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中國最會吃的男人 比起高堂廟宇,更愛人間煙火


全中國最會吃的男人 比起高堂廟宇,更愛人間煙火


攝影|Bill Fairs

人到了一定時候,心裡會丟掉一片海,好像那些需要靠岸的日子從未出現過一樣。

——裡則林

1

最好吃的是飢餓,最好吃的是人

2012年是中國美食紀錄片的元年,由陳曉卿執導的《舌尖上的中國》橫空出世,深受不同年齡段觀眾的喜愛。

因為夜裡看《舌尖》饞得睡不著覺,而誕生了網絡流行語“深夜報復社會啦!”,這句深夜刷屏朋友圈的話,是大家對在晚間播放的《舌尖上的中國》調侃式的追捧。


全中國最會吃的男人 比起高堂廟宇,更愛人間煙火


隨後,相似的美食記錄片紛紛崛起,但質量卻良莠不齊,再難超越舌尖1 。拍到舌尖3時,導演換人,豆瓣評分竟直降至4.7。

最為人所詬病的問題是,在舌尖3裡,故事大於食物,抒情也大於敘事。

美食紀錄片的好壞,與“掌勺”的導演密不可分。導演本身對吃的精通、對美食文化的理解以及對美食食材的感情,都是是否能製作出扣動人心的美食紀錄片的關鍵因素。

而陳曉卿導演,似乎天生就適合做與美食打交道的事情。

全中國最會吃的男人 比起高堂廟宇,更愛人間煙火

2

比起高堂廟宇,更愛人間煙火

2008年汶川地震後的第5天,陳曉卿去青川送給養,因為離全世界肥腸的故鄉江油很近,於是陳曉卿就到小飯館裡歇腳吃肥腸。一口肥腸入口,好吃得睜不開眼。

可是吃著吃著餘震來了,人們都往外跑,陳曉卿也跟著溜,心裡卻放不下這碗肥腸,於是又折回來淡定地吃完,找老闆結賬時已找不著人。


全中國最會吃的男人 比起高堂廟宇,更愛人間煙火


(說到吃時,悄悄咽口水的陳導)

陳曉卿在圈內還有個名號,叫“掃街嘴”。每到一個地方專門尋覓散落江湖,滋味地道的小館子。朋友聚會,點菜的事回回都是他來,總能帶領大家吃到店裡最美味的那一口。

全中國最會吃的男人 比起高堂廟宇,更愛人間煙火

全中國最會吃的男人 比起高堂廟宇,更愛人間煙火

陳曉卿不僅是愛吃,而且他本身也足夠專業。

畢業於中傳攝影專業的陳曉卿,1996年開始擔任歷史類紀錄片《朱德》《劉少奇》《百年中國》等作品的編導,獲得“五個一工程獎”、“星光獎”等獎項。

在陳曉卿的細膩的鏡頭下,美食充滿了說不出的真摯和生動。

3

穿越四季,跨越山海,採集風味的旅行

全中國最會吃的男人 比起高堂廟宇,更愛人間煙火

風味人間

阿鯤

全中國最會吃的男人 比起高堂廟宇,更愛人間煙火

時隔四年,陳曉卿帶著《風味人間》回來了,當李立宏的聲音響起的那一刻,似乎又被帶回到與《舌尖上的中國》初見的2012年,還是熟悉的配方,還是熟悉的味道。


全中國最會吃的男人 比起高堂廟宇,更愛人間煙火


全中國最會吃的男人 比起高堂廟宇,更愛人間煙火

短短8集紀錄片,陳曉卿團隊卻花了整整兩年多去拍攝,走遍了全球二十多個國家和地區。從全球化視角出發展現中國美食的獨特性,探討歷史演化過程中中國美食的流變,探索中國人與食物的關係。


全中國最會吃的男人 比起高堂廟宇,更愛人間煙火


拋棄了以往被人詬病的“硬凹人文關懷”,《風味人間》從山海間歸來,反而更接地氣、更有人味兒


全中國最會吃的男人 比起高堂廟宇,更愛人間煙火


新疆庫爾特的手抓肉

全中國最會吃的男人 比起高堂廟宇,更愛人間煙火


在新疆阿勒泰的深山中,當年生的羔羊肉質細嫩酥軟,油脂豐茂,濃香清甜,只要清水燉煮便是夏季的至味。


呼倫貝爾的奶桶肉

全中國最會吃的男人 比起高堂廟宇,更愛人間煙火


中國牧區最東的呼倫貝爾,奶桶肉經過在密封桶裡的特殊烹飪之後,油脂變得張力十足,豐潤油脂隨著刀鋒過處綻開,入口綿密濃烈,餘香持久。

禿黃油拌飯

全中國最會吃的男人 比起高堂廟宇,更愛人間煙火


全中國最會吃的男人 比起高堂廟宇,更愛人間煙火


略硬的雌黃,綿潤的雄膏,雙劍合璧,拌上一碗熱氣騰騰的米飯,最大程度體驗蟹黃在口中蔓開的滋味。

火腿

全中國最會吃的男人 比起高堂廟宇,更愛人間煙火


全中國最會吃的男人 比起高堂廟宇,更愛人間煙火


全中國最會吃的男人 比起高堂廟宇,更愛人間煙火


西班牙的伊比利亞火腿和中式的金華火腿,儘管在用料和做法上都有區別,但兩者的製作過程卻存在著驚人的相似性。

跟隨者陳曉卿導演的鏡頭,我們飽覽世界各地的美食,很多地方即使我們未曾到達過,但感受到那份由美食傳遞出來的力量。

雖然生活習慣不同,但是對美味探索和創造卻是相同的;雖然食物的烹飪方式不同,但美食所帶給人們的,實實在在的喜悅幸福是相同的。

美食,既能勾起我們對家的懷念,也能喚醒我們對遠方美好的嚮往,當我們在談論“吃”的時候,我們事實上是在談論“童年”,“鄉愁”,“遠方”與“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