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逆天,日销3000吨!“后疫情时代”生鲜电商潜力到底有多大?

太逆天,日销3000吨!“后疫情时代”生鲜电商潜力到底有多大?

国内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为了避免交叉感染,大家越来越习惯“宅”在家里,网络、电商平台成为了百姓购物的首选,多数电商平台迎来了春天。

百姓离不开“菜篮子”,在京东旗下的一家七鲜超市,疫情发生以来,生鲜蔬菜在网上的销量暴增。蔬菜的增长幅度最大,达到5到7倍的增长。为了应对激增的蔬菜订单,这家生鲜超市加大了每天的蔬菜采购量。光蔬菜品种就有175个左右,多的时候达到200多个品种。

生鲜电商迎井喷爆发

疫情期间,京东基本每天光生鲜食材就要卖掉3000多吨。据统计,从1月20日到2月18日,已经销售超过8.8万吨生鲜食材,同比增长超过230%。其中,仅仅在武汉就已经销售2800吨以上,同比超过400%。

而家乐福到家业务订单同比增长597%,其中蔬菜订单同比增长713%,这背后依托的是一支强大的技术团队,疫情下他们与时间赛跑,在背后展开了一场无声的“到家业务”市场争夺战。他们7天完成家乐福小程序接入苏宁易购平台、家乐福同城配上线。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完成如此庞大的业务数据链打通,这对于苏宁团队、家乐福团队来说,是从未有过的挑战。

近年来苏宁提出了“1小时场景生活圈”,并打造了“苏宁菜场”,将“线上买菜”变为现实。这次疫情催生的“宅经济”,更为苏宁“到家业务”提供了一次实战机会,加速了到家服务模式的扩展。苏宁易购集团副董事长孙为民认为,日常生活型的到家服务、线上的购买,会成为一种常态化的生活方式。

京东、苏宁……这些行业大佬在这次疫情中生鲜版块的“爆发式”增长只是巨大生鲜产业的缩影,其他生鲜电商平台在疫情发生后也“生意火爆”。疫情堵在家里的民众为了避免和人接触,携带着巨量生鲜购买需求,涌向了盒马、美团买菜、每日优鲜等生鲜电商平台,后者也因此迎来了交易金额与订单数的快速增长。根据叮咚买菜提供的数据,新冠肺炎疫情始于今年春节,而就在今年春节期间,叮咚买菜订单量大幅增加,仅大年三十的订单量就比去年同期增长超过300%。

未来或将迎“高光”时刻

据专业机构数据显示,目前我国生鲜市场规模达到4.9万亿元,但生鲜电商市场规模在2018年刚突破2000亿,增长潜力空间巨大。根据预测,2020年生鲜电商产业规模预计将飙升至4040亿元,短短2年时间就实现翻倍,而到了2022年产业规模预计将升至7054亿元。

生鲜电商市场会有如此大的机遇和空间,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首先我国移动互联网普及率高,使得消费呈现碎片化和线上化特征,为移动支付提供极丰富场景,80%以上的用户每天使用移动支付。其次,我国物流配送体系日趋完善,众包物流成为对传统物流的有益补充,即时配送满足生鲜、餐饮等对时效性要求较高的品类,带来商品流通的成本更低、效率更高、渠道下沉、品类扩充。第三,商超、便利店等开展线上模式、送货上门服务能够替代实体门店的缺口,满足消费者对于商品的购买便捷性需求。最后,生鲜平台日趋完善,产品的安全、新鲜程度有非常高的保障,同时,线上购物给百姓增添了极大的便利性,出门或不出门,节约的是时间,买来的东西新鲜程度是一样的,百姓们一定会选择更加便利的线上方式。

“宅经济”改变了什么

疫情催生的“宅经济”,虽然有点特殊性爆发式增长,但“宅经济”却是慢慢改变着一部分人的生活方式,也提醒着实体商家作出经营方式转型和改变。如:像钱大妈这类社区模式卖菜实体店,都上线自己的小程序。用户只要在里面点击购买,菜就轻而易举送到你家。

太逆天,日销3000吨!“后疫情时代”生鲜电商潜力到底有多大?

疫情发生后,一些企业加快网络转型,增强自己在互联网上的运营实力,已经是当下很多零售企业都在积极运作,也必须展开的一项业务。这是在疫情影响下,中国商业社会正在出现的一个转变,很多实体超市和商场眼下都在紧急上线各种网络小程序,或者各种网络购物直播,或者借助外卖平台,迅速向网络到家服务转型,这是传统零售业迎来的新一轮整合升级契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