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前半生都在忙着让别人高兴

最近看了一部美剧《性爱大师》,里面有一个女性让我印象深刻。

莉比是一个漂亮的姑娘,最初,她是妇产科医生马斯特斯的秘书,后来,她成为了马斯特斯的妻子。

结婚以后,莉比从秘书变成了一个全职的家庭主妇,她开始将经营自己的家庭当做自己的全职,以期下半生无忧。

她将家里收拾的井井有条,将自己打扮的得体漂亮,在各种社交场合中配合丈夫,为他挣足面子。

而就是在这看似完美的婚姻中,马斯特斯出轨了。

女人的直觉与敏锐让莉比很早就察觉了丈夫的出轨,但是她选择了隐忍不发,继续在众人面前扮演一个完美的妻子。甚至莉比跑到丈夫出轨的小三面前与她达成了一个协议,:你可以和我丈夫继续在一起,只要你不拆散我们的家庭。

莉比,在这部剧播到的这个时刻,已经基本完全丧失了自我。她压抑、隐忍、不快乐,甚至通过出轨的方式来报复丈夫的不忠、发泄自己的不满。

但是,她还是想维系自己的婚姻。

最终,真相还是被摊开,婚最终还是离了。

我的前半生都在忙着让别人高兴

在这段婚姻关系里,莉比的一切付出并不曾换来丈夫的感激,她只顾着让丈夫开心,完全忽略了自己。

等到莉比都四十岁了,才发现自己忙忙碌碌的这前半生就在讨丈夫的开心中溜走了。

心理学家萨提亚将人的性格特点分为五类:讨好型、指责型、超理智型、打岔型、和表里一致型,而这其中的讨好型人格指的就是喜欢取悦他人的人。

取悦别人是一种强迫的甚至成瘾的行为---你对他人的认可上瘾了。

而大多数喜欢取悦他人的人,对拒绝和敌意有着根深蒂固的畏惧和焦虑,只考虑他人而忽略自己。

蒋方舟曾在《奇葩大会》上袒露心声,她称自己就是一个讨好型人格的人。并且她还分享了自己在亲密关系中“讨好型人格”的例子:

在蒋方舟谈恋爱的时候,男朋友给她打电话,结果男友在打电话的过程中责骂她,结果蒋方舟不停的道歉,男友非但没有原谅,反而觉得她十分的敷衍,没有诚意。而蒋方舟甚至都不敢说一句你别给我打电话了。

蒋方舟在接受媒体采访的时候深度剖析了自己这种讨好型人格养成的原因。

蒋方舟很小的时候就开始写作,母亲对她要求十分的严格。最早蒋方舟把自己写完的作品拿给下班的母亲看,最期望看到的就是母亲因为看到她的作品而开心,并且表扬她。这些童年的早期经历让她成为了一个喜欢取悦别人的人。

这种持续的渴望得到别人认可的状态一直持续到了她成年,甚至,从她在18、9岁的发现自己渴望取悦别人开始一直到现在都在做着自我的争执与斗争。

我自己也是这样一个人,从小希望能够得到来自方方面面的认可,即使我并不喜欢。

我为了让父母高兴,从来不敢提出买玩具的要求;长大后选择了自己并不喜欢的专业;为了让朋友高兴,我会做自己并不想做的事,逛不想逛的街;为了让老板高兴,我会接并不想做的工作,去并不想去的饭局;为了让家里人高兴,放弃与好友相聚而选择在家带孩子…

我的前半生都在忙着让别人高兴

老板给员工大喊

这真是一部取悦别人的人生“血泪史”。

但是,关键是,慢慢的,觉醒已经开始。

在《性爱大师》中那个在婚姻里隐忍长达十年的莉比的故事还没有讲完。 这个故事的精彩之处就在于莉比在离婚之后终于开始了深刻的自省并实现了不管是从经济上还是精神上的巨大成长。 这种成长让莉比有了一个华丽的转身。 她开始选择真正的为了自己而活。

离婚之后,莉比在四十岁的年纪,准备带着孩子穿越半个美国去学习法学并成为一名律师。

她新交的优质律师男友阻止她,因为异地恋往往是给一段恋情提前宣判了死刑。但这个时候,莉比表现出了超前的勇气,她是这样回答律师男友的:以一个男人为中心去规划我的人生的时代已经彻底结束了。 我不会按照你的意愿来影响我的选择。 我们的关系,只能顺其自然。 得之我幸,失之我命。

曾经看过这样一句话:一个真正觉醒的女人,高度尊重自我价值的实现,而不会本末倒置,将自我实现作为一个吸引好男人的工具与手段。

正如张国荣的歌词中所唱:“我就是我,是颜色不一样的烟火。”

这世界上没有人强迫你去取悦别人,选择权永远在你手上。

我的前半生都在忙着让别人高兴

当我们垂垂老矣,回首往事,蓦然发现这一生都是为了让别人开心而活,自己总在扮演着一个十分委屈、充满悲情主义的角色,是不是有点太遗憾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