔山到閭陽二百多里地方,煙火斷絕,曠無人跡。京師聞訊大為震驚,一時間議論紛紛。劉一燝說:“假如有熊廷弼在遼東,肯定不至於到這種地步。”御史江秉謙回憶廷弼當年堅守遼東的功勞,同時給郭鞏扣上了排擠功臣的罪名。在正直朝臣的議論之下,熹宗懲處了以前彈劾熊廷弼的人,降馮三元、張修德、魏應嘉、郭鞏等人三級官職,姚崇文除去名籍,六年內不準做官。御史劉廷宣上言申救他們,也遭貶斥。熊廷弼又一次應詔復職。

明末遼東三傑:熊廷弼


到了六月,熊廷弼入朝,提出佈置防衛的策略:在廣寧用騎兵和步卒沿河建壘列營,以強大的優勢包圍進擊敵人,牽制住敵人的全部力量;天津、登州、萊州三地多派置水師,乘虛進入南衛,動搖敵方人心,敵人必然要分兵守衛自己的內院,這樣遼陽就可以收復;聯合朝鮮,互相倚靠、支援。熊廷弼還提出在山海關特設經略,統一權力,節制三個方面。朝廷提升熊廷弼為兵部尚書兼右副都御史,駐山海關,統一指揮遼東事務。熊廷弼向皇帝請求尚方寶劍,並請調集20萬軍隊,所需兵器、馬匹、糧草及各種器械分別責成戶部、兵部、工部負責籌供。他又請求恢復過去遼東部分官員的官職,用以收攏遼東人心。這些都得到了朝廷的允許。七月,熊廷弼即將啟行,熹宗特意賞賜他一套繡有麒麟的朝服及彩幣四枚,並在郊外設宴,命令朝廷文武大臣餞行,又從京師部隊中挑選了5000名戰士作為前鋒為熊廷弼護行。熊廷弼重任遼東經略之後,努爾哈赤又收斂了兵鋒。

但後來由於和王化貞巡撫意見相左導致政令不和。

王化貞為人固執,向來不熟悉軍事,卻又輕敵,好說大話。手下文武將吏的進諫他從不聽納,與熊廷弼尤其牴觸不容。王化貞的意見與熊廷弼相左,雖然經不起推敲,但身處朝中的兵部尚書與他關係密切,往往相信、採納他的意見,他所提的請求沒有不同意的,這樣熊廷弼就難以實行自己的主張了。而且王化貞在廣寧有14萬軍隊,而熊廷弼在山海關卻沒有屬於他指揮的一兵一卒,只是空掛了一個經略的名號而已。

熊廷弼一說:遼東人不可信。王化貞立馬就說:我一渡河,河東百姓必定會起而響應。且王化貞是東林黨大佬之一葉向高弟子,朝中無數交好之人。都是在讚譽王化貞,詆譭熊廷弼。

此時熊廷弼徒步艱難。如果萬曆還在,相信遼東局面也不會糜爛至此。此時熊廷弼已經無法再像從前奏摺直接遞到皇帝手上。

熹宗皇帝見經、撫不和,就想派兵部堂官和給事中各一人前往勸諭,對違抗不遵守者則要治罪。詔令下達之後,群臣上言說派遣官員前往不合適,於是改交朝廷大臣集體議決。

朝臣們十分清楚,經略、巡撫不和,一定會耽誤邊疆的戰事,因此每天都有奏摺送上。而兵部尚書張鶴鳴十分相信王化貞,於是想罷免熊廷弼。天啟二年(1622年)正月,員外郎徐大化以莫須有的罪名參劾熊廷弼,說他以大話矇騙世人,嫉能妒功,不罷免他一定會將遼東的大事弄壞。熹宗將奏疏一併下給六部,張鶴鳴於是召集朝廷大臣議決。討論中有幾位認為應該撤罷熊廷弼,其餘的大部分主張讓他們分別承擔責任去完成任務。只有張鶴鳴說王化貞若去職,毛文龍必然不肯再聽命;遼東人擔任軍事指揮一定會使部隊潰敗,與蒙古的聯盟必然解體,因此應該賜王化貞以尚方寶劍,並將廣寧完全交付給他,而撤免熊廷弼另加任用。意見上報後,熹宗不同意,責成吏部、兵部重新討論後再上報。這時適逢清兵進逼西平,於是討論停止,仍然同時任用熊廷弼和王化貞,令他們戴罪立功,以功贖罪。

後來努爾哈赤通過降將李永芳與王化貞之間的往來,得知明朝遼東經撫不和,覺得有機可乘,於是在天啟二年(後金天命七年,1622年)正月十八西渡遼河,進取廣寧。兩天後,廣寧第一道防線三岔河防線失守,後金人逼進廣寧第二道防線鎮武堡、西平堡、閭陽驛。很快,西平告急。王化貞聽信中軍孫得功的建議,將廣寧的部隊全部派出,交給孫得功和祖大壽前去和祁秉忠會合,然後一起向西平進軍。熊廷弼也急傳命令給劉渠,令他拔營赴援。二十二日,官兵在平陽橋與清兵相遇。兩軍剛交鋒,孫得功和參將鮑承先等就率先逃跑,鎮武、閭陽的明軍大敗,劉渠、祁秉忠在沙嶺戰死,祖大壽逃到覺華島。西平守將羅一貫苦等援兵不來,和參將黑雲鶴也戰死疆場。熊廷弼此時已經離開右屯,停駐在閭陽。參議刑慎言提議馬上去援救廣寧,但被僉事韓初命阻止,於是熊廷弼回撤人馬。這時清兵屯駐在沙嶺沒有前進。王化貞一向將孫得功看成是自己的心腹,但孫得功已經暗中投降了清軍,想活捉王化貞立功。他散佈謠言說清兵已經迫近廣寧城,於是城中頓時大亂,居民奔走相逃。王化貞不得已棄城而走,在大淩河與熊廷弼相遇,王化貞失聲痛哭,可熊廷弼卻微笑著說:“六萬軍馬能一舉蕩平,結果如何?”王化貞十分羞愧,於是熊廷弼把自己率領的5000人交給王化貞殿後,把廣寧的積聚物資全部燒燬。隨後,孫得功率領廣寧叛將迎接清兵進入了廣寧城。

大敗的消息傳到朝廷,京師大為震驚。張鶴鳴害怕了,自己請求到前線督察部隊。而對敗將的處理也隨即展開:當月(二月),逮捕了王化貞,罷免了熊廷弼,令他聽候查處。四月,刑部尚書王紀、左都御史鄒元標、大理寺卿周應秋等向皇帝奏上案獄的卷宗,熊廷弼、王化貞一起論死。

一代名將就此隕落

天啟五年(1625年)八月,熊廷弼以失陷廣寧、納賄貪贓被在鬧市處斬,並暴屍街頭,將首級遞傳九邊示眾。不久,御史梁夢環又說熊廷弼侵盜軍資17萬,御史劉徵更稱熊擁有家資百萬,應當全部沒收以佐助軍餉。魏忠賢假託聖旨,命嚴加追拿,但熊家被抄沒全部家產也未達到17萬兩。結果熊廷弼的長子熊兆珪被逼自刎。

崇禎元年(1628年),思宗皇帝下詔免追熊廷弼的贓物。這年秋天,工部主事徐爾上疏為熊廷弼辨冤,請求為他昭雪,思宗沒有同意。第二年五月,大學士韓爌等人又上言,請求將熊廷弼首級歸葬。思宗下詔同意。熊廷弼的兒子這才將熊廷弼的首級取回歸葬。而王化貞直到崇禎五年(1632年)才伏法被處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