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古玩收藏怎么才能捡漏呢?

龙啸天鉴藏


古玩收藏捡漏

古玩收藏是一件考验知识、眼力、经验、运气的一项综合性兴趣爱好。

我认为,要想在收藏的世界里,捡到漏,收藏到好的藏品!至少个人要具有以下基本的技能。

一、知识的储备

每一件古玩,都是历史文化的载体,要想收藏到一件好的藏品,首先得了解当时的历史文化背景,只有足够了解了文化了,才能够对藏品有了基本的判断。

就比如“战国”时期盛产青铜器!“宋朝”盛产瓷器宋瓷,“元朝”盛产青花瓷。如果你对这些基本的历史框架,一点都没有了解。

那就绝对捡不到漏,踩到的只会是坑;古玩市场,经常会有人买到,所谓的战国青花瓷,宋朝的青铜器;经常会闹这样的笑话,如果你对文化底蕴比较了解,这种简单的“坑”就能够避免。

二、向专业人士请教学习

有句话说得好“不要拿你的爱好,去挑战别人的饭碗”专业人士,比如资深藏家、行业内的研究者,他们是靠这个行业吃饭的,他们都会身怀各种本领,向他们学习,可以少走弯路。

他们有藏品,可以多看看人家收藏的,虚心请教,古玩一定要多看多学习,才会有进步。

三、古玩实物上手观察学习

有了前面知识文化的积累以后,就可以上手一些藏品来看,记得一定要看真品;可以去资深藏家那里请教,看他们的藏品;假货有千般模样,真品都有一个特点;一开始学校,最好是看真货,这样就不会被假货误导思路,对今后的购买、收藏有帮助。

如果一开始接触的就是假的,那弯路就长了,所以尽量去接触一些真品。

上手观察、学习,多思考,多请教。古玩藏品,都是要多看、多问、多接触,才会有经验。

有了以上经历和学习以后,就可以慢慢入一些小藏品,先从入门的开始玩;然后随着经验积累,学识和对藏品的理解足够以后。

再到市场上买货,只有准备充分;才能够在鱼龙混杂的古玩市场上掏到一些宝贝。

最后再说一句,对于普通大众来说:把收藏当做一件娱乐爱好来玩就行,如果你没有很高的天赋和很强的古玩知识能力储备;就不要把古玩收藏当做职业。


海南花梨哥


古玩捡漏,是圈内人常挂在嘴边的词,何为漏,应当是东西经过多人的手,大家不识,到你手里,你认识了,低价买走,赚得多就大漏,赚得少就有漏,形象比喻,人家捧着一把砂石,从指间里漏下,你捡的是石,就是大漏,你捡的是沙,自然是小漏。古玩圈里如果没有漏可捡,那还有吸引力吗?所以说玩古玩市场因漏而生,无漏则亡,无漏古玩收藏也就失去了魅力。怎样捡到漏,一靠你的知识,二靠你的运气。关于捡漏例子,实在太多,看看马末都,捡的漏即大又多,他又懂讲故事,多看看他怎样捡漏,享受他捡漏过程,学到漏的知识,你自然会捡漏了。我说说我捡的一次漏,我喜欢钓鱼,我们住的城市有一个最早的星级宾馆,因地偏,客人少,酒店失修,最终倒闭了,酒店中的花园池圹,变成了钓鱼场,鱼场旁边的几间客房,改作包厢,让钓鱼人吃饭,因环境好,我经常去钓,如此一钓二年多。一次钓完鱼,大家在其中一包厢吃饭,我忽地发现包厢里掛了几幅老画,画幅很小,框尽是灰,我见其中一幅山水画,画的技法好熟,便好奇去抹灰看看,画中有一方小印单字黄,我一看大喜,这画是美协副主席黄格胜先生的早期画,那时在广西画画有名头的,经常住这店,吃住不花钱,久了,留几张画就走,这画也许是这样留下的。于是我就当即决定将那几张画拿下,鱼塘主人见我是常客,多算了十斤鱼钱,就把画给我了。这不是漏么?呵呵,鱼场开了二年多,见画的人不下数千,让我捡漏了。想想捡漏过程,如果我不是画画的,我自然看不懂,也拿不下,这是靠知识。如果看到这画的几千人中,有懂的,这画轮到我么?这靠的是运气。玩古玩,要有捡漏的坚强信念,这样你才玩得下去!严重提醒:那些开古玩店的时常跟你说,市场无漏可捡,那是要你接受他出的高价,那是坑!所以砍价要狠!发知之堂书画




知之堂主


根据我个人的收藏经验,就你的问题从以下几个方面回答,供广大喜欢收藏的朋友们参考、批评、指正。

一、关于古玩市场还有漏吗?

捡漏是一句古玩界的行话,就是很便宜的价钱买到很值钱的古玩,而且卖家往往是不知情的。总体上讲,现在收藏品的市场是非常公开透明的,特别是随着网络和媒体的发达,对各类藏品收藏的越来越深入,市场上捡漏的机会越来越少了。但是,漏肯定是存在的,只是捡漏的机会越来越少,捡大漏的机会更是越来越少。

但是,古玩市场上还是有漏的,就在我自己收藏的领域,就经常遇到有人捡漏的事情,比如,有位收藏老酒的朋友,花600元买了瓶上世纪80年代的大字郎,转手就卖了一万多。所以,可以确定的是,古玩市场还是有漏的。

二、关于什么人能够捡漏

我个人经验是,捡漏虽然又运气的成分,但更重要的我认为有以下两点:一是要有丰富全面的专业知识。收藏一定要有一定领域的知识储备,否则很难捡漏。特别是对自己收藏的领域,一定要精通相应的知识,比如,在玉器领域,就要对各个朝代和年代的玉器工艺方法、加工特征、产地规律等有一个全面而深入的认识,才有可能在遇到合适的物品的时候能够捡漏。

二是要讲究方法,找到路径。很多时候,古玩市场捡漏都是在一些综合性的摊贩哪里才能够捡漏,如果是专业的从事某一领域收藏的古玩商,从他哪里很难捡漏。我的经验是,一般在那种综合性的一线地皮那里,捡漏的机会会很多。因为这些人涉及的领域虽然很多,但对各领域的知识却只是了解大概,而对于一些具体的细节区别或细分领域却不知道。比如,我有一次在一个地皮那里,发现一些铜钱,其中有一枚万历通宝背河,地皮只知道万历通宝几十块钱一个,而不清楚背河的价值,所以也相当于捡了个比较大的漏。万历通宝背河的价值,接近万元。

三、最后教给大家一个不去市场捡漏的方法

在各个收藏领域,都有一定的论坛或者圈子,比如,我个人的爱好是古钱币,我经常在闲鱼或者贴吧上交易,一般我购买古钱币都不是单独购买,而是去挑选那些一次打包卖十多枚的,通过讲价,可以把价钱往下压低一些,然后收到东西后,我会挑选出自己喜欢一两枚品相好的的留下来,其他的仍然打包以购买价差不多的价格挂出去出售,这样既保证了不亏,还能花很小的资金留下自己喜欢的东西!

这就是我个人的捡漏路径,供您参考!当然,我这种方式不适合资金量较大专门做这行的朋友,仅仅适合我这样的爱好者!

END———————————————

【作者“收藏学府”,考古学硕士,多年收藏经验,专注“石泉酒玉瓷画”等收藏与投资。如果喜欢,欢迎关注,我将持续输出收藏类好文,与您一起“收天下宝藏,藏人生百趣”!】


收藏学府


谢谢,捡漏一词说白了就是:赚了,捡到宝了,其实也就是占个大便宜!捡漏也分大小,看怎样去理解,一是赚钱多少都是捡漏,另一种是学识不精假货当真,交点学费卖个教训,吃亏是福!赔了也是赚了,照样也叫捡漏!

天上不会掉馅饼,一夜暴富,只会赔了夫人又折兵!要想土疙瘩变黄金,需要三分运气七分打拼!只有学多些知识,同头条上老师大神们沟通交流增长了见识,做到慧眼识宝才可领悟!一定戒贪!做到平常心。

我喜欢收藏,去到乡下要说谁家有古董,个个都说有宝,网络天下,谁不想一夜暴富,没有几斤几两,免开尊口!我留意到一些当柴烧的废旧门板,算盘大秤的,有些还真是宝贝!我也算捡漏吧,紫檀的!虽不值什么钱,但我知足!

我喜欢收藏收购交换,喜欢交朋友,可以关注我,欢迎留言。











齋行者


古玩捡漏必须具备的条件:

一、你要有丰富的专业知识,敏锐的鉴别能力与前瞻性,你才能把握先机,在别人还没发现其真正价值之前先出手购入,坐享升值的红利。

二、你要有大量的闲钱,有些漏捡回来可能沉淀很久都不会上涨,要等一个风口才能飞起来,你如果没有一定的资金来作为维护成本、收购成本,是不可持续的,举个例子,北京某紫檀家具收藏大家就是在当时别人未真正发现其收藏价值与艺术价值时大量购得的。成龙收藏的古建筑大多以紫檀作盖房子木料,这些都是以前以很低价格购入的。

三,你要有时间,多走走,多看看,漏不会自己送上门来的,古语云“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博览群书的同时也要博览实物,毕竟捡漏也象买彩票一样,讲概率的,能捡漏的概率很小,必须要看很多货才能遇到机会。

一位老师说得好“买卖是提高鉴赏能力的最好导师”,古玩收藏也象股票投资一样,空有理论知识是不行的,你要实战,你认为捡的“漏”是不是真的漏呢?让买卖来帮你印证,能够以高得多的价格出手或者有人愿意买才能说明捡到漏。





肇洪哥日常的VLOG


对于这个问题,可以反问一句,凭什么去捡漏呢?

首先得有眼力劲吧,这是必须的条件。没有眼力怎么去判别真伪、辨识好坏?先在工艺特点、历史掌故、传承讲究、揣摩对比等,下够足够多的细致功夫,才有可能基于专精的知识以博闻的眼界作为支撑,去发现被别人忽视的宝贝,换句话说,你眼力要足够,否则也不过是捡别人漏下的沙变成了芝麻,又漏下去成为另一人的西瓜。凡是讲到收藏的文化层面,想来没有谁会认为不需要一定的素质打底。

其次要有一定的经济基础,还有昂贵的时间成本。购买能力相对决定产权归属,这很重要。能感受看到仅仅再加一百元的大漏,却因为比脸还干净,比肾都虚的底气,眼睁睁被别人拿走,那种锥心地痛吗?有足够的本钱,可以让你更能尽心去淘换挑选,有能力支撑寻奇猎宝的活动(包括但不仅包括各地文玩地摊的打望搜寻;偏远地区网罗古旧物品的差旅支出;结交三老四少用于消息的打探和窃听不经意露出的口风),从而增大捡漏的可能性。

最最重要的一点。运气!古人讲因缘际遇,命理所归。现在玩老祖宗留下的宝贝,是不是也应该遵循这样的认知?我不知道这样理解是否对,但在当下,我不认为一个缺少眼力的人,怎会有这样的际遇,那得有多大的德性,几世的修行?捡漏,更多的是江湖中的流传,捡漏的想法往往是伴随打眼的悲催。我们无妨把捡漏看着是天意,淡然处之,不因得到而狂喜,不因失去而骤悲。如果抱着“得之我幸,失之我命” 的随性怡然,完备学识,泰然无心之下,捡漏倒是真有可能。


诗渡石光


古董收藏从鉴宝节目估价开始就渐渐了变了味道,一个个捡漏的故事刺激着渴望一夜暴富的人们,从而人们开始投身于“捡漏”行业,将“捡漏”误以为是收藏,这样一来古董商高兴的合不拢嘴,越来越多的小白进入市场又抱着捡漏的心态,这简直就是在给古董商送钱!这些人收藏古董并不是为了它的艺术性、历史性,他们只是为了捡漏一夜暴富可想而知结果都是让骗!所谓搂薄捡漏不是收藏界的指导,而是古玩商人的商业专用语,为了获取利润要求古玩商必须以最低的成本而获得最大的利润。要做到这一点必须采取搂薄捡漏的手段。很多收藏爱好者们在那些外行的忽悠下,错误的理解捡漏,实际上那些所谓的行家藏家自己都弄不明白搂薄是怎么回事。因为现在是高速的快餐社会,人们喜欢攀比、总想着快点实现人生的巅峰。于是会出现很多新手好奇和迫切的疑问:到底哪些古玩能卖到上百万呢?古玩收藏的理智是什么?是最基本的逻辑推理。当一个人和你说你家里随便翻出来的古董能卖上百万的时候,你应该马上换位思考一下。有这么好事情,为什么人家要和你说呢?为什么他不偷偷低价买过来然后高价转手呢?同理,当一件看似天大的“漏”摆在你面前的时候,你也应该思考一下,为什么传说中博物馆的顶级国宝就能这么随便“捡”到了呢?





傅老师古玩鉴定


什么叫拣漏,古玩收藏没有拣漏之说,有的人玩了一辈子,以电视为教材,以街头卖破烂为师。不去研究历史,不去攻读中国文化的形成机制。总认为古玩就是老破残,好东西全在博物馆,每天潜心研究片片。视野短浅,思想禁固。没有深厚的功力,没有对古代艺术品的理解。甘作井中之蛙。即好东西从眼前过,一个仿字就被打假。城门楼麻雀永远不明白雄鹰为什么博击蓝天。当几万买到一个民国嫁妆瓶就如获至宝。而对旁边放的二百元宋代汝洗却视而不见。这就是文化的差距。当高价买个普品却以为拣漏了。一句时兴话没文化真可怕。漏是给那些勤奋学习,刻苦研究的收藏人。机会是均等的。一句歌词写的好。借你一双慧眼吧。慧眼是那些风雨中行舟人








晚山古玩


古玩是人最兴趣之最有漏的物件,买之前定要说的一无是处,要有耐心,脸皮要厚点要有长期说服精神,更不要急成,机会往往在急中尝失!





广广人生


我的观点是:可以捡漏。但必须具备三个条件:一是知识性。有丰富的知识积累,有辨别真假的水平,漏才不会与你插肩而过。二是前瞻性。有的东西眼下不一定是漏,但你眼光独到,对市场的走势有明确判断,就会有巨大的增值潜力,这何尝不是漏呢?就如买了潜力股票一般。三是机缘性。漏可遇不可求。碰到漏,也是一种缘分吧。在下就从一个收废品的老者手中花15元,买到了三本福建版的通俗前后汉演义。巧就巧在我就是专门搞连环画收藏的。这也佐证了我的三性观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