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方舟:内心强大的人和烂好人之间,隔着一个拒绝

少年成名的女作家蒋方舟,坦承自己是“讨好型人格”。她七岁写书九岁出书,是典型“别人家的孩子”,从小就收获了赞美无数。

然而一路走来,她却备受讨好型人格的困扰,无法跟人产生“真实的关系”,不敢与人发生矛盾,更不敢把自己最不堪的一面暴露在别人眼前。

她说,“不是我情商多么高,而是我总在迎合,不会与人产生任何冲突。”

在工作中,她时常会面对比自己年长的人,即使别人在胡说八道,她也会恭恭敬敬地迎合;和朋友相处,她不会表达自己的不满,不敢展示自己真实的情绪。

甚至在处理亲密关系时,对方打电话骂她,不是她的错,她都可以跟对方道歉几个小时。

直到后来,她知道了“讨好型人格”这个心理学范畴的词,了解到了自己问题的根源所在。

蒋方舟:内心强大的人和烂好人之间,隔着一个拒绝

去年,她独自到东京呆了一年,在这个完全陌生的地方,因为没有朋友和社会关系,她不必在乎别人的评价,过得随心而自在。

这种远距离的审视与自省,慢慢治好了她的讨好型人格。

回国后,蒋方舟和一个长辈吃饭,长辈倚老卖老教训她的时候,她终于鼓足勇气怼了回去,然后摔门而去。

第一次与人发生正面冲突,她觉得放松而解脱,到处打电话给朋友说:“我终于骂人了!”

蒋方舟说:“社交网络的环境,放大了我们被人评价的范围。被人喜欢——这个需求被前所未有地放大,可是,讨好型人格无法吸引到真正欣赏你的人。”

蒋方舟:内心强大的人和烂好人之间,隔着一个拒绝

靠讨好换来的关系,终难维系

蒋方舟反思自己这么年的处世哲学,发现讨好型人格,有两个不好的后果:

其一,做事情之前先评估能不能迎合他人的期待,而不是自己的需求。

其二,在跟人交往的过程中,因为迎合和委曲求全,自己变成了一个没有底线和原则的人,自己的真实情绪往往累积到一定临界点后,就会导致心理防线的崩塌,受伤的往往是自己。

美国心理学家Harriet Braiker写过一本书,叫《讨好是一种病》。

她在书中提到:

“关于讨好有一个很大的误解,很多人会觉得它是一种良性的心理状态,毕竟看起来,被当做好人总是不错的,但实际情况是,很多讨好者,已经不是简单的取悦他人,而是无法控制地讨好他人,下意识地牺牲自己,甚至对来自他人的赞赏和认可上瘾。”

以前一位同事小可,就是一位典型的讨好型人格患者。小可在公司是新人,她低调随和,工作能力也不差,但却总是被一个倚老卖老的老员工欺负,被他使唤的团团转。

这位老员工的名声在单位是出了名的臭,因为仰仗自己在公司有一些背景,工作能力不咋地,却总是大搞办公室政治,尤其是对那些刚来的新人们,他总是以老资格自居,要求他们帮他做自己的工作,让他们做一些吃力不讨好的事情。

大部分的新人吃过两次亏之后,就学会了拒绝,唯有小可,已经进公司大半年了,却还是对他随叫随到,不仅帮他分担他自己不想做的工作,还得常常帮他端茶倒水,简直成了老员工的私家助理。

有一天,在洗手间,我看到小可在偷偷抹眼泪。

问她究竟,她哭着说,“这个xx太可恶了,我对他那么好,他要求什么我就做什么,但他现在竟然给我穿小鞋,在领导面前说我坏话。”

原来,上次小可帮老员工完成一个PPT,因为一个信息小可作为新人拿不到资料,她完成了力所能及的部分之后,提醒老员工自己要记得加上去,不然PPT就不完整。

但老员工还是忘记加上了这个关键信息,在最后的给客户展示环节中出了纰漏。主管怪罪下来,老员工立刻把小可给顶了出来,说是她的错。

小可费心费力帮他完成了工作,却也成了他的替罪羊,莫名其妙背了黑锅。

《欢乐颂》里的关关是职场菜鸟时,也和小可一样,是个爱讨好别人的烂好人。

一位同事请假,要关关帮她完成工作的后半部分,她当时也是特别忙,但还是不好意思拒绝,答应了。

但这个忙帮的特别委屈,同事后来不仅没有感谢她,还在工作出问题的时候,立刻把她推出来背黑锅。

黑锅从来都是易接不易甩,想要应对职场中的黑锅,要从练习甩锅做起。

内心强大的人和烂好人之间,隔着一个拒绝。

强大的人,不会在乎所有人怎么看他,而只在乎他在乎的人怎么看他。

我们作为一个社会人,都希望自己是一个好相处的人,但事实上,你对他人无原则的讨好与迁就,非但不会赢得尊重,反而让人将你看轻。

那些需要靠讨好才能维持感情的人,相信我,他们都不是真正对你好的人。

蒋方舟:内心强大的人和烂好人之间,隔着一个拒绝

会讨好自己的人,

才有魅力影响他人

今年春节,京圈文艺大佬们的聚会上,酒过三巡,气氛热烈,陈道明弹起钢琴,女歌唱家也兴致勃勃地唱起老歌。

冯小刚酒酣,要求《芳华》的女演员苗苗,跳一段舞助兴。

旁边的人都在叫好,唯有陈道明说:第一,人家丫头,作为演员,不便跳这个舞。其次,人家穿着高跟鞋呢,不方便。

蒋方舟:内心强大的人和烂好人之间,隔着一个拒绝

他的一番话将苗苗从油腻中年男人的尬聊中解救出来。

比起酒局上借酒撒泼的人,维护女性尊严敢于说真话的陈道明,是一个真正不讨好不迎合的大男人。

但纵观陈道明的成长路线,也并不是一直都顺风顺水。他也在也泥泞里滚过,并非一路逍遥,不食人间烟火。

他虽然出身书香世家,父亲是大学英语老师。但当年为了躲避上山下乡,他跟着朋友去考了天津人艺,成了演员,虽然那时候他的理想是外交官。

在剧团里,他整整跑了八年的龙套。

作为无名无姓的甲乙丙丁,没有一句台词,不是演土匪甲,就是演小兵乙。

但他从来没有讨好过别人,没有委曲求全去做自己不愿意做的事情。反而是个“难搞”的龙套,比如如果只露半边脸,就要求只画半边脸的妆。

这份坚持,是在粗糙平淡的生活面前,独守自己的那一份内心清朗。

“宁可孤独,也不违心;宁可抱憾,也不将就。不入我心者,不屑以敷衍。”

蒋方舟:内心强大的人和烂好人之间,隔着一个拒绝

蛰伏的日子,陈道明一边演着龙套,一边与自己较劲。他弹钢琴、练书法、读书、做手工、弹手风琴、吹萨克斯管。

他不讨好这个世界,只讨好自己,让自己的心灵变得充实厚重。

后来他红了,不演配角了,却依旧“难搞”。

人家请他去拍电视剧,他说:你们这剧本不合逻辑,导演劝他:大家都这么拍。陈道明听了气呼呼地走了:人家都不对,所以我们也要不对吗?

他跟一切“不对的事情”较劲。年轻演员不好好演戏,随便敷衍,他气得直接骂。看不惯的事情,别人问他,他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

所以才有了大佬酒局上,他因为反对逼女孩子现场跳舞而飙脏话:“你TM没看过跳舞啊?”

蒋方舟:内心强大的人和烂好人之间,隔着一个拒绝

半生都未学会讨好的陈道明,将时间花在了取悦自己和经营家庭上。

他自己说过,很少参加圈内饭局,参加了也是闹着要尽早回家的。

回家做什么?陪妻女,给妻子手工缝制皮包,陪女儿看书弹琴。

会讨好自己的人,才有能力影响他人。所以陈道明特立独行这些年,在娱乐圈这个大染缸里,却还是能“出淤泥而不染”,有着一呼百应的影响力。

别人如何对待你,如何评价你,本质上取决于你个人能够为这个社会提供的价值。

如果一个“好人”的代价,是你的迁就、迎合和讨好,那么不要也罢。

其实,你对于别人的意义,真的并没有你想象的那么重要。不管你做得多好,讨厌你的人根本不稀奇。而不管你多么平凡,在乎你的人还是会珍惜。

你要做的不是讨好,而是努力,努力让自己成为一个优秀的人,这种底气,才能给你带来真正的安稳与踏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