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味历史故事


古代避讳的笑话

古代人讲"避讳",即子女避祖、父名字讳,臣民避君王名字讳。一般地说,是在写文章、谈话时避开要避讳的字,通常是用其他字来替换。普通老百姓的避讳还好办,而帝王的避讳可没有商量的余地,它带有强制特点,弄不好就会被杀头。

由于皇帝的避讳如此神圣不可侵犯,结果造成了一个个让人喷饭的笑谈。

晋文帝名叫司马昭,那么"昭"字别人谁也不许用,于是,连古代的王昭君也得改名,叫"王明君"。

晋愍帝叫司马业,那么"业"字就为皇帝独霸了去,甚至连地名"建业"(今南京)也改名叫"建康"。

唐高宗叫李治,"治"字就变成皇帝独有的字,而且和"治"同音的字也得改。在行文中凡是遇到"治"的字都改写成"持""理"等同义词的字。而"稚"字因和"治"同音,凡是用"稚"的地方,都必须用"幼"来代替。好在汉语当中同义词较多,否则真不知如何办才好。

唐高宗的太子叫李忠,那么"忠"字也得避讳。朝中实行多少年的官职名"中郎将",也奉命改为"旅贲郎将"。

以上避讳是皇帝或太子的名字,还好理解,发展到后来,甚至连皇帝的姓、属相都要避讳,这一下子更出了许多让人啼笑皆非的事情。

宋徽宗因为属狗,因此天下的狗便走了运,有旨禁止天下杀狗。元仁宗因为属鸡,降旨禁止在大都市内提到鸡。从此买鸡卖鸡,都得抱

鸡而行,以示对"鸡"字的尊崇。荒唐的是,明武宗既姓朱,又属猪,所以在正德十四年,他下了一道圣

旨,禁止民间养猪。他认为养猪、杀猪,是把矛头指向了皇帝。不想此令一下,几年后,几乎全国的猪都断了种,以至于节日用来祭祀天地祖庙的猪都无法找到。后来,由于大臣们的劝谏,他才不得不取消这道令人哭笑不得的禁令。

清代的慈禧太后属羊,于是朝中有令,不许人们说:"养羊、杀羊、吃羊肉"一类的话。但是慈禧太后嘴馋,又不能不吃羊肉。于是又下令,管"羊肉"叫"福肉""寿肉",真是欺人欺己的可笑办法。

啼笑皆非的帝王梦

古代人做梦往往让人占卜一下吉凶祸福,以便趋吉避凶。普通人占梦,

一般不会有多大的举动。而封建帝王们的梦却不同了,他们有时"趋吉避凶"的举动令人瞠目结舌,时常还会闹出让人啼笑皆非的笑话。

南北朝时期,宋少帝刘子业是一个荒淫无耻的帝王,他常令宫女们赤身裸体地在宫里互相追逐取乐,不从者立斩不赦。一天夜里,刘子业梦见一个宫女痛斥他无耻。少帝大怒,醒后召集所有宫女,发现其中的一个与梦中所见的颇为相像,于是不容分说,将她拖出斩首示众。

公元 944 年一天早晨,后晋皇帝石重贵派太监去翰林院问众学士:"朕昨夜梦一玉盘,中有一玉碗和一玉带,光莹可爱,是何征兆?宜即奏来。"众学士商量一番,决定上表称贺。表中写道:"玉者,帝王之宝也。带者,


有誓功之兆。盘盂者,乃守器之象,为吉梦。"晋出帝做此梦后不到 3年,后晋政权就灭亡了。虽然后晋的灭亡与出帝做梦毫无关系,但这对众学士的解释与祝贺却是一个极大的讽刺。

宋徽宗继位不久,梦一青衣童子从天而降,并向他出示一玉牌,上面写着"丙午昌期,真人当出"8 个大字,徽宗醒后喜不自胜。他想距丙午年尚有二十余年,便预先写好将这美梦大大渲染一番的诏书,同时又派人去全国各地寻访异人。他想,到了丙午年,辅佐自己的异人寻访到了,再拿出早在20 年前写好的诏书,这桩祥瑞大事岂不可以轰轰烈烈地庆贺一番?可是直到丙午年前一年的乙已年,仍然未见有什么异人出现。那年冬天,他传位于太子宋钦宗,即把钦宗当做"异人",勉强去应验那个梦。可是不久,女真人大举进犯,攻陷开封,自己和钦宗双双当了俘虏。做了阶下囚的徽宗仍不忘记 20 年前的美梦,和被俘的大臣说,那梦为什么不灵验呢?这时有个大臣对8个字的解释是,丙午是猖獗之期,女真人出现。反正这时君臣都当了俘虏,说话也不用顾忌了,宋徽宗只好无可奈何地接受了这个事实。

明万历皇帝夜做一梦,有一只老虎咬伤了他的脚,醒后既害怕又恼怒。于是下了一道圣旨,令西苑动物园禁止给老虎喂食。这一下老虎遭了殃,不久就一个一个地全都饿死了。

可笑的是,有些帝王的梦不是真梦,而是编造出来的瞎话,以达到自己的政治目的。

曹操受封魏王,时刻怕人谋害。一天晚上睡觉的时候,有个侍从见他被子掉了下来,出于好心为他去盖。这时,本来醒着的曹操一跃而起,拔出剑来把这个侍从杀了,然后倒头又"睡"。早晨醒来见侍从被杀,他装作痛惜的样子说:"孤夜里做梦杀人,望侍者小心。"然后厚葬被杀者。从此,他睡觉时侍从们都远远地躲开,怕他再"梦"里杀人。

元世祖忽必烈攻打南宋,欲渡黄河。他事先已经探好水浅的地方,但不对众人说出来。一天召集众将,宣称昨夜有神仙托梦,说有一处水浅可以渡过黄河,众将率军而去,果然安全渡了过去。于是,众将士都信以为真,认为天神保佑,大元将兴。

明太祖朱元璋也爱玩"做梦"这种把戏。洪武初年,他下令为开国功臣建庙。庙刚建好时,朱元璋向大臣们宣布说,昨夜梦见关羽,询问为何不给他建庙。关羽还说,明军在鄱阳湖与陈友谅决战时,他曾领 10 万阴兵助战,功劳极大。于是,朱元璋责成工部为关羽建庙。不难看出,关羽之梦纯属胡言。这明明是朱元璋编造此梦,企图让臣民们相信,大明政权是应天而兴,得到神人保护,自己则是真龙天子。

稀奇古怪的帝王梦,有时还会不明不白地让某些人占了便宜。明洪武十八年适逢大考。在殿试状元的前夕,朱元璋做了一梦,梦见宫

中有一个巨大的钉子钉缀着几缕白丝。在朱元璋殿试阅卷时,发现一个考生的名字叫"丁显",姓名与梦境相符,所以不管答卷好坏,当即传旨,丁显为本科状元。

无独有偶,明嘉靖二十三年大考殿试,考官们照例将已拟好名次的卷子呈给皇帝御览。可嘉靖没有同意考官们排的名次,而是排出了一个叫秦鸣雷的人做了状元。理由只有一个,那就是皇帝夜里梦中听到了雷声,恰与鸣雷的字相符。这正是十年苦读,不如取一佳名。可是这名字又实在难取,因为谁也不知道到时候皇上会做什么梦。


历史上也有借解梦而进谏的事例。武则天称帝后,曾梦见一只鹦鹉,羽毛非常丰满,但两只翅膀却折断了。第二天上朝,她让众大臣占梦。内使狄仁杰奏道:"鹦鹉的鹉与陛下的姓同音,因此这羽毛丰满的鹦鹉象征着陛下,而折断的两只翅膀是陛下的两个儿子庐陵王和相王被放逐出京,若陛下召回他们,则双翅齐全了。"当时武则天自立为帝,篡夺了大唐江山。放逐她两个儿子是为了巩固武家统治的需要。因为庐陵王和相王都是唐高宗的合法继承人。狄仁杰借圆梦进谏,可谓是胆大至极了。不过毕竟是"占梦",不会因此惹来杀身之祸,这也是狄仁杰过人的聪明之处。

因梦做官的事在历史上也不乏其人,西汉文帝时期的邓通就是典型的一例。一天清晨,汉文帝贪睡,恍惚做了一梦,梦见自己腾空而起,差不点儿登上云霄。正在要上又上不去的时候,突然身下来了一个黄头郎(宫中侍卫,因扎黄头巾,故称"黄头郎"),使劲儿推了一下他的脚,方得登上天界。文帝非常高兴,急忙回头看是谁帮了他的忙,无奈只看到了背影,似乎这人的衣服破了一个洞。天亮时,文帝把宫中侍卫召集起来,让他们一个一个在眼前走过。当邓通走过时,文帝立刻高兴了,原来,他的衣服正好破了一个洞。另外,邓字的繁体字偏旁是个"登"字,"正是此人能让我登天",文帝大喜过望。立刻传旨,封邓通为大中大夫。就这样,一个庸碌无能的宫中侍卫一下子升了官,而他自己还不明白是怎么回事哩。

皇帝的业余爱好

中国古代的封建帝王,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力。按理,他们要管理好国家,

应该是十分忙碌和操劳的。可是,有些皇帝把管理国家的事情都推给了心腹大臣和自己信任的太监去管,自己则专务"业余爱好"。其中有些帝王的业余爱好,已经达到了专业水平。

唐玄宗接任于盛唐的国富民强,不愁吃喝,享受太平,闲来无事,专门研究音乐。他组织了专门的宫廷乐队和舞伎,自己谱曲,自己编舞,把唐朝的宫廷音乐推向高潮。他作的《霓裳羽衣曲》成为古代名曲。

唐僖宗可称得上典型的球迷皇帝。他曾得意洋洋地自我吹嘘:"我要是应考打球进士,一定得头名状元。"四川节度使出缺,有陈敬暄、师立、牛勉、罗元果四人争着要去。唐僖宗决定,采用击球选官。比赛结果,球艺较精的陈敬暄出任四川节度使。

唐庄宗喜欢摔跤(角抵之戏)。一天,他叫大臣李存贤和他较量,李存贤最初没有施展出全部本领,唐庄宗嫌不过瘾,说:"如果胜我,赏你一郡。"李存贤再次角斗时,竟斗胆把庄宗摔倒在地。庄宗不但没恼,反倒说话算话,封他为蔚州刺史。

南朝齐废帝萧宝卷特别喜欢做生意。他为了过做生意的瘾,下令在宫中的后苑设立市场,和宫女太监们共同做买卖,并建立起了"管理机构"。他以宠妃潘氏为市场总管,自己则充任潘氏手下的管理人员。对违反市场规矩的,包括皇帝自己,均可以鞭挞。

晋惠帝司马衷的儿子,从小不爱读书,当了皇帝后专门研究做生意。他在宫中让人和他一起杀猪卖酒,竟练到可以用手掂量肉的斤两,毫厘不差。

南唐后主李煜当太子时就喜欢填词,当了皇帝后更是一发不可收拾,专门研究写诗填词,即使在他亡国被俘的时候,也即景生情,写出很多感人的


词作。他的"一江春水向东流"等名词名句,被人看做是五代词的顶峰,因此,人们称他为"皇帝词人"。清代的乾隆皇帝却专门写诗,他的诗在艺术成就上虽不及李煜,但在数量上却是中国古代的第一人。据《四库全书简明目录》记载,乾隆御制诗有 4集,共达 33940 首之巨!又据郑鹤声、郑鹤春所著《中国文献学概要》载,乾隆的诗有 10 多万首。以乾隆 88 岁寿数计,他平均每天要写出 3首诗。

宋徽宗赵佶的业余爱好是书画。他曾在宫里建成了中国第一个画院,并亲自给学员们上课和批改"作业"。他的书法艺术更是出类拔萃,所创造的"宋体"字一直流传到今天,印刷体中的"仿宋字"就是仿宋徽宗的字体。

明熹宗朱由校喜欢盖房子。他亲自当木匠、操作斧头凿锯一点儿也不比能工巧匠逊色。当他干得起劲儿时,不愿会见任何人。宦官魏忠贤投其所好,专挑其"引绳削墨"兴趣最浓的时候奏事,熹宗往往回答一声:"知道了,你去负责办这件事就是了。"结果魏忠贤操纵了朝政。不过,熹宗也真有耐心和劲头儿,据记载,他仿造皇宫里的建筑,造出来的宫殿模型真是惟妙惟肖。假如他不投胎皇家,说不定真是一个历史上有名的建筑家哩。

与其他皇帝的业余爱好相比,北齐后主高纬的爱好却显得寒酸和下贱了,他居然爱好当乞丐。他在后宫的华林苑设立了贫穷村舍,令人穿上破衣烂衫当乞丐,自己也参与其间,充任一个角色,从事乞丐之间的生意买卖,聊补精神空虚。

娃娃皇帝

中国的封建社会,帝王的"宝座"是世袭的,因此,出现了许多乳臭未

干的娃娃皇帝。据统计,仅 10 岁以下的娃娃皇帝就有 20 多人。最早的娃娃皇帝是西汉的昭帝刘弗陵。他 10 岁时继承皇位。最后一个娃娃皇帝是末代皇帝溥仪,他继位时是 3岁(1908 年)。最小的娃娃皇帝是东汉的殇帝刘隆。他出生 100 天就当了皇帝。2岁时当皇帝的有两人:东汉冲帝刘炳和东晋穆帝司马聃(dān)。3岁当皇帝的是清光绪帝爱新觉罗载湉。5岁当皇帝的有东晋成帝司马衍、北魏孝文帝元宏和南宋的恭帝赵显。6 岁当皇帝的有清朝的顺治皇帝爱新觉罗福临和清同治皇帝爱新觉罗载

淳。7岁当皇帝的有后周恭帝柴宗训和元朝宁宗。8 岁当皇帝的有东汉质帝、三国吴废帝、北齐的幼主、北周的静帝、南

宋的广王赵昺。9岁当皇帝的有西汉平帝、东魏的孝静帝、南宋的端宗和明朝的英宗。10 岁当皇帝的有东汉的和帝、三国魏废帝、南朝宋的后废帝和南朝宋顺

帝、北宋的哲宗。

古代君王的奇癖

人类社会历史漫长,无奇不有。而古代权力至高无上的君王们的奇特癖好,更令人啼笑皆非。

中国春秋时期的楚灵王(前 540~前 530 年在位)喜欢瘦弱细腰的美女。


为此他专门修了一座宫殿来收养细腰的宫女,称"细腰宫"。有的宫女为了使自己的腰细,取得楚王的欢心而不吃饭,甚至出现饿死的情况。这可以说是人类"减肥"的最早记录了。为此,后人把细腰的女子称为"楚腰",变成 了 9一个典故。

西班牙国王菲利浦二世(1556~1598 年在位)特别宠爱个子小的人。他在皇宫里养了数百名侏儒,并为这些侏儒提供豪华的待遇。酒足饭饱之后,这位国王便和后妃、大臣们以戏弄侏儒取乐。他还为那些男侏儒选了一些女侏儒当配偶,希望得到超级小人,但都未能成功。

18 世纪的普鲁士国王腓特烈大帝则特别喜欢五大三粗的男子汉。因此,他养了一个"巨人兵团"。这些铁塔似的大兵饭量如牛,身穿特大军装,佩带特大宝剑,一个个威风凛凛。虽然这些大汉如此雄壮,但国王从不让他们上前线,而只是让他们享受美味佳肴。为了得到更大的巨人,他还专门选了一些女巨人做他们的妻子。但这些女巨人生下来的后代却使国王大失所望,因为他们个子都和平常人一样。

19 世纪时期乌干达国王罗梅尼加喜欢腰粗如牛的胖女人。他养了 10 名妃子,个个胖得只能爬行或仰卧。其中有一个最胖的,也是他最心爱的妃子,体重达 300 余磅(合 136 公斤),但他还拼命地给她喂食一种"催肥茶"(实际是一种南瓜汤)帮她催肥。

20 世纪前期,埃及最后一任国王法鲁克,登基时只有 16 岁。这位国王最大的爱好是当小偷。他为了学习偷技,甚至从监狱里把最老练的扒手带到宫中当面学艺,结果,法鲁克学得了一手熟练的小偷功夫。他喜欢从来访的客人衣袋里偷东西。他一生中偷了无数手表、钱包、打火机和化妆品。而他把这些扒得的东西都放在一间小仓库里收藏。据说,在他扒来的东西里边,还有邱吉尔的怀表。

孙膑诈疯脱身

战国时,孙膑经墨翟推荐,来到魏国与其同学庞涓一起为魏王效力。一次,庞涓设酒宴与孙膑谈论兵法,孙膑对答如流,还提出了一些问题,

使庞涓"不知所出"。后来在魏王面前试兵布阵,孙膑又将庞涓的阵法一一识破,而且还摆出精巧阵法,使庞涓"茫然不识"。

庞涓本来就嫉妒孙膑的才智,而如今孙膑来到魏国,对他的地位已构成了严重的威胁。于是,庞涓便施用诡计,诬陷孙膑私通与魏国不和的齐国,并以省亲扫墓为由,准备叛魏赴齐。魏王不辨真伪,就将孙膑革职,由庞涓去问罪。庞涓本想杀掉孙膑,但想起《孙子兵法》尚未骗到手,又假惺惺地装起慈悲来。他对孙膑说:"魏王本要判你死罪,是我再三恳求才改为刖足黥面。"心诚意善的孙膑信以为真,在肢体残疾的情况下还恭顺地为庞涓默写《孙子兵法》。幸好庞涓的一位家丁起了怜悯之心,将真相告知孙膑。

孙膑虽然知道了庞涓的蛇蝎之心,但如今自己肢体残疾,如何逃脱庞涓的魔掌呢?想来想去,最后才找到一条妙计,既然庞涓加害于我是因为我的才能,何不采取"能而示之不能"的办法来脱身呢?于是,孙膑装起疯来。只见他披头散发,痰涎满面,时而大哭,时而又大笑。庞涓闻讯,亲自赶来察看,孙膑更是"疯性"大发,表演得惟妙惟肖。庞涓仍有疑心,于是又叫


人把孙膑拖到猪圈,送酒食试他。孙膑将酒菜打翻在地,反而嚼食递给他的粪便,庞涓这才信以为真。眼看着孙膑如今已变成了行尸走肉,庞涓渐渐地放松了警戒,任孙膑在猪圈里爬来爬去。

后来,齐国想办法救出了孙膑,然后任命孙膑为军师,在马陵道与魏军开战,孙膑终于设计杀了庞涓,报了深仇大恨。

计献美人图

公元前 200 年,匈奴的冒顿单于带领 40 万大军进犯中原,一直打到太原,

围住了晋阳。汉高祖刘邦亲率大军抗击,很快就攻进了晋阳城,刘邦下令乘胜追击入侵之敌。

冒顿单于兵驻代谷,隐蔽了精兵强将,只布署了一些老弱残兵引诱刘邦,汉兵果然中计。刘邦求胜心切,带领一队人马急速追赶,结果在平城东南的白登山被困。白登山地势险要,匈奴兵把守住各道口,汉兵余部无法实施救援,刘邦这支部队成了内无粮草、外无援军的孤军。

一日,刘邦、陈平登山观察敌情,见敌营有女人骑马奔跑,一打听,知是冒顿单于将王后阏氏也带来了,陈平顿时心生一计。次日,刘邦派一位使者前往匈奴军营,求见阏氏。献上一大堆光彩照人的黄金和珍宝,阏氏爱不释手,这时,使者又拿出一幅美女图,对阏氏说:"汉皇刘邦恐怕大王不退兵,想把中原第一美女献给大王,这是她的画像,请王后过目,看看怎样。"阏氏只见那画中美女,花容月貌,眼溢秋波,令人销魂,阏氏惊呆了。转念一想:要是单于迷上了这中原美女,我岂不是失宠了吗?忙对汉使者说:"珠宝等物我收下,这美女就不用了,我请单于退兵就是了。"

当天晚上,阏氏说通冒顿单于,下令匈奴军让开一条路,刘邦仓皇逃出重围,一路狂奔与大军会合。

巧猜吕后心

吕后和刘邦只生一子,刘邦死后,他的儿子继位,就是汉惠帝。汉惠帝

继位时年仅 17 岁,并且一直体弱多病,所以朝中大事,多是吕后做主。没想到公元前 188 年 8 月,汉惠帝在位仅 7 年,24 岁的皇帝就去世了。

这对于仅有一子的吕后来说,是一件多么悲痛的事情啊。祭奠汉惠帝的时候,众大臣及吕后都聚在惠帝的灵柩前,众大臣无不为

惠帝的英年早逝而痛哭失声,但是,吕后的哭声却与其他人不一样,声音特别高,简直就是在嚎。

令人奇怪的是,吕后哭尽管是哭,但却没有眼泪。祭奠结束时,众大臣都很纳闷,连老谋深算的丞相陈平也猜不透吕后的心思。

按理说,吕后已是 60 多岁的人了,汉惠帝又没有一个可以继位的儿子,老年丧子该是大不幸的事情啊,她没有理由不哭。

当时,在祭奠的人群中,有一个 15 岁的少年官员,他是张良的儿子,叫张辟强,在朝中任侍中。他似乎看出陈平等老臣们的疑惑心情,就问陈平说:"太后只有孝惠皇帝一子,今天驾崩,但哭而不悲,您知道其中的原因吗?"

陈平一听,心里一愣,知道张良的后代出语不凡,肯定有新的见解。于是,在散朝时私下里向张辟强请教。


张辟强说:"惠帝早逝,身后无成年儿子接续大统,因此吕太后对元勋大臣有疑惧情绪,她心里面惦记的是江山是否稳固,怎么会哭得安心呢?"

陈平一听,觉得有道理,便问:"那么,依你看怎么办呢?"张辟强说:"吕太后担心的是兵权。丞相不妨向太后推荐,让太后的侄

子吕台、吕产、吕禄为大将,掌握皇宫的军队。"第二天,陈平按照张辟强的意见向吕后上了一道奏疏。果然,吕后高兴

地任命了她的几个侄子掌管了兵权。再一次哭祭惠帝时,吕后果然悲痛欲绝,泪如泉涌。这时,60 多岁的陈

平心里暗服张辟强的精明与智慧。

侥幸得官

汉武帝闲来无事,喜欢乔装打扮出去私游。在皇宫外面,结识了一些善于骑射的少年。每次出游的时候,汉武帝都事先嘱咐这些少年,在皇宫外的固定的一个宫门等候。以漏(古时的计时用具)下十刻为期。到时,他便带着几个内侍,换了服装,偷偷溜出皇宫与少年们相会。所以,那个相会的宫门又叫"期门"。

有一天,汉武帝又去私游,上南山打猎,一直玩到日暮的时候才回来。路上,走的急了点,把农人的庄稼践踏了,农民大哗,报告了县令。县令大怒,带着捕役截住了汉武帝一伙人。骑士们好说歹说也没有用,最后打开乘舆(皇上坐的车),告诉县令,说皇上在车里,县令才放他们回去。

还有一次,汉武帝出游,没有及时赶回长安,便到一个叫柏谷的地方投宿旅店。店主人怀疑这是一伙强盗,打算偷偷地召集一些壮士,准备把"强盗"们抓住。店主人的妻子独具慧眼,看到汉武帝气宇非凡,料非常人,就把丈夫灌醉,用绳子绑了起来,不让他去找人。然后,她准备好了美味佳肴,供这伙人进食,汉武帝吃得十分高兴。

汉武帝回宫后几天还在回忆着那个旅店。于是他心血来潮,派出使者去那家旅店,宣召店主人夫妇进见。

店主接到圣旨十分惊恐,他带着妻子进了皇宫。在拜见皇上时,才知道那天晚上是皇上光临了他的家,于是吓得汗流浃背,伏地请罪。不想汉武帝传旨,赐店主的妻子千金,并任命店主人为羽林郎。

蒙骗不了的皇帝

汉昭帝继位的时候只有 8岁,他遵从父亲的遗诏,由老成持重的大将军

霍光辅政。时间一久,另外一些人便对霍光忌恨起来。以左将军上官桀和长公主为

首一伙人便想方设法陷害霍光。有一次,霍光出去检阅羽林军(保护皇帝的禁卫军),又把一个校尉调

到自己府里工作。上官桀他们便抓住这个机会,派个心腹,冒充燕王刘旦的使者,假造了一封燕王的信,送进皇宫。信上说:"听说大将军霍光出去检阅羽林军,耀武扬威地坐在跟皇帝一样的马车里,又自作主张,调用校尉。这种不尊重皇上、滥用职权的人哪像个臣下?我担心他准有阴谋,对皇上不利,我要求到皇宫去保卫皇上。"


汉昭帝把这封信看了又看,最后放在了一边。第二天早朝,大将霍光知道有人告他的状,吓得摘下帽子,趴在地下等

待汉昭帝发落。旁边站着的上官桀等人却很得意,心想,这回看你霍光怎么解释。

这一年汉昭帝年仅 14 岁,他见霍光跪下不肯起来,便操着还未成年的童音说:"大将军请起,你尽管戴上帽子,我知道有人陷害你。"

众大臣听了都愣住了,霍光也站立起来,又是高兴又是奇怪。只见小皇帝把那封书信拿过来对众人说:"大将军检阅羽林军是在长安附近,调用校尉又是最近的事情,两件事情一共不到 10 天的工夫。燕王远在北方,他怎么能知道这件事呢?就算是知道,马上写信,马上派人来送,也不会赶到长安呀。再说大将军要作乱,也用不着调用一个校尉。这明明是有人陷害大将军,燕王的信分明是假的。"

一语即出,众大臣暗服汉昭帝的英明。汉昭帝又命人追查信的来源,上官桀怕露馅,就劝说道:"这是件小事,陛下不必追究了。"

打这起,汉昭帝开始怀疑上官桀了。

抓阄抓出来的皇帝

王莽末年,各地农民及地主官僚纷纷起义,全国处在四分五裂状态之中。各部起义军的首领都想扩大自己的势力,不约而同地想出了拉大旗作虎

皮的主意。他们四处寻找西汉刘氏皇室子弟当皇帝,以便以兴复汉室为借口来统领其他起义军。

不长时间,就找到了西汉景王的后人刘盆子、刘茂和刘孝三人。只是这三人由谁来当皇帝,众起义军首领都争执不下。最后终于想了一法:抓阄。

起义军在河南郑县城北修了一个高坛,坛上设立景王神位。众首领向神位"祷告"了一番,然后抬上一个竹筐来。只见筐里有三个竹片,这就是让刘氏三子弟抓的"阄"。

刘孝年长先抓,是一个空白竹片。第二个由刘茂来抓,又是一个空白竹片。最后当然是刘盆子抓到,只见上面写着"上将军"三个字。

主持仪式的樊崇一看,忙把刘盆子扶到高坛中央,然后率领众起义军下拜,一时间坛下高呼万岁,黑压压跪了一大片人。

刘盆子年方 15 岁,是一个放牛娃,身上穿着破衣服,光着脚。他从来也没见过这阵势,顿时吓得跑下高坛,把抓来的"神符"扔了就要溜走。樊崇一见着了急,忙叫人把新皇帝抓了来,命人严加看守。就这样,刘盆子当了起义军的傀儡皇帝,一直当了 3年。

仁义之家

东汉后期,宦官专权,陷害忠良。大臣张俭得罪了中常侍郎侯览,侯览

等人便找到一个机会,将张俭判为死罪。张俭预先知道了消息,趁机逃跑。于是朝中下了一旨,有藏匿留宿张俭

者,罪当连坐,即也要获死罪。张俭和孔融的哥哥孔褒十分要好,便跑到孔褒家去躲藏。可是刚好孔褒

外出没有归来,他的弟弟孔融在家,孔融刚刚 16 岁,知道张俭是逃难而来,


便说道:"兄虽外出,难道我就不能为君做主吗?"于是留张俭住了几宿。不想张俭留宿孔家的消息被官府闻知,官吏到孔府追捕,这时张俭已经

走了。官吏无法报命,就把孔融及刚刚回家的孔褒抓了去。在公堂上,孔融首先站出来说:"张俭留宿我家确有其事,今已他去,

不知何往。只是吾兄没在家,是我留的张俭,要判死罪,我去承当好了,与兄长无关。"

此话刚落,孔褒也站了出来说:"张俭本与我交厚,他是来投我的。而我的弟弟年少不懂事,与弟弟无关,有罪我去承当,把弟弟放了吧。"

不一会儿,大门口又进来一个老妇人,原来是孔母。孔母对官吏说:"妾夫已死,吾是一家之主,家事都由我承担。所以留宿张俭的罪过,应该只是我一个人,而与他们兄弟无关。"

这一下把官员弄懵了,不知道怎么办才好,只得把供辞申报朝廷。最后,朝中下了批文,把孔褒连坐问斩,孔母及孔融释放回家。

真假曹操

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平定了北方,当了宰相,真是远近闻名。生活在北方塞外的匈奴人也知道曹操很厉害,于是派使者到许昌拜见,

以示通好。听说匈奴来使求见,曹操多了一个心眼。原来曹操个头中等,长得也不

魁梧。为了震慑远人,曹操想了一个办法,他叫自己的一个高大卫士扮作自己,而自己持刀充作卫士。

在接见仪式上,匈奴的使者拜见假曹操,假曹操那高大的身材和仪表堂堂的面容果然使匈奴人十分叹服。但是,不管怎么威严,假曹操始终看着扮着卫士的真曹操的眼色行事。

接见完了之后,匈奴使者回到了驿馆。曹操打发人去问他:"你认为曹丞相相貌如何?"匈奴使者说:"丞相固然高大魁伟,堪为人表。但他身旁的矮个卫士眼光如电,却也是个不平凡的人呢。"

自知必死

袁绍欲起兵讨伐曹操,别驾田丰百般劝阻,他不但不听,反而把田丰关

在狱中。果然不出田丰所料,袁绍在官渡被曹操打得大败,狼狈逃回。关押田丰的狱吏对田丰说:"田别驾,果然你是对的,主公的人马被曹

操打败了。如果主公早听你的话就好了。"田丰听罢,长叹道:"完了,我要死了!"狱吏不解地说:"主公败回,必然后悔没听你的话。因此,他必然把你

释放出来,还要大加重用呢。"田丰摇手说道:"我军要是胜利,主公高兴,或许能把我放了。现在他

大败而回,心情不好,又没脸再见我,看来我是死定了。"正在狱吏将信将疑的时候,袁绍派的使者到了,传袁绍之命,令田丰自

尽。田丰一声长叹,拔剑自杀了。


汗不敢出

三国的时候,魏国有个大臣叫钟繇,他有两个儿子,大的叫钟毓,小的叫钟会。兄弟俩都很小,但都很聪明,又都会写诗、写文章,一时名噪魏都。

魏文帝曹丕也能写诗作文,并且是当时很有名的文学家。他听说钟繇的两个小儿子很有才气,就下令召见他们。

兄弟俩都是头一次进皇宫,头一次见到皇帝。只见哥哥钟毓紧张得满头大汗,而弟弟钟会却泰然自若,头上一颗汗也没有。曹丕很奇怪,就问钟毓:"你头上怎么出了这多么的汗呢?"钟毓恭敬地答道:"见了陛下,战战惶惶,汗就像水一样出来了。"曹丕又问钟会说:"那你怎么一点汗也不出呢?"钟会镇定地答道:"见了陛下,战战兢兢,汗不敢出来。"曹曹丕对钟会的回答很是欣赏。

三国归晋时,钟会成了一名著名将领。

君子之约

东汉时期的孙策,在神亭的地方与一敌将太史慈相斗。二人都摔下马来肉搏,最后还是双方兵马上来把二人分别救了回去。

后来,在芜湖山中,孙策用埋伏的计策把太史慈抓获。他十分赞赏太史慈的武艺,就主动为其松绑。太史慈十分感动,表示愿意投降。孙策笑问道:"在神亭那次战斗中,如果我被你抓住,你能杀害我吗?"

太史慈不假思索地说:"那可不一定。"孙策笑了笑,知道太史慈说的是实在话,心里很高兴。太史慈向孙策说:"我们那边已是士卒离心,如果四散去了,恐怕不好

收复。我想回去把他们都招拢来,投到你的帐下效力,不知道你能不能相信我。"

孙策一听,站起来谢道:"这正是我的心愿呢!我怎么会不相信。咱们以明天午时为期,到时我在辕门外等你就是了。"

太史慈二话没说,单枪匹马地走了。不想太史慈一走,众人都担心起来。有人对孙策说:"太史慈一去,恐怕不会再回来了。"

孙策摇头道:"太史慈是青州名士,一贯重义气,绝不会欺骗我的。"第二天,孙策带领众将来到辕门外,把一根竹竿立了起来,对众人说:

"我与太史慈约定是中午相会,你们看着竹竿的日影吧!"刚好,竹竿的影子指到中午的时刻,太史慈领着对方的兵马匆匆赶了来。

众人一见,都很吃惊,暗服孙策知人。

三国中的"草船借箭"

提到"草船借箭"人们就会想到诸葛亮。其实,那是小说家的张冠李戴。真正草船借箭的人是孙权,而不是诸葛亮。借箭的地方也不在赤壁,而是在濡须口。

公元 213 年,曹操率领百万大军攻克巢湖的濡须口,进逼长江,与孙权隔江对峙。孙权求胜心切,带着一些军将坐上大船到濡须口去偷看曹操大营。赶上江上有雾,曹操疑心大,不敢轻易出兵,只命人放箭。此时,正赶上孙


权营中缺箭,孙权灵机一动,便把船停下来,专门承受敌方的箭只。不长时间,半边船上的箭就满了,船有些偏。孙权下令,把船身调了过来,用船的另一边接箭。直到接满才扬帆而去。

孙权草船借箭,只是侦察敌情时遇到的偶然巧合。而罗贯中为了更好地刻画诸葛亮这一艺术形象,竟把这个"借箭"的故事安在了他的身上。

添字得驴

三国时期的吴主孙权既是一个有雄才大略的人,又是一个很风趣幽默的

人。处理完朝政,闲来无事,也喜欢和臣下们开个玩笑。有一次朝事办完了,孙权叫人牵入一头驴来。这头驴的脸上挂了一张纸,

上面写着:"诸葛子瑜"四个字。众人一见,都瞅着诸葛瑾哈哈大笑起来,有的人笑弯了腰,有的人笑出了眼泪。

原来,诸葛瑾字子瑜,他天生脸长,孙权是以驴脸来比诸葛瑾的长脸。因此引得众人哄堂大笑,诸葛瑾一时显得很难堪。

当时十五六岁的诸葛恪也在朝中为官,他见父亲被人嘲笑,也显得很不自然。但他掩饰住自己的不快,跪下来对孙权说:"请陛下赐笔,臣准备再添二字。"孙权当即命人将笔赐给诸葛恪。诸葛恪拿起笔来,旁若无人地在纸上添了"之驴"两个字。大家一看,满座称奇。孙权下令,驴归诸葛瑾所有。

亡国皇帝讥讽奸臣

晋初的贾充原先在魏主曹髦的手下当官。他依附司马昭,充当司马氏篡

魏的爪牙。公元 265 年,他亲自带领军士,闯入魏宫,杀死了曹髦,并拥立司马炎当了晋朝的第一个皇帝。为此,贾充得到司马炎的重用,被封为高官。

偏是这位贾充干了坏事后不知回避,常常哪里有热闹,就往哪里去,终于惹出了一场不快。

晋武帝司马炎灭了吴国,俘虏了吴帝孙皓,心里十分高兴,便在宫中摆了酒席,令孙皓侍宴。几杯酒下肚,司马炎不禁十分得意,指着孙皓的座位说:"朕设此座待卿,已经好几年了。"意思是说,我早就想抓获你了。不想孙皓笑了笑,指了指司马炎的座位说:"臣在南方,亦设此座待陛下。"司马马炎一听,也哈哈笑了笑,觉得孙皓答得很合体,一时又找不出回敬的话来。

不知什么时候,贾充钻了进来。他为了捧司马炎的臭脚,故意给孙皓出难题,就问:"闻君在南方,凿人目,剥人皮,不知此刑施于何人?"实际上是在揭孙皓滥用酷刑的短处。

孙皓抬头看是贾充,就不紧不慢地说:"人臣敢为弑逆(指杀死皇帝),及奸邪不忠,方加此刑。"

贾充听了此言,顿时羞得面红耳赤,灰溜溜地退下了。

皇帝养"猪"

南朝宋废帝刘子业昏庸无道,他担心他的叔叔们在外地反对他,便把他


们全都召到京城,拘禁在皇宫里。闲来无事,刘子业以戏弄叔父们为乐。湘东王刘或、建安王刘休仁、山

阳王刘休佑三人体格肥胖,又都年长,刘子业十分怕他们三人篡权,总想找机会杀了他们。他给刘或起名叫"猪王",并把刘或的衣服扒光,用木槽子盛饭,让"猪王"去舔食,自己拿着棍子"牧猪"。

刘或当"猪",心里害怕,说不定哪天要被刘子业杀掉。亏得刘休仁多智,替他打圆场,才免去一死。

一天,刘子业让人把刘或手脚绑了起来,中间穿上木杠,叫人抬向厨房,说:"今天要杀猪了。"

刘或一听大惊失色。刘休仁在一边却笑着对刘子业说:"这口猪还不能杀。"

刘子业问:"为什么?"刘休仁说:"等皇太子生日时,杀猪取心肝,那有多好。"原来,刘子

业的一个妃子刚生过太子不久。刘子业一听,觉得有理,便笑道:"也好,且把猪押到廷尉那里关起来,

以后再杀。"过了几天,刘休仁对刘子业说:"把'猪'长期关在廷尉的监狱里,一

定会掉膘的。俗话说,猪应豢养,不宜久拘。"刘子业觉得此话在理,就把刘或放了出来,终于使刘或保住了一条命,后来还当了皇帝。

皇上出家

南朝梁武帝萧衍当了皇帝后,天下太平,他不思改进朝政,却一心信佛,

请了几个高僧为他讲演佛经。久而久之,这位皇帝心血来潮,竟要出家当和尚。

萧衍在京城中建了一个同泰寺,非常华丽。寺建好后,他来到寺中,穿上佛衣,坐在蒲团上念起经来。并声称,自己已舍身为僧,号为"三宝奴"。这下可急坏了满朝大臣,没有皇帝,这成什么国家呀。于是众人都到同泰寺中劝驾,请皇帝回宫。可萧衍一心出家,无法劝动。众大臣公卿无奈,急忙回家凑钱,最后凑钱一亿,纳入寺中,替皇帝赎身,萧衍才回心转意,脱下佛衣回朝视事。

谁知过了不长时间,萧衍又旧病复发,穿上黄色袈裟,到同泰寺中升座,讲经说法起来,几天没有回宫。众大臣无法可想,只得依前次之例,凑钱为皇帝赎身。像这样一共进行了三次。

大同十二年(公元 546 年)三月,年近 80 岁的萧衍又进了同泰寺去讲《三慧经》。这回是白天讲经,晚上回宫,大臣们没有再去为他"赎身"。不想他一连在寺中讲了一个月。

后来,同泰寺着了一场大火,把庙里的泥像和佛像画都烧光了。老态龙钟的萧衍叹道:"唉!这便是佛经上说的,叫作'魔劫'呢。"

吏部郎偷酒

西晋时期,官僚腐败,出现了一批颓废官员。他们放荡不羁,饮酒作乐,

互相调笑,把政务搞得一团糟。


吏部郎毕卓好饮酒,声称:"右手持酒杯,左手持蟹螯,便足过一生。"有一次,他听说自己的邻居有好酒,心里便惦记上了,坐也想,卧也想,

甚至觉也睡不实。后来终于忍不住了,便在半夜里偷偷爬起来,摸到邻居家,凭着一个灵敏的鼻子,找到了酒瓮。

打开瓮口,一股酒香喷鼻而来,毕卓哪里忍耐得住,便在黑夜里扳着酒瓮喝了起来。最后一直喝得酩酊大醉,睡倒在酒瓮边。

天色放亮,邻居起来,发现酒瓮边有人,以为是贼,令人捆绑起来,准备送官。拿烛火一照,原来是邻居毕吏部,酒尚未醒,就笑着把他送回了家。

棋终命尽

南朝宋明帝刘或病重,躺在床上心事重重。他担心自己一旦去世,太子

刘昱年幼,要大权旁落。刘或想,太子继位后,由于太年幼,势必由皇后王氏临朝听政。而王皇

后的哥哥王景文是一个有才能的人,势必要进位为宰相。那样的话,王景文大权在握,说不定会篡位当皇帝。他越想越怕,最后不得不支撑着病体,下了一个诏书,赐王景文自尽,并立刻打发人把诏书给王景文送去。

王景文在家中正和一个客人下棋。棋下得正酣时,有人把皇帝的诏书送来了。王景文抽出信函,看了看放在棋盘的桌子下,继续和客人下棋,直到一盘棋终了,才把棋子装好,拿出敕书对客人说:"有诏赐我自尽。"

客人一听,不禁大惊失色。王景文则取出笔墨,为皇帝写了回书致谢,然后徐徐喝下毒药自杀了。

就是不说"钱"

西晋时出现一批读书人,自视清高,每日里高谈阔论,但对世事却不屑

一顾。人们管这些人叫"清谈家"。黄门侍郎王衍就是一位有名的清谈家。晋武帝曾任命他做尚书郎、元城

令,他都不理政事,整日里只是聚众谈论些虚无的道理和老庄学说,把政务搞得乱七八糟。武帝无奈,只得让他当黄门侍郎这个闲官。

王衍自视清高,鄙视金钱。一遇到某人谈论钱财之事,他就嗤之以鼻,以为污了他的耳朵。他还在家里家外声称:终生不说"钱"字。

可是事有凑巧,王衍偏偏娶了一位嗜钱如命的老婆。他的妻子郭氏是皇后的表妹,常常依仗势力为非作歹,聚敛钱财。王衍对她的所作所为很看不惯,而郭氏对王衍的清高也很瞧不起。

一天夜里,当王衍睡熟时,郭氏叫侍婢拿出很多钱,用钱堆把王衍的床水泄不通地围了起来。

第二天早晨,王衍起床,见四周都是钱,他的妻子郭氏还在旁边站着看他的笑话。王衍不碰"钱",在床上呼唤侍婢:"快,把阿堵物搬走!"始终没有说出"钱"字来。后来人们就把"阿堵物"当做"钱"的代名词。

"为何不吃肉呢?"

晋惠帝司马衷,是一个饱食终日,非常蠢笨的皇帝。他对国家大事知之


甚少,甚至连老百姓的日常生活状况都一无所知。有一天早朝,晋惠帝询问大臣们可有大事来奏,如没有就要退朝了。有个大臣出班奏道:"启奏陛下,目前江南大旱,老百姓没有粮食吃,

已经饿死很多人,请求陛下下诏赈济。"晋惠帝听了十分纳闷,问:"没有粮食,为何不吃肉呢?"群臣听了,大吃一惊,你看我,我看你,都摇摇头,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藏在井里的皇帝

隋朝的军队在大将韩擒虎的率领下攻入南朝陈的京城建康(今南京市)。

在搜索皇宫的时候,怎么也找不到陈朝的皇帝陈叔宝了。在所有的宫殿、花园都查找遍了的情况下,有个士兵在后宫的景阳井上,看到有条绳子通入井下。于是这个士兵马上通知同伙。这伙士兵朝井喊了半天也没有人吱声,于是就有人拣起碎石向井下投去,一不会儿就听到井下有哭声了。军士们觉得有门儿,便一齐往上拉绳子。果然从井里拉出了一男二女。那男的正是陈后主陈叔宝,他的脖子上还系着陈朝皇帝的大印;那两个女的,就是陈后主的两个妃子——张丽华和孔贵嫔。

原来,在隋军入城时,陈宫乱作一团。陈后主无路可走,便想出跳井一法。但是他见井就怕死了,于是就想出了用绳子拴在腰间的办法,连同他两个心爱的妃子,一齐下井了。

韩擒虎接到士兵通报的消息,急忙赶到井边,一看果然抓住了陈后主,心里非常高兴,就把他们押起来,最后送到隋都长安,当了隋朝的俘虏。

皇宫里的村庄

隋文帝的长子杨勇被立为太子后,整日里吃喝玩乐,不务正业。他手下

有几个侍臣为了讨好太子,四处寻求奇珍异宝,还招来几个美女供太子玩乐。久而久之,太子的学业荒废了,人也变得越来越昏庸。

太子的种种恶行传到了隋文帝耳朵里,隋文帝十分忧虑,他打算废掉太子而改立别的儿子。

杨勇听说自己的太子地位要保不住可吓坏了,他急忙把侍臣们找来商量对策。一个侍臣说:"京城附近的新丰有一个叫王辅贤的人,很会占卜,把他找来问问吉凶吧。"

王辅贤来了,对太子说:"我夜观天象,见有白虹贯于太子的宫门,恐怕于太子不利。"

杨勇一听更是着慌,急忙问计。王辅贤说:"只要让太子殿下改做平民,方能避灾。"

古时候的人是十分迷信的,一听说能避灾,杨勇高兴了。于是,他叫人在宫庭的后园里建了一个庶人村。特意盖了几间茅草房,房内是土炕草席。太子则一改往日锦衣玉食的习惯,穿起了土布衣服,吃起了粗菜淡饭,过起了老百姓的日子。

杨勇满以为自己的所作所为能躲过灾难,谁想到他建的"庶人村"竟被皇上知道了。隋文帝十分生气,他派大臣杨素到太子府上去查看。杨素一看,确有其事,向文帝汇报。隋文帝大怒,严斥太子,杨勇不得不脱掉布衣,又


恢复了太子的装束。后来,隋文帝到底废掉了太子,改立了他人。

死在皇帝怀里的鹞鸟

唐朝宰相魏征以犯言敢谏著称。每当唐太宗有什么错误时,他都毫不留

情地指出来。有时即使皇帝生气,他也毫不惧怕,凭着一张说理严密的嘴,非把太宗说得服服贴贴不可。时间一长,太宗就有些怕魏征了。

但是唐太宗毕竟是帝王,吃喝玩乐的习惯是很难改掉的。一次,内侍为他弄来一只可爱的鹞鸟。这只鹞鸟似乎通人性,平常停在太宗的胳膊上戏耍,很得太宗的喜爱。

一天,唐太宗在宫中又玩起了鹞鸟。正玩到高兴的时候,魏征进来有事奏闻。太宗一时着急,忙把鹞鸟藏在怀里。

太宗藏鸟的动作,魏征早就看在眼里。但他装作不知,故意在奏事的时候拖延时间,又向太宗絮絮不止地剖析事理,过了好长时间他才退出去。

魏征走远后,唐太宗急忙打开衣怀,一看,他心爱的鹞鸟早已憋死了。

皇后救"田舍翁"

唐太宗李世民的妻子长孙无忌皇后是一个十分贤德的人,被历代的史学家们誉为李世民的"贤内助"。

一次,皇后的女儿长乐公主出嫁,李世民因为是皇后亲生女儿的关系,便命人办理丰厚的嫁资,并明令要求是长公主(皇帝的姐妹)的两倍。这时,魏征出来谏道:"过去汉明帝欲封皇子,谓我子不得与先帝子相比,要减少等级。今陛下送公主出嫁,反倒比长公主加倍,我真是不理解呀。"

听了魏征的话,李世民很不高兴,他来到后宫把此事对皇后说了。长孙皇后叹道:"我常闻陛下推重魏征,不知何因。今天听了魏征之言,才知他真是社稷之臣啊。"太宗于是减少了公主的嫁资。长孙皇后还派人告诉魏征:"闻公正直,今才得实。愿公常守此志,勿少变更。"由此,魏征更极言敢谏,纠正了太宗不少错误。

有一天,唐太宗罢朝,对长孙皇后说:"哼,我总要杀此田舍翁!"皇后一听很纳闷,忙问:"田舍翁是谁?""就是魏征。"李世民恨恨地说,"他屡次絮絮叨叨,还在朝堂上侮辱

我,所以我必须杀了他才能解恨。"一听这话,长孙皇后马上退了出去,穿上只有盛大节日才穿的朝服,入

内向太宗拜贺道:"我听说皇帝清明才有正直的大臣。现在朝中有像魏征这样正直的大臣,这是陛下圣明的标志,真是可喜可贺呀!"

唐太宗听了,转怒为喜,待魏征又像以前一样了。

舍女争皇后

武则天初入宫时一心想当皇后,但是有王皇后在,她就无法登上皇后的宝座。为此,她挖空心思,想陷害王皇后,希望唐高宗废掉王皇后而立自己。

武则天想当皇后的野心越来越大,最后终于想出了一个恶毒的办法,索


性用自己女儿的性命去换皇后的桂冠。一天,武则天在宫中闷坐,忽报王皇后驾到。她向自己的心腹宫女耳语

了两句,然后躲在幔帐后边。王皇后进屋,宫女跪迎,皇后问起武则天,宫女说她去花园采花去了。

王皇后没有生育过孩子,对武则天刚生的小女儿很喜欢,就抱着小孩哄了好一会儿,直至把孩子哄睡才走。

王皇后走后,武则天才出来。她狠狠心,把熟睡的女儿用双手掐死了。之后,仍用被盖好,出去采花了。

采过了花,武则天陪着皇上来看孩子。不想皇上一掀开被,发现孩子死了。武则天顿时大哭起来,问宫女:"刚才谁来过了?"宫女答:"皇后来过。"

于是武则天大哭大闹起来,硬说皇后害死了他的女儿。唐高宗顿时大怒,大骂皇后无德。后来终于废掉了皇后而改立武则天。

吃屎御史

唐代武则天时期,有一个叫郭霸的人被封为监察御史。因为他对上谄媚,

对下残酷,受到朗野人士的嘲笑。郭霸最先得到的外号叫"四其御史"。原来他在当御史之前任宁陵丞,

本是一个小官。徐敬业在扬州起兵反对武则天,郭霸觉得这是一个向上爬的机会,于是就给武则天上表,自请军前效力。在他的表文里极尽辱骂徐敬业之能事,有"抽其筋,食其肉,饮其血,绝其髓"之语。因此,当他因为此表得到武则天的青睐,被封为御史后,人们背地里都叫他"四其御史"。

郭霸本没有多大才能,升为御史后为了保住头上的乌纱,他又发挥自己谄媚的本领,极力地巴结高官。

丞相魏元忠得病,郭霸赶紧去府上探望。正赶上丞相要大便,郭霸突然想起越王勾践尝吴王夫差粪便而得到信任的例子,当魏元忠大便完了,他竟用手抠了一块,放到嘴里尝了起来,然后对丞相说:"病人的粪便如果发甜,就让人忧虑,今我尝丞相的粪便有苦味,可保无虞了。"

对于郭霸的行为,魏元忠打心眼儿里瞧不起。因为碍于情面,没好意思当面骂他,但心里恨他不干净。病好之后,魏元忠把郭霸吃屎的事情告诉了同僚,于是满朝的人都鄙视郭霸,又改称他为"吃屎御史"了。

说假话

唐时的武则天信佛,在她当政的时候曾下过谕旨,禁止民间屠杀动物。

于是,官民的餐桌上就见不到猪、牛、羊、鸡、鸭、鱼等各类肉食了。不过,聪明的人们还是变着法地去解馋。

大臣娄师德去陕西处理公务,接待他的地方官总不能让朝廷下来的大员吃素食呀。到吃饭时,厨子端上了香喷喷的羊肉。娄师德一见,忙问:"不是有旨禁止屠宰吗?怎么有羊肉呢?"厨子一笑,说:"大人但吃无妨,这羊不是杀死的,是狼咬死的。"娄师德明知道是说假话,但对地方官的一片苦心也心领神会了。

过了一会儿,厨师又端上了一盘鱼。娄师德问:"这又是怎么回事?"


厨师又说:"大人但吃无妨,这鱼也不是杀死的,是狼咬死的。"娄师德一听,啪地放下筷子,大声斥责道:"这是什么话?狼能下水咬

鱼吗?"看到厨子吓得战战兢兢,又接着说:"真是缺心眼儿,你为什么不说这鱼是被水獭咬死的呢?"

姚崇神算身后事

唐玄宗时,姚崇和张说一同在朝廷中做丞相,二人平时关系不睦,各怀

戒心。后来姚崇病危,临终前把他的几个儿子叫到跟前说:"张丞相平素和我不和,他生活奢侈,尤其喜欢服饰玩器。我身死之后,他会来凭吊。你们把 我 平 生 所 有 35珍贵的古玩宝物都拿出来,放在帐子前。张丞相如果连看也不看一眼,那你们就别想活命了,快设法逃出去。如果他看这些东西,就把他喜欢的都送给他。然后立即请他为我写篇神道碑。拿到他写好的碑文后,马上刻成石碑,同时把碑文抄好呈送皇上过目。张丞相平时料事反应没有我快。几天后,他一定会后悔,就会来要回碑文,这时你们就告诉他,碑文已交给皇上看去了,再领他去看已刻好的石碑。"

姚崇死后,张说果然到姚府吊唁,并且一眼就看到了姚崇的儿子们陈列的古玩器物,贪婪地看了三四遍。姚崇的儿子们一一按父亲的话去做了。神道碑文写好几天以后,张说真的派人来取稿本,推说文辞不周,想再改一下。姚崇的儿子领着来人看了刻好的石碑,又告诉他碑文也呈送给皇帝了。来人回去把这一切都告诉了张说。木已成舟,张说已不能把姚崇的儿子怎么样了,他很后悔,丧气地说:"死了的姚崇还能算计到活的张说,我今天才知道我实在是没有他聪明呀!"

冒充皇母的宫女

安史之乱以后,唐室衰微。吐蕃兵 20 万大举入侵,攻入长安,唐代宗带

领随身官员出走,于是宫中妃嫔陷入敌军中,有的丧了性命,有的侥幸逃出。等到郭子仪驱走乱兵,很多宫人都没有下落,唐代宗的妃子沈氏也不知去向。

十多年后,唐代宗的儿子唐德宗继位,他的母亲就是当年丢失的沈氏。德宗急于找到生身母亲,下了好几道诏书,让普天之下都去查寻。

忽有人奏报,说东都洛阳,有一个老太太自称太后,已被官员接入上阳宫中奉养起来,唐德宗不禁龙颜大悦,立即打发人去东都看望。

原来,这个老太太不是太后,而是唐玄宗时期的高力士的养女。她年轻时进宫,与德宗生母经常见面。当时宫女们都发现,她与沈氏容貌特别相像。可巧的是,沈氏哺育德宗时,削水果不小心伤了左指,而她在宫中切瓜时也伤了左指。

可笑的是,她寓居洛阳,年纪一高,就爱说话,而说的都是宫里的事情,于是接触她的人不免动疑。刚好德宗继位,寻找生母,一个最明显的特点是左手指有伤。于是认识她的人为了贪功,马上向官方报告,说她即是太后。地方官不确认,马上向朝中奏闻。朝中为了准确起见,立派几个老年宫女去洛阳,有个女官叫李真一,到洛阳一看,果然就是太后,再问她当年宫中事情,她竟如数家珍。问她是不是太后,她却含糊其辞起来。当地官员为了邀


功请赏,便不管好歹,把高氏老太太奉养起来。此事轰动洛阳,只有高力士的养子高承悦洞悉内情,他怕此事惹恼圣上,

慌忙奏说太后恐非是真。德宗便派高力士的养孙樊景超去洛阳验看。樊景超一看,竟是姑母,不禁说道:"太后也好冒充吗?倘圣上加罪怎么得了!"不想假太后仍无动于衷。樊景超见姑母装傻,便突然大声喊道:"有诏下来,高女伪充太后,令即刻解京问罪!"

高女听了这话,方才着慌,忙说:"我为人所强,并非自己的本意。"樊景超得实,马上返报德宗,并替姑母请罪。德宗说:"朕宁受百欺,而求一真。倘高女因此得罪,谁人再敢向朕报告太后消息?"

于是,一场闹剧就烟消云散了。

"打金枝"

唐代宗有女号为升平公主,嫁给郭子仪的儿子郭暧为妻。古代常把公主叫"金枝玉叶"。

郭子仪是中唐名臣,安史之乱时,他屡立大功,史家评价他对唐朝有"再造之功"。因此唐代宗十分倚重他。而且,郭子仪的为人也十分忠恳,赢得天下人们的普遍赞誉。

郭家是一个大家族,长安城中的亲仁里 1/4 为郭宅所占。郭子仪有八子七婿,都是显贵出身。

唐制,公主下嫁,由公婆拜公主,公主则拱手不答。郭暧年少气盛,对这一礼仪十分看不惯,但因为是新婚不便发作。

一次,郭子仪出镇邠州,又赶上郭暧的母亲过生日,所有儿子儿媳、女儿女婿都去拜寿,郭暧便让升平公主也出去拜寿。公主当时十五六岁,她生长在皇宫,哪见过自己给别人行礼的事情,便说什么也不去下拜。于是,围绕着拜不拜婆婆一事,小夫妻不禁反目,吵了起来。戏剧上说郭暧打了公主,实际没有动手打,只是骂了几句。郭暧在气头上说:"你倚仗着你父亲是天子吗?我父亲还不屑做天子呢!"

升平公主从小娇生惯养,哪能忍受郭暧的责骂?一气之下跑回宫去,在代宗面前哭哭啼啼地告了一状。

唐代宗不是一个糊涂的皇帝,他从来倚重郭子仪,怎能因为子女之间吵架而坏了君臣关系,于是对公主说:"他父亲实是不屑做天子,要不然,天下岂是我家所有?"

刚好这时郭子仪回来了,听说儿子把公主骂回了皇宫,他又急又怕,忙把郭暧捆绑起来,押到皇宫,请唐代宗发落,自己则跪在一边请罪。

唐代宗一见,急命左右人扶起郭子仪,笑道:"不痴不聋,不做阿家翁。小儿女闺闱之言,怎么能在意呢?"于是代宗下令将郭暧松绑,并将劝好的升平公主一同打发回府。

归府后,郭子仪严厉地训斥了郭暧,又令仆人用板子打了他数十下,以教训他出言犯上之罪。

由于郭暧和升平公主之间闹了拜不拜公婆的矛盾,唐代宗便想改定公主出嫁时拜见舅姑的礼仪。但由于朝廷事情太多,没有改定。直到公元 780 年,唐朝才正式下诏,公主拜见舅姑及丈夫的叔、伯、兄、姐的礼仪,和普通人家一样。


"应该禁止月亮再亮"

唐朝中后期,各地藩镇割据一方,自己制定不少"土政策"来搜刮民财。岐王李茂贞就是这样一个小割据者。他为了筹措军费,决定实行油类专

卖,包括点灯油,都要统一到政府有关部门购买,不许私下交易。当时,老百姓已经叫官府搜刮得没有钱了,可是又不能不点灯呀,于是就寻找代用品。最后,人们终于找到了代用品,就是松薪(俗称松树明子)。这种东西很容易点燃,还是很好的照明物。

过了一段时间,手下人纷纷向岐王报告,说老百姓都不来买油了。李茂责问道:"那他们都在点什么呢?"手下人说:"回大人,听说老百姓都在点松薪。"李茂贞于是大怒,一条禁伐松薪(禁止砍伐松树明子)的法令又出笼了。

有个叫张廷范的艺人对岐王说:"不让人们砍松树,老百姓还可能不买油,你的禁令还是没用啊。"

"听你那意思,我还应该禁什么呢?"岐王李茂贞大惑不解地问。张廷范一本正经地答道:"应该禁止月亮再亮。"岐王一听,哈哈一乐,对下面的人说:"算啦,把禁伐松薪的禁令取消

了吧。"

一件小事引起的婚变

唐宣宗是一个提倡节俭的皇帝,对于子女的要求更是严格,几乎到了不尽人情的程度。

他的大女儿万寿公主,下嫁给起居郎郑颢,按常例要用银箔饰车,从宣宗开始,改为铜饰。公主出嫁时,宣宗亲自告诫她,到夫家要严守妇道,不得以皇家贵胄轻视夫族。有一回,驸马的弟弟郑觊得了重病,宣宗打发中使去探望。中使回朝,宣宗询问公主在否,中使答,公主在慈恩寺观戏。宣宗大怒,说:"朕有时怪士大夫家不愿娶公主为妻,至今才知其情。"于是命人把公主叫来,当面斥责道:"小郎有病,你为何不去看视,反倒去看戏?成何体统!"公主一看父皇发怒,吓得连忙请罪,表示洗心革面,不再敢犯。

让人吃惊的是,宣宗的二女儿永福公主,已经选定于综为驸马,下日就要下嫁,公主也很高兴。偏偏在一次和宣宗同席吃饭时,因为一点儿小事怄气,把筷子折断。宣宗大动肝火,愤然说:"你这般性情,怎么能嫁到士大夫家做媳妇?"当即传旨,令四女广德公主下嫁于综。就这样,永福公主眼睁地看着自己的未婚夫被父皇夺去,送给了妹妹。

皇宫里的赌场

朱温篡唐,国号为梁,定都开封,他坐上金銮殿,成为皇帝,但仍不改

过去当强盗的本色。一天,他心血来潮,在宫中特开家宴,和兄弟子侄等欢聚一堂,饮起酒

来。直到喝得酩酊大醉,尚是余兴未尽,马上吩咐,取出五色骰子(一种正六面体的赌具),与家族的无赖子弟们赌了起来。他们聚在一起,吆五喝六,


一掷千金,根本分不出哪个是皇帝,哪个是无赖,哪个是父叔,哪个是子侄。有时甚至赌输了翻了脸皮,互相叫骂起来,弄得皇宫乌烟瘴气。

朱温的大哥朱全昱实在看不下去,不禁抢上前去,把骰盆狠命摔在地上,朱温不禁大怒,竟要奋拳相向,好在被家人拉开,尚是高声叫骂不休。全昱见状,一气之下逃出朝廷,不愿再当皇亲,跑到家乡种地去了。

皇后认干爹

五代十国时,后唐庄宗的妻子刘玉娘,是一个出身十分低微的人。她小

的时候,曾随她的父亲刘山人以乞讨为生。因为军阀混战将她父女冲散,她辗转入了唐宫充当宫女,后来成为妃子。

后唐灭梁,唐庄宗称帝,准备立皇后,刘玉娘便把目光盯在皇后的宝座上。只是她出身微贱,成为她爬上皇后宝座的一个障碍。为此她极力隐瞒自己的出身,谎称父亲是名医并且早亡。因为刘玉娘得到唐庄宗的宠爱,所以唐庄宗答应准备立她为后。

不想正在这时,失散多年的、以讨饭为生的父亲来到皇宫外面来认刘玉娘,声称刘玉娘是他的女儿。一心想当皇后的刘玉娘顿时急了,气急败坏地否认门外的人是她的父亲。于是一声令下,守门的卫兵把年老体弱的刘山人乱棒打走。刘山人大呼:"女儿不认亲爹,天诛地灭,天诛地灭呀!"

不久,刘玉娘真的当上了皇后。只是这位刘皇后出身贫苦,当上皇后便爱财如命,见了钱财便迈不动步。

有一次,她和唐庄宗到河南尹张全义家游玩,张全义献上很多金银珠宝,顿时使刘玉娘喜得合不拢嘴。张全义又办了一桌丰盛的酒席款待皇后,刘玉娘吃得满心欢喜。

酒到半酣,刘皇后便提出要认有钱的张全义为爹。顿时张全义大惊,天下那有皇后拜臣下为爹的事情呀?

无奈刘皇后执意要拜,唐庄宗又拗不过她,只得答应她的要求。于是张全义由内侍们按在座位上,刘玉娘俯身下拜,叫了一声"爹"。

这一声"爹"倒苦了张全义,他又得备一份厚礼送给女儿,以后还得经常进宫去看望,不知又要花费多少钱呢。

伶官巧谏

五代十国的后唐庄宗李存勖一举攻克梁都汴梁,不久便收复平定梁国全

境,成为中原地区的霸主,心中自然高兴,慢慢贪图享受起来。庄宗有爱妃刘玉娘,特别爱看戏,便在宫中养了很多伶官。这些伶官大

多是些不务正业、游手好闲的一班人,他们整日里陪伴皇帝和刘妃歌舞作乐,深得皇帝的信任。不少正直的大臣们都很恨这些伶官,说他们导帝为非。但是其中有一个伶官却很有心计,在庄宗跟前屡以幽默进谏,这人叫敬新磨。

唐庄宗也喜欢和伶官们一起演戏,自起艺名叫"李天下",伶官们皆以"李天下"称他。一天,庄宗在庭中四顾,呼叫"李天下!李天下!"两声,敬新磨则伸出手掌,打了庄宗一个嘴巴,庄宗很吃惊,其他人更大惊失色,等着皇上发作。不想敬新磨从容地说:"李天下只陛下一人,尚向谁呼呢?"庄宗一听,转怒为喜,反而厚赏了敬新磨。


过了几天,唐庄宗又带着伶官员们去中牟县打猎,马队过后,损坏不少庄稼。中牟令跪在庄宗马前,叩头谏道:"陛下为民父母,奈何损民禾稼,令他们转死沟壑呢?"

庄宗大怒,恨他多言扫兴,叱退中牟令,想要治他死罪。这时敬新磨跑过去,拽住中牟令,要他仍然跪下,操着很大的声音,装着训斥道:"汝为县令,独不知天子好猎吗?为什么纵民耕种,有碍天子打猎呢?汝罪当死!"

唐庄宗一听哑然失笑,于是收猎回宫,仍叫他担任中牟令。

好膏药

五代十国时期的前蜀皇帝王建,年轻时是个小无赖。他曾以屠牛盗驴贩盐为业,并为此坐过牢、挨过打,但是他的身上却没有留下伤疤。后来他发了迹,总想以此掩盖这一段不光彩的历史,不承认坐过牢、挨过打的事实。

他当了刺史之后,找了一个很有才能的叫马涓的人作僚属。可是马涓这个人好揭人短,王建怕马涓揭他的底,往往采取先发制人的办法,堵住他的嘴。

有一天,王建当着很多人的面问马涓:"我听到外面有人议论,说我曾服过刑、坐过牢、挨过打,你听说了吗?"

马涓说:"我听说了。"王建仗着自己身上没有疤痕,就当着众人的面,脱了上衣,露出后背,

说:"这都是造摇。请各位看看,要是遭了板子,皮肉能是这个样子吗?"他想以此堵住众人的嘴,不要再议论他那段不光彩的历史。

不想马涓走到王建跟前,用手摸了摸王建那光滑的后背,故作惊讶地说:"这可是天大的奇事,你当时是从哪里弄来的好膏药,怎么一点痕迹都看不出来呢?"

奇特的惩罚

五代十国当中,有一个荆南(南平)国,位于湖北江陵一带。国君高季

兴收留了一个唐朝宗室的后人,叫李载仁。并给了他一个官儿做。李载仁出身皇家,享够了福,又是慢性子。他与平常人的不同之处就是

不喜欢吃猪肉,认为吃猪肉是苦差事,可能人人都不喜欢的。有一次,他要去拜见上司。刚上马,他手下的两个兵卒就打了起来,气

得他不知怎么处罚才好。忽然灵机一动,叫人去厨房中拿了两块饼,端来两大碗红烧肉,罚这两个兵卒当场吃下。

很快,两块吃饼吃了,两大碗肉也见底了。李载仁见这两个兵卒没有痛苦的样子,又严厉地教训一通说:"今后如果再犯,我就叫人在红烧肉里多放点油来惩罚你们!"

砸尿壶

宋太祖灭掉后蜀,后蜀的君臣后妃都成了俘虏被送到宋都汴梁。蜀主孟昶去世以后,他的妃子花蕊夫人得到宋太祖的宠爱,被接进宫去。

为了博得花蕊夫人的欢心,宋太祖命人把花蕊夫人在蜀时所有的用具都带入


宫来,继续使用。其中有一件蜀主孟昶所用的溺器(尿壶)。宋太主一看孟昶的溺器,十分惊讶。原来这件溺器是用各种珍宝装嵌而

成,十分精美华丽。太祖不禁叹道:"一个溺器,尚用七宝装成,试问吃饭时要用什么东西装食物呢?孟昶奢侈至此,岂能不亡?"

叹罢,他命令侍从把这件珍贵的溺器砸得粉碎。

唯亲不用

宋仁宗继位时年仅 13 岁,他的母亲太后刘娥掌权,成为宋朝第一个垂帘听政的皇太后。

有一天,刘太后在召见大臣们时,忽然两眼含泪,满怀深情地说:"国家近来多难,若非你们同心协力,何以能有今天的局面。现在大行皇帝(指死去的宋真宗)的后事已经处理完毕,你们可以把自己的子孙和内外亲戚开列一张名单给我,我当适当照顾他们。"

听了刘后的话,大臣们都以为太后会封他们子侄当官,所以一个个欢天喜地,把子孙侄子及内外亲戚,凡是成年男子都列了出来,恭恭敬敬地交给了刘太后。

刘太后得到这些名单,把它们贴在处理朝政房间的墙上。一旦有某人保举某人做官,刘后便把姓名与墙上的名单相对照。凡是被列入名单上的人她一概不用,大臣们这才叫苦不迭。

这种唯亲不用的办法虽然武断了点儿,但它却收到吏治清明的效果。在刘后掌权的年代里,没有产生权臣集团,这大概与这些亲属名单有关吧。

寇准巧答辽使

宋、辽两国在澶州讲和,议定条款之后,双方罢兵。宋真宗高高兴兴地

回到都城汴梁。因为这次是宰相寇准劝皇上御驾亲征,从而取得了双方和谈罢兵的结果。因此,寇准的声望越来越高。但同时,也遭到了一些人的嫉妒。

有个叫王钦若的大臣首先在皇上面前进谗言。他对真宗说:"陛下,澶州之盟。臣有一个浅显的比喻,好比赌博,输钱将尽,倾囊为注,这叫'孤注一掷'。当时寇准就是拿陛下的生命作孤注一掷,才劝陛下御驾亲征的呢。试想我军若败,陛下处境会如何?"

一句话,说得宋真宗心里发跳,说:"朕今天知道了。"于是,对寇准的信任逐渐减退,不长时间,就罢免了寇准的宰相官职,让他去陕州当官,后来又贬他到边镇天雄军去当官。

一次,辽使从汴梁回国,路过天雄军的驻地大名,见到了寇准,带着幸灾乐涡的口吻对寇准说:"以相公的才望,为什么不当宰相了呢?"

寇准见问,毫无难堪情绪,脸上竟带着乐呵呵的表情说:"我朝天子,因朝廷无事,特地派我到此,来执掌北边关门的钥匙,你又何必见怪?"

辽使一听,无言以对,只好告辞北归。

皇帝行贿

在我国古代,一些有作为的皇帝,往往都要到泰山去封禅,以夸耀自己


的文治武功。像秦始皇、汉武帝等,都进行过泰山封禅。可笑的是,宋代的真宗皇帝本没有什么文治武功,仅凭着几个大臣的帮

助,与辽国达成了赔款的和约,就以为自己了不起,也想去泰山封禅。不想此议一出,立刻遭到宰相王旦等人的反对。接着便今天一道谏章,

明天一份谏书地呈上来,弄得真宗十分沮丧。宋真宗闷坐深宫,思来想去,最后有了主意。第二天,宫中传出一道圣旨,召宰相王旦宫中赐宴。王旦接旨,圣命难

违,只得入宫赴宴。席上山珍海味不可胜数,王旦担心,一旦真宗提出去泰山封禅的事情,自己可怎么回答呢?谁知一直到宴席完了,真宗一句封禅的话也没说,王旦不禁暗自庆幸。

宴罢,王旦一再谢恩。这时真宗说道:"卿日理万机,十分辛劳。今天席上剩有一坛佳酿,朕赏与爱卿,回家和妻儿共饮吧。"

皇上赐酒,王旦不敢不受,只得跪下叩头谢恩,然后拜辞而去。王旦回到府中,见御酒封固甚严,心想,这一定是一坛上等好酒,便高

兴地把坛口打开。不意坛口打开后,一点儿酒味儿也没有。朝里一看,不禁吓了一跳:里面装着满满一坛豆粒大小的珍珠!

王旦不敢声张,只叫家人仔细收藏起来。不久,王旦便四处活动。最后,功夫不负有心人,他竟联络了一批文武

官员共同上表,请求皇帝去泰山封禅。于是,宋真宗高高兴兴地启动御驾,花费了大量金钱,终于实现了泰山

封禅的愿望。

"六甲神兵"

北宋末年,金兵前锋进逼北宋都城汴梁,宋钦宗如热锅上的蚂蚁,几次选帅也无能人应诏。

一天,忽然有一个叫郭京的禁军士兵自报奋勇,说他会"六甲法",可以把金兵全部消灭,并能生擒金兵主帅粘罕。宋钦宗一听,顿时喜出望外,马上召他入朝,授以官爵,赐金帛数万。

郭京奉旨,在京中招募"六甲神兵",所招人数 7777 人,招兵的年龄不拘老少,也不问有无武艺,只要生辰八字相符即可。结果所招之兵除了市井无赖,便是少年顽童,完全是一伙乌合之众。郭京称这些兵为"六甲力士",并在他们当中大封"天兵天将"。郭京吹嘘,只要他的"六甲神兵"一出战,就会把金兵赶过阴山去。然而宋钦宗一次次催他出战,他都一拖再拖。直到金兵兵临城下,他才同意和敌军"交战"。

"交战"时,郭京又要求把原先守城的宋兵一律撤回,原因是"六甲神兵"与敌交战时,有人观看就不灵验了。钦宗听信了他的话,把守城士兵撤了下来,致使数十里长的城墙上没有守兵防守。

"交战"开始了,郭京坐镇城门楼上指挥"六甲神兵"出城,刚过护城河便被金兵杀得大败。眼看金兵用云梯攀上城墙,郭京忙说:"这必须我亲自去作法。"说罢下城,率领残余"神兵"而去,逃得无影无踪。在宫中的徽、钦二帝因此被俘,历时 167 年的北宋王朝就此灭亡了。

"哪是南方?"


公元 1282 年,南宋大臣文天祥已被元军俘获后坐了三年牢了。元世祖忽

必烈亲自劝他投降,并答应他让他当元朝的丞相。文天祥不为所动,斩钉截铁地说:"唯有以死报国,我一无所求。"忽必烈见劝不动文天祥,便决定把他杀了。

来到刑场,监斩官走近前说:"文丞相,你现在回心转意,我去奏明圣上,不但可以免去一死,还可以当丞相。"文天祥怒道:"死便死,还说什么鬼话!"

当时天气很阴,一片灰蒙蒙的。文天祥在刑场上四处张望着,似乎在寻找什么。一个监斩官迷惑不解,以为文天祥回心转意了,忙凑上前去。不想文天样突然问道:"哪儿是南方?"监斩官虽然不明白怎么事,但还是朝南方指了指。这时文天祥跪下了三年来一直没向敌人下跪的双腿,大声对刽子手说:"快动手吧!"

原来,文天祥是要面向祖国就义。

一字斥奸

南宋末年,元军大举南侵。偏安一时的南宋政权,在外敌进犯,内部矛盾日深的情势下,组织不起有效的抵抗。将士们虽浴血奋战,终因寡不敌众,一败涂地。时年仅 9岁的皇帝赵昺在爱国将领陆秀夫的保驾下弃宫丢城往南出逃。

元军派去追杀赵昺等人的头目是宋朝降将张弘范。这个臭名昭著的大叛徒全然不顾往日君臣之义,率军紧追不舍。追至珠海边时,陆秀夫所带人马不敌劲旅,竟被杀绝。面对滔滔江水,陆秀夫仰天长叹,只好背起小皇帝一同投入海中,演出了一幕泣天动地的历史悲剧。

可恨张弘范得意忘形,恬不知耻,竟让人在珠海边的岩山下竖起一块石碑,上面刻上了"张弘范灭宋于此"一行大字,企图以元朝开国功臣自居,名扬天下。

岩山人见此后义愤填膺,欲邀集众人去推倒石碑。山中有一位好读书的人,做事点子颇多。他真不希望看到乡亲们推倒石碑而引来祸端。于是他对大家说道:"何必要去推倒石碑呢?在上面加上一个字,不也能叫张贼'名'留后世吗!"众人忙问加甚字为好,读书人说:"张弘范本是宋将,我们就加上一个宋字吧!"

过了一两天,那块石碑上原来的七个大字前头被加上一个"宋"字,成为"宋张弘范灭宋于此。"张弘范意欲记功立名的石碑,成了他祸国殃民的耻辱柱。人们看后无不拍手称快,读书人巧加一字怒斥奸贼的做法,被传为佳话。

皇帝挨打

金朝开国之初,金太祖完颜阿骨打郑重地与群臣定下誓约:国库中的财

物,只有打仗时才能动用。如果有人违反了誓约,不论是谁,都要打20 大棍。第二代皇帝太宗完颜吴乞买即位后,偷用了府库中的财物去享受,事后

被丞相发觉,赶紧告诉了重臣粘罕。粘罕一点儿也不含糊,马上在朝上揭露


了此事。经过群臣商议,决定处罚太宗。他们把太宗连扶带架请下宝座,打了 20 棍子。打完,又把太宗搀回宝座,然后,以粘罕为首的全体大臣一齐跪下请罪。

事已到此,太宗也无可奈何,只好忍着疼痛将侍从端来的压惊酒喝完,然后恕众臣无罪。

在位时间最短的皇帝

金朝天兴二年(1233 年)十月,蒙古军和南宋军队联合进攻金朝的临时

国都蔡州。金朝的第九代皇帝完颜守绪见大势已去,于 1234 年 1 月 9 日夜里,召来金军元帅完颜承麟,要把皇位传给他。完颜承麟坚辞不受,完颜守绪说:"我把皇位传给你,是出于不得已。因为我身体过于肥胖,行动不便。卿身体矫健,万一能逃出去,金国不绝后了。"听了这些话,完颜承麟答应继承皇位。

第二天早上,完颜承麟继皇帝位。可是,正当大臣们向他行礼祝贺时,南宋军已攻破了南城,蒙古军也加紧攻打西城。金宫无心庆贺新君,众将便匆匆分头指挥巷战去了。

退位的皇帝完颜守绪,听说南城已失,上吊自杀了。危急关头,新皇帝还忘不了给退位的皇帝加谥号,称完颜守绪为"哀宗",并焚烧了他的尸体。

完颜承麟率一小股金兵退守内城,但无济于事。最后终于死在南宋军和蒙古军的刀矛之下。这样,他从继位到被杀,仅仅当了一天的皇帝。

涮羊肉的来历

13 世纪,蒙古人崛起,建起了一支慓悍的骑兵部队。到元世祖忽必烈时,

已经统一了中国北方和今蒙古共和国等广大区域。元军以骑射见长,被称为"马背上的帝国"。

700 年前,忽必烈统率大军南下远征,经过多次战斗,人困马乏,饥肠辘辘。忽必烈顿时想起家乡的清炖羊肉,于是吩咐部下生火杀羊。不想水刚烧开,羊刚杀完,就有哨兵来报,说敌军正向这边开来,仅有 10 里之遥。

此时忽必烈饥饿难捱,便一边命令军队开拔,一边叫嚷:"拿羊肉来!"要吃清炖羊肉是来不及了,伙夫知道,忽必烈脾气暴躁,弄不好要丢脑

袋。于是他手急眼快,赶紧切了一些薄薄的肉片,放到滚开的锅里。一看肉片变了色,就赶紧捞出来,然后撒上盐末、葱花、姜末等佐料,给忽必烈端了上去。

忽必烈抓起肉片,吃在口里,连说:"好吃,好吃!"一连吃了几碗。然后翻身上马,带领军队打仗去了。结果旗开得胜,生擒敌将。

在举行庆功宴时,忽必烈特地点了战前吃的那顿羊肉片。这回伙夫精心选择了羊肉,切得更加仔细,又增加了麻酱、辣椒等调料。让将士们围着大锅涮起了肉片。这一下吃得众人眉开眼笑,忽必烈更是赞不绝口。一个伙夫说:"此菜尚无名字,请帅爷赐名。"忽必烈一边涮着肉片,一边笑着说:"我看就叫它'涮羊肉'吧。"

于是,倍受人们欢迎的佳肴"涮羊肉"就诞生了。


元朝皇陵难寻之谜

一到陕西境内,就会看到秦川原野上那一座座小山似的帝王陵寝。这些大都是汉唐帝王后妃的坟墓。可是到目前为止,我国元代帝王的陵墓却很难寻找。原来,这与当时蒙古族下葬的习惯有关。

据史料记载,古代蒙古人有不宣扬大汗陵寝的习惯。大汗死后,就选一块上好圆木剖开,挖个人形凹槽,把大汗的遗体放入槽内,将两块圆木合拢,然后用三道金箍扣住,扣好后深深埋在草原上。对于新埋好的"墓地"要派兵看守,等到来年新草长出,墓地一带不留任何痕迹时才撤走。这种葬制不但带有神秘色彩,而且也是防止盗墓的最好办法。所以直到今天,元代皇帝的陵墓没有一个被发现。

穷朋友巧讥朱元璋

公元 1368 年,朱元璋登基,建立明朝。但与他从前交往的一些朋友,有

的还过着苦日子。一天,一位穷朋友从乡下来到京城皇宫门前求见明太祖。朱元璋听说是

以前的老朋友,非常高兴,马上传他进殿。谁知这位穷朋友一见朱元璋端坐在宝座上,昔日的容颜似乎没有多大变化,便忘乎所以地直通通地说:"我主万岁!您还记得我吗?从前你我都替人家放牛,有一天我们在芦花荡里把偷来的豆子放在瓦罐里清煮。还没等煮熟,大家就抢着吃,甚至把罐子都打破了,撒了一地的豆子,汤也都泼在泥地上。你只顾满地抓豆子吃,不小心连红草叶子也送进嘴里,叶子梗在喉咙里,苦得你哭笑不得,还是我出的主意,叫你用青菜叶子吞下去,才把红草叶子带下肚里去⋯⋯"还没等说完,朱元璋早就听得不耐烦了,嫌这个孩提时的朋友太不顾体面,于是大怒道:"推出去斩了!推出去斩了!"

后来,这件事让另外一个穷朋友知道了,心想这个老兄也太莽撞了,于是,他心生一计,信心十足地去见他小时候的朋友,当今的皇帝。

这个穷朋友来到京城求见朱元璋。行过大礼,这个人便说:"我皇万岁万万岁!当年微臣随驾扫荡沪州府,打破罐州城,汤元帅在逃,拿住了豆将军,红孩儿挡关,多亏了菜将军。"朱元璋一听,不禁大笑,他认出了眼前的这个是孩提时的朋友,心中更为此人巧妙地暗示他们小时候在一起玩耍的事而高兴,于是让他做了御林军总管,留在了自己的身边。

借鱼上疏

永乐皇帝闲来无事,想到江西吉安一带游玩,传下圣旨,要吉州知府筑

路修桥接驾。刚刚考中学士的解缙得知此事,暗暗思忖:皇上每次巡游奢侈挥霍,百

姓税收加重,劳役陡增,致使民不聊生。这次一定要设法劝阻皇帝,打消巡游念头,使吉州百姓免受荼毒。于是,他连夜赶写了奏折,次日上朝,面奏皇上。

皇上一见奏文,勃然大怒:"解缙,天子出游,乃施恩泽于民间,你因何阻挠?真乃狗胆包天!"


解缙不慌不忙地说:"皇上息怒,解缙上疏,实为龙体之安所致!皇上有所不知,吉州自古有'吉水急水'之称,那里山高无路,唯有从水路走,水急浪大,岂不惊了圣驾。"

皇上想了想,说:"我命吉州府打造巨舟,岂有镇不住'急水'之理!"解缙笑道:"纵然有巨舟,却难过峡江县。江西俗话'峡江峡江,压断

手掌',那里江窄暗礁多,莫说巨舟,就是竹排也很难通过。"说着,解缙招了招手,一位下官捧着一只盘子走来,盘中放着一条扁鱼。解缙呈上扁鱼说:"皇上请看,此鱼产于峡江,江窄,久而久之,连鱼身子也压扁了。"

皇上一看当真,就取消了游吉州的打算。吉安一带百姓得知此事,奔走相告,都非常感激解缙。

海瑞装糊涂

海瑞在浙江淳安县当知县的时候,有一天,驿站的差人来告状,说有一

个人自称是总督胡宗宪的儿子,嫌驿站的马匹不好,把驿吏捆起来倒挂在树上。

海瑞马上带人赶到驿站。他看到穿着华丽衣服的胡公子还在指手划脚地骂人,他身边还放着大大小小的箱子,箱子上还贴着总督衙门的封条,心里立刻明白了,这肯定是胡宗宪的儿子,并且又收了不少赃礼。

海瑞马上有了主意,他叫人把箱子打开,原来里面装着好几千两银子。海瑞变了脸色,指着胡公子,对围观的群众说:"这恶徒真可恶,竟敢假冒总督家里的人,败坏总督名声!那次胡总督出来巡查时,再三布告,叫地方不要铺张,不要浪费。你们看这恶徒带了这么多行李和银子,怎么会是胡总督的儿子呢。他一定是假冒的,要严办才是。"

于是,海瑞把胡公子的几千两银子没收充公,交给国库。又写了一封信,连人一起送给总督胡宗宪发落。胡宗宪看了来信,又看看被捆绑着的儿子,气得说不出话来。他怕海瑞把事情闹大,只得忍气吞声,不敢向海瑞说明他所捉的人就是自己的儿子。银子的事情也不敢再提了。

戏子讽权臣

明朝宪宗时,大太监汪直弄权,私兴大狱,无恶不作。他手下有两名爪

牙,分据文武要津,朋比为奸,气焰非常嚣张。弄得朝政日非,文武大臣敢怒不敢言,而宪宗却蒙在鼓里。

当时宫中有一位名叫阿丑的太监,其人多才多艺,言语幽默诙谐,且又极富有正义感,很得宪宗喜爱。他经常在宫里演戏,是皇宫里的红戏子。

阿丑对汪直的飞扬跋扈早就不满,于是便想通过演戏寻机让宪宗了解汪直。

一天,他给宪宗演了一出"醉酒"戏。戏一开场,阿丑就左歪右斜地佯作醉态,胡言乱语,开口骂人,妙语连珠,诙谐百出。这时,另一演员扮作路人出场,向阿丑作一怪状,忽然大喝一声:"大官出巡,肃静回避!"阿丑无动于衷,似聋子送殡,既不肃静亦不回避,还不住大骂。"什么大官小官,黑猫白猫,你走你的阳关道,我过我的独木桥。老爷在此饮酒,你还不绕道滚蛋?"


路人见状,又大声喝道:"圣上驾到。"阿丑仍旧不动,又醉语道:"圣上还在睡梦中!圣上比我还醉,更糊涂呢——"

两次都没把他吓倒,路人又大喊一声:"汪太监驾到!"阿丑一听顿时脸色发白,"扑"的一声跪倒在地,连连叫道:"死罪,死罪!"

路人问:"阿丑,我方才叫圣上驾到,你都毫无惧色,为何一听见汪太监驾到就怕得要死,跪地求饶呢?"

阿丑答道:"我只知有汪太监,哪里知道有皇上!"宪宗见此,心中不悦,但又一想,觉得阿丑话里有话,也没降罪于阿丑。

自此以后,宪宗对汪直便有所注意,对他也渐渐地疏远了。终于有一天御史徐绣上疏弹劾汪直,宪宗就把汪直流放到边疆,并将其党羽一网打尽。

铲除了汪直及其余党,朝野上下无不举手称庆,文武百官对阿丑这个红戏子更是刮目相看。

离间之计

清太宗皇太极率领清军,避开山海关的明军,在遵化偷过长城,直逼北

京,明军节节败退。皇太极的大军一直打到北京城北的土城关。忽有军士来报,说明朝山海关总兵袁崇焕带兵来了,皇太极不禁大惊。

原来袁崇焕是明朝后期最有名的将领。在宁远城(今辽宁兴城)作战的时候,大败清兵,皇太极的父亲努尔哈赤就是经过那次大战受伤,最后郁闷而死的。因此,皇太极对袁崇焕惧怕三分。

如何对付袁崇焕?皇太极立刻召开军事会议,无奈众人都面面相觑,拿不出办法。只有一个书生模样的人站在那里微笑。皇太极一看,是投降过来的明朝文人范文程。

皇太极觉得奇怪,忙把范文程叫出去偷偷问计。范文程便如此这般地献了一计。

第二天,明军在北京城的德胜门外和永定门外,捡了两份议和书,是皇太极写给袁崇焕的。

第三天,清军后退 5里下寨,并捉了两名明军的太监(明军以太监为监军)。

第四天,明朝的两个太监逃跑了。第五天,消息传来,明军督军袁崇焕、总兵祖大寿被捕下狱了。原来,这都是范文程使的反间计。皇太极写给袁崇焕的"议和书",袁

崇焕根本没看到,就被明军捡去,送到了崇祯皇帝那里。于是,明廷上下对袁崇焕产生了怀疑。

被清军抓去的两个太监,被软禁起来,夜里,有人还陪同他俩喝酒。酒到半酣,有人来找陪酒的清军官员说有密事。陪酒的人来到帐外,明朝的两位太监不禁去偷听,模模糊糊听到"袁督师已经应允"、"不要让明监军知道"等活。二人大惊,原来袁崇焕通敌了!

两位监军逃跑后,向崇祯皇帝密报。崇祯皇帝顿时大怒,把袁崇焕及他手下的亲将祖大寿逮捕下狱。不久,以叛国罪处死。

处死袁崇焕的时候,老百姓不明真相,争食其肉!数年之后,清军入关,占领北京,明朝灭亡,清统一了全国,才公布了

这一历史真相。原来,袁崇焕的死,是一个叫明朝人痛心疾首的大冤案!


清初汉人剃发的由来

电影电视中的清代戏里,凡是男人,他的脑袋上,前半部都剃得光光的,

后边还拖着一条长长的辫子,这是清朝男人特有的发式,它来源于满族习俗。清兵入关,占领北京之后,并没有强迫汉人剃发。上朝时,那些投降清

朝的汉官仍是一色的明朝官服打扮。清军攻下山东时,有个叫孙之獬的进士投降了清军。此人为了讨得新主

子的欢心,竟仿照满族人把头发剃去,后脑勺也扎起了辫子。这还不算,他又脱去汉服,换上马褂,将自己从头到脚地"满化"了。

孙之獬改装的第二天,时逢朝廷大朝。他来到殿上,喜颠颠地往满族大臣那边站。可是满族大臣知道他明明是汉人,不让他往队里站,把他推到汉臣一边。

汉族大臣对孙之獬的媚态本来就讨厌,见到他要往队里站,也一个劲儿地拒绝接纳他。因此两边推来推去,弄得他十分难堪。

下朝后,孙之獬恼羞成怒,挖空心思地写了一道奏疏,对皇上说,现在大清统一中原,官民仍是汉装,这是陛下服从中国,不是中国服从陛下,建议"大清德化所及,汉民衣冠发式,亟宜易俗从满。"

顺治皇帝同摄政王多尔衮等商定,结果,清政府下了一个"薙发令",令中规定:"凡大清军所到之处,汉民限于 10 日之内,尽行薙发改装。服饰仪节,皆遵满制。违逆者,杀无赦。"

于是全国骚然。只见清军所到之处,都押着挑担子的剃头匠。剃头匠的挑子上,挂着一个牌子,上写"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一时间剃头匠奇缺,全国上下都留起长辫。有的人头发不够长,居然割掉马尾冒充,闹出了许多叫人啼笑皆非的笑话。

一次奇特的满汉通婚

清朝实行民族隔离政策,规定满汉不通婚,违者严惩,甚至杀头。但是

有一例奇特的通婚,却是乾隆皇帝一手策划的。乾隆生了一个宝贝女儿,可惜脸上长了一颗黑痣。相士为她算命,说"主

灾",须嫁给比王公大臣更显赫的人家才能"免灾"。乾隆极爱女儿,左思右想,满朝贵族都没有合适的。无意中想到山东曲阜的孔府,为世代公认的大贵族,天下恐怕是没有一家能比,顿时喜上眉梢。但转念一想,孔氏乃汉人,怎么能娶满族皇女呢,不禁左右为难起来。

好在乾隆皇帝是个头脑灵活的人,他巧妙安排,转了个弯,把女儿送到文学殿大学士于敏中家里,认于为义父。于敏中是汉族人,这样,公主就借了"汉人"的光,成了汉家姑娘了。

过了一段时间,乾隆的爱女以于敏中干女儿的身份嫁给了孔子第七十二代嫡孙衍圣公孔宪培,其排场讲究,极其隆重。

现在,到过山东曲阜孔林的人都会看到,在孔子墓东北,有一个豪华墓坊,名为"于夫人坊",这就是乾隆女儿的坟墓。

改字继皇位


清朝入关,统治中国,满族皇帝吸取了以往汉族王朝的教训,即由皇长

子继位的习惯。因为根据这一习惯,不管皇长子是否有能力,都应该当皇帝来管理国家。

那么皇位究竟由谁继承呢?清朝皇帝想出了一个巧妙办法,即老皇帝在世时,根据各皇子的表现,选出一个最有才能的人,把他的名字写在一块黄绢上,藏在一个匣子里。然后,把匣子放在乾清宫的门匾后面。一旦皇帝去世,众大臣赶忙打开匣子,看里面的名字,是谁,谁就是皇帝。

康熙皇帝生前喜欢他的第十四个儿子。因此,他在黄绢上写了"传位十四子"的遗诏,放在了匣子里。

可是,当时的四皇子野心很大,总想当皇帝。他会武功,结交了不少武林高手,但他不知道父皇会把皇位传给谁。一天夜里,他施展轻功,飞上乾清宫的房檐,把小匣偷了下来,打开一看,只见上面写着"传位十四子"。一时,他傻了眼。

四皇子有个心腹,通些文墨,他看了遗诏后,说:"王爷莫慌,我自有办法。"于是,此人拿过笔来,在"十"字上加了一横,竖下加了一勾。于是,遗诏就变成了"传位于四子"了。四皇子顿时眉开眼笑,又偷偷地把小匣送回了原处。

康熙去世,众大臣赶忙取遗诏,结果,四皇子心安理得地当上了皇帝,这就是雍正皇帝。

农夫检阅众大臣

乾隆皇帝南巡的时候,坐着船沿大运河向南行驶,心情十分舒畅。一天

闲来无事,把一个农夫叫到船上,询问收成怎么样,地方官怎么样,农夫一一做了回答,乾隆很是满意。皇上一高兴,又想出一个办法来,他让农夫站在随行大臣们的面前,一一询问姓名,然后判断大臣们是忠臣还是奸臣。

农夫是"奉旨"行事,大臣们只好老老实实地报出自己的官衔和姓名。有干过亏心事的人怕农夫把老百姓的舆论报告给皇上,竟然吓得两条腿直打哆嗦。

农夫看了一遍,也问了一遍,回奏皇上说:"满朝都是忠臣。"乾隆问:"你是怎么知道的?"农夫说:"我看戏剧里头扮演奸臣的,如曹操、秦桧等,脸上都涂着白粉。现在大臣们没有一个是那个模样,可见他们都是忠臣了。"

巧骗遗诏

清代咸丰皇帝去世以后,因为新继位的同治皇帝年纪太小,便由慈安太

后(东太后)和慈禧太后(西太后)同时垂帘听政。东太后慈安因为是咸丰皇帝的正妻皇后,在地位上高出西太后慈禧一

筹,所以,在处理政务上,东太后往往说了算的时候多。可是,西太后是个权力欲极强的女人,她不甘寂寞,往往与东太后争权,结果,两人常常出现磨擦。

一天,两宫太后又产生了矛盾。东太后一脸怒容地对西太后说:"你不


要太轻狂了,先帝在时,可有遗诏在我手里,我随时都可以处治你!"西太后方才还是盛气凌人,一听这话,顿时傻了眼。原来,她也听说咸

丰皇帝临死时,留了一份遗诏在东太后手里。但不知什么内容。听了东太后的话,她才知道是有关她自己的。于是她马上恭顺了下来,连连陪不是。

慈禧太后是一个极有心计的人,她多方派人打听,才知道,东太后手里的遗诏内容是:"那拉贵妃如恃子为帝,骄纵不法,可即按祖制处治。"西太后顿时心凉了半截。于是千方百计地讨好东太后。时间一长,两宫太后就"和好"得亲密无间了。

一次,东太后得了感冒,太医进药,没有什么效果。可是过了几天,病不治而愈。东太后便对西太后说:"看来有病吃药,并不一定管用。"西太后一听,只是神秘地微笑着,不置可否。东太后觉得很奇怪,忽见她的左臂缠着纱布,便问何故。西太后说:"前日见太后不适,进参汤时,我把左臂的肉割了一同煎,听说很有效果,心里也宽慰了许多。"

东太后一听大为感动,连忙拉住西太后的手,连连称谢。之后,亲自取出一个小匣,从里面拿出咸丰留下的那道密诏,叫人把它烧了。西太后顿时感激涕零。

谁知过了不久,西太后居然勾结朝官,左右起朝政来了,根本不把东太后放在眼里,东太后方知上当,但悔之晚矣。过了一段时间,东太后又一次有病,结果,不清不白地死了。有人传说,是西太后做了手脚。

从此以后,慈禧太后大权独揽,为所欲为,左右中国的政治达 30 多年。成为我国历史上最后一位垂帘听政的皇太后,干了不少祸国殃民的坏事。

板桥戏权官

郑板桥当县官时,遇到一个大灾之年,为了救济穷人,他不顾个人的身

家祸福,大开官仓,赈灾放粮。此事被皇帝怪罪下来,被革了职,放还老家。郑板桥雇了一条民船,载着自己的家小和行装,行驶在大顺河上,回扬州老家。

一天,郑板桥觉得江面上好平静,来往的行船不是停靠在码头,就是搁浅在岸边。他一打听才知道,这段江面有一条官船要过,通知所有的民船都要回避。郑板桥听了以后非常气愤,吩咐船工照常驶船,不必理会它。过了一阵后,果然见一艘官船,耀武扬威地开过来,桅杆上挂着"奉旨上任"的旗子,随风招摇。郑板桥心想,好汉不吃眼前亏,这条官船大,载量大,一旦让它撞上就要船毁人亡。但是,我又不能畏缩地躲避它。正在紧张地思考怎么办时,他忽然有了主意。让家人迅速找出一块绸,他亲笔写了"奉旨革职"四个字,也让船工高挂到桅杆顶上。官船上的人一见迎面开来的船,不仅不回避,还占据河心主道,照常行驶,顿生疑虑,经人观望那只船上也挂着一面旗幡,高高飘扬,于是放慢了速度。两船靠近时,官船上出来个大官人,一见是只不起眼的民船,桅杆上挂的是"奉旨革职"的旗帜,便大呼小叫地指责起来。郑板桥道:"你神气什么!你奉旨上任,我奉旨革职,都是'奉旨'吗,我为什么要给你让路?"

这官人气得无话可说,钻回舱里,经人汇报方知是当今名士、书画大家郑板桥的船。他立即改变态度,派手下的人携带一点儿礼物,登船道歉。其实道歉是假,索取郑板桥的字画才是真。


郑板桥听此人是朝中奸臣姚某人之子姚有才,到地方上任,他早就听说这个纨绔子弟除了吃喝嫖赌,没有别的能事。郑板桥心想,送上门的蠢货,何不戏弄他一番。于是应之,手书一诗相赠,姚有才派来的人乐得不得了。拿到郑板桥的手迹到船上交给姚有才,姚有才小心翼翼地展开欣赏,只见那首诗写道:"有钱难买竹一根,财多不得绿花盆,缺枝少叶没多笋,德少休要充斯文。"姚有才把每句诗开头的一个字,连起来一读竟是"有财缺德",不禁气得发昏。

林则徐"回敬"英国领事

清朝时,钦差大臣林则徐来到福州,英国领事宴请林则徐。宴会上,领

事想和林则徐拉关系,林则徐却铁面无私、软硬不吃。洋领事心中不悦,便想捉弄一下这位钦差大臣。一会儿上来一道菜——炸猪排,领事端给林则徐,大大吹嘘了一番,林则徐不知是计,咬了一口,烫得舌头起了泡。这刚出锅的炸猪排表面上没有热气,好像是凉的,林则徐上了当。

几天以后,林则徐设宴回请英领事。饭吃到一半时芋泥端上来了,林则徐向洋领事介绍了芋泥这道菜的特点,说得洋领事口涎欲滴。于是,他毫不客气地把一大勺芋泥塞到了嘴里,顿时烫得他眼泪直流,手足无措,那副狼狈样逗得在场的中国官员放声大笑,英国领事属下的人员想笑又不敢笑,只好强忍着,扶着领事狼狈地离去。

原来,这芋泥虽然刚出锅,一股清香扑鼻而来,却一点热气也没有,和凉的一样。林则徐为杀掉洋领事的傲气,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着实地戏弄了这位不可一世、自命不凡的英国领事。

斥国贼药方

鸦片战争中,三元里人民自发组织抗英斗争。正当义军把英军诱至牛栏

冈,准备围歼时,广州督师奕山却派知府余保纯火速赶去解围,强迫义军解散,护送残敌逃窜。广州人民无不义愤填膺,切齿痛恨。有人别出心裁,写了一个奇特的药方,进行了辛辣的讽刺和无情的抨击:

"余黄堂号(指知府)《精制狐媚药方》,服用之人可以延年益寿,润身肥囊,固宠求荣,加官进爵,实在是偷生得福之妙药。贵客光顾,须认明"专办讲和,情真价真,主顾不误"招牌为记。配方如下:

柔肠一条、黑心一个、厚脸皮一张、两头舌一根、媚骨一副、屈膝一对、笑脸三分、叩头虫不拘多少。

服用方法:用笑里藏刀切碎,口蜜为丸,藏于乌龟壳内。临用时以狼心一个,狗肺一副,煎成糊涂和药送服。"

这是个痛斥卖国贼的绝妙"药方",它嬉笑怒骂,冷嘲热讽,对卖国贼的无耻嘴脸和卑劣行径,勾画得入木三分,揭露得淋漓尽致。

袁世凯巧哄西太后

清朝末年,军机大臣袁世凯从香港买了一辆小轿车。他坐着四处兜风,

觉得挺新鲜好玩。


不久,这件事传到宫里,被慈禧太后知道了。慈禧把袁召到宫里,让他把"稀罕玩艺儿"送到宫里,她也要玩一玩。

袁世凯立刻照办,命司机把车开到宫里,并在一旁伺候西太后登车。但当袁世凯打开小轿车的后门让西太后坐进去时,西太后不高兴了:"怎么,让我坐在后边,前边的座位是留给谁的?"

袁答道:"前边的座儿是车夫坐的。"西太后说:"那不行,让车夫坐在我前边,挡我的道儿?"袁连忙解释:"老佛爷,这种洋玩艺儿都是这样的。"西太后有点火了:"今儿个我非要坐在前边不可,谁要是让我一时不痛

快,我就叫他一辈子不舒服。"听了这话,袁世凯的冷汗都冒出来了。看来不让西太后坐在前边是不行

了,但她坐在前边,这车又如何开呢?袁脑瓜转了几转突然有了主意,他对西太后说:

"老佛爷,这洋人就是怪,他们的前就是咱们的后,他们的后就是咱们的前,您现在要坐在这一边,按洋人的意思是后边,但按着咱们大清国的意思就是前了,您尽管上车,车夫绝挡不了您的道儿。"

西太后听他这么一说,便半信半疑地上了车。袁世凯给西太后关上了车门后忙把司机叫过来,如此这般地吩咐一番。

只见司机上了车,倒开着车在紫禁城里兜起圈子来。西太后坐在车里扭头从车后窗看去倒也很新鲜,车夫果然没挡她的"道儿"。

开着开着西太后又觉得不对劲儿,她问坐在司机身边的袁世凯:"我听说这种洋玩艺儿跑起来像飞一样,可这车怎么开得这么慢那?"

袁世凯乖巧地说:"平时这车能跑得挺快,可今儿个这车上坐的是大清的江山,就开不快了。"

西太后听了笑骂道:"少跟我耍贫嘴。"车又开了几圈,西太后老扭着脖子很不舒服,于是就吩咐停车,从车上

下来了。她对袁世凯说:"这洋玩艺儿也不过如此,没什么意思,坐上老扭脖子怪累人的,你还

是带回去吧。"袁世凯谢过恩后,擦了把汗,如释重负地带着轿车回去了。

假公主和亲

公元前 6世纪,居鲁士统一了伊朗高原,建立了强大的奴隶制波斯帝国。

居鲁士死后,他的儿子冈比西斯继位。冈比西斯听说埃及赛斯王朝的法老雅赫摩斯二世有个独生女长得非常美

丽,便派人去埃及向法老求婚。雅赫摩斯二世不愿意让自己的爱女远嫁异国他乡,但又怕得罪强大的波

斯帝国。经过一番冥思苦想,终于想出一条"两全其美"的妙计,他挑选一个长得绝顶漂亮的女奴,冒充公主,嫁给冈比西斯。

假公主到达波斯,蒙在鼓里的冈比西斯异常高兴,对她十分宠爱,甚至达到了心醉神迷的程度。只是这位假公主本是女奴出身,因为和亲,一下子走进了天堂,不免忘乎所以。在一次和冈比西斯恩恩爱爱、卿卿我我的时候,假公主受宠若惊,得意忘形,向自己心爱的人吐露了真言。


冈比西斯得知自己如痴如狂爱着的"公主",竟是一名下贱的女奴,顿时气得怒不可遏,发狂地大叫起来,随即下令砍下了假公主的脑袋,并立誓发兵消灭埃及。

不长时间,波斯的军队就打进了埃及,埃及灭亡,沦为波斯帝国的一个行省。

古罗马皇位大拍卖

古罗马历史上曾上演过一出丑剧:高贵尊严的皇位竟然被公开拍卖,有

人出高价当了皇帝。公元 193 年 3 月 28 日上午,300 名禁卫军发动兵变,杀害了他们本该保

卫的皇帝珀蒂纳克斯,王位因此出现了空缺。当时罗马帝国的皇帝不但统治意大利,而且还统治着东到幼发拉底河、西至泰晤士河区域的 1.5 亿人民。

事变之后,禁卫军必须另找人当皇帝。他们把这件事交给了元老院中的几位议员,但议员们都拒绝接受这件事。因为珀蒂纳克斯是个诚实正直、深孚众望的皇帝。政府官员和老百姓对禁卫军的谋杀感到不满和愤怒。

禁卫军无可奈何,便异想天开地建议公开拍卖皇位。一个大嗓门的士兵爬上城墙,沿着城墙边跑边喊:"罗马皇位拍卖了!罗马皇位拍卖了!"

消息传出,61 岁的富翁朱利埃纳斯动心了,他毅然地走进了禁卫军把持下的拍卖场。

在短暂的竞争之后,就只剩下朱利埃纳斯和一个阔佬了。两个富翁互不相让,在禁卫军的加油下,拍卖价码直线上升。末了,那位阔佬出价 2.4 亿赛斯特尔,这笔钱等于给了 12000 名禁卫军每人 800 美元。但朱利埃纳斯抢皇位心切,随即出价 3亿赛斯特尔。这个不可逾越的价钱使他如愿以偿,随着拍卖锤一声敲响,罗马皇位就这样卖出去了。

一泡尿救了一座城

15 世纪初,罗马帝国的军队占领了比利时的首都布鲁塞尔。随着形势的

发展。罗马军队被打得焦头烂额,无力再占据这座城市,他们决定撤出。敌人撤出的时候,在城里埋了很多炸药,他们要把布鲁塞尔炸掉。人们

一听说敌人要炸掉这座城市,都纷纷地吓跑了。敌人撤离的时候,点燃了导火索。

长长的导火索冒着烟火,"哧哧"地燃烧着,导火索一点儿一点儿地缩短。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候,从一条小巷子里跑出一个小男孩,他叫于莲。小于莲因为贪玩,还不知道敌人要炸城。他突然看到地上一根导火索在燃烧着,知道这可能是敌人撤走时搞的坏主意。怎么办,用脚踩,怕烧脚。猛然想起自己有泡尿还没尿呢,对!浇尿吧。于是,小于莲向燃烧着的导火线上浇上了一泡尿,一下子把导火索熄灭了。

当大人们纷纷赶回来的时候,一个个争着抱起了小于莲,高呼"万岁!"布鲁赛尔的市长亲自下令,称小于莲是"布鲁塞尔第一公民"。

现在,布鲁塞尔有一座"撒尿小孩"的铜像,是这个城市的特殊标志。各国首脑访问这座城市时,都为小于莲赠送军装,目前已收到了 300 多套各国军服。其中,也有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军服呢。


美国女子雇园丁

有位美国女子到法国首都巴黎旅游。一天,她走到一座漂亮的别墅花园

跟前,看见花园里有一个老头儿,正给花草树木浇水。看到老园丁勤劳操作的姿态和娴熟的技术,这位美国女子想:法国人可真是头等的园丁啊,像这样的人,在美国可是百里挑一呀!现在既然碰上了,为什么不雇一个回国去呢?

于是她走到那位老园丁跟前,问他愿不愿意到美国去做她家的园丁。她可以给他很高的工资,还可以负担他的旅费。

"夫人,"老头回答说,"真是不巧,我还有另外一个职务在身,一时离不开巴黎。"

"你统统辞掉吧!一切我都会给你补偿的。你除了做园丁,还兼做哪种职业?是养鸡吗?"

"不是。"老头说,"我希望他们下次不要再选我,我就能接受你的美差了。"

"选你做什么呀?""选我做总统。""啊⋯⋯"美国女子惊叫起来,"你是——""我是法国总统安理和。"


  • 中华学生百科全书----趣味历史故事
    • 古代避讳的笑话
    • 啼笑皆非的帝王梦
    • 皇帝的业余爱好
    • 娃娃皇帝
    • 古代君王的奇癖
    • 孙膑诈疯脱身
    • 计献美人图
    • 巧猜吕后心
    • 侥幸得官
    • 蒙骗不了的皇帝
    • 抓阄抓出来的皇帝
    • 仁义之家
    • 真假曹操
    • 自知必死
    • 汗不敢出
    • 君子之约
    • 三国中的"草船借箭"
    • 添字得驴
    • 亡国皇帝讥讽奸臣
    • 皇帝养"猪"
    • 皇上出家
    • 吏部郎偷酒
    • 棋终命尽
    • 就是不说"钱"
    • "为何不吃肉呢?"
    • 藏在井里的皇帝
    • 皇宫里的村庄
    • 死在皇帝怀里的鹞鸟
    • 皇后救"田舍翁"
    • 舍女争皇后
    • 吃屎御史
    • 说假话
    • 姚崇神算身后事
    • 冒充皇母的宫女
    • "打金枝"
    • "应该禁止月亮再亮"
    • 一件小事引起的婚变
    • 皇宫里的赌场
    • 皇后认干爹
    • 伶官巧谏
    • 好膏药
    • 奇特的惩罚
    • 砸尿壶
    • 唯亲不用
    • 寇准巧答辽使
    • 皇帝行贿
    • "六甲神兵"
    • "哪是南方?"
    • 一字斥奸
    • 皇帝挨打
    • 在位时间最短的皇帝
    • 涮羊肉的来历
    • 元朝皇陵难寻之谜
    • 穷朋友巧讥朱元璋
    • 借鱼上疏
    • 海瑞装糊涂
    • 戏子讽权臣
    • 离间之计
    • 清初汉人剃发的由来
    • 一次奇特的满汉通婚
    • 改字继皇位
    • 农夫检阅众大臣
    • 巧骗遗诏
    • 板桥戏权官
    • 林则徐"回敬"英国领事
    • 斥国贼药方
    • 袁世凯巧哄西太后
    • 假公主和亲
    • 古罗马皇位大拍卖
    • 一泡尿救了一座城
    • 美国女子雇园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