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屆高校畢業生就業政策中,關於引導畢業生到現代農業等領域創業就業,你怎麼看?

漁人草舍


農業是百業之首,是國家的基礎行業,是解決成千上萬個人的溫飽行業。

和農業相關的有食品公司、糧食企業、果業、種植基地、農機公司、化肥公司、農藥公司、種子公司、土壤、水源、金融、人才等等因素。目前國內農業人才比較緊缺。


小劉講農業知識


其實這是好事情。

農業本身就是民生的根基,大學生從事農業生產和銷售其實本身就是非常好的事情。

現在種植技術發達,農民的生產技術提高了,但是不會營銷,導致收入不高,而且經常會滯銷。

目前的農產品都是靠電商平臺的助農計劃來解決一部分銷量問題。但是真正要完全解決還是要將人才投放到這個行業當中。

現在我們的縣長,書記都在直播中幫助農民賣貨,是好事情。但是,縣長書記可以去做更重要的事情,他們是父母官,他們的時間值更多的價值,比如招商引資,制定策略,學習其他優秀縣城的經驗。做主播只是一時的,不會是常規的工作。

真正紮實的就是,讓有技術,有專業,素質高的大學生深入到農業工作中,從種植到銷售,從營銷到技術。農業其實大有可為,疫情期間,大家的消費多集中在民生保障,糧食,水,牛奶,米麵油其實都離不開農業。

農業生產量提高,我們才有吃不完的螺獅粉,酸辣粉,牛肉粉。農業技術提高,我們現在才能吃到黑玉米,紅心火龍果,水果蘿蔔,櫻桃。農業物流技術的提高,我們現在才能吃到全國各地的新鮮蔬菜。所以農業是發展的根本,農業是生存的根基。農產品,農副產品的衍生的產業鏈裡有大量的人才缺口,也有大量的機會。

我是農業大學的畢業的,畢業後一直在食品營銷公司,在工作中經常溯源到材料,會發現很多食材都是中國的最好,只是中國農民不懂營銷,中國的糧食企業因為利潤的原因也沒有太多的錢做大量營銷,導致很多人都不知道。

比如最好的生薑在福建漳州,漳州有很多農民的生薑是被美國的一家叫做姜健寶的企業承包了,他們做姜汽水,薑糖,姜調味品,熱銷了世界29個國家。

最好的芝麻在江西九江。

最好的枸杞和紅棗在新疆。

最好的蘋果除了新疆的阿克蘇蘋果還有山東的蘋果。

獼猴桃的起源地其實是在中國,之所以興盛於新西蘭是因為新西蘭的老師從湖北帶回去了種子大量培育。

櫻桃和車釐子其實是同一個品種,以前區別開是因為國外的物流成本高,所以價格高,區分品牌打造也是為了賣高價。現在成本已經下來了,國內外的同一個品質的車釐子價格差不多了。

你們看,這些都屬於農業知識呀。

現在最火的社區生鮮團購,背後也離不開農業知識,比如怎麼運輸菜品能夠保證新鮮不壞,怎麼設定庫存,怎麼備貨,怎麼賣貨。

農業也可以很時尚,農業也可以掙大錢,農業也可以光鮮亮麗的。前提是,我們要有一顆賺錢的心,在哪裡都可以用自己的能力打造出事業。


胡小V6


我覺得可以支持

1.就業形勢越來越嚴峻,每年好像畢業都是以百萬計,就業壓力太大,都湧向發達地區,會使本來有的工作者壓力更大,對於畢業生自身而言,重新開始,上擠下壓,山路又漫漫,很現實

2.剛畢業的人,沒被社會打擊過,還有激情和熱情,也還年輕,對於新的事物接受良好,到邊緣地區,可以帶動當地的發展,從長遠來看是好的

3.對於畢業生自己而言,去大城市打拼,從時間和金錢上來說,耗費很大,這是現實問題,還有身心問題,如果不是特別優秀,在這樣的發達城市,很難出頭,對一般人而言,耗費時間、金錢、心血,往往得不償失,會讓人身心受挫;如果去邊遠邊緣地區,先是國家支持,會路好友很多,再是去的高校生並不十分多,機會相應的就會變大,實現自我價值和實現現實價值的可能性就會高

最後的最後,無論你去哪,無論你在哪,無論做什麼,希望每個看到的人能夠腳踏實地,不忘初心,乘風可破浪,行舟可濟世








成恪鋒


國家的引導都有他的長遠打算,畢竟貧富差別越來越大,最近都在發展西部,振興東北。建設首先要有人才啊,所以鼓勵高學歷人才去創業,建設,畢竟北上廣深已經過飽和,競爭壓力大,如果個人可以接收邊遠地區的寂寞,不想競爭壓力大,若有好的政策支持,去邊遠地區也可能是一個機遇。


王熙茜


疫情背後帶來的問題很多,影響多領域發展,小到人民的日常生活,大到國家的一些關於民生建設進展。今年又要實現十三五規劃的,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元年,今年不只是幫助山區脫貧致富,也要實現社會現代化發展,一些列的事都會在這個歷史交匯期來做出改革,同時在發展過程中發現短板問題需要解決,補短板,經濟發展需要優化調整。就像這次引導畢業生去從事現代農業領域,我們都知道農業我們存在短板,發展不平衡,國家提出發展現代化農業,目的擺脫傳統模式投入成本高,讓百姓收益更高,不再粗放式種植模式、不科學的施化肥與農藥造成田地汙染、解決未來老齡化農業誰來種等問題,農機具的創新自動化、多功能應用,農業一直缺少人才,真正懂技術的人。這次正好可以化解疫情下的就業難問題。每次全面經濟危機下,農業農村領悟會化解危機,相信在國家引導下,不斷向農業領域輸入人才,農業領域農業現代化必會越走越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