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华——《活着》《兄弟》

鲁迅先生曾有言:无尽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与我有关。正像当前新冠疫情的宣传语:国家有难,咱不添乱,坐在家里,就是贡献。我也是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在家坐着,可是一天两天能坐住悠然自得,十天八天可就做如针毡了。偶然间在头条里看到一部韩国电影解说——《许三观卖血记》,接着又看到评论说是根据余华先生的同名小说改编而成,我就纳闷为什么是中国的作家写的书却被韩国人拍成了电影呢?于是书性大发,购买了一本余华先生的《活着》,哈哈,而不是《许三观卖血记》,因为我已经看过它的电影解说了,对我吸引力不足了。


余华——《活着》《兄弟》

读完《活着》的第一感受就是天底下怎么会有这么悲惨的人生!且不说富贵的三位亲人都惨死在同一所医院,停尸在同一间房子,可能是因为自己初为人父的原因,当读到苦根吃豆撑死的时候,我的内心崩溃了。命运太不公了,命运对富贵的惩罚太残忍了,我觉得有庆的死对他的惩罚就足够了,没想到后面还有凤霞、家珍和二喜,最可惜的当然是苦根。时也、运也、命也!

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沉思往事立残阳。富贵的遭遇不禁让我感慨命运弄人,但是可怜之人也必有可恨之处,娶得家珍如此好的媳妇竟然不知疼爱珍惜,还跑去春楼放荡,浪荡就浪荡吧,还让青楼女子背着他去岳丈家给岳丈请安,道德沦丧,岂有此理!

赌网恢恢,输而不漏。富贵的父亲赌博败掉半数家产,好在悬崖勒马,浪子回头,还保住了百亩的贡米地。有其父就有其子,子承父业的富贵比起父亲有过之而无不及,把剩下的田地和房产输尽,难道赌徒在下赌注的时候都不想要是输了怎么办吗?满脑子都是想的赢?依我看应该是吧!

读完《活着》感觉是在写苦,富贵他爹有个不孝之子的苦,家珍有个不着边际的丈夫的苦,凤霞不能言语之苦,有庆和苦根有苦难言之苦,二喜丧妻带子之苦,相比较之我反而觉得富贵倒不苦。

读完《活着》意犹未尽,于是乎又购买了其著作《兄弟》。

余华——《活着》《兄弟》

《兄弟》是余华少有的长篇小说,分上下两部,比《活着》厚多了,但是我读前者用了十天时间,后者却只用了三天时间。

《兄弟》一书我觉得始终有一条线在牵着我往下读,不忍释手,就像我当年读《海底两万里》和《水浒传》一样,废寝忘食,就想知道接下来发生的事情会是怎样,这也是我为什么没有去读《许三观卖血记》的原因。

书中围绕李光头和宋刚两个不同父不同母的人物展开。李光头自幼丧父,其父死的正适用那个成语——遗臭万年!是在厕所偷看女人屁股失足掉进粪坑呛死的,令人所不齿。正因此事后来结识了他的兄弟宋刚,宋刚的父亲宋凡平就是将李光头的父亲从粪坑里捞出来的那个人,后来宋刚的母亲病逝,他俩的父母便在一起组建了新的家庭,他俩也就顺理成章的成了兄弟。

李光头的经历和《活着》书中的徐富贵恰恰相反,李光头是由贫穷到刘镇的超级巨富,都要上天了。徐富贵是由地主家的阔大少爷沦落到一贫如洗,无人问津。读罢两书,感觉他俩最后都有一个共同点——孤独。李光头最后虽然腰缠万贯成了刘镇的巨富,但是身边和徐富贵一样没有了一位亲人,最后的亲人宋刚还是被他自己直接或间接地害死,以致其因此痛心疾首、一蹶不振。他年轻时苦追未得的女神林红即其兄弟宋刚的老婆,也因此沦为老鸨建起了淫窝。

两本书最后都是以主人翁孤独一生结尾,有意思的是名叫富贵的一贫如洗,名叫李光的却是富贵奢靡,两本书的主人翁名字调换岂不更好?《活着》是徐光,身为阔少爷最后败光家产,《兄弟》是李富贵,出身贫寒但是经过努力终成家乡巨富!我想正是这样作者才没有这样写,富贵对贫穷更衬托出了徐富贵的孤独和苦。

世事大梦一场,人生几度秋凉。我读完两本书后静思良久,加之不久前看到余华先生在朗读者中同董卿的对话,“父母健在,你和死亡之间有层垫子。当父母离开后,你就直接坐在死亡上面了。”有浅悟:

自己的幸福总在别人的眼里,一定要珍惜当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