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味歷史故事


古代避諱的笑話

古代人講"避諱",即子女避祖、父名字諱,臣民避君王名字諱。一般地說,是在寫文章、談話時避開要避諱的字,通常是用其他字來替換。普通老百姓的避諱還好辦,而帝王的避諱可沒有商量的餘地,它帶有強制特點,弄不好就會被殺頭。

由於皇帝的避諱如此神聖不可侵犯,結果造成了一個個讓人噴飯的笑談。

晉文帝名叫司馬昭,那麼"昭"字別人誰也不許用,於是,連古代的王昭君也得改名,叫"王明君"。

晉愍帝叫司馬業,那麼"業"字就為皇帝獨霸了去,甚至連地名"建業"(今南京)也改名叫"建康"。

唐高宗叫李治,"治"字就變成皇帝獨有的字,而且和"治"同音的字也得改。在行文中凡是遇到"治"的字都改寫成"持""理"等同義詞的字。而"稚"字因和"治"同音,凡是用"稚"的地方,都必須用"幼"來代替。好在漢語當中同義詞較多,否則真不知如何辦才好。

唐高宗的太子叫李忠,那麼"忠"字也得避諱。朝中實行多少年的官職名"中郎將",也奉命改為"旅賁郎將"。

以上避諱是皇帝或太子的名字,還好理解,發展到後來,甚至連皇帝的姓、屬相都要避諱,這一下子更出了許多讓人啼笑皆非的事情。

宋徽宗因為屬狗,因此天下的狗便走了運,有旨禁止天下殺狗。元仁宗因為屬雞,降旨禁止在大都市內提到雞。從此買雞賣雞,都得抱

雞而行,以示對"雞"字的尊崇。荒唐的是,明武宗既姓朱,又屬豬,所以在正德十四年,他下了一道聖

旨,禁止民間養豬。他認為養豬、殺豬,是把矛頭指向了皇帝。不想此令一下,幾年後,幾乎全國的豬都斷了種,以至於節日用來祭祀天地祖廟的豬都無法找到。後來,由於大臣們的勸諫,他才不得不取消這道令人哭笑不得的禁令。

清代的慈禧太后屬羊,於是朝中有令,不許人們說:"養羊、殺羊、吃羊肉"一類的話。但是慈禧太后嘴饞,又不能不吃羊肉。於是又下令,管"羊肉"叫"福肉""壽肉",真是欺人欺己的可笑辦法。

啼笑皆非的帝王夢

古代人做夢往往讓人占卜一下吉凶禍福,以便趨吉避凶。普通人占夢,

一般不會有多大的舉動。而封建帝王們的夢卻不同了,他們有時"趨吉避凶"的舉動令人瞠目結舌,時常還會鬧出讓人啼笑皆非的笑話。

南北朝時期,宋少帝劉子業是一個荒淫無恥的帝王,他常令宮女們赤身裸體地在宮裡互相追逐取樂,不從者立斬不赦。一天夜裡,劉子業夢見一個宮女痛斥他無恥。少帝大怒,醒後召集所有宮女,發現其中的一個與夢中所見的頗為相像,於是不容分說,將她拖出斬首示眾。

公元 944 年一天早晨,後晉皇帝石重貴派太監去翰林院問眾學士:"朕昨夜夢一玉盤,中有一玉碗和一玉帶,光瑩可愛,是何徵兆?宜即奏來。"眾學士商量一番,決定上表稱賀。表中寫道:"玉者,帝王之寶也。帶者,


有誓功之兆。盤盂者,乃守器之象,為吉夢。"晉出帝做此夢後不到 3年,後晉政權就滅亡了。雖然後晉的滅亡與出帝做夢毫無關係,但這對眾學士的解釋與祝賀卻是一個極大的諷刺。

宋徽宗繼位不久,夢一青衣童子從天而降,並向他出示一玉牌,上面寫著"丙午昌期,真人當出"8 個大字,徽宗醒後喜不自勝。他想距丙午年尚有二十餘年,便預先寫好將這美夢大大渲染一番的詔書,同時又派人去全國各地尋訪異人。他想,到了丙午年,輔佐自己的異人尋訪到了,再拿出早在20 年前寫好的詔書,這樁祥瑞大事豈不可以轟轟烈烈地慶賀一番?可是直到丙午年前一年的乙已年,仍然未見有什麼異人出現。那年冬天,他傳位於太子宋欽宗,即把欽宗當做"異人",勉強去應驗那個夢。可是不久,女真人大舉進犯,攻陷開封,自己和欽宗雙雙當了俘虜。做了階下囚的徽宗仍不忘記 20 年前的美夢,和被俘的大臣說,那夢為什麼不靈驗呢?這時有個大臣對8個字的解釋是,丙午是猖獗之期,女真人出現。反正這時君臣都當了俘虜,說話也不用顧忌了,宋徽宗只好無可奈何地接受了這個事實。

明萬曆皇帝夜做一夢,有一隻老虎咬傷了他的腳,醒後既害怕又惱怒。於是下了一道聖旨,令西苑動物園禁止給老虎餵食。這一下老虎遭了殃,不久就一個一個地全都餓死了。

可笑的是,有些帝王的夢不是真夢,而是編造出來的瞎話,以達到自己的政治目的。

曹操受封魏王,時刻怕人謀害。一天晚上睡覺的時候,有個侍從見他被子掉了下來,出於好心為他去蓋。這時,本來醒著的曹操一躍而起,拔出劍來把這個侍從殺了,然後倒頭又"睡"。早晨醒來見侍從被殺,他裝作痛惜的樣子說:"孤夜裡做夢殺人,望侍者小心。"然後厚葬被殺者。從此,他睡覺時侍從們都遠遠地躲開,怕他再"夢"裡殺人。

元世祖忽必烈攻打南宋,欲渡黃河。他事先已經探好水淺的地方,但不對眾人說出來。一天召集眾將,宣稱昨夜有神仙託夢,說有一處水淺可以渡過黃河,眾將率軍而去,果然安全渡了過去。於是,眾將士都信以為真,認為天神保佑,大元將興。

明太祖朱元璋也愛玩"做夢"這種把戲。洪武初年,他下令為開國功臣建廟。廟剛建好時,朱元璋向大臣們宣佈說,昨夜夢見關羽,詢問為何不給他建廟。關羽還說,明軍在鄱陽湖與陳友諒決戰時,他曾領 10 萬陰兵助戰,功勞極大。於是,朱元璋責成工部為關羽建廟。不難看出,關羽之夢純屬胡言。這明明是朱元璋編造此夢,企圖讓臣民們相信,大明政權是應天而興,得到神人保護,自己則是真龍天子。

稀奇古怪的帝王夢,有時還會不明不白地讓某些人佔了便宜。明洪武十八年適逢大考。在殿試狀元的前夕,朱元璋做了一夢,夢見宮

中有一個巨大的釘子釘綴著幾縷白絲。在朱元璋殿試閱卷時,發現一個考生的名字叫"丁顯",姓名與夢境相符,所以不管答卷好壞,當即傳旨,丁顯為本科狀元。

無獨有偶,明嘉靖二十三年大考殿試,考官們照例將已擬好名次的卷子呈給皇帝御覽。可嘉靖沒有同意考官們排的名次,而是排出了一個叫秦鳴雷的人做了狀元。理由只有一個,那就是皇帝夜裡夢中聽到了雷聲,恰與鳴雷的字相符。這正是十年苦讀,不如取一佳名。可是這名字又實在難取,因為誰也不知道到時候皇上會做什麼夢。


歷史上也有借解夢而進諫的事例。武則天稱帝后,曾夢見一隻鸚鵡,羽毛非常豐滿,但兩隻翅膀卻折斷了。第二天上朝,她讓眾大臣占夢。內使狄仁傑奏道:"鸚鵡的鵡與陛下的姓同音,因此這羽毛豐滿的鸚鵡象徵著陛下,而折斷的兩隻翅膀是陛下的兩個兒子廬陵王和相王被放逐出京,若陛下召回他們,則雙翅齊全了。"當時武則天自立為帝,篡奪了大唐江山。放逐她兩個兒子是為了鞏固武家統治的需要。因為廬陵王和相王都是唐高宗的合法繼承人。狄仁傑借圓夢進諫,可謂是膽大至極了。不過畢竟是"占夢",不會因此惹來殺身之禍,這也是狄仁傑過人的聰明之處。

因夢做官的事在歷史上也不乏其人,西漢文帝時期的鄧通就是典型的一例。一天清晨,漢文帝貪睡,恍惚做了一夢,夢見自己騰空而起,差不點兒登上雲霄。正在要上又上不去的時候,突然身下來了一個黃頭郎(宮中侍衛,因扎黃頭巾,故稱"黃頭郎"),使勁兒推了一下他的腳,方得登上天界。文帝非常高興,急忙回頭看是誰幫了他的忙,無奈只看到了背影,似乎這人的衣服破了一個洞。天亮時,文帝把宮中侍衛召集起來,讓他們一個一個在眼前走過。當鄧通走過時,文帝立刻高興了,原來,他的衣服正好破了一個洞。另外,鄧字的繁體字偏旁是個"登"字,"正是此人能讓我登天",文帝大喜過望。立刻傳旨,封鄧通為大中大夫。就這樣,一個庸碌無能的宮中侍衛一下子升了官,而他自己還不明白是怎麼回事哩。

皇帝的業餘愛好

中國古代的封建帝王,具有至高無上的權力。按理,他們要管理好國家,

應該是十分忙碌和操勞的。可是,有些皇帝把管理國家的事情都推給了心腹大臣和自己信任的太監去管,自己則專務"業餘愛好"。其中有些帝王的業餘愛好,已經達到了專業水平。

唐玄宗接任於盛唐的國富民強,不愁吃喝,享受太平,閒來無事,專門研究音樂。他組織了專門的宮廷樂隊和舞伎,自己譜曲,自己編舞,把唐朝的宮廷音樂推向高潮。他作的《霓裳羽衣曲》成為古代名曲。

唐僖宗可稱得上典型的球迷皇帝。他曾得意洋洋地自我吹噓:"我要是應考打球進士,一定得頭名狀元。"四川節度使出缺,有陳敬暄、師立、牛勉、羅元果四人爭著要去。唐僖宗決定,採用擊球選官。比賽結果,球藝較精的陳敬暄出任四川節度使。

唐莊宗喜歡摔跤(角抵之戲)。一天,他叫大臣李存賢和他較量,李存賢最初沒有施展出全部本領,唐莊宗嫌不過癮,說:"如果勝我,賞你一郡。"李存賢再次角鬥時,竟斗膽把莊宗摔倒在地。莊宗不但沒惱,反倒說話算話,封他為蔚州刺史。

南朝齊廢帝蕭寶卷特別喜歡做生意。他為了過做生意的癮,下令在宮中的後苑設立市場,和宮女太監們共同做買賣,並建立起了"管理機構"。他以寵妃潘氏為市場總管,自己則充任潘氏手下的管理人員。對違反市場規矩的,包括皇帝自己,均可以鞭撻。

晉惠帝司馬衷的兒子,從小不愛讀書,當了皇帝后專門研究做生意。他在宮中讓人和他一起殺豬賣酒,竟練到可以用手掂量肉的斤兩,毫釐不差。

南唐後主李煜當太子時就喜歡填詞,當了皇帝后更是一發不可收拾,專門研究寫詩填詞,即使在他亡國被俘的時候,也即景生情,寫出很多感人的


詞作。他的"一江春水向東流"等名詞名句,被人看做是五代詞的頂峰,因此,人們稱他為"皇帝詞人"。清代的乾隆皇帝卻專門寫詩,他的詩在藝術成就上雖不及李煜,但在數量上卻是中國古代的第一人。據《四庫全書簡明目錄》記載,乾隆御製詩有 4集,共達 33940 首之巨!又據鄭鶴聲、鄭鶴春所著《中國文獻學概要》載,乾隆的詩有 10 多萬首。以乾隆 88 歲壽數計,他平均每天要寫出 3首詩。

宋徽宗趙佶的業餘愛好是書畫。他曾在宮裡建成了中國第一個畫院,並親自給學員們上課和批改"作業"。他的書法藝術更是出類拔萃,所創造的"宋體"字一直流傳到今天,印刷體中的"仿宋字"就是仿宋徽宗的字體。

明熹宗朱由校喜歡蓋房子。他親自當木匠、操作斧頭鑿鋸一點兒也不比能工巧匠遜色。當他幹得起勁兒時,不願會見任何人。宦官魏忠賢投其所好,專挑其"引繩削墨"興趣最濃的時候奏事,熹宗往往回答一聲:"知道了,你去負責辦這件事就是了。"結果魏忠賢操縱了朝政。不過,熹宗也真有耐心和勁頭兒,據記載,他仿造皇宮裡的建築,造出來的宮殿模型真是惟妙惟肖。假如他不投胎皇家,說不定真是一個歷史上有名的建築家哩。

與其他皇帝的業餘愛好相比,北齊後主高緯的愛好卻顯得寒酸和下賤了,他居然愛好當乞丐。他在後宮的華林苑設立了貧窮村舍,令人穿上破衣爛衫當乞丐,自己也參與其間,充任一個角色,從事乞丐之間的生意買賣,聊補精神空虛。

娃娃皇帝

中國的封建社會,帝王的"寶座"是世襲的,因此,出現了許多乳臭未

乾的娃娃皇帝。據統計,僅 10 歲以下的娃娃皇帝就有 20 多人。最早的娃娃皇帝是西漢的昭帝劉弗陵。他 10 歲時繼承皇位。最後一個娃娃皇帝是末代皇帝溥儀,他繼位時是 3歲(1908 年)。最小的娃娃皇帝是東漢的殤帝劉隆。他出生 100 天就當了皇帝。2歲時當皇帝的有兩人:東漢衝帝劉炳和東晉穆帝司馬聃(dān)。3歲當皇帝的是清光緒帝愛新覺羅載湉。5歲當皇帝的有東晉成帝司馬衍、北魏孝文帝元宏和南宋的恭帝趙顯。6 歲當皇帝的有清朝的順治皇帝愛新覺羅福臨和清同治皇帝愛新覺羅載

淳。7歲當皇帝的有後周恭帝柴宗訓和元朝寧宗。8 歲當皇帝的有東漢質帝、三國吳廢帝、北齊的幼主、北周的靜帝、南

宋的廣王趙昺。9歲當皇帝的有西漢平帝、東魏的孝靜帝、南宋的端宗和明朝的英宗。10 歲當皇帝的有東漢的和帝、三國魏廢帝、南朝宋的後廢帝和南朝宋順

帝、北宋的哲宗。

古代君王的奇癖

人類社會歷史漫長,無奇不有。而古代權力至高無上的君王們的奇特癖好,更令人啼笑皆非。

中國春秋時期的楚靈王(前 540~前 530 年在位)喜歡瘦弱細腰的美女。


為此他專門修了一座宮殿來收養細腰的宮女,稱"細腰宮"。有的宮女為了使自己的腰細,取得楚王的歡心而不吃飯,甚至出現餓死的情況。這可以說是人類"減肥"的最早記錄了。為此,後人把細腰的女子稱為"楚腰",變成 了 9一個典故。

西班牙國王菲利浦二世(1556~1598 年在位)特別寵愛個子小的人。他在皇宮裡養了數百名侏儒,併為這些侏儒提供豪華的待遇。酒足飯飽之後,這位國王便和后妃、大臣們以戲弄侏儒取樂。他還為那些男侏儒選了一些女侏儒當配偶,希望得到超級小人,但都未能成功。

18 世紀的普魯士國王腓特烈大帝則特別喜歡五大三粗的男子漢。因此,他養了一個"巨人兵團"。這些鐵塔似的大兵飯量如牛,身穿特大軍裝,佩帶特大寶劍,一個個威風凜凜。雖然這些大漢如此雄壯,但國王從不讓他們上前線,而只是讓他們享受美味佳餚。為了得到更大的巨人,他還專門選了一些女巨人做他們的妻子。但這些女巨人生下來的後代卻使國王大失所望,因為他們個子都和平常人一樣。

19 世紀時期烏干達國王羅梅尼加喜歡腰粗如牛的胖女人。他養了 10 名妃子,個個胖得只能爬行或仰臥。其中有一個最胖的,也是他最心愛的妃子,體重達 300 餘磅(合 136 公斤),但他還拼命地給她餵食一種"催肥茶"(實際是一種南瓜湯)幫她催肥。

20 世紀前期,埃及最後一任國王法魯克,登基時只有 16 歲。這位國王最大的愛好是當小偷。他為了學習偷技,甚至從監獄裡把最老練的扒手帶到宮中當面學藝,結果,法魯克學得了一手熟練的小偷功夫。他喜歡從來訪的客人衣袋裡偷東西。他一生中偷了無數手錶、錢包、打火機和化妝品。而他把這些扒得的東西都放在一間小倉庫裡收藏。據說,在他扒來的東西里邊,還有邱吉爾的懷錶。

孫臏詐瘋脫身

戰國時,孫臏經墨翟推薦,來到魏國與其同學龐涓一起為魏王效力。一次,龐涓設酒宴與孫臏談論兵法,孫臏對答如流,還提出了一些問題,

使龐涓"不知所出"。後來在魏王面前試兵佈陣,孫臏又將龐涓的陣法一一識破,而且還擺出精巧陣法,使龐涓"茫然不識"。

龐涓本來就嫉妒孫臏的才智,而如今孫臏來到魏國,對他的地位已構成了嚴重的威脅。於是,龐涓便施用詭計,誣陷孫臏私通與魏國不和的齊國,並以省親掃墓為由,準備叛魏赴齊。魏王不辨真偽,就將孫臏革職,由龐涓去問罪。龐涓本想殺掉孫臏,但想起《孫子兵法》尚未騙到手,又假惺惺地裝起慈悲來。他對孫臏說:"魏王本要判你死罪,是我再三懇求才改為刖足黥面。"心誠意善的孫臏信以為真,在肢體殘疾的情況下還恭順地為龐涓默寫《孫子兵法》。幸好龐涓的一位家丁起了憐憫之心,將真相告知孫臏。

孫臏雖然知道了龐涓的蛇蠍之心,但如今自己肢體殘疾,如何逃脫龐涓的魔掌呢?想來想去,最後才找到一條妙計,既然龐涓加害於我是因為我的才能,何不採取"能而示之不能"的辦法來脫身呢?於是,孫臏裝起瘋來。只見他披頭散髮,痰涎滿面,時而大哭,時而又大笑。龐涓聞訊,親自趕來察看,孫臏更是"瘋性"大發,表演得惟妙惟肖。龐涓仍有疑心,於是又叫


人把孫臏拖到豬圈,送酒食試他。孫臏將酒菜打翻在地,反而嚼食遞給他的糞便,龐涓這才信以為真。眼看著孫臏如今已變成了行屍走肉,龐涓漸漸地放鬆了警戒,任孫臏在豬圈裡爬來爬去。

後來,齊國想辦法救出了孫臏,然後任命孫臏為軍師,在馬陵道與魏軍開戰,孫臏終於設計殺了龐涓,報了深仇大恨。

計獻美人圖

公元前 200 年,匈奴的冒頓單于帶領 40 萬大軍進犯中原,一直打到太原,

圍住了晉陽。漢高祖劉邦親率大軍抗擊,很快就攻進了晉陽城,劉邦下令乘勝追擊入侵之敵。

冒頓單于兵駐代谷,隱蔽了精兵強將,只佈署了一些老弱殘兵引誘劉邦,漢兵果然中計。劉邦求勝心切,帶領一隊人馬急速追趕,結果在平城東南的白登山被困。白登山地勢險要,匈奴兵把守住各道口,漢兵餘部無法實施救援,劉邦這支部隊成了內無糧草、外無援軍的孤軍。

一日,劉邦、陳平登山觀察敵情,見敵營有女人騎馬奔跑,一打聽,知是冒頓單于將王后閼氏也帶來了,陳平頓時心生一計。次日,劉邦派一位使者前往匈奴軍營,求見閼氏。獻上一大堆光彩照人的黃金和珍寶,閼氏愛不釋手,這時,使者又拿出一幅美女圖,對閼氏說:"漢皇劉邦恐怕大王不退兵,想把中原第一美女獻給大王,這是她的畫像,請王后過目,看看怎樣。"閼氏只見那畫中美女,花容月貌,眼溢秋波,令人銷魂,閼氏驚呆了。轉念一想:要是單于迷上了這中原美女,我豈不是失寵了嗎?忙對漢使者說:"珠寶等物我收下,這美女就不用了,我請單于退兵就是了。"

當天晚上,閼氏說通冒頓單于,下令匈奴軍讓開一條路,劉邦倉皇逃出重圍,一路狂奔與大軍會合。

巧猜呂后心

呂后和劉邦只生一子,劉邦死後,他的兒子繼位,就是漢惠帝。漢惠帝

繼位時年僅 17 歲,並且一直體弱多病,所以朝中大事,多是呂后做主。沒想到公元前 188 年 8 月,漢惠帝在位僅 7 年,24 歲的皇帝就去世了。

這對於僅有一子的呂后來說,是一件多麼悲痛的事情啊。祭奠漢惠帝的時候,眾大臣及呂后都聚在惠帝的靈柩前,眾大臣無不為

惠帝的英年早逝而痛哭失聲,但是,呂后的哭聲卻與其他人不一樣,聲音特別高,簡直就是在嚎。

令人奇怪的是,呂后哭盡管是哭,但卻沒有眼淚。祭奠結束時,眾大臣都很納悶,連老謀深算的丞相陳平也猜不透呂后的心思。

按理說,呂后已是 60 多歲的人了,漢惠帝又沒有一個可以繼位的兒子,老年喪子該是大不幸的事情啊,她沒有理由不哭。

當時,在祭奠的人群中,有一個 15 歲的少年官員,他是張良的兒子,叫張闢強,在朝中任侍中。他似乎看出陳平等老臣們的疑惑心情,就問陳平說:"太后只有孝惠皇帝一子,今天駕崩,但哭而不悲,您知道其中的原因嗎?"

陳平一聽,心裡一愣,知道張良的後代出語不凡,肯定有新的見解。於是,在散朝時私下裡向張闢強請教。


張闢強說:"惠帝早逝,身後無成年兒子接續大統,因此呂太后對元勳大臣有疑懼情緒,她心裡面惦記的是江山是否穩固,怎麼會哭得安心呢?"

陳平一聽,覺得有道理,便問:"那麼,依你看怎麼辦呢?"張闢強說:"呂太后擔心的是兵權。丞相不妨向太后推薦,讓太后的侄

子呂臺、呂產、呂祿為大將,掌握皇宮的軍隊。"第二天,陳平按照張闢強的意見向呂后上了一道奏疏。果然,呂后高興

地任命了她的幾個侄子掌管了兵權。再一次哭祭惠帝時,呂后果然悲痛欲絕,淚如泉湧。這時,60 多歲的陳

平心裡暗服張闢強的精明與智慧。

僥倖得官

漢武帝閒來無事,喜歡喬裝打扮出去私遊。在皇宮外面,結識了一些善於騎射的少年。每次出遊的時候,漢武帝都事先囑咐這些少年,在皇宮外的固定的一個宮門等候。以漏(古時的計時用具)下十刻為期。到時,他便帶著幾個內侍,換了服裝,偷偷溜出皇宮與少年們相會。所以,那個相會的宮門又叫"期門"。

有一天,漢武帝又去私遊,上南山打獵,一直玩到日暮的時候才回來。路上,走的急了點,把農人的莊稼踐踏了,農民大譁,報告了縣令。縣令大怒,帶著捕役截住了漢武帝一夥人。騎士們好說歹說也沒有用,最後打開乘輿(皇上坐的車),告訴縣令,說皇上在車裡,縣令才放他們回去。

還有一次,漢武帝出遊,沒有及時趕回長安,便到一個叫柏谷的地方投宿旅店。店主人懷疑這是一夥強盜,打算偷偷地召集一些壯士,準備把"強盜"們抓住。店主人的妻子獨具慧眼,看到漢武帝氣宇非凡,料非常人,就把丈夫灌醉,用繩子綁了起來,不讓他去找人。然後,她準備好了美味佳餚,供這夥人進食,漢武帝吃得十分高興。

漢武帝回宮後幾天還在回憶著那個旅店。於是他心血來潮,派出使者去那家旅店,宣召店主人夫婦進見。

店主接到聖旨十分驚恐,他帶著妻子進了皇宮。在拜見皇上時,才知道那天晚上是皇上光臨了他的家,於是嚇得汗流浹背,伏地請罪。不想漢武帝傳旨,賜店主的妻子千金,並任命店主人為羽林郎。

矇騙不了的皇帝

漢昭帝繼位的時候只有 8歲,他遵從父親的遺詔,由老成持重的大將軍

霍光輔政。時間一久,另外一些人便對霍光忌恨起來。以左將軍上官桀和長公主為

首一夥人便想方設法陷害霍光。有一次,霍光出去檢閱羽林軍(保護皇帝的禁衛軍),又把一個校尉調

到自己府裡工作。上官桀他們便抓住這個機會,派個心腹,冒充燕王劉旦的使者,假造了一封燕王的信,送進皇宮。信上說:"聽說大將軍霍光出去檢閱羽林軍,耀武揚威地坐在跟皇帝一樣的馬車裡,又自作主張,調用校尉。這種不尊重皇上、濫用職權的人哪像個臣下?我擔心他準有陰謀,對皇上不利,我要求到皇宮去保衛皇上。"


漢昭帝把這封信看了又看,最後放在了一邊。第二天早朝,大將霍光知道有人告他的狀,嚇得摘下帽子,趴在地下等

待漢昭帝發落。旁邊站著的上官桀等人卻很得意,心想,這回看你霍光怎麼解釋。

這一年漢昭帝年僅 14 歲,他見霍光跪下不肯起來,便操著還未成年的童音說:"大將軍請起,你儘管戴上帽子,我知道有人陷害你。"

眾大臣聽了都愣住了,霍光也站立起來,又是高興又是奇怪。只見小皇帝把那封書信拿過來對眾人說:"大將軍檢閱羽林軍是在長安附近,調用校尉又是最近的事情,兩件事情一共不到 10 天的工夫。燕王遠在北方,他怎麼能知道這件事呢?就算是知道,馬上寫信,馬上派人來送,也不會趕到長安呀。再說大將軍要作亂,也用不著調用一個校尉。這明明是有人陷害大將軍,燕王的信分明是假的。"

一語即出,眾大臣暗服漢昭帝的英明。漢昭帝又命人追查信的來源,上官桀怕露餡,就勸說道:"這是件小事,陛下不必追究了。"

打這起,漢昭帝開始懷疑上官桀了。

抓鬮抓出來的皇帝

王莽末年,各地農民及地主官僚紛紛起義,全國處在四分五裂狀態之中。各部起義軍的首領都想擴大自己的勢力,不約而同地想出了拉大旗作虎

皮的主意。他們四處尋找西漢劉氏皇室子弟當皇帝,以便以興復漢室為藉口來統領其他起義軍。

不長時間,就找到了西漢景王的後人劉盆子、劉茂和劉孝三人。只是這三人由誰來當皇帝,眾起義軍首領都爭執不下。最後終於想了一法:抓鬮。

起義軍在河南鄭縣城北修了一個高壇,壇上設立景王神位。眾首領向神位"禱告"了一番,然後抬上一個竹筐來。只見筐裡有三個竹片,這就是讓劉氏三子弟抓的"鬮"。

劉孝年長先抓,是一個空白竹片。第二個由劉茂來抓,又是一個空白竹片。最後當然是劉盆子抓到,只見上面寫著"上將軍"三個字。

主持儀式的樊崇一看,忙把劉盆子扶到高壇中央,然後率領眾起義軍下拜,一時間壇下高呼萬歲,黑壓壓跪了一大片人。

劉盆子年方 15 歲,是一個放牛娃,身上穿著破衣服,光著腳。他從來也沒見過這陣勢,頓時嚇得跑下高壇,把抓來的"神符"扔了就要溜走。樊崇一見著了急,忙叫人把新皇帝抓了來,命人嚴加看守。就這樣,劉盆子當了起義軍的傀儡皇帝,一直當了 3年。

仁義之家

東漢後期,宦官專權,陷害忠良。大臣張儉得罪了中常侍郎侯覽,侯覽

等人便找到一個機會,將張儉判為死罪。張儉預先知道了消息,趁機逃跑。於是朝中下了一旨,有藏匿留宿張儉

者,罪當連坐,即也要獲死罪。張儉和孔融的哥哥孔褒十分要好,便跑到孔褒家去躲藏。可是剛好孔褒

外出沒有歸來,他的弟弟孔融在家,孔融剛剛 16 歲,知道張儉是逃難而來,


便說道:"兄雖外出,難道我就不能為君做主嗎?"於是留張儉住了幾宿。不想張儉留宿孔家的消息被官府聞知,官吏到孔府追捕,這時張儉已經

走了。官吏無法報命,就把孔融及剛剛回家的孔褒抓了去。在公堂上,孔融首先站出來說:"張儉留宿我家確有其事,今已他去,

不知何往。只是吾兄沒在家,是我留的張儉,要判死罪,我去承當好了,與兄長無關。"

此話剛落,孔褒也站了出來說:"張儉本與我交厚,他是來投我的。而我的弟弟年少不懂事,與弟弟無關,有罪我去承當,把弟弟放了吧。"

不一會兒,大門口又進來一個老婦人,原來是孔母。孔母對官吏說:"妾夫已死,吾是一家之主,家事都由我承擔。所以留宿張儉的罪過,應該只是我一個人,而與他們兄弟無關。"

這一下把官員弄懵了,不知道怎麼辦才好,只得把供辭申報朝廷。最後,朝中下了批文,把孔褒連坐問斬,孔母及孔融釋放回家。

真假曹操

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平定了北方,當了宰相,真是遠近聞名。生活在北方塞外的匈奴人也知道曹操很厲害,於是派使者到許昌拜見,

以示通好。聽說匈奴來使求見,曹操多了一個心眼。原來曹操個頭中等,長得也不

魁梧。為了震懾遠人,曹操想了一個辦法,他叫自己的一個高大衛士扮作自己,而自己持刀充作衛士。

在接見儀式上,匈奴的使者拜見假曹操,假曹操那高大的身材和儀表堂堂的面容果然使匈奴人十分歎服。但是,不管怎麼威嚴,假曹操始終看著扮著衛士的真曹操的眼色行事。

接見完了之後,匈奴使者回到了驛館。曹操打發人去問他:"你認為曹丞相相貌如何?"匈奴使者說:"丞相固然高大魁偉,堪為人表。但他身旁的矮個衛士眼光如電,卻也是個不平凡的人呢。"

自知必死

袁紹欲起兵討伐曹操,別駕田豐百般勸阻,他不但不聽,反而把田豐關

在獄中。果然不出田豐所料,袁紹在官渡被曹操打得大敗,狼狽逃回。關押田豐的獄吏對田豐說:"田別駕,果然你是對的,主公的人馬被曹

操打敗了。如果主公早聽你的話就好了。"田豐聽罷,長嘆道:"完了,我要死了!"獄吏不解地說:"主公敗回,必然後悔沒聽你的話。因此,他必然把你

釋放出來,還要大加重用呢。"田豐搖手說道:"我軍要是勝利,主公高興,或許能把我放了。現在他

大敗而回,心情不好,又沒臉再見我,看來我是死定了。"正在獄吏將信將疑的時候,袁紹派的使者到了,傳袁紹之命,令田豐自

盡。田豐一聲長嘆,拔劍自殺了。


汗不敢出

三國的時候,魏國有個大臣叫鍾繇,他有兩個兒子,大的叫鍾毓,小的叫鍾會。兄弟倆都很小,但都很聰明,又都會寫詩、寫文章,一時名噪魏都。

魏文帝曹丕也能寫詩作文,並且是當時很有名的文學家。他聽說鍾繇的兩個小兒子很有才氣,就下令召見他們。

兄弟倆都是頭一次進皇宮,頭一次見到皇帝。只見哥哥鍾毓緊張得滿頭大汗,而弟弟鍾會卻泰然自若,頭上一顆汗也沒有。曹丕很奇怪,就問鍾毓:"你頭上怎麼出了這多麼的汗呢?"鍾毓恭敬地答道:"見了陛下,戰戰惶惶,汗就像水一樣出來了。"曹丕又問鍾會說:"那你怎麼一點汗也不出呢?"鍾會鎮定地答道:"見了陛下,戰戰兢兢,汗不敢出來。"曹曹丕對鍾會的回答很是欣賞。

三國歸晉時,鍾會成了一名著名將領。

君子之約

東漢時期的孫策,在神亭的地方與一敵將太史慈相鬥。二人都摔下馬來肉搏,最後還是雙方兵馬上來把二人分別救了回去。

後來,在蕪湖山中,孫策用埋伏的計策把太史慈抓獲。他十分讚賞太史慈的武藝,就主動為其鬆綁。太史慈十分感動,表示願意投降。孫策笑問道:"在神亭那次戰鬥中,如果我被你抓住,你能殺害我嗎?"

太史慈不假思索地說:"那可不一定。"孫策笑了笑,知道太史慈說的是實在話,心裡很高興。太史慈向孫策說:"我們那邊已是士卒離心,如果四散去了,恐怕不好

收復。我想回去把他們都招攏來,投到你的帳下效力,不知道你能不能相信我。"

孫策一聽,站起來謝道:"這正是我的心願呢!我怎麼會不相信。咱們以明天午時為期,到時我在轅門外等你就是了。"

太史慈二話沒說,單槍匹馬地走了。不想太史慈一走,眾人都擔心起來。有人對孫策說:"太史慈一去,恐怕不會再回來了。"

孫策搖頭道:"太史慈是青州名士,一貫重義氣,絕不會欺騙我的。"第二天,孫策帶領眾將來到轅門外,把一根竹竿立了起來,對眾人說:

"我與太史慈約定是中午相會,你們看著竹竿的日影吧!"剛好,竹竿的影子指到中午的時刻,太史慈領著對方的兵馬匆匆趕了來。

眾人一見,都很吃驚,暗服孫策知人。

三國中的"草船借箭"

提到"草船借箭"人們就會想到諸葛亮。其實,那是小說家的張冠李戴。真正草船借箭的人是孫權,而不是諸葛亮。借箭的地方也不在赤壁,而是在濡須口。

公元 213 年,曹操率領百萬大軍攻克巢湖的濡須口,進逼長江,與孫權隔江對峙。孫權求勝心切,帶著一些軍將坐上大船到濡須口去偷看曹操大營。趕上江上有霧,曹操疑心大,不敢輕易出兵,只命人放箭。此時,正趕上孫


權營中缺箭,孫權靈機一動,便把船停下來,專門承受敵方的箭只。不長時間,半邊船上的箭就滿了,船有些偏。孫權下令,把船身調了過來,用船的另一邊接箭。直到接滿才揚帆而去。

孫權草船借箭,只是偵察敵情時遇到的偶然巧合。而羅貫中為了更好地刻畫諸葛亮這一藝術形象,竟把這個"借箭"的故事安在了他的身上。

添字得驢

三國時期的吳主孫權既是一個有雄才大略的人,又是一個很風趣幽默的

人。處理完朝政,閒來無事,也喜歡和臣下們開個玩笑。有一次朝事辦完了,孫權叫人牽入一頭驢來。這頭驢的臉上掛了一張紙,

上面寫著:"諸葛子瑜"四個字。眾人一見,都瞅著諸葛瑾哈哈大笑起來,有的人笑彎了腰,有的人笑出了眼淚。

原來,諸葛瑾字子瑜,他天生臉長,孫權是以驢臉來比諸葛瑾的長臉。因此引得眾人鬨堂大笑,諸葛瑾一時顯得很難堪。

當時十五六歲的諸葛恪也在朝中為官,他見父親被人嘲笑,也顯得很不自然。但他掩飾住自己的不快,跪下來對孫權說:"請陛下賜筆,臣準備再添二字。"孫權當即命人將筆賜給諸葛恪。諸葛恪拿起筆來,旁若無人地在紙上添了"之驢"兩個字。大家一看,滿座稱奇。孫權下令,驢歸諸葛瑾所有。

亡國皇帝譏諷奸臣

晉初的賈充原先在魏主曹髦的手下當官。他依附司馬昭,充當司馬氏篡

魏的爪牙。公元 265 年,他親自帶領軍士,闖入魏宮,殺死了曹髦,並擁立司馬炎當了晉朝的第一個皇帝。為此,賈充得到司馬炎的重用,被封為高官。

偏是這位賈充幹了壞事後不知迴避,常常哪裡有熱鬧,就往哪裡去,終於惹出了一場不快。

晉武帝司馬炎滅了吳國,俘虜了吳帝孫皓,心裡十分高興,便在宮中擺了酒席,令孫皓侍宴。幾杯酒下肚,司馬炎不禁十分得意,指著孫皓的座位說:"朕設此座待卿,已經好幾年了。"意思是說,我早就想抓獲你了。不想孫皓笑了笑,指了指司馬炎的座位說:"臣在南方,亦設此座待陛下。"司馬馬炎一聽,也哈哈笑了笑,覺得孫皓答得很合體,一時又找不出回敬的話來。

不知什麼時候,賈充鑽了進來。他為了捧司馬炎的臭腳,故意給孫皓出難題,就問:"聞君在南方,鑿人目,剝人皮,不知此刑施於何人?"實際上是在揭孫皓濫用酷刑的短處。

孫皓抬頭看是賈充,就不緊不慢地說:"人臣敢為弒逆(指殺死皇帝),及奸邪不忠,方加此刑。"

賈充聽了此言,頓時羞得面紅耳赤,灰溜溜地退下了。

皇帝養"豬"

南朝宋廢帝劉子業昏庸無道,他擔心他的叔叔們在外地反對他,便把他


們全都召到京城,拘禁在皇宮裡。閒來無事,劉子業以戲弄叔父們為樂。湘東王劉或、建安王劉休仁、山

陽王劉休佑三人體格肥胖,又都年長,劉子業十分怕他們三人篡權,總想找機會殺了他們。他給劉或起名叫"豬王",並把劉或的衣服扒光,用木槽子盛飯,讓"豬王"去舔食,自己拿著棍子"牧豬"。

劉或當"豬",心裡害怕,說不定哪天要被劉子業殺掉。虧得劉休仁多智,替他打圓場,才免去一死。

一天,劉子業讓人把劉或手腳綁了起來,中間穿上木槓,叫人抬向廚房,說:"今天要殺豬了。"

劉或一聽大驚失色。劉休仁在一邊卻笑著對劉子業說:"這口豬還不能殺。"

劉子業問:"為什麼?"劉休仁說:"等皇太子生日時,殺豬取心肝,那有多好。"原來,劉子

業的一個妃子剛生過太子不久。劉子業一聽,覺得有理,便笑道:"也好,且把豬押到廷尉那裡關起來,

以後再殺。"過了幾天,劉休仁對劉子業說:"把'豬'長期關在廷尉的監獄裡,一

定會掉膘的。俗話說,豬應豢養,不宜久拘。"劉子業覺得此話在理,就把劉或放了出來,終於使劉或保住了一條命,後來還當了皇帝。

皇上出家

南朝梁武帝蕭衍當了皇帝后,天下太平,他不思改進朝政,卻一心信佛,

請了幾個高僧為他講演佛經。久而久之,這位皇帝心血來潮,竟要出家當和尚。

蕭衍在京城中建了一個同泰寺,非常華麗。寺建好後,他來到寺中,穿上佛衣,坐在蒲團上念起經來。並聲稱,自己已捨身為僧,號為"三寶奴"。這下可急壞了滿朝大臣,沒有皇帝,這成什麼國家呀。於是眾人都到同泰寺中勸駕,請皇帝回宮。可蕭衍一心出家,無法勸動。眾大臣公卿無奈,急忙回家湊錢,最後湊錢一億,納入寺中,替皇帝贖身,蕭衍才回心轉意,脫下佛衣回朝視事。

誰知過了不長時間,蕭衍又舊病復發,穿上黃色袈裟,到同泰寺中升座,講經說法起來,幾天沒有回宮。眾大臣無法可想,只得依前次之例,湊錢為皇帝贖身。像這樣一共進行了三次。

大同十二年(公元 546 年)三月,年近 80 歲的蕭衍又進了同泰寺去講《三慧經》。這回是白天講經,晚上回宮,大臣們沒有再去為他"贖身"。不想他一連在寺中講了一個月。

後來,同泰寺著了一場大火,把廟裡的泥像和佛像畫都燒光了。老態龍鍾的蕭衍嘆道:"唉!這便是佛經上說的,叫作'魔劫'呢。"

吏部郎偷酒

西晉時期,官僚腐敗,出現了一批頹廢官員。他們放蕩不羈,飲酒作樂,

互相調笑,把政務搞得一團糟。


吏部郎畢卓好飲酒,聲稱:"右手持酒杯,左手持蟹螯,便足過一生。"有一次,他聽說自己的鄰居有好酒,心裡便惦記上了,坐也想,臥也想,

甚至覺也睡不實。後來終於忍不住了,便在半夜裡偷偷爬起來,摸到鄰居家,憑著一個靈敏的鼻子,找到了酒甕。

打開甕口,一股酒香噴鼻而來,畢卓哪裡忍耐得住,便在黑夜裡扳著酒甕喝了起來。最後一直喝得酩酊大醉,睡倒在酒甕邊。

天色放亮,鄰居起來,發現酒甕邊有人,以為是賊,令人捆綁起來,準備送官。拿燭火一照,原來是鄰居畢吏部,酒尚未醒,就笑著把他送回了家。

棋終命盡

南朝宋明帝劉或病重,躺在床上心事重重。他擔心自己一旦去世,太子

劉昱年幼,要大權旁落。劉或想,太子繼位後,由於太年幼,勢必由皇后王氏臨朝聽政。而王皇

後的哥哥王景文是一個有才能的人,勢必要進位為宰相。那樣的話,王景文大權在握,說不定會篡位當皇帝。他越想越怕,最後不得不支撐著病體,下了一個詔書,賜王景文自盡,並立刻打發人把詔書給王景文送去。

王景文在家中正和一個客人下棋。棋下得正酣時,有人把皇帝的詔書送來了。王景文抽出信函,看了看放在棋盤的桌子下,繼續和客人下棋,直到一盤棋終了,才把棋子裝好,拿出敕書對客人說:"有詔賜我自盡。"

客人一聽,不禁大驚失色。王景文則取出筆墨,為皇帝寫了回書致謝,然後徐徐喝下毒藥自殺了。

就是不說"錢"

西晉時出現一批讀書人,自視清高,每日裡高談闊論,但對世事卻不屑

一顧。人們管這些人叫"清談家"。黃門侍郎王衍就是一位有名的清談家。晉武帝曾任命他做尚書郎、元城

令,他都不理政事,整日裡只是聚眾談論些虛無的道理和老莊學說,把政務搞得亂七八糟。武帝無奈,只得讓他當黃門侍郎這個閒官。

王衍自視清高,鄙視金錢。一遇到某人談論錢財之事,他就嗤之以鼻,以為汙了他的耳朵。他還在家裡家外聲稱:終生不說"錢"字。

可是事有湊巧,王衍偏偏娶了一位嗜錢如命的老婆。他的妻子郭氏是皇后的表妹,常常依仗勢力為非作歹,聚斂錢財。王衍對她的所作所為很看不慣,而郭氏對王衍的清高也很瞧不起。

一天夜裡,當王衍睡熟時,郭氏叫侍婢拿出很多錢,用錢堆把王衍的床水洩不通地圍了起來。

第二天早晨,王衍起床,見四周都是錢,他的妻子郭氏還在旁邊站著看他的笑話。王衍不碰"錢",在床上呼喚侍婢:"快,把阿堵物搬走!"始終沒有說出"錢"字來。後來人們就把"阿堵物"當做"錢"的代名詞。

"為何不吃肉呢?"

晉惠帝司馬衷,是一個飽食終日,非常蠢笨的皇帝。他對國家大事知之


甚少,甚至連老百姓的日常生活狀況都一無所知。有一天早朝,晉惠帝詢問大臣們可有大事來奏,如沒有就要退朝了。有個大臣出班奏道:"啟奏陛下,目前江南大旱,老百姓沒有糧食吃,

已經餓死很多人,請求陛下下詔賑濟。"晉惠帝聽了十分納悶,問:"沒有糧食,為何不吃肉呢?"群臣聽了,大吃一驚,你看我,我看你,都搖搖頭,一句話也說不出來。

藏在井裡的皇帝

隋朝的軍隊在大將韓擒虎的率領下攻入南朝陳的京城建康(今南京市)。

在搜索皇宮的時候,怎麼也找不到陳朝的皇帝陳叔寶了。在所有的宮殿、花園都查找遍了的情況下,有個士兵在後宮的景陽井上,看到有條繩子通入井下。於是這個士兵馬上通知同夥。這夥士兵朝井喊了半天也沒有人吱聲,於是就有人揀起碎石向井下投去,一不會兒就聽到井下有哭聲了。軍士們覺得有門兒,便一齊往上拉繩子。果然從井裡拉出了一男二女。那男的正是陳後主陳叔寶,他的脖子上還繫著陳朝皇帝的大印;那兩個女的,就是陳後主的兩個妃子——張麗華和孔貴嬪。

原來,在隋軍入城時,陳宮亂作一團。陳後主無路可走,便想出跳井一法。但是他見井就怕死了,於是就想出了用繩子拴在腰間的辦法,連同他兩個心愛的妃子,一齊下井了。

韓擒虎接到士兵通報的消息,急忙趕到井邊,一看果然抓住了陳後主,心裡非常高興,就把他們押起來,最後送到隋都長安,當了隋朝的俘虜。

皇宮裡的村莊

隋文帝的長子楊勇被立為太子後,整日裡吃喝玩樂,不務正業。他手下

有幾個侍臣為了討好太子,四處尋求奇珍異寶,還招來幾個美女供太子玩樂。久而久之,太子的學業荒廢了,人也變得越來越昏庸。

太子的種種惡行傳到了隋文帝耳朵裡,隋文帝十分憂慮,他打算廢掉太子而改立別的兒子。

楊勇聽說自己的太子地位要保不住可嚇壞了,他急忙把侍臣們找來商量對策。一個侍臣說:"京城附近的新豐有一個叫王輔賢的人,很會占卜,把他找來問問吉凶吧。"

王輔賢來了,對太子說:"我夜觀天象,見有白虹貫於太子的宮門,恐怕於太子不利。"

楊勇一聽更是著慌,急忙問計。王輔賢說:"只要讓太子殿下改做平民,方能避災。"

古時候的人是十分迷信的,一聽說能避災,楊勇高興了。於是,他叫人在宮庭的後園裡建了一個庶人村。特意蓋了幾間茅草房,房內是土炕草蓆。太子則一改往日錦衣玉食的習慣,穿起了土布衣服,吃起了粗菜淡飯,過起了老百姓的日子。

楊勇滿以為自己的所作所為能躲過災難,誰想到他建的"庶人村"竟被皇上知道了。隋文帝十分生氣,他派大臣楊素到太子府上去查看。楊素一看,確有其事,向文帝彙報。隋文帝大怒,嚴斥太子,楊勇不得不脫掉布衣,又


恢復了太子的裝束。後來,隋文帝到底廢掉了太子,改立了他人。

死在皇帝懷裡的鷂鳥

唐朝宰相魏徵以犯言敢諫著稱。每當唐太宗有什麼錯誤時,他都毫不留

情地指出來。有時即使皇帝生氣,他也毫不懼怕,憑著一張說理嚴密的嘴,非把太宗說得服服貼貼不可。時間一長,太宗就有些怕魏徵了。

但是唐太宗畢竟是帝王,吃喝玩樂的習慣是很難改掉的。一次,內侍為他弄來一隻可愛的鷂鳥。這隻鷂鳥似乎通人性,平常停在太宗的胳膊上戲耍,很得太宗的喜愛。

一天,唐太宗在宮中又玩起了鷂鳥。正玩到高興的時候,魏徵進來有事奏聞。太宗一時著急,忙把鷂鳥藏在懷裡。

太宗藏鳥的動作,魏徵早就看在眼裡。但他裝作不知,故意在奏事的時候拖延時間,又向太宗絮絮不止地剖析事理,過了好長時間他才退出去。

魏徵走遠後,唐太宗急忙打開衣懷,一看,他心愛的鷂鳥早已憋死了。

皇后救"田舍翁"

唐太宗李世民的妻子長孫無忌皇后是一個十分賢德的人,被歷代的史學家們譽為李世民的"賢內助"。

一次,皇后的女兒長樂公主出嫁,李世民因為是皇后親生女兒的關係,便命人辦理豐厚的嫁資,並明令要求是長公主(皇帝的姐妹)的兩倍。這時,魏徵出來諫道:"過去漢明帝欲封皇子,謂我子不得與先帝子相比,要減少等級。今陛下送公主出嫁,反倒比長公主加倍,我真是不理解呀。"

聽了魏徵的話,李世民很不高興,他來到後宮把此事對皇后說了。長孫皇后嘆道:"我常聞陛下推重魏徵,不知何因。今天聽了魏徵之言,才知他真是社稷之臣啊。"太宗於是減少了公主的嫁資。長孫皇后還派人告訴魏徵:"聞公正直,今才得實。願公常守此志,勿少變更。"由此,魏徵更極言敢諫,糾正了太宗不少錯誤。

有一天,唐太宗罷朝,對長孫皇后說:"哼,我總要殺此田舍翁!"皇后一聽很納悶,忙問:"田舍翁是誰?""就是魏徵。"李世民恨恨地說,"他屢次絮絮叨叨,還在朝堂上侮辱

我,所以我必須殺了他才能解恨。"一聽這話,長孫皇后馬上退了出去,穿上只有盛大節日才穿的朝服,入

內向太宗拜賀道:"我聽說皇帝清明才有正直的大臣。現在朝中有像魏徵這樣正直的大臣,這是陛下聖明的標誌,真是可喜可賀呀!"

唐太宗聽了,轉怒為喜,待魏徵又像以前一樣了。

舍女爭皇后

武則天初入宮時一心想當皇后,但是有王皇后在,她就無法登上皇后的寶座。為此,她挖空心思,想陷害王皇后,希望唐高宗廢掉王皇后而立自己。

武則天想當皇后的野心越來越大,最後終於想出了一個惡毒的辦法,索


性用自己女兒的性命去換皇后的桂冠。一天,武則天在宮中悶坐,忽報王皇后駕到。她向自己的心腹宮女耳語

了兩句,然後躲在幔帳後邊。王皇后進屋,宮女跪迎,皇后問起武則天,宮女說她去花園採花去了。

王皇后沒有生育過孩子,對武則天剛生的小女兒很喜歡,就抱著小孩哄了好一會兒,直至把孩子哄睡才走。

王皇后走後,武則天才出來。她狠狠心,把熟睡的女兒用雙手掐死了。之後,仍用被蓋好,出去採花了。

採過了花,武則天陪著皇上來看孩子。不想皇上一掀開被,發現孩子死了。武則天頓時大哭起來,問宮女:"剛才誰來過了?"宮女答:"皇后來過。"

於是武則天大哭大鬧起來,硬說皇后害死了他的女兒。唐高宗頓時大怒,大罵皇后無德。後來終於廢掉了皇后而改立武則天。

吃屎御史

唐代武則天時期,有一個叫郭霸的人被封為監察御史。因為他對上諂媚,

對下殘酷,受到朗野人士的嘲笑。郭霸最先得到的外號叫"四其御史"。原來他在當御史之前任寧陵丞,

本是一個小官。徐敬業在揚州起兵反對武則天,郭霸覺得這是一個向上爬的機會,於是就給武則天上表,自請軍前效力。在他的表文裡極盡辱罵徐敬業之能事,有"抽其筋,食其肉,飲其血,絕其髓"之語。因此,當他因為此表得到武則天的青睞,被封為御史後,人們背地裡都叫他"四其御史"。

郭霸本沒有多大才能,升為御史後為了保住頭上的烏紗,他又發揮自己諂媚的本領,極力地巴結高官。

丞相魏元忠得病,郭霸趕緊去府上探望。正趕上丞相要大便,郭霸突然想起越王勾踐嘗吳王夫差糞便而得到信任的例子,當魏元忠大便完了,他竟用手摳了一塊,放到嘴裡嚐了起來,然後對丞相說:"病人的糞便如果發甜,就讓人憂慮,今我嘗丞相的糞便有苦味,可保無虞了。"

對於郭霸的行為,魏元忠打心眼兒裡瞧不起。因為礙於情面,沒好意思當面罵他,但心裡恨他不乾淨。病好之後,魏元忠把郭霸吃屎的事情告訴了同僚,於是滿朝的人都鄙視郭霸,又改稱他為"吃屎御史"了。

說假話

唐時的武則天信佛,在她當政的時候曾下過諭旨,禁止民間屠殺動物。

於是,官民的餐桌上就見不到豬、牛、羊、雞、鴨、魚等各類肉食了。不過,聰明的人們還是變著法地去解饞。

大臣婁師德去陝西處理公務,接待他的地方官總不能讓朝廷下來的大員吃素食呀。到吃飯時,廚子端上了香噴噴的羊肉。婁師德一見,忙問:"不是有旨禁止屠宰嗎?怎麼有羊肉呢?"廚子一笑,說:"大人但吃無妨,這羊不是殺死的,是狼咬死的。"婁師德明知道是說假話,但對地方官的一片苦心也心領神會了。

過了一會兒,廚師又端上了一盤魚。婁師德問:"這又是怎麼回事?"


廚師又說:"大人但吃無妨,這魚也不是殺死的,是狼咬死的。"婁師德一聽,啪地放下筷子,大聲斥責道:"這是什麼話?狼能下水咬

魚嗎?"看到廚子嚇得戰戰兢兢,又接著說:"真是缺心眼兒,你為什麼不說這魚是被水獺咬死的呢?"

姚崇神算身後事

唐玄宗時,姚崇和張說一同在朝廷中做丞相,二人平時關係不睦,各懷

戒心。後來姚崇病危,臨終前把他的幾個兒子叫到跟前說:"張丞相平素和我不和,他生活奢侈,尤其喜歡服飾玩器。我身死之後,他會來憑弔。你們把 我 平 生 所 有 35珍貴的古玩寶物都拿出來,放在帳子前。張丞相如果連看也不看一眼,那你們就別想活命了,快設法逃出去。如果他看這些東西,就把他喜歡的都送給他。然後立即請他為我寫篇神道碑。拿到他寫好的碑文後,馬上刻成石碑,同時把碑文抄好呈送皇上過目。張丞相平時料事反應沒有我快。幾天後,他一定會後悔,就會來要回碑文,這時你們就告訴他,碑文已交給皇上看去了,再領他去看已刻好的石碑。"

姚崇死後,張說果然到姚府弔唁,並且一眼就看到了姚崇的兒子們陳列的古玩器物,貪婪地看了三四遍。姚崇的兒子們一一按父親的話去做了。神道碑文寫好幾天以後,張說真的派人來取稿本,推說文辭不周,想再改一下。姚崇的兒子領著來人看了刻好的石碑,又告訴他碑文也呈送給皇帝了。來人回去把這一切都告訴了張說。木已成舟,張說已不能把姚崇的兒子怎麼樣了,他很後悔,喪氣地說:"死了的姚崇還能算計到活的張說,我今天才知道我實在是沒有他聰明呀!"

冒充皇母的宮女

安史之亂以後,唐室衰微。吐蕃兵 20 萬大舉入侵,攻入長安,唐代宗帶

領隨身官員出走,於是宮中妃嬪陷入敵軍中,有的喪了性命,有的僥倖逃出。等到郭子儀驅走亂兵,很多宮人都沒有下落,唐代宗的妃子沈氏也不知去向。

十多年後,唐代宗的兒子唐德宗繼位,他的母親就是當年丟失的沈氏。德宗急於找到生身母親,下了好幾道詔書,讓普天之下都去查尋。

忽有人奏報,說東都洛陽,有一個老太太自稱太后,已被官員接入上陽宮中奉養起來,唐德宗不禁龍顏大悅,立即打發人去東都看望。

原來,這個老太太不是太后,而是唐玄宗時期的高力士的養女。她年輕時進宮,與德宗生母經常見面。當時宮女們都發現,她與沈氏容貌特別相像。可巧的是,沈氏哺育德宗時,削水果不小心傷了左指,而她在宮中切瓜時也傷了左指。

可笑的是,她寓居洛陽,年紀一高,就愛說話,而說的都是宮裡的事情,於是接觸她的人不免動疑。剛好德宗繼位,尋找生母,一個最明顯的特點是左手指有傷。於是認識她的人為了貪功,馬上向官方報告,說她即是太后。地方官不確認,馬上向朝中奏聞。朝中為了準確起見,立派幾個老年宮女去洛陽,有個女官叫李真一,到洛陽一看,果然就是太后,再問她當年宮中事情,她竟如數家珍。問她是不是太后,她卻含糊其辭起來。當地官員為了邀


功請賞,便不管好歹,把高氏老太太奉養起來。此事轟動洛陽,只有高力士的養子高承悅洞悉內情,他怕此事惹惱聖上,

慌忙奏說太后恐非是真。德宗便派高力士的養孫樊景超去洛陽驗看。樊景超一看,竟是姑母,不禁說道:"太后也好冒充嗎?倘聖上加罪怎麼得了!"不想假太后仍無動於衷。樊景超見姑母裝傻,便突然大聲喊道:"有詔下來,高女偽充太后,令即刻解京問罪!"

高女聽了這話,方才著慌,忙說:"我為人所強,並非自己的本意。"樊景超得實,馬上返報德宗,並替姑母請罪。德宗說:"朕寧受百欺,而求一真。倘高女因此得罪,誰人再敢向朕報告太后消息?"

於是,一場鬧劇就煙消雲散了。

"打金枝"

唐代宗有女號為昇平公主,嫁給郭子儀的兒子郭曖為妻。古代常把公主叫"金枝玉葉"。

郭子儀是中唐名臣,安史之亂時,他屢立大功,史家評價他對唐朝有"再造之功"。因此唐代宗十分倚重他。而且,郭子儀的為人也十分忠懇,贏得天下人們的普遍讚譽。

郭家是一個大家族,長安城中的親仁裡 1/4 為郭宅所佔。郭子儀有八子七婿,都是顯貴出身。

唐制,公主下嫁,由公婆拜公主,公主則拱手不答。郭曖年少氣盛,對這一禮儀十分看不慣,但因為是新婚不便發作。

一次,郭子儀出鎮邠州,又趕上郭曖的母親過生日,所有兒子兒媳、女兒女婿都去拜壽,郭曖便讓昇平公主也出去拜壽。公主當時十五六歲,她生長在皇宮,哪見過自己給別人行禮的事情,便說什麼也不去下拜。於是,圍繞著拜不拜婆婆一事,小夫妻不禁反目,吵了起來。戲劇上說郭曖打了公主,實際沒有動手打,只是罵了幾句。郭曖在氣頭上說:"你倚仗著你父親是天子嗎?我父親還不屑做天子呢!"

昇平公主從小嬌生慣養,哪能忍受郭曖的責罵?一氣之下跑回宮去,在代宗面前哭哭啼啼地告了一狀。

唐代宗不是一個糊塗的皇帝,他從來倚重郭子儀,怎能因為子女之間吵架而壞了君臣關係,於是對公主說:"他父親實是不屑做天子,要不然,天下豈是我家所有?"

剛好這時郭子儀回來了,聽說兒子把公主罵回了皇宮,他又急又怕,忙把郭曖捆綁起來,押到皇宮,請唐代宗發落,自己則跪在一邊請罪。

唐代宗一見,急命左右人扶起郭子儀,笑道:"不痴不聾,不做阿家翁。小兒女閨闈之言,怎麼能在意呢?"於是代宗下令將郭曖鬆綁,並將勸好的昇平公主一同打發回府。

歸府後,郭子儀嚴厲地訓斥了郭曖,又令僕人用板子打了他數十下,以教訓他出言犯上之罪。

由於郭曖和昇平公主之間鬧了拜不拜公婆的矛盾,唐代宗便想改定公主出嫁時拜見舅姑的禮儀。但由於朝廷事情太多,沒有改定。直到公元 780 年,唐朝才正式下詔,公主拜見舅姑及丈夫的叔、伯、兄、姐的禮儀,和普通人家一樣。


"應該禁止月亮再亮"

唐朝中後期,各地藩鎮割據一方,自己制定不少"土政策"來搜刮民財。岐王李茂貞就是這樣一個小割據者。他為了籌措軍費,決定實行油類專

賣,包括點燈油,都要統一到政府有關部門購買,不許私下交易。當時,老百姓已經叫官府搜刮得沒有錢了,可是又不能不點燈呀,於是就尋找代用品。最後,人們終於找到了代用品,就是松薪(俗稱松樹明子)。這種東西很容易點燃,還是很好的照明物。

過了一段時間,手下人紛紛向岐王報告,說老百姓都不來買油了。李茂責問道:"那他們都在點什麼呢?"手下人說:"回大人,聽說老百姓都在點松薪。"李茂貞於是大怒,一條禁伐松薪(禁止砍伐松樹明子)的法令又出籠了。

有個叫張廷範的藝人對岐王說:"不讓人們砍松樹,老百姓還可能不買油,你的禁令還是沒用啊。"

"聽你那意思,我還應該禁什麼呢?"岐王李茂貞大惑不解地問。張廷範一本正經地答道:"應該禁止月亮再亮。"岐王一聽,哈哈一樂,對下面的人說:"算啦,把禁伐松薪的禁令取消

了吧。"

一件小事引起的婚變

唐宣宗是一個提倡節儉的皇帝,對於子女的要求更是嚴格,幾乎到了不盡人情的程度。

他的大女兒萬壽公主,下嫁給起居郎鄭顥,按常例要用銀箔飾車,從宣宗開始,改為銅飾。公主出嫁時,宣宗親自告誡她,到夫家要嚴守婦道,不得以皇家貴胄輕視夫族。有一回,駙馬的弟弟鄭覬得了重病,宣宗打發中使去探望。中使回朝,宣宗詢問公主在否,中使答,公主在慈恩寺觀戲。宣宗大怒,說:"朕有時怪士大夫家不願娶公主為妻,至今才知其情。"於是命人把公主叫來,當面斥責道:"小郎有病,你為何不去看視,反倒去看戲?成何體統!"公主一看父皇發怒,嚇得連忙請罪,表示洗心革面,不再敢犯。

讓人吃驚的是,宣宗的二女兒永福公主,已經選定於綜為駙馬,下日就要下嫁,公主也很高興。偏偏在一次和宣宗同席吃飯時,因為一點兒小事慪氣,把筷子折斷。宣宗大動肝火,憤然說:"你這般性情,怎麼能嫁到士大夫家做媳婦?"當即傳旨,令四女廣德公主下嫁於綜。就這樣,永福公主眼睜地看著自己的未婚夫被父皇奪去,送給了妹妹。

皇宮裡的賭場

朱溫篡唐,國號為梁,定都開封,他坐上金鑾殿,成為皇帝,但仍不改

過去當強盜的本色。一天,他心血來潮,在宮中特開家宴,和兄弟子侄等歡聚一堂,飲起酒

來。直到喝得酩酊大醉,尚是餘興未盡,馬上吩咐,取出五色骰子(一種正六面體的賭具),與家族的無賴子弟們賭了起來。他們聚在一起,吆五喝六,


一擲千金,根本分不出哪個是皇帝,哪個是無賴,哪個是父叔,哪個是子侄。有時甚至賭輸了翻了臉皮,互相叫罵起來,弄得皇宮烏煙瘴氣。

朱溫的大哥朱全昱實在看不下去,不禁搶上前去,把骰盆狠命摔在地上,朱溫不禁大怒,竟要奮拳相向,好在被家人拉開,尚是高聲叫罵不休。全昱見狀,一氣之下逃出朝廷,不願再當皇親,跑到家鄉種地去了。

皇后認乾爹

五代十國時,後唐莊宗的妻子劉玉娘,是一個出身十分低微的人。她小

的時候,曾隨她的父親劉山人以乞討為生。因為軍閥混戰將她父女衝散,她輾轉入了唐宮充當宮女,後來成為妃子。

後唐滅梁,唐莊宗稱帝,準備立皇后,劉玉娘便把目光盯在皇后的寶座上。只是她出身微賤,成為她爬上皇后寶座的一個障礙。為此她極力隱瞞自己的出身,謊稱父親是名醫並且早亡。因為劉玉娘得到唐莊宗的寵愛,所以唐莊宗答應準備立她為後。

不想正在這時,失散多年的、以討飯為生的父親來到皇宮外面來認劉玉娘,聲稱劉玉娘是他的女兒。一心想當皇后的劉玉娘頓時急了,氣急敗壞地否認門外的人是她的父親。於是一聲令下,守門的衛兵把年老體弱的劉山人亂棒打走。劉山人大呼:"女兒不認親爹,天誅地滅,天誅地滅呀!"

不久,劉玉娘真的當上了皇后。只是這位劉皇后出身貧苦,當上皇后便愛財如命,見了錢財便邁不動步。

有一次,她和唐莊宗到河南尹張全義家遊玩,張全義獻上很多金銀珠寶,頓時使劉玉娘喜得合不攏嘴。張全義又辦了一桌豐盛的酒席款待皇后,劉玉娘吃得滿心歡喜。

酒到半酣,劉皇后便提出要認有錢的張全義為爹。頓時張全義大驚,天下那有皇后拜臣下為爹的事情呀?

無奈劉皇后執意要拜,唐莊宗又拗不過她,只得答應她的要求。於是張全義由內侍們按在座位上,劉玉娘俯身下拜,叫了一聲"爹"。

這一聲"爹"倒苦了張全義,他又得備一份厚禮送給女兒,以後還得經常進宮去看望,不知又要花費多少錢呢。

伶官巧諫

五代十國的後唐莊宗李存勖一舉攻克梁都汴梁,不久便收復平定梁國全

境,成為中原地區的霸主,心中自然高興,慢慢貪圖享受起來。莊宗有愛妃劉玉娘,特別愛看戲,便在宮中養了很多伶官。這些伶官大

多是些不務正業、遊手好閒的一班人,他們整日裡陪伴皇帝和劉妃歌舞作樂,深得皇帝的信任。不少正直的大臣們都很恨這些伶官,說他們導帝為非。但是其中有一個伶官卻很有心計,在莊宗跟前屢以幽默進諫,這人叫敬新磨。

唐莊宗也喜歡和伶官們一起演戲,自起藝名叫"李天下",伶官們皆以"李天下"稱他。一天,莊宗在庭中四顧,呼叫"李天下!李天下!"兩聲,敬新磨則伸出手掌,打了莊宗一個嘴巴,莊宗很吃驚,其他人更大驚失色,等著皇上發作。不想敬新磨從容地說:"李天下只陛下一人,尚向誰呼呢?"莊宗一聽,轉怒為喜,反而厚賞了敬新磨。


過了幾天,唐莊宗又帶著伶官員們去中牟縣打獵,馬隊過後,損壞不少莊稼。中牟令跪在莊宗馬前,叩頭諫道:"陛下為民父母,奈何損民禾稼,令他們轉死溝壑呢?"

莊宗大怒,恨他多言掃興,叱退中牟令,想要治他死罪。這時敬新磨跑過去,拽住中牟令,要他仍然跪下,操著很大的聲音,裝著訓斥道:"汝為縣令,獨不知天子好獵嗎?為什麼縱民耕種,有礙天子打獵呢?汝罪當死!"

唐莊宗一聽啞然失笑,於是收獵回宮,仍叫他擔任中牟令。

好膏藥

五代十國時期的前蜀皇帝王建,年輕時是個小無賴。他曾以屠牛盜驢販鹽為業,併為此坐過牢、捱過打,但是他的身上卻沒有留下傷疤。後來他發了跡,總想以此掩蓋這一段不光彩的歷史,不承認坐過牢、捱過打的事實。

他當了刺史之後,找了一個很有才能的叫馬涓的人作僚屬。可是馬涓這個人好揭人短,王建怕馬涓揭他的底,往往採取先發制人的辦法,堵住他的嘴。

有一天,王建當著很多人的面問馬涓:"我聽到外面有人議論,說我曾服過刑、坐過牢、捱過打,你聽說了嗎?"

馬涓說:"我聽說了。"王建仗著自己身上沒有疤痕,就當著眾人的面,脫了上衣,露出後背,

說:"這都是造搖。請各位看看,要是遭了板子,皮肉能是這個樣子嗎?"他想以此堵住眾人的嘴,不要再議論他那段不光彩的歷史。

不想馬涓走到王建跟前,用手摸了摸王建那光滑的後背,故作驚訝地說:"這可是天大的奇事,你當時是從哪裡弄來的好膏藥,怎麼一點痕跡都看不出來呢?"

奇特的懲罰

五代十國當中,有一個荊南(南平)國,位於湖北江陵一帶。國君高季

興收留了一個唐朝宗室的後人,叫李載仁。並給了他一個官兒做。李載仁出身皇家,享夠了福,又是慢性子。他與平常人的不同之處就是

不喜歡吃豬肉,認為吃豬肉是苦差事,可能人人都不喜歡的。有一次,他要去拜見上司。剛上馬,他手下的兩個兵卒就打了起來,氣

得他不知怎麼處罰才好。忽然靈機一動,叫人去廚房中拿了兩塊餅,端來兩大碗紅燒肉,罰這兩個兵卒當場吃下。

很快,兩塊吃餅吃了,兩大碗肉也見底了。李載仁見這兩個兵卒沒有痛苦的樣子,又嚴厲地教訓一通說:"今後如果再犯,我就叫人在紅燒肉裡多放點油來懲罰你們!"

砸尿壺

宋太祖滅掉後蜀,後蜀的君臣后妃都成了俘虜被送到宋都汴梁。蜀主孟昶去世以後,他的妃子花蕊夫人得到宋太祖的寵愛,被接進宮去。

為了博得花蕊夫人的歡心,宋太祖命人把花蕊夫人在蜀時所有的用具都帶入


宮來,繼續使用。其中有一件蜀主孟昶所用的溺器(尿壺)。宋太主一看孟昶的溺器,十分驚訝。原來這件溺器是用各種珍寶裝嵌而

成,十分精美華麗。太祖不禁嘆道:"一個溺器,尚用七寶裝成,試問吃飯時要用什麼東西裝食物呢?孟昶奢侈至此,豈能不亡?"

嘆罷,他命令侍從把這件珍貴的溺器砸得粉碎。

唯親不用

宋仁宗繼位時年僅 13 歲,他的母親太后劉娥掌權,成為宋朝第一個垂簾聽政的皇太后。

有一天,劉太后在召見大臣們時,忽然兩眼含淚,滿懷深情地說:"國家近來多難,若非你們同心協力,何以能有今天的局面。現在大行皇帝(指死去的宋真宗)的後事已經處理完畢,你們可以把自己的子孫和內外親戚開列一張名單給我,我當適當照顧他們。"

聽了劉後的話,大臣們都以為太后會封他們子侄當官,所以一個個歡天喜地,把子孫侄子及內外親戚,凡是成年男子都列了出來,恭恭敬敬地交給了劉太后。

劉太后得到這些名單,把它們貼在處理朝政房間的牆上。一旦有某人保舉某人做官,劉後便把姓名與牆上的名單相對照。凡是被列入名單上的人她一概不用,大臣們這才叫苦不迭。

這種唯親不用的辦法雖然武斷了點兒,但它卻收到吏治清明的效果。在劉後掌權的年代裡,沒有產生權臣集團,這大概與這些親屬名單有關吧。

寇準巧答遼使

宋、遼兩國在澶州講和,議定條款之後,雙方罷兵。宋真宗高高興興地

回到都城汴梁。因為這次是宰相寇準勸皇上御駕親征,從而取得了雙方和談罷兵的結果。因此,寇準的聲望越來越高。但同時,也遭到了一些人的嫉妒。

有個叫王欽若的大臣首先在皇上面前進讒言。他對真宗說:"陛下,澶州之盟。臣有一個淺顯的比喻,好比賭博,輸錢將盡,傾囊為注,這叫'孤注一擲'。當時寇準就是拿陛下的生命作孤注一擲,才勸陛下御駕親征的呢。試想我軍若敗,陛下處境會如何?"

一句話,說得宋真宗心裡發跳,說:"朕今天知道了。"於是,對寇準的信任逐漸減退,不長時間,就罷免了寇準的宰相官職,讓他去陝州當官,後來又貶他到邊鎮天雄軍去當官。

一次,遼使從汴梁回國,路過天雄軍的駐地大名,見到了寇準,帶著幸災樂渦的口吻對寇準說:"以相公的才望,為什麼不當宰相了呢?"

寇準見問,毫無難堪情緒,臉上竟帶著樂呵呵的表情說:"我朝天子,因朝廷無事,特地派我到此,來執掌北邊關門的鑰匙,你又何必見怪?"

遼使一聽,無言以對,只好告辭北歸。

皇帝行賄

在我國古代,一些有作為的皇帝,往往都要到泰山去封禪,以誇耀自己


的文治武功。像秦始皇、漢武帝等,都進行過泰山封禪。可笑的是,宋代的真宗皇帝本沒有什麼文治武功,僅憑著幾個大臣的幫

助,與遼國達成了賠款的和約,就以為自己了不起,也想去泰山封禪。不想此議一出,立刻遭到宰相王旦等人的反對。接著便今天一道諫章,

明天一份諫書地呈上來,弄得真宗十分沮喪。宋真宗悶坐深宮,思來想去,最後有了主意。第二天,宮中傳出一道聖旨,召宰相王旦宮中賜宴。王旦接旨,聖命難

違,只得入宮赴宴。席上山珍海味不可勝數,王旦擔心,一旦真宗提出去泰山封禪的事情,自己可怎麼回答呢?誰知一直到宴席完了,真宗一句封禪的話也沒說,王旦不禁暗自慶幸。

宴罷,王旦一再謝恩。這時真宗說道:"卿日理萬機,十分辛勞。今天席上剩有一罈佳釀,朕賞與愛卿,回家和妻兒共飲吧。"

皇上賜酒,王旦不敢不受,只得跪下叩頭謝恩,然後拜辭而去。王旦回到府中,見御酒封固甚嚴,心想,這一定是一罈上等好酒,便高

興地把壇口打開。不意壇口打開後,一點兒酒味兒也沒有。朝裡一看,不禁嚇了一跳:裡面裝著滿滿一罈豆粒大小的珍珠!

王旦不敢聲張,只叫家人仔細收藏起來。不久,王旦便四處活動。最後,功夫不負有心人,他竟聯絡了一批文武

官員共同上表,請求皇帝去泰山封禪。於是,宋真宗高高興興地啟動御駕,花費了大量金錢,終於實現了泰山

封禪的願望。

"六甲神兵"

北宋末年,金兵前鋒進逼北宋都城汴梁,宋欽宗如熱鍋上的螞蟻,幾次選帥也無能人應詔。

一天,忽然有一個叫郭京的禁軍士兵自報奮勇,說他會"六甲法",可以把金兵全部消滅,並能生擒金兵主帥粘罕。宋欽宗一聽,頓時喜出望外,馬上召他入朝,授以官爵,賜金帛數萬。

郭京奉旨,在京中招募"六甲神兵",所招人數 7777 人,招兵的年齡不拘老少,也不問有無武藝,只要生辰八字相符即可。結果所招之兵除了市井無賴,便是少年頑童,完全是一夥烏合之眾。郭京稱這些兵為"六甲力士",並在他們當中大封"天兵天將"。郭京吹噓,只要他的"六甲神兵"一出戰,就會把金兵趕過陰山去。然而宋欽宗一次次催他出戰,他都一拖再拖。直到金兵兵臨城下,他才同意和敵軍"交戰"。

"交戰"時,郭京又要求把原先守城的宋兵一律撤回,原因是"六甲神兵"與敵交戰時,有人觀看就不靈驗了。欽宗聽信了他的話,把守城士兵撤了下來,致使數十里長的城牆上沒有守兵防守。

"交戰"開始了,郭京坐鎮城門樓上指揮"六甲神兵"出城,剛過護城河便被金兵殺得大敗。眼看金兵用雲梯攀上城牆,郭京忙說:"這必須我親自去作法。"說罷下城,率領殘餘"神兵"而去,逃得無影無蹤。在宮中的徽、欽二帝因此被俘,歷時 167 年的北宋王朝就此滅亡了。

"哪是南方?"


公元 1282 年,南宋大臣文天祥已被元軍俘獲後坐了三年牢了。元世祖忽

必烈親自勸他投降,並答應他讓他當元朝的丞相。文天祥不為所動,斬釘截鐵地說:"唯有以死報國,我一無所求。"忽必烈見勸不動文天祥,便決定把他殺了。

來到刑場,監斬官走近前說:"文丞相,你現在回心轉意,我去奏明聖上,不但可以免去一死,還可以當丞相。"文天祥怒道:"死便死,還說什麼鬼話!"

當時天氣很陰,一片灰濛濛的。文天祥在刑場上四處張望著,似乎在尋找什麼。一個監斬官迷惑不解,以為文天祥回心轉意了,忙湊上前去。不想文天樣突然問道:"哪兒是南方?"監斬官雖然不明白怎麼事,但還是朝南方指了指。這時文天祥跪下了三年來一直沒向敵人下跪的雙腿,大聲對劊子手說:"快動手吧!"

原來,文天祥是要面向祖國就義。

一字斥奸

南宋末年,元軍大舉南侵。偏安一時的南宋政權,在外敵進犯,內部矛盾日深的情勢下,組織不起有效的抵抗。將士們雖浴血奮戰,終因寡不敵眾,一敗塗地。時年僅 9歲的皇帝趙昺在愛國將領陸秀夫的保駕下棄宮丟城往南出逃。

元軍派去追殺趙昺等人的頭目是宋朝降將張弘範。這個臭名昭著的大叛徒全然不顧往日君臣之義,率軍緊追不捨。追至珠海邊時,陸秀夫所帶人馬不敵勁旅,竟被殺絕。面對滔滔江水,陸秀夫仰天長嘆,只好背起小皇帝一同投入海中,演出了一幕泣天動地的歷史悲劇。

可恨張弘範得意忘形,恬不知恥,竟讓人在珠海邊的巖山下豎起一塊石碑,上面刻上了"張弘範滅宋於此"一行大字,企圖以元朝開國功臣自居,名揚天下。

巖山人見此後義憤填膺,欲邀集眾人去推倒石碑。山中有一位好讀書的人,做事點子頗多。他真不希望看到鄉親們推倒石碑而引來禍端。於是他對大家說道:"何必要去推倒石碑呢?在上面加上一個字,不也能叫張賊'名'留後世嗎!"眾人忙問加甚字為好,讀書人說:"張弘範本是宋將,我們就加上一個宋字吧!"

過了一兩天,那塊石碑上原來的七個大字前頭被加上一個"宋"字,成為"宋張弘範滅宋於此。"張弘範意欲記功立名的石碑,成了他禍國殃民的恥辱柱。人們看後無不拍手稱快,讀書人巧加一字怒斥奸賊的做法,被傳為佳話。

皇帝捱打

金朝開國之初,金太祖完顏阿骨打鄭重地與群臣定下誓約:國庫中的財

物,只有打仗時才能動用。如果有人違反了誓約,不論是誰,都要打20 大棍。第二代皇帝太宗完顏吳乞買即位後,偷用了府庫中的財物去享受,事後

被丞相發覺,趕緊告訴了重臣粘罕。粘罕一點兒也不含糊,馬上在朝上揭露


了此事。經過群臣商議,決定處罰太宗。他們把太宗連扶帶架請下寶座,打了 20 棍子。打完,又把太宗攙回寶座,然後,以粘罕為首的全體大臣一齊跪下請罪。

事已到此,太宗也無可奈何,只好忍著疼痛將侍從端來的壓驚酒喝完,然後恕眾臣無罪。

在位時間最短的皇帝

金朝天興二年(1233 年)十月,蒙古軍和南宋軍隊聯合進攻金朝的臨時

國都蔡州。金朝的第九代皇帝完顏守緒見大勢已去,於 1234 年 1 月 9 日夜裡,召來金軍元帥完顏承麟,要把皇位傳給他。完顏承麟堅辭不受,完顏守緒說:"我把皇位傳給你,是出於不得已。因為我身體過於肥胖,行動不便。卿身體矯健,萬一能逃出去,金國不絕後了。"聽了這些話,完顏承麟答應繼承皇位。

第二天早上,完顏承麟繼皇帝位。可是,正當大臣們向他行禮祝賀時,南宋軍已攻破了南城,蒙古軍也加緊攻打西城。金宮無心慶賀新君,眾將便匆匆分頭指揮巷戰去了。

退位的皇帝完顏守緒,聽說南城已失,上吊自殺了。危急關頭,新皇帝還忘不了給退位的皇帝加諡號,稱完顏守緒為"哀宗",並焚燒了他的屍體。

完顏承麟率一小股金兵退守內城,但無濟於事。最後終於死在南宋軍和蒙古軍的刀矛之下。這樣,他從繼位到被殺,僅僅當了一天的皇帝。

涮羊肉的來歷

13 世紀,蒙古人崛起,建起了一支慓悍的騎兵部隊。到元世祖忽必烈時,

已經統一了中國北方和今蒙古共和國等廣大區域。元軍以騎射見長,被稱為"馬背上的帝國"。

700 年前,忽必烈統率大軍南下遠征,經過多次戰鬥,人困馬乏,飢腸轆轆。忽必烈頓時想起家鄉的清燉羊肉,於是吩咐部下生火殺羊。不想水剛燒開,羊剛殺完,就有哨兵來報,說敵軍正向這邊開來,僅有 10 裡之遙。

此時忽必烈飢餓難捱,便一邊命令軍隊開拔,一邊叫嚷:"拿羊肉來!"要吃清燉羊肉是來不及了,伙伕知道,忽必烈脾氣暴躁,弄不好要丟腦

袋。於是他手急眼快,趕緊切了一些薄薄的肉片,放到滾開的鍋裡。一看肉片變了色,就趕緊撈出來,然後撒上鹽末、蔥花、薑末等佐料,給忽必烈端了上去。

忽必烈抓起肉片,吃在口裡,連說:"好吃,好吃!"一連吃了幾碗。然後翻身上馬,帶領軍隊打仗去了。結果旗開得勝,生擒敵將。

在舉行慶功宴時,忽必烈特地點了戰前吃的那頓羊肉片。這回伙伕精心選擇了羊肉,切得更加仔細,又增加了麻醬、辣椒等調料。讓將士們圍著大鍋涮起了肉片。這一下吃得眾人眉開眼笑,忽必烈更是讚不絕口。一個伙伕說:"此菜尚無名字,請帥爺賜名。"忽必烈一邊涮著肉片,一邊笑著說:"我看就叫它'涮羊肉'吧。"

於是,倍受人們歡迎的佳餚"涮羊肉"就誕生了。


元朝皇陵難尋之謎

一到陝西境內,就會看到秦川原野上那一座座小山似的帝王陵寢。這些大都是漢唐帝王后妃的墳墓。可是到目前為止,我國元代帝王的陵墓卻很難尋找。原來,這與當時蒙古族下葬的習慣有關。

據史料記載,古代蒙古人有不宣揚大汗陵寢的習慣。大汗死後,就選一塊上好圓木剖開,挖個人形凹槽,把大汗的遺體放入槽內,將兩塊圓木合攏,然後用三道金箍扣住,扣好後深深埋在草原上。對於新埋好的"墓地"要派兵看守,等到來年新草長出,墓地一帶不留任何痕跡時才撤走。這種葬制不但帶有神秘色彩,而且也是防止盜墓的最好辦法。所以直到今天,元代皇帝的陵墓沒有一個被發現。

窮朋友巧譏朱元璋

公元 1368 年,朱元璋登基,建立明朝。但與他從前交往的一些朋友,有

的還過著苦日子。一天,一位窮朋友從鄉下來到京城皇宮門前求見明太祖。朱元璋聽說是

以前的老朋友,非常高興,馬上傳他進殿。誰知這位窮朋友一見朱元璋端坐在寶座上,昔日的容顏似乎沒有多大變化,便忘乎所以地直通通地說:"我主萬歲!您還記得我嗎?從前你我都替人家放牛,有一天我們在蘆花蕩裡把偷來的豆子放在瓦罐裡清煮。還沒等煮熟,大家就搶著吃,甚至把罐子都打破了,撒了一地的豆子,湯也都潑在泥地上。你只顧滿地抓豆子吃,不小心連紅草葉子也送進嘴裡,葉子梗在喉嚨裡,苦得你哭笑不得,還是我出的主意,叫你用青菜葉子吞下去,才把紅草葉子帶下肚裡去⋯⋯"還沒等說完,朱元璋早就聽得不耐煩了,嫌這個孩提時的朋友太不顧體面,於是大怒道:"推出去斬了!推出去斬了!"

後來,這件事讓另外一個窮朋友知道了,心想這個老兄也太莽撞了,於是,他心生一計,信心十足地去見他小時候的朋友,當今的皇帝。

這個窮朋友來到京城求見朱元璋。行過大禮,這個人便說:"我皇萬歲萬萬歲!當年微臣隨駕掃蕩滬州府,打破罐州城,湯元帥在逃,拿住了豆將軍,紅孩兒擋關,多虧了菜將軍。"朱元璋一聽,不禁大笑,他認出了眼前的這個是孩提時的朋友,心中更為此人巧妙地暗示他們小時候在一起玩耍的事而高興,於是讓他做了御林軍總管,留在了自己的身邊。

借魚上疏

永樂皇帝閒來無事,想到江西吉安一帶遊玩,傳下聖旨,要吉州知府築

路修橋接駕。剛剛考中學士的解縉得知此事,暗暗思忖:皇上每次巡遊奢侈揮霍,百

姓稅收加重,勞役陡增,致使民不聊生。這次一定要設法勸阻皇帝,打消巡遊念頭,使吉州百姓免受荼毒。於是,他連夜趕寫了奏摺,次日上朝,面奏皇上。

皇上一見奏文,勃然大怒:"解縉,天子出遊,乃施恩澤於民間,你因何阻撓?真乃狗膽包天!"


解縉不慌不忙地說:"皇上息怒,解縉上疏,實為龍體之安所致!皇上有所不知,吉州自古有'吉水急水'之稱,那裡山高無路,唯有從水路走,水急浪大,豈不驚了聖駕。"

皇上想了想,說:"我命吉州府打造巨舟,豈有鎮不住'急水'之理!"解縉笑道:"縱然有巨舟,卻難過峽江縣。江西俗話'峽江峽江,壓斷

手掌',那裡江窄暗礁多,莫說巨舟,就是竹排也很難通過。"說著,解縉招了招手,一位下官捧著一隻盤子走來,盤中放著一條扁魚。解縉呈上扁魚說:"皇上請看,此魚產於峽江,江窄,久而久之,連魚身子也壓扁了。"

皇上一看當真,就取消了遊吉州的打算。吉安一帶百姓得知此事,奔走相告,都非常感激解縉。

海瑞裝糊塗

海瑞在浙江淳安縣當知縣的時候,有一天,驛站的差人來告狀,說有一

個人自稱是總督胡宗憲的兒子,嫌驛站的馬匹不好,把驛吏捆起來倒掛在樹上。

海瑞馬上帶人趕到驛站。他看到穿著華麗衣服的胡公子還在指手劃腳地罵人,他身邊還放著大大小小的箱子,箱子上還貼著總督衙門的封條,心裡立刻明白了,這肯定是胡宗憲的兒子,並且又收了不少贓禮。

海瑞馬上有了主意,他叫人把箱子打開,原來裡面裝著好幾千兩銀子。海瑞變了臉色,指著胡公子,對圍觀的群眾說:"這惡徒真可惡,竟敢假冒總督家裡的人,敗壞總督名聲!那次胡總督出來巡查時,再三佈告,叫地方不要鋪張,不要浪費。你們看這惡徒帶了這麼多行李和銀子,怎麼會是胡總督的兒子呢。他一定是假冒的,要嚴辦才是。"

於是,海瑞把胡公子的幾千兩銀子沒收充公,交給國庫。又寫了一封信,連人一起送給總督胡宗憲發落。胡宗憲看了來信,又看看被捆綁著的兒子,氣得說不出話來。他怕海瑞把事情鬧大,只得忍氣吞聲,不敢向海瑞說明他所捉的人就是自己的兒子。銀子的事情也不敢再提了。

戲子諷權臣

明朝憲宗時,大太監汪直弄權,私興大獄,無惡不作。他手下有兩名爪

牙,分據文武要津,朋比為奸,氣焰非常囂張。弄得朝政日非,文武大臣敢怒不敢言,而憲宗卻矇在鼓裡。

當時宮中有一位名叫阿醜的太監,其人多才多藝,言語幽默詼諧,且又極富有正義感,很得憲宗喜愛。他經常在宮裡演戲,是皇宮裡的紅戲子。

阿醜對汪直的飛揚跋扈早就不滿,於是便想通過演戲尋機讓憲宗瞭解汪直。

一天,他給憲宗演了一出"醉酒"戲。戲一開場,阿醜就左歪右斜地佯作醉態,胡言亂語,開口罵人,妙語連珠,詼諧百出。這時,另一演員扮作路人出場,向阿醜作一怪狀,忽然大喝一聲:"大官出巡,肅靜迴避!"阿醜無動於衷,似聾子送殯,既不肅靜亦不迴避,還不住大罵。"什麼大官小官,黑貓白貓,你走你的陽關道,我過我的獨木橋。老爺在此飲酒,你還不繞道滾蛋?"


路人見狀,又大聲喝道:"聖上駕到。"阿醜仍舊不動,又醉語道:"聖上還在睡夢中!聖上比我還醉,更糊塗呢——"

兩次都沒把他嚇倒,路人又大喊一聲:"汪太監駕到!"阿醜一聽頓時臉色發白,"撲"的一聲跪倒在地,連連叫道:"死罪,死罪!"

路人問:"阿醜,我方才叫聖上駕到,你都毫無懼色,為何一聽見汪太監駕到就怕得要死,跪地求饒呢?"

阿醜答道:"我只知有汪太監,哪裡知道有皇上!"憲宗見此,心中不悅,但又一想,覺得阿醜話裡有話,也沒降罪於阿醜。

自此以後,憲宗對汪直便有所注意,對他也漸漸地疏遠了。終於有一天御史徐繡上疏彈劾汪直,憲宗就把汪直流放到邊疆,並將其黨羽一網打盡。

剷除了汪直及其餘黨,朝野上下無不舉手稱慶,文武百官對阿醜這個紅戲子更是刮目相看。

離間之計

清太宗皇太極率領清軍,避開山海關的明軍,在遵化偷過長城,直逼北

京,明軍節節敗退。皇太極的大軍一直打到北京城北的土城關。忽有軍士來報,說明朝山海關總兵袁崇煥帶兵來了,皇太極不禁大驚。

原來袁崇煥是明朝後期最有名的將領。在寧遠城(今遼寧興城)作戰的時候,大敗清兵,皇太極的父親努爾哈赤就是經過那次大戰受傷,最後鬱悶而死的。因此,皇太極對袁崇煥懼怕三分。

如何對付袁崇煥?皇太極立刻召開軍事會議,無奈眾人都面面相覷,拿不出辦法。只有一個書生模樣的人站在那裡微笑。皇太極一看,是投降過來的明朝文人范文程。

皇太極覺得奇怪,忙把范文程叫出去偷偷問計。范文程便如此這般地獻了一計。

第二天,明軍在北京城的德勝門外和永定門外,撿了兩份議和書,是皇太極寫給袁崇煥的。

第三天,清軍後退 5裡下寨,並捉了兩名明軍的太監(明軍以太監為監軍)。

第四天,明朝的兩個太監逃跑了。第五天,消息傳來,明軍督軍袁崇煥、總兵祖大壽被捕下獄了。原來,這都是范文程使的反間計。皇太極寫給袁崇煥的"議和書",袁

崇煥根本沒看到,就被明軍撿去,送到了崇禎皇帝那裡。於是,明廷上下對袁崇煥產生了懷疑。

被清軍抓去的兩個太監,被軟禁起來,夜裡,有人還陪同他倆喝酒。酒到半酣,有人來找陪酒的清軍官員說有密事。陪酒的人來到帳外,明朝的兩位太監不禁去偷聽,模模糊糊聽到"袁督師已經應允"、"不要讓明監軍知道"等活。二人大驚,原來袁崇煥通敵了!

兩位監軍逃跑後,向崇禎皇帝密報。崇禎皇帝頓時大怒,把袁崇煥及他手下的親將祖大壽逮捕下獄。不久,以叛國罪處死。

處死袁崇煥的時候,老百姓不明真相,爭食其肉!數年之後,清軍入關,佔領北京,明朝滅亡,清統一了全國,才公佈了

這一歷史真相。原來,袁崇煥的死,是一個叫明朝人痛心疾首的大冤案!


清初漢人剃髮的由來

電影電視中的清代戲裡,凡是男人,他的腦袋上,前半部都剃得光光的,

後邊還拖著一條長長的辮子,這是清朝男人特有的髮式,它來源於滿族習俗。清兵入關,佔領北京之後,並沒有強迫漢人剃髮。上朝時,那些投降清

朝的漢官仍是一色的明朝官服打扮。清軍攻下山東時,有個叫孫之獬的進士投降了清軍。此人為了討得新主

子的歡心,竟仿照滿族人把頭髮剃去,後腦勺也紮起了辮子。這還不算,他又脫去漢服,換上馬褂,將自己從頭到腳地"滿化"了。

孫之獬改裝的第二天,時逢朝廷大朝。他來到殿上,喜顛顛地往滿族大臣那邊站。可是滿族大臣知道他明明是漢人,不讓他往隊裡站,把他推到漢臣一邊。

漢族大臣對孫之獬的媚態本來就討厭,見到他要往隊裡站,也一個勁兒地拒絕接納他。因此兩邊推來推去,弄得他十分難堪。

下朝後,孫之獬惱羞成怒,挖空心思地寫了一道奏疏,對皇上說,現在大清統一中原,官民仍是漢裝,這是陛下服從中國,不是中國服從陛下,建議"大清德化所及,漢民衣冠髮式,亟宜易俗從滿。"

順治皇帝同攝政王多爾袞等商定,結果,清政府下了一個"薙髮令",令中規定:"凡大清軍所到之處,漢民限於 10 日之內,盡行薙髮改裝。服飾儀節,皆遵滿制。違逆者,殺無赦。"

於是全國騷然。只見清軍所到之處,都押著挑擔子的剃頭匠。剃頭匠的挑子上,掛著一個牌子,上寫"留頭不留髮,留髮不留頭"。一時間剃頭匠奇缺,全國上下都留起長辮。有的人頭髮不夠長,居然割掉馬尾冒充,鬧出了許多叫人啼笑皆非的笑話。

一次奇特的滿漢通婚

清朝實行民族隔離政策,規定滿漢不通婚,違者嚴懲,甚至殺頭。但是

有一例奇特的通婚,卻是乾隆皇帝一手策劃的。乾隆生了一個寶貝女兒,可惜臉上長了一顆黑痣。相士為她算命,說"主

災",須嫁給比王公大臣更顯赫的人家才能"免災"。乾隆極愛女兒,左思右想,滿朝貴族都沒有合適的。無意中想到山東曲阜的孔府,為世代公認的大貴族,天下恐怕是沒有一家能比,頓時喜上眉梢。但轉念一想,孔氏乃漢人,怎麼能娶滿族皇女呢,不禁左右為難起來。

好在乾隆皇帝是個頭腦靈活的人,他巧妙安排,轉了個彎,把女兒送到文學殿大學士于敏中家裡,認於為義父。于敏中是漢族人,這樣,公主就借了"漢人"的光,成了漢家姑娘了。

過了一段時間,乾隆的愛女以于敏中乾女兒的身份嫁給了孔子第七十二代嫡孫衍聖公孔憲培,其排場講究,極其隆重。

現在,到過山東曲阜孔林的人都會看到,在孔子墓東北,有一個豪華墓坊,名為"於夫人坊",這就是乾隆女兒的墳墓。

改字繼皇位


清朝入關,統治中國,滿族皇帝吸取了以往漢族王朝的教訓,即由皇長

子繼位的習慣。因為根據這一習慣,不管皇長子是否有能力,都應該當皇帝來管理國家。

那麼皇位究竟由誰繼承呢?清朝皇帝想出了一個巧妙辦法,即老皇帝在世時,根據各皇子的表現,選出一個最有才能的人,把他的名字寫在一塊黃絹上,藏在一個匣子裡。然後,把匣子放在乾清宮的門匾後面。一旦皇帝去世,眾大臣趕忙打開匣子,看裡面的名字,是誰,誰就是皇帝。

康熙皇帝生前喜歡他的第十四個兒子。因此,他在黃絹上寫了"傳位十四子"的遺詔,放在了匣子裡。

可是,當時的四皇子野心很大,總想當皇帝。他會武功,結交了不少武林高手,但他不知道父皇會把皇位傳給誰。一天夜裡,他施展輕功,飛上乾清宮的房簷,把小匣偷了下來,打開一看,只見上面寫著"傳位十四子"。一時,他傻了眼。

四皇子有個心腹,通些文墨,他看了遺詔後,說:"王爺莫慌,我自有辦法。"於是,此人拿過筆來,在"十"字上加了一橫,豎下加了一勾。於是,遺詔就變成了"傳位於四子"了。四皇子頓時眉開眼笑,又偷偷地把小匣送回了原處。

康熙去世,眾大臣趕忙取遺詔,結果,四皇子心安理得地當上了皇帝,這就是雍正皇帝。

農夫檢閱眾大臣

乾隆皇帝南巡的時候,坐著船沿大運河向南行駛,心情十分舒暢。一天

閒來無事,把一個農夫叫到船上,詢問收成怎麼樣,地方官怎麼樣,農夫一一做了回答,乾隆很是滿意。皇上一高興,又想出一個辦法來,他讓農夫站在隨行大臣們的面前,一一詢問姓名,然後判斷大臣們是忠臣還是奸臣。

農夫是"奉旨"行事,大臣們只好老老實實地報出自己的官銜和姓名。有幹過虧心事的人怕農夫把老百姓的輿論報告給皇上,竟然嚇得兩條腿直打哆嗦。

農夫看了一遍,也問了一遍,回奏皇上說:"滿朝都是忠臣。"乾隆問:"你是怎麼知道的?"農夫說:"我看戲劇裡頭扮演奸臣的,如曹操、秦檜等,臉上都塗著白粉。現在大臣們沒有一個是那個模樣,可見他們都是忠臣了。"

巧騙遺詔

清代咸豐皇帝去世以後,因為新繼位的同治皇帝年紀太小,便由慈安太

後(東太后)和慈禧太后(西太后)同時垂簾聽政。東太后慈安因為是咸豐皇帝的正妻皇后,在地位上高出西太后慈禧一

籌,所以,在處理政務上,東太后往往說了算的時候多。可是,西太后是個權力慾極強的女人,她不甘寂寞,往往與東太后爭權,結果,兩人常常出現磨擦。

一天,兩宮太后又產生了矛盾。東太后一臉怒容地對西太后說:"你不


要太輕狂了,先帝在時,可有遺詔在我手裡,我隨時都可以處治你!"西太后方才還是盛氣凌人,一聽這話,頓時傻了眼。原來,她也聽說鹹

豐皇帝臨死時,留了一份遺詔在東太后手裡。但不知什麼內容。聽了東太后的話,她才知道是有關她自己的。於是她馬上恭順了下來,連連陪不是。

慈禧太后是一個極有心計的人,她多方派人打聽,才知道,東太后手裡的遺詔內容是:"那拉貴妃如恃子為帝,驕縱不法,可即按祖制處治。"西太后頓時心涼了半截。於是千方百計地討好東太后。時間一長,兩宮太后就"和好"得親密無間了。

一次,東太后得了感冒,太醫進藥,沒有什麼效果。可是過了幾天,病不治而愈。東太后便對西太后說:"看來有病吃藥,並不一定管用。"西太后一聽,只是神秘地微笑著,不置可否。東太后覺得很奇怪,忽見她的左臂纏著紗布,便問何故。西太后說:"前日見太后不適,進參湯時,我把左臂的肉割了一同煎,聽說很有效果,心裡也寬慰了許多。"

東太后一聽大為感動,連忙拉住西太后的手,連連稱謝。之後,親自取出一個小匣,從裡面拿出咸豐留下的那道密詔,叫人把它燒了。西太后頓時感激涕零。

誰知過了不久,西太后居然勾結朝官,左右起朝政來了,根本不把東太后放在眼裡,東太后方知上當,但悔之晚矣。過了一段時間,東太后又一次有病,結果,不清不白地死了。有人傳說,是西太后做了手腳。

從此以後,慈禧太后大權獨攬,為所欲為,左右中國的政治達 30 多年。成為我國曆史上最後一位垂簾聽政的皇太后,幹了不少禍國殃民的壞事。

板橋戲權官

鄭板橋當縣官時,遇到一個大災之年,為了救濟窮人,他不顧個人的身

家禍福,大開官倉,賑災放糧。此事被皇帝怪罪下來,被革了職,放還老家。鄭板橋僱了一條民船,載著自己的家小和行裝,行駛在大順河上,回揚州老家。

一天,鄭板橋覺得江面上好平靜,來往的行船不是停靠在碼頭,就是擱淺在岸邊。他一打聽才知道,這段江面有一條官船要過,通知所有的民船都要回避。鄭板橋聽了以後非常氣憤,吩咐船工照常駛船,不必理會它。過了一陣後,果然見一艘官船,耀武揚威地開過來,桅杆上掛著"奉旨上任"的旗子,隨風招搖。鄭板橋心想,好漢不吃眼前虧,這條官船大,載量大,一旦讓它撞上就要船毀人亡。但是,我又不能畏縮地躲避它。正在緊張地思考怎麼辦時,他忽然有了主意。讓家人迅速找出一塊綢,他親筆寫了"奉旨革職"四個字,也讓船工高掛到桅杆頂上。官船上的人一見迎面開來的船,不僅不迴避,還佔據河心主道,照常行駛,頓生疑慮,經人觀望那隻船上也掛著一面旗幡,高高飄揚,於是放慢了速度。兩船靠近時,官船上出來個大官人,一見是隻不起眼的民船,桅杆上掛的是"奉旨革職"的旗幟,便大呼小叫地指責起來。鄭板橋道:"你神氣什麼!你奉旨上任,我奉旨革職,都是'奉旨'嗎,我為什麼要給你讓路?"

這官人氣得無話可說,鑽回艙裡,經人彙報方知是當今名士、書畫大家鄭板橋的船。他立即改變態度,派手下的人攜帶一點兒禮物,登船道歉。其實道歉是假,索取鄭板橋的字畫才是真。


鄭板橋聽此人是朝中奸臣姚某人之子姚有才,到地方上任,他早就聽說這個紈絝子弟除了吃喝嫖賭,沒有別的能事。鄭板橋心想,送上門的蠢貨,何不戲弄他一番。於是應之,手書一詩相贈,姚有才派來的人樂得不得了。拿到鄭板橋的手跡到船上交給姚有才,姚有才小心翼翼地展開欣賞,只見那首詩寫道:"有錢難買竹一根,財多不得綠花盆,缺枝少葉沒多筍,德少休要充斯文。"姚有才把每句詩開頭的一個字,連起來一讀竟是"有財缺德",不禁氣得發昏。

林則徐"回敬"英國領事

清朝時,欽差大臣林則徐來到福州,英國領事宴請林則徐。宴會上,領

事想和林則徐拉關係,林則徐卻鐵面無私、軟硬不吃。洋領事心中不悅,便想捉弄一下這位欽差大臣。一會兒上來一道菜——炸豬排,領事端給林則徐,大大吹噓了一番,林則徐不知是計,咬了一口,燙得舌頭起了泡。這剛出鍋的炸豬排表面上沒有熱氣,好像是涼的,林則徐上了當。

幾天以後,林則徐設宴回請英領事。飯吃到一半時芋泥端上來了,林則徐向洋領事介紹了芋泥這道菜的特點,說得洋領事口涎欲滴。於是,他毫不客氣地把一大勺芋泥塞到了嘴裡,頓時燙得他眼淚直流,手足無措,那副狼狽樣逗得在場的中國官員放聲大笑,英國領事屬下的人員想笑又不敢笑,只好強忍著,扶著領事狼狽地離去。

原來,這芋泥雖然剛出鍋,一股清香撲鼻而來,卻一點熱氣也沒有,和涼的一樣。林則徐為殺掉洋領事的傲氣,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著實地戲弄了這位不可一世、自命不凡的英國領事。

斥國賊藥方

鴉片戰爭中,三元里人民自發組織抗英鬥爭。正當義軍把英軍誘至牛欄

岡,準備圍殲時,廣州督師奕山卻派知府餘保純火速趕去解圍,強迫義軍解散,護送殘敵逃竄。廣州人民無不義憤填膺,切齒痛恨。有人別出心裁,寫了一個奇特的藥方,進行了辛辣的諷刺和無情的抨擊:

"餘黃堂號(指知府)《精製狐媚藥方》,服用之人可以延年益壽,潤身肥囊,固寵求榮,加官進爵,實在是偷生得福之妙藥。貴客光顧,須認明"專辦講和,情真價真,主顧不誤"招牌為記。配方如下:

柔腸一條、黑心一個、厚臉皮一張、兩頭舌一根、媚骨一副、屈膝一對、笑臉三分、叩頭蟲不拘多少。

服用方法:用笑裡藏刀切碎,口蜜為丸,藏於烏龜殼內。臨用時以狼心一個,狗肺一副,煎成糊塗和藥送服。"

這是個痛斥賣國賊的絕妙"藥方",它嬉笑怒罵,冷嘲熱諷,對賣國賊的無恥嘴臉和卑劣行徑,勾畫得入木三分,揭露得淋漓盡致。

袁世凱巧哄西太后

清朝末年,軍機大臣袁世凱從香港買了一輛小轎車。他坐著四處兜風,

覺得挺新鮮好玩。


不久,這件事傳到宮裡,被慈禧太后知道了。慈禧把袁召到宮裡,讓他把"稀罕玩藝兒"送到宮裡,她也要玩一玩。

袁世凱立刻照辦,命司機把車開到宮裡,並在一旁伺候西太后登車。但當袁世凱打開小轎車的後門讓西太后坐進去時,西太后不高興了:"怎麼,讓我坐在後邊,前邊的座位是留給誰的?"

袁答道:"前邊的座兒是車伕坐的。"西太后說:"那不行,讓車伕坐在我前邊,擋我的道兒?"袁連忙解釋:"老佛爺,這種洋玩藝兒都是這樣的。"西太后有點火了:"今兒個我非要坐在前邊不可,誰要是讓我一時不痛

快,我就叫他一輩子不舒服。"聽了這話,袁世凱的冷汗都冒出來了。看來不讓西太后坐在前邊是不行

了,但她坐在前邊,這車又如何開呢?袁腦瓜轉了幾轉突然有了主意,他對西太后說:

"老佛爺,這洋人就是怪,他們的前就是咱們的後,他們的後就是咱們的前,您現在要坐在這一邊,按洋人的意思是後邊,但按著咱們大清國的意思就是前了,您儘管上車,車伕絕擋不了您的道兒。"

西太后聽他這麼一說,便半信半疑地上了車。袁世凱給西太后關上了車門後忙把司機叫過來,如此這般地吩咐一番。

只見司機上了車,倒開著車在紫禁城裡兜起圈子來。西太后坐在車裡扭頭從車後窗看去倒也很新鮮,車伕果然沒擋她的"道兒"。

開著開著西太后又覺得不對勁兒,她問坐在司機身邊的袁世凱:"我聽說這種洋玩藝兒跑起來像飛一樣,可這車怎麼開得這麼慢那?"

袁世凱乖巧地說:"平時這車能跑得挺快,可今兒個這車上坐的是大清的江山,就開不快了。"

西太后聽了笑罵道:"少跟我耍貧嘴。"車又開了幾圈,西太后老扭著脖子很不舒服,於是就吩咐停車,從車上

下來了。她對袁世凱說:"這洋玩藝兒也不過如此,沒什麼意思,坐上老扭脖子怪累人的,你還

是帶回去吧。"袁世凱謝過恩後,擦了把汗,如釋重負地帶著轎車回去了。

假公主和親

公元前 6世紀,居魯士統一了伊朗高原,建立了強大的奴隸制波斯帝國。

居魯士死後,他的兒子岡比西斯繼位。岡比西斯聽說埃及賽斯王朝的法老雅赫摩斯二世有個獨生女長得非常美

麗,便派人去埃及向法老求婚。雅赫摩斯二世不願意讓自己的愛女遠嫁異國他鄉,但又怕得罪強大的波

斯帝國。經過一番冥思苦想,終於想出一條"兩全其美"的妙計,他挑選一個長得絕頂漂亮的女奴,冒充公主,嫁給岡比西斯。

假公主到達波斯,矇在鼓裡的岡比西斯異常高興,對她十分寵愛,甚至達到了心醉神迷的程度。只是這位假公主本是女奴出身,因為和親,一下子走進了天堂,不免忘乎所以。在一次和岡比西斯恩恩愛愛、卿卿我我的時候,假公主受寵若驚,得意忘形,向自己心愛的人吐露了真言。


岡比西斯得知自己如痴如狂愛著的"公主",竟是一名下賤的女奴,頓時氣得怒不可遏,發狂地大叫起來,隨即下令砍下了假公主的腦袋,並立誓發兵消滅埃及。

不長時間,波斯的軍隊就打進了埃及,埃及滅亡,淪為波斯帝國的一個行省。

古羅馬皇位大拍賣

古羅馬歷史上曾上演過一出醜劇:高貴尊嚴的皇位竟然被公開拍賣,有

人出高價當了皇帝。公元 193 年 3 月 28 日上午,300 名禁衛軍發動兵變,殺害了他們本該保

衛的皇帝珀蒂納克斯,王位因此出現了空缺。當時羅馬帝國的皇帝不但統治意大利,而且還統治著東到幼發拉底河、西至泰晤士河區域的 1.5 億人民。

事變之後,禁衛軍必須另找人當皇帝。他們把這件事交給了元老院中的幾位議員,但議員們都拒絕接受這件事。因為珀蒂納克斯是個誠實正直、深孚眾望的皇帝。政府官員和老百姓對禁衛軍的謀殺感到不滿和憤怒。

禁衛軍無可奈何,便異想天開地建議公開拍賣皇位。一個大嗓門的士兵爬上城牆,沿著城牆邊跑邊喊:"羅馬皇位拍賣了!羅馬皇位拍賣了!"

消息傳出,61 歲的富翁朱利埃納斯動心了,他毅然地走進了禁衛軍把持下的拍賣場。

在短暫的競爭之後,就只剩下朱利埃納斯和一個闊佬了。兩個富翁互不相讓,在禁衛軍的加油下,拍賣價碼直線上升。末了,那位闊佬出價 2.4 億賽斯特爾,這筆錢等於給了 12000 名禁衛軍每人 800 美元。但朱利埃納斯搶皇位心切,隨即出價 3億賽斯特爾。這個不可逾越的價錢使他如願以償,隨著拍賣錘一聲敲響,羅馬皇位就這樣賣出去了。

一泡尿救了一座城

15 世紀初,羅馬帝國的軍隊佔領了比利時的首都布魯塞爾。隨著形勢的

發展。羅馬軍隊被打得焦頭爛額,無力再佔據這座城市,他們決定撤出。敵人撤出的時候,在城裡埋了很多炸藥,他們要把布魯塞爾炸掉。人們

一聽說敵人要炸掉這座城市,都紛紛地嚇跑了。敵人撤離的時候,點燃了導火索。

長長的導火索冒著煙火,"哧哧"地燃燒著,導火索一點兒一點兒地縮短。在這千鈞一髮的時候,從一條小巷子裡跑出一個小男孩,他叫於蓮。小於蓮因為貪玩,還不知道敵人要炸城。他突然看到地上一根導火索在燃燒著,知道這可能是敵人撤走時搞的壞主意。怎麼辦,用腳踩,怕燒腳。猛然想起自己有泡尿還沒尿呢,對!澆尿吧。於是,小於蓮向燃燒著的導火線上澆上了一泡尿,一下子把導火索熄滅了。

當大人們紛紛趕回來的時候,一個個爭著抱起了小於蓮,高呼"萬歲!"布魯賽爾的市長親自下令,稱小於蓮是"布魯塞爾第一公民"。

現在,布魯塞爾有一座"撒尿小孩"的銅像,是這個城市的特殊標誌。各國首腦訪問這座城市時,都為小於蓮贈送軍裝,目前已收到了 300 多套各國軍服。其中,也有中國人民解放軍的軍服呢。


美國女子僱園丁

有位美國女子到法國首都巴黎旅遊。一天,她走到一座漂亮的別墅花園

跟前,看見花園裡有一個老頭兒,正給花草樹木澆水。看到老園丁勤勞操作的姿態和嫻熟的技術,這位美國女子想:法國人可真是頭等的園丁啊,像這樣的人,在美國可是百裡挑一呀!現在既然碰上了,為什麼不僱一個回國去呢?

於是她走到那位老園丁跟前,問他願不願意到美國去做她家的園丁。她可以給他很高的工資,還可以負擔他的旅費。

"夫人,"老頭回答說,"真是不巧,我還有另外一個職務在身,一時離不開巴黎。"

"你統統辭掉吧!一切我都會給你補償的。你除了做園丁,還兼做哪種職業?是養雞嗎?"

"不是。"老頭說,"我希望他們下次不要再選我,我就能接受你的美差了。"

"選你做什麼呀?""選我做總統。""啊⋯⋯"美國女子驚叫起來,"你是——""我是法國總統安理和。"


  • 中華學生百科全書----趣味歷史故事
    • 古代避諱的笑話
    • 啼笑皆非的帝王夢
    • 皇帝的業餘愛好
    • 娃娃皇帝
    • 古代君王的奇癖
    • 孫臏詐瘋脫身
    • 計獻美人圖
    • 巧猜呂后心
    • 僥倖得官
    • 矇騙不了的皇帝
    • 抓鬮抓出來的皇帝
    • 仁義之家
    • 真假曹操
    • 自知必死
    • 汗不敢出
    • 君子之約
    • 三國中的"草船借箭"
    • 添字得驢
    • 亡國皇帝譏諷奸臣
    • 皇帝養"豬"
    • 皇上出家
    • 吏部郎偷酒
    • 棋終命盡
    • 就是不說"錢"
    • "為何不吃肉呢?"
    • 藏在井裡的皇帝
    • 皇宮裡的村莊
    • 死在皇帝懷裡的鷂鳥
    • 皇后救"田舍翁"
    • 舍女爭皇后
    • 吃屎御史
    • 說假話
    • 姚崇神算身後事
    • 冒充皇母的宮女
    • "打金枝"
    • "應該禁止月亮再亮"
    • 一件小事引起的婚變
    • 皇宮裡的賭場
    • 皇后認乾爹
    • 伶官巧諫
    • 好膏藥
    • 奇特的懲罰
    • 砸尿壺
    • 唯親不用
    • 寇準巧答遼使
    • 皇帝行賄
    • "六甲神兵"
    • "哪是南方?"
    • 一字斥奸
    • 皇帝捱打
    • 在位時間最短的皇帝
    • 涮羊肉的來歷
    • 元朝皇陵難尋之謎
    • 窮朋友巧譏朱元璋
    • 借魚上疏
    • 海瑞裝糊塗
    • 戲子諷權臣
    • 離間之計
    • 清初漢人剃髮的由來
    • 一次奇特的滿漢通婚
    • 改字繼皇位
    • 農夫檢閱眾大臣
    • 巧騙遺詔
    • 板橋戲權官
    • 林則徐"回敬"英國領事
    • 斥國賊藥方
    • 袁世凱巧哄西太后
    • 假公主和親
    • 古羅馬皇位大拍賣
    • 一泡尿救了一座城
    • 美國女子僱園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