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爾袞的母親阿巴亥年紀輕輕,為什麼要給努爾哈赤殉葬?

顏煥原


為努爾哈赤殉葬的大妃是誰? 她就是孝烈武皇后烏拉那拉氏,名阿巴亥,在清太祖孝慈高皇后去世後,阿巴亥被立為大妃。努爾哈赤死後,皇太極以努爾哈赤之命為由,逼迫阿巴亥殉葬,諡號孝烈武皇后。




阿巴亥嫁給努爾哈赤時年僅12歲,她一共為努爾哈赤生了3個兒子:阿濟格、多爾袞和多鐸。 阿巴亥年輕貌美,因此努爾哈赤對她十分寵愛。在一次晚宴的時候,努爾哈赤看著年輕美麗的阿巴亥,想著自己終會一天天地老去,不得不考慮起自己百年之後將阿巴亥託付給何人的問題。

後金有兒子在父親死後娶繼母、父妾的習俗,因此努爾哈赤有讓自己的第二個兒子代善繼娶阿巴亥的打算。


代善知道父親的這一想法後,十分高興,而年輕的阿巴亥也希望在努爾哈赤死後在後金複雜的政權中找到自己的靠山。但是由於努爾哈赤的小福晉德因澤的告發,在天命五年(1620年)引發了大妃事件。


德因澤首先告發說:阿巴亥送食物給代善和四貝勒皇太極吃,皇太極雖然接受了食物但沒吃,而代善接受之後就高興地吃了;她還告發說,阿巴亥經常深夜出宮到代善家去;不久德因澤又告發阿巴亥在舉行聚會時,故意精心打扮並與代善眉來眼去。

努爾哈赤經過一系列的調查之後,認為情況基本屬實,可是由於家醜不可外揚,於是以私藏金銀的罪名將阿巴亥“離棄。


但歷史上也有很多人認為,德因澤之所以告發阿巴亥,是受到皇太極的指使,皇太極的目的是在於排擠代善,而德因澤的目的無非是為了打擊阿巴亥。

天命十一年(1626年),努爾哈赤在外身染重病,命阿巴亥前往。但不幸的是,還沒等到阿巴亥趕來,努爾哈赤就病故了努爾哈赤的兒子皇太極便以努爾哈赤之命為由,逼迫阿巴亥殉葬,阿巴亥當時只有37歲,諡號孝烈武皇后。


天天開心歷史


阿巴亥,努爾哈赤最寵愛的大妃,也是第四任大妃,地位相當於皇后。1601年,年僅12歲的阿巴亥在叔叔布佔泰的安排下嫁給了43歲的大叔級丈夫努爾哈赤。機靈聰敏的阿巴亥很快就受到了努爾哈赤的寵愛,陸續為努爾哈赤生下了三個兒子,分別是十二子阿濟格、十四子多爾袞、十五子多鐸。

1626年,努爾哈赤在寧遠大戰之後,因明朝大將毛文龍進攻鞍山,後金後方吃緊,開始回師瀋陽,在回瀋陽的路上因背瘡突發而死。滿洲人素有殉葬的風俗,一般是自己的小妾而且沒有幼子。但是奇怪的是阿巴亥當時不但是大妃,而且還有兩個未成年的幼子多爾袞和多鐸。為何會被選中殉葬?

一切都來源於努爾哈赤死後的皇位爭奪戰!

努爾哈赤到底有沒有留下遺詔,指定陪葬人

為什麼是阿巴亥?據現在的史料記載,是以皇太極為首的諸貝勒借努爾哈赤遺命,來逼迫阿巴亥殉葬。《武皇帝實錄》記載:

帝后饒丰姿,然心懷嫉妒,每至帝不悅。雖有機變,終為帝之明所制,留之恐為國亂,預遺言於諸王曰:吾終必令殉之。

這段文字為後人所記載,顯然有失偏頗。努爾哈赤已死,紅口白牙,無憑無證,怎麼能證明努爾哈赤有這樣的遺言呢?

而且,在努爾哈赤臨死前曾緊急召阿巴亥到清河湯泉療養地,和阿巴亥有一番密談,此時努爾哈赤已經病危,肯定是交代後事,不出所料的話應該是立阿巴亥為皇太后,立多爾袞為繼承人。因此不可能指定阿巴亥殉葬。

所以在《武皇帝實錄》中有這樣的記載:

為國事,子孫早有明訓,臨終遂不言。

也就是說,關於後事問題,努爾哈赤已經早有安排,所以他臨死的時候並沒有留下什麼遺言。

為什麼皇太極一定要阿巴亥死?為什麼是殉葬?

努爾哈赤死後,圍繞著汗位的繼承問題,幾大貝勒之間展開了一番爭奪,當時最有實力競爭的當屬四大貝勒,也就是大貝勒代善,二貝勒阿敏,三貝勒莽古爾泰,四貝勒皇太極。

但是大貝勒代善因為和阿巴亥有緋聞,被努爾哈赤處罰過,加上他性格忠厚,無意爭奪汗位,於是就積極擁立皇太極繼承汗位。二貝勒阿敏是努爾哈赤的侄子,並非正統,他與皇太極關係很好,於是也積極擁立皇太極。三貝勒莽古爾泰,曾經弒殺親母,也被努爾哈赤處罰過,不可能被八旗所擁立。所以他也擁立皇太極繼承汗位。

那麼,現在皇太極是否就可以高枕無憂了呢?不!

在他身邊還有一個潛在的威脅,那就是阿巴亥母子四人。滿清以八旗立國,努爾哈赤有令,八旗地位平等,共同面南而坐。而當時阿濟格,多爾袞、多鐸各掌一旗,三旗人馬加上阿巴亥大妃的身份,足以推翻皇太極的汗位。這一點不僅令皇太極畏懼,連其他貝勒也是有所畏懼的。所以,以皇太極的謀略,阿巴亥是必須得死,她死後,她的兩個幼子就好控制了。

但是,怎麼讓阿巴亥死,這是個問題,殉葬就是一個很好的藉口!

於是皇太極聯合代善、阿敏等王公貝勒,假借努爾哈赤遺囑逼迫阿巴亥為努爾哈赤殉葬,完美的解決帶了潛在的威脅,成功的登上了大汗的位置,並在十年後正式稱帝,改國號為大清。

說到這裡,不得不佩服皇太極的佈局能力,二貝勒阿敏被努爾哈赤懲罰的時候,皇太極主動出來為阿敏求情,獲得了阿敏的好感,成功的拿到了阿敏的一票。提前收買了努爾哈赤的兩個庶妃德因澤和阿濟根,讓她們編造阿巴亥和代善的緋聞,一舉打擊了代善和阿巴亥兩個競爭對手。

努爾哈赤死前和阿巴亥的密談到底是什麼內容,現在不可得而知。如果真的是讓多爾袞繼位,那麼阿巴亥為什麼不說?

不說是正確的選擇,在當時的情況下,皇太極已經聯合了眾貝勒,形成壓倒性的優勢,而自己的三個兒子中有兩個還未成年,即便是自己說了,也不會有人相信,反而會給多爾袞招來殺身之禍。以皇太極的性格,如果得知努爾哈赤有這樣的遺言,那麼一定會想方設法的除掉多爾袞。

但是阿巴亥不說,就保全了多爾袞。多爾袞也沒有辜負母親,跟隨皇太極屢立戰功,帶領大軍入主中原,當上了攝政王,成為無冕之王,也算是對得起母親阿巴亥的一死了。


歷史百小生


阿巴亥是一位年輕貌美、溫柔體貼的女人,然而她的命運卻很悲慘。阿巴亥的婚姻身不由已,連同自己的生命也被他人主宰。年僅37歲的她,為什麼要跟隨努爾哈赤而去?

事件的背景

阿巴亥,生於1590年,烏拉部貝勒滿泰的女兒,7歲失去了父親,由叔父布佔泰收養。1601年,叔叔布佔泰為了求得一時的安定,將年僅12歲的阿巴亥許配給43歲的努爾哈赤。

阿巴亥憑藉傾國傾城的容貌和聰穎,深得努爾哈赤寵愛,在13歲的時候就從後宮中脫穎而出晉升為大福晉。短短几年,阿巴亥就為努爾哈赤生育了三個兒子,分別是十二子阿濟格,十四子多爾袞和十五子多鐸。

然而,天公不作美。公元1626年,68歲的努爾哈赤在回盛京的途中病逝。隨後,以皇太極為首的四大貝勒就說努爾哈赤留下遺詔,要阿巴亥殉葬。按照清朝的殉葬制度,嫡妻以及有子女的小老婆不必殉葬。那麼,為什麼努爾哈赤留下遺詔要阿巴亥殉葬呢?

阿巴亥和代善相好,讓努爾哈赤頭頂一片綠草原

按照滿清遊牧民族的習俗,父親死後,由兒子繼承家產和庶母。努爾哈赤準備把阿巴亥賜給自己的二兒子代善,阿巴亥也知道只有抓住代善這根救命稻草才能保全自己的榮華富貴。於是,阿巴亥和代善就迫不及待地開始暗通款曲。

卻不料這件事被皇太極知道了,直接小報告給努爾哈赤。努爾哈赤一聽,火冒三丈,直接廢除了代善的繼承權。阿巴亥在此事件中也被拋棄,與自己的三個兒子在小黑屋生活。但是不到一年,努爾哈赤就接回阿巴亥母子,並且恢復其名分。

因此,阿巴亥的殉死,未必真的是努爾哈赤遺詔,很有可能是皇太極聯合其他貝勒矯詔。原因如下:

第一,清朝的官修史書,無論是《滿洲實錄》還是《太祖實錄》都記載:

“上於國家政事、子孫遺訓,平日皆預訂告誡,臨崩不復言及。”

意思是說努爾哈赤臨終前並沒有留下遺言,這騰空出現的遺詔讓人難以置信。

第二,滿清對於妃子殉死是有規定的:殉夫的都是級別比較低的小妾,而阿巴亥是大妃;殉葬的女子不能有幼子,而阿巴亥當時有多爾袞和多鐸兩個幼子需要照顧。這兩點都不符合殉死的條件。

第三,努爾哈赤生前寵愛阿巴亥,對於她跟代善好上都能寬大處理。而臨終前,努爾哈赤完全沒理由讓毫無過失還在一旁陪伴自己的大妃殉情。他也要考慮自己年幼的孩子吧!

那麼,皇太極等四大貝勒為什麼要矯詔,要阿巴亥殉葬?

第一,努爾哈赤愛屋及烏,很疼愛阿巴亥所生的三個兒子,特別是“聰穎異常”的多爾袞,還將八旗中的三旗交給他們掌管。一旦他們長大成大,勢必成為一方諸侯。

兄弟三人聯手,再加上地位很高的大妃阿巴亥當靠山,那將會成為一股強大的力量,對皇太極等人形成威脅。所以必須抓住時機,在多爾袞兄弟羽翼未豐時,先除掉阿巴亥。

第二,努爾哈赤臨終前,特地召見阿巴亥,和她走完生命的最後五天。

《春坡堂日月錄》記載:努爾哈赤臨終前,將汗位傳給了多爾袞,由代善輔政。如果紀錄屬實,那這個決策很有可能就是努爾哈赤與阿巴亥共同商議的,或者阿巴亥提前已知消息。

努爾哈赤臨終前發生的事以及說過的話,阿巴亥都是見證人。她有最終解釋權,能夠影響到未來的繼承人的合法性。

這樣一來,她自然成了皇太極奪取汗位的最大障礙,必須除掉。

第三,皇太極認為母親的死,跟阿巴亥有很大關係,因此心中痛恨她

皇太極的的生母孟古是努爾哈赤的第三任大妃,年輕貌美,深得努爾哈赤寵愛。然而,當比她年輕十五歲又風姿綽約的阿巴亥嫁給努爾哈赤時,一切都變了。

努爾哈赤把所有的愛都給了阿巴亥,孟古也只能獨守空房。所有的羨慕、嫉妒、仇恨湧上心頭,讓性格內向的孟古鬱鬱寡歡,以至積憂成疾,兩年後就去世了,阿巴亥順理成章地接替大妃的位置。

孟古去世的時候,皇太極年僅11歲,這對於一個11歲的孩子來說打擊很大。因此,他會認為母親的去世與阿巴亥有直接關係,就此埋下仇恨的種子。加上謀奪汗位的需要,新仇舊恨加在一起,皇太極肯定不會心軟。


憶史官


努爾哈赤晚年最寵愛的女人

努爾哈赤一生有四位大妃(相當於皇后),其中三位都先他而逝,包括我們前面提到的孟古姐姐(也有人說孟古姐姐並沒有成為大妃,這樣算就是三位大妃),而第四位大妃,卻是為他殉葬的。她就是多爾袞的母親——阿巴亥。

阿巴亥無疑是努爾哈赤晚年最寵愛的女人。她是我們前面“葉赫老女”中和東哥定了兩次婚的烏拉部布佔泰的侄女。

布佔泰在“九部之戰”中被努爾哈赤俘虜,不過努爾哈赤對他還是很優待的,不但沒有殺,還先後把自己家族裡的三位女子都嫁給了他,包括努爾哈赤自己的女兒穆庫什。

為了討好努爾哈赤,布佔泰也把自己哥哥滿泰的女兒阿巴亥嫁給了努爾哈赤,那一年,阿巴亥才十二歲。

這位烏拉部的小姑娘可不簡單,很快就得到了努爾哈赤的寵愛,並且連生三個兒子——第十二子阿濟格,十四子多爾袞,十五子多鐸。

這個過程中,孟古姐姐因病去世,阿巴亥後來居上,超越其他宮妃成為大妃。

到此,阿巴亥一直是幸運的。在她侍奉努爾哈赤那些年,努爾哈赤統一了女真各部,建立後金,發佈“七大恨”,公開討伐明朝,可謂蒸蒸日上。

阿巴亥的三個兒子,年紀雖小,卻因為是“嫡出”,早早地就被封為“貝勒”,在“四小貝勒”中佔了三個。假以時日,這三個孩子中會不會出一個“汗王”,也不一定啊。可是突然間,阿巴亥的大妃位被努爾哈赤給“擼”掉了,而且還把她趕出了宮廷,另外居住。這是怎麼回事呢?

與“兒子”有染的阿巴亥

原來,是有庶妃(相當於後來的貴人、常在之類的低級宮嬪)告發大妃,說她與大貝勒有染!

大貝勒叫代善,是努爾哈赤的第二子。努爾哈赤和他的原配夫人佟佳氏生了三個兒子,長子儲英,因獲罪而被賜死。次子代善,此時在諸子中居長,也是當時的“四大貝勒”之首。

努爾哈赤晚年,子侄中有“四大貝勒”,大貝勒代善、二貝勒阿敏(努爾哈赤弟弟舒爾哈齊的兒子)、三貝勒莽古爾泰(第五子)、四貝勒皇太極(孟古姐姐的兒子,第八子,後來的清太宗)。

代善居長,軍功多而又老成持重,努爾哈赤自然分外倚重他。可是,代善怎麼會和“小媽”阿巴亥有染呢?

要說這事情還是努爾哈赤自己惹出來的。當時滿族有“收繼婚”的習俗,也就是說,當現任首領(或者是某一家貴族的家長)去世後,繼任的首領可以娶前任首領的妻子為妻,即所謂“收繼”。

努爾哈赤當時已經六十多歲,感覺自己時日不多,而大妃阿巴亥正值妙齡(三十歲左右),她的幾個孩子也小,覺得應該給她們今後的生活找個依靠,所以有一次和代善提出,要把阿巴亥母子託付給他。

當然,努爾哈赤這麼說,不僅是把大妃母子託付給代善,還隱含著想傳位給代善的意思。

這對代善和阿巴亥來說都是一件大好事,可惜的是努爾哈赤的話說得太早了點,反而讓當事人心癢起來。

據說後來,阿巴亥趁著努爾哈赤出征,而代善留守的機會,曾經給代善和皇太極都送過好吃的(對於這些好吃的,代善吃了,皇太極卻沒動)。然後,有人看見大妃在大貝勒面前濃妝豔抹,眉來眼去。更有甚者,有人看見大妃半夜裡往大貝勒家跑……

以上都是告密的庶妃德因澤說的。努爾哈赤當然大怒——我還沒死呢!不過,為了保持體面,他並沒有以這個罪過處罰阿巴亥(那也太丟人了),而是找了另外一個理由——說阿巴亥本性貪婪,私藏財物,所以取消大妃名號,趕出宮去另住。

此事的真相如何,已經無從知曉了。但是,結果是清楚的——有了這麼一段桃色新聞,代善繼承皇位的可能性就徹底沒有了。

那麼剩下的三個貝勒,阿敏是侄子,莽古爾泰人如其名,過於粗魯,有勇無謀,所以——四貝勒皇太極的繼位可能性就大大增加了。因此有人推測,德因澤告的狀,是皇太極授意的。

這一招挺毒,不過阿巴亥的魅力真的很大,被逐一年之後,努爾哈赤就把她召回,恢復了大妃名號。到努爾哈赤臨終之前,他首先招來的也是阿巴亥,是阿巴亥陪伴他走到了生命最後一刻。

被弓弦勒死的大妃子

努爾哈赤賓天,皇太極在眾貝勒的推舉下繼承了漢位。這其中代善的功勞不小,是他帶頭要擁立皇太極的。或許是因為自己於漢位無望,想找個強有力的靠山吧。

這件事發生在努爾哈赤賓天、眾皇子趕來的那一天。可是接下來的這一天,卻宣佈了努爾哈赤的一道遺命——命大妃阿巴亥殉葬。

滿族早期雖有殉葬的習俗,一般是讓奴僕殉葬,大妃殉葬,卻是清朝歷史上絕無僅有的。

努爾哈赤真的那樣記恨阿巴亥的出軌,非得讓她陪著一起死嗎?難道他不顧及那三個年幼的兒子,沒有了孃親的照看,前路兇險嗎?

也有人說,努爾哈赤讓阿巴亥殉葬,是為了給繼位的皇太極掃清障礙——這似乎也沒有必要。因為皇太極不是軟弱的建文帝,非得讓老祖父朱元璋殺盡功臣掃平道路,相反,皇太極此時已經足夠強大,想除掉阿巴亥——他可以自己來。

是的,關於阿巴亥殉葬的另一種說法是,皇太極和其他三大貝勒假傳遺命,逼阿巴亥殉葬。不要忘記,阿巴亥是最後和努爾哈赤待在一起的人,她手中是否會有其他的遺詔——比如,讓多爾袞繼位?即使沒有什麼遺詔,阿濟格三兄弟,如果有這位能幹額孃的支持,後患會有多大?所以,要除掉阿巴亥的,應該就是皇太極,而且這次,他辦到了。

在努爾哈赤去世後一天,大妃阿巴亥殉葬了。臨死前,她哭著要求四大貝勒照顧好她的孩子們,得到肯定的答覆,才自殺身亡(也有更恐怖的傳說——是用弓弦勒死的)。

其實,還有兩個殉葬者,就是前面告發阿巴亥的庶妃德因澤以及另一位和她交好的庶妃阿濟根。——唉,滅口滅得真乾淨。

阿巴亥死了。她的三個兒子,阿濟格,多爾袞,多鐸,後來為皇太極衝鋒陷陣,都立下赫赫戰功。再後來,皇太極死後,多爾袞成了攝政王,帶領清軍入關,一時間權傾朝野。

為了給自己“殉葬”的“額娘”一個交代,阿巴亥被追封為孝烈武皇后。不過,這次死後的追封時間也很短暫。多爾袞因病在永平去世,成年後的順治帝因為對多爾袞的仇恨,剝奪了阿巴亥的皇后追封,連牌位也移出了太廟。


邊讀邊看話歷史


阿巴亥殉葬是被皇太極逼迫,還是因為努爾哈赤的遺命?阿巴亥的三個親兒子為啥沒有站出來保護她呢?

這要從阿巴亥的生平說起,傳說阿巴亥小時候不僅貌美,而且善“機變”,阿巴亥十二歲時嫁給努爾哈赤,十三歲被被封為大福晉,這對一個沒有子女和資歷的少女來說,就不僅僅是努爾哈赤的寵愛了,也說明她非常的善“機變”,懂得討好努爾哈赤,使其相信她能做好大福晉,其後生了三子,就是阿濟格、多爾袞、多鐸。

但努爾哈赤比阿巴亥大31歲,後金有收婚習俗,“嫁娶則不擇族類,父死而子妻其母”。 就是說父親死後,兒子可以將他的後母收做妻子。努爾哈赤因喜愛阿巴亥,就為她考慮,跟她說:“我死後,你可以嫁給代善”,代善是努爾哈赤二子,大貝勒,阿巴亥聽者有心,也為了保住她的地位和年幼的三子,就私下裡跟代善多交往。

代善是努爾哈赤指定的汗位繼承人,皇太極為了汗位,就指使努爾哈赤的庶妃德因澤告發:阿巴亥和大貝勒代善來往密切,大福晉裝扮豔麗,穿金戴珠,半夜出宮去大貝勒府幽會。努爾哈赤大怒,但這件事牽扯到大福晉和大貝勒,是自己最親近的人和汗位繼承人,思考再三之後,努爾哈赤決定壓下此事,就對眾人解釋說:“我說過,死後要將大福晉及其三子託大貝勒照顧,所以大福晉交往於大貝勒”。

努爾哈赤親自出馬平息了這件事,其他人根本不會有任何異議或者懷疑了,但是後面事情的發展就不是努爾哈赤所能料想到的了,這個計策非常惡毒,就是不能辯解,越說越讓努爾哈赤憤怒,其他人看到了,就在一旁煽風點火,努爾哈赤雖然同意讓阿巴亥嫁給代善,但那是他死了以後,還沒死呢,阿巴亥就跟大貝勒代善私下幽會,深情款款,這就太過分了,於是一怒之下,就派人去阿濟格喝阿巴亥的孃家搜出金銀珠寶,然後以此為由,將大福晉休棄。

此後,努爾哈赤提升了庶妃德因澤和阿濟根的地位,但兩人根本替代不了阿巴亥擔不起大福晉的責任,於是努爾哈赤佔領遼陽之後,不得不召回休棄了一年的阿巴亥,將其重新立為大福晉。由此可見,努爾哈赤依舊信任阿巴亥,需要她為自己的事業助陣。

此次復出,阿巴亥一改從前,帶領後宮眾菲接觸政務,走向前臺,比如出席東京城的奠基典禮,奔赴廣寧前線慰問,隨大汗為墾地開邊出行等,這時的她也就更遭到皇太極等貝勒的忌憚,但努爾哈赤還沒死,大福晉的地位不可動搖。

1626年正月,68歲的努爾哈赤自知大限已到,就乘船從太子河順流而下,到渾河,命人去請大福晉阿巴亥,阿巴亥乘船相迎,然後一起到璦雞堡時,帝崩。阿巴亥沒有了靠山,孤苦無助,痛哭不已。趁努爾哈赤屍骨未寒,皇太極就抓住時機,聯合眾貝勒,衝進後宮,傳達遺旨,逼迫阿巴亥殉葬。

阿巴亥不得不死的理由:

其一是努爾哈赤的遺命,史書記載:“後饒丰姿,然心懷嫉妒,每致帝不悅,雖有機變,終為帝之明所制。留之恐後為國亂,預遺言於諸王曰:"俟吾終,必令之”。阿巴亥是國母,權力很大,參與朝政,且很不安分,但最終被努爾哈赤的英明所制,恐後來人無法制約她,讓她以大福晉的地位作亂,所以努爾哈赤留下遺囑給眾貝勒:我死後,一定要讓她殉葬。這其中包括她的三個兒子也接受了這樣的遺命。

其二,政治需要,對於正在爭奪汗位的皇太極來說,處死阿巴亥不但可以打擊代善,讓他失去爭奪汗位的一大助力,而且可以對付阿巴亥的三個兒子,倘若阿巴亥和其三子聯合,那麼對即位的新君將是一個巨大的政治威脅。權衡再三,也只有先下手為強,藉此良機先行除掉阿巴亥。

其三,阿巴亥的三個兒子,阿濟格、多爾袞、多鐸的實力都不太強,再加上皇太極以父汗的遺命做為要挾,他們不敢不從。

所以,說皇太極讓阿巴亥為努爾哈赤殉葬,倒不如說,在這件事上,皇太極不過是順水推舟。而其三子沒有救母,也是遵從父命以及當時的實力有限,假設努爾哈赤再晚死十年,多爾袞就有能力跟皇太極抗衡,阿巴亥可能就不用陪葬了。大家以為呢?


朱君看史


既然你誠心誠意的問了,我便認認真真的回答你。

多爾袞的母親是努爾哈赤最後一個正妻阿巴亥。在皇太極母親做正妻的時候,阿巴亥還只是努爾哈赤的小福晉。後來因為努爾哈赤的寵愛,在皇太極母親死後,阿巴亥越過各個比她年紀資歷都大的福晉們做了正妻。


阿巴亥一口氣生了阿濟格、多爾袞和多鐸三兄弟。

在努爾哈赤臨死的時候,不知出了什麼事情,最後他下令阿巴亥殉葬。有種傳說是講因為女真人遊牧民族的慣例,父死而子繼娶其妻是天經地義的。因此,阿巴亥和努爾哈赤原定的繼承人代善之間有些曖昧,被告發了。


而之前,女真人也就是滿人幾乎沒有讓有子的未亡人殉葬的先例,更何況多鐸當時還非常小。最後阿巴亥還是殉葬了!阿濟格和多鐸對此都很不滿,唯有多爾袞從小和皇太極等交好,不持異議。從歷史來看,皇太極多爾袞的兄弟情遠勝多爾袞和阿濟格多鐸這兩個同胞兄弟的。

在皇太極的信任和託付下,多爾袞一生戰功赫赫。但是也落下了一身傷病。多爾袞一生妻妾成群,卻沒有兒子,只有一個朝鮮李氏所生的女兒。這一點非常令人驚訝,因為別的兄弟都是娶的滿人或者蒙古人做妻子生孩子,而多爾袞唯一的女兒竟然是和一個這麼語言不通又容易掩藏身世的朝鮮人一起生的!令人懷疑——多爾袞受過戰傷,早已失去生育能力!


所以孝莊讓兒子封多爾袞為“皇父攝政王”是可能的!因為多爾袞無子,即使他篡位成功,最後也只能交給自己兄弟的兒子來當皇帝。既然順治都已經叫他“皇父”了,那為什麼不交給皇太極的兒子順治當算了!

多爾袞是死於外出遊獵過程中的意外。


關於這一點,有許多傳說。真相是他一死,順治就開始反攻倒算他。對於兒子對多爾袞瘋狂的反攻倒算,孝莊完全做壁上觀。所以什麼多爾袞和孝莊的情史之類的,完全是無稽之談。一方面多爾袞沒有生育能力,另一方面孝莊待多爾袞也就是純利用。


江水趣談


皇太極讓阿巴亥給努爾哈赤殉葬是為了滅口,為了給自己今後的統治消除隱患!

努爾哈赤撒手人寰後,皇太極在眾貝勒的推舉下(有威逼因素)繼承了汗位。曾是皇位準繼承人的代善對皇太極上位蹶功至偉,他是擁立皇太極登基的始作俑者。

他因早前與努爾哈赤的大妃阿巴亥有染,事洩後,被努爾哈赤否決了儲位繼承人,他在自知繼位無望時,就轉身尋找靠山。於是,在擁立皇太極當皇帝的事情上他活躍,也最積極!



努爾哈赤殯天、眾貝勒、皇子趕到第二天,皇太極卻宣佈了努爾哈赤的一道遺命:命大妃阿巴亥殉葬。

滿族起源於後金,早期有讓奴僕殉葬的陋習。大妃殉葬,在清史上是絕無僅有的。尤其是,阿巴亥還生育了三位皇子。按道理,無論如何,人殉也輪不到阿巴亥頭上。

有史料表明:努爾哈赤是記恨阿巴亥的出軌讓她殉葬的!我覺得可信度不大,因為,滿族無漢人的貞操觀念,有父死子繼後母的傳統。又阿巴亥後來還是得到了努爾哈赤的寵溺,而她最小的兒子尚幼,還需要阿巴亥來照料!估計努爾哈赤生前要阿巴亥殉葬的記載是皇太極等人令史官杜撰的。



皇太極為什麼讓阿巴亥為努爾哈赤殉葬?

1.主事是為了滅口

阿巴亥是努爾哈赤彌留之際待在他身邊的人,努爾哈赤是遺囑她自己最清楚!如果努爾哈赤真的要求陋巴亥為自己殉葬,阿巴亥也不會直接告訴皇太極的,除非她是二百五!

她手中保不定有努爾哈赤真正的遺命!比喻:讓多爾袞繼位、大妃聽政;比喻:降低品格有汙點的代善身份、剝奪其軍權;比喻:讓能征慣戰的皇太極遠離政治中心等等!

努爾哈赤是英明果斷的人,他是絕不會置身後的政局於不顧的!自己打下江山不易,不可能就繼承人他問題連隻言片語都沒留下!

2.為根除潛在的隱患。

縱使沒什麼遺詔,阿濟格三兄弟在這位人緣較好、對政治非常感興趣、長䄂善舞的額孃的配合支持下,也會給皇太極執政留下隱患!從利益上講,以葬葬的方式除掉阿巴亥的,就是足智多謀的皇太極!作為要統一中國的政治家,他要求阿巴亥殉葬,在當時的背景下幾乎是順理成章的事!


努爾哈赤去世後的二十四小時不到的時間,大妃阿巴亥就殉葬了。臨死前,她淚流滿面,要求四大貝勒照顧好她的孩子!在得到肯定的答覆後自殺身亡。之前告發阿巴亥與代善有染的庶妃德因澤以及另一位與之交好的庶妃阿濟根,也一起殉藏了!


希望星晨58298869


多爾袞的母親阿巴亥是最後一個為丈夫殉葬的皇后。

阿巴亥是努爾哈赤的大妃,相當於皇后。歷史上皇后為皇上殉葬的也是絕無僅有的。阿巴亥不幸,成為了為皇上殉葬的皇后。

1.阿巴亥不是主動要求殉葬,而是被迫殉葬。

努爾哈赤死後,諸王爺拿出努爾哈赤遺囑,說是努爾哈赤要求她殉葬。

此時,阿巴亥的大兒子阿濟格二十二歲,多爾袞和多鐸分別是十五歲和十三歲,都還年幼。

阿巴亥無奈,只好赴死。死前她表示是自己願意追隨先帝:“吾自十二歲事先帝,豐衣美食,已二十六年,吾不忍離,故相從於地下。”

阿巴亥說完冠冕堂皇的話後,請求在場的兒子們,好好善待她的孩子。大家一致答應善待弟弟們,37歲的阿巴亥從容受死,被弓弦勒死。

2.阿巴亥死,有皇太極忌憚她的身份和勢力的原因。

阿巴亥丰姿俊美,頗有心機。她能籠絡代善,也能籠絡其他人,因此,她有一些勢力。

孝莊太后就輔佐自己的兒子上位了。如果阿巴亥活著,她很可能輔佐自己的兒子上位。影響朝廷的穩定。

3.阿巴亥的三個兒子太優秀,引起皇太極的警惕,如果阿巴亥活著,他的位置就不穩定。

阿巴亥很受努爾哈赤寵愛,她生育了第十二子阿濟格、第十四子多爾袞和第十五子多鐸。這三個兒子都被封為貝勒,每個人都是旗主。

後金一共八旗,皇太極有兩旗,阿巴亥的兒子佔據三旗,阿巴亥的力量不可小覷。

其他幾個旗主也忌憚阿巴亥的力量,所以阿巴亥只能死。

4.跟著阿巴亥一起殉葬的還有兩個庶妃,阿巴亥只能接受殉葬的事實。

阿巴亥死後,她的兒子多爾袞和多鐸迅速成長起來,為了清朝入關立下了不朽功勳。

阿濟格的女婿是大清朝康熙年間的名臣明珠,外孫子是大名鼎鼎的納蘭性德。


潤楊閬苑


用最簡單話說就是權力鬥爭的犧牲品。阿巴亥以自己的犧牲為代價,保住了自己三個兒子的性命,但問題是,繼任汗位的皇太極為何非要阿巴亥殉葬。應該說,當時阿巴亥多爾袞母子並沒有威脅到皇太極汗位。這其中又有什麼內在原因呢?

這裡要說明一點的是,努哈赤死的時候,根本沒有留下遺旨誰繼承汗位,公元1626年,天命十一年在兵敗寧遠城之役以後,努爾哈赤身染重病,八月十一日努爾哈赤暴斃。所以沒有留下任何意思誰繼承汗位,當時努爾哈赤有八個兒子,這八個兒子裡有資格爭取汗位的是四個人,一個是努爾哈赤正妻佟佳氏所生的代善(次子)。側妃富察氏所生的莽古爾泰(五子)。但側妃富察氏努爾哈赤不受寵,後死於自己親生兒子莽古爾泰之手,還有就是由葉赫那拉所生的皇太極(皇八子)皇太極母系一脈勢力單薄。最後一個就是阿巴亥的三個兒子多爾袞,多鐸,阿濟格。(以多爾袞為主)。在當時代善是兩紅旗旗主時年43歲,莽古爾泰領正藍旗旗主時年39歲。皇太極領正白旗旗主34歲。多爾袞15歲,沒有領旗,但儘管如此,除四大貝勒之外,多爾袞是領有牛錄最多的主子。

阿巴亥,烏喇那拉氏,她是清太祖努爾哈赤的第四任大妃(正妻),多爾袞,多鐸,阿濟格的生母,阿巴亥是努爾哈赤後期最寵愛的女人,因此在晚年的努爾哈赤後宮中阿巴亥就是實際上的皇后,在成為努爾哈赤的第四任大妃後,阿巴亥就成了清太祖的後宮第一人。努爾哈赤有意將汗位傳給多爾袞,多鐸,阿濟格三兄弟之一。不一定是多爾袞。我們完全有理由相信,如果努爾哈赤多活5年,多爾袞等三兄弟再成長几年,整個大清都很可能被他們母子四人控制。因為當時,努爾哈赤已有遺訓,日後多爾袞為鑲白旗主,多鐸為正黃旗旗主。阿濟格是鑲黃旗旗主。只不過努爾哈赤突然死亡沒有形成而放棄。只能說可惜了。

因此在這種情況下,無論何人繼承汗位人都不會給自己留下巨大隱患和威脅。在這一點上,無論皇太極和誰上位都不能留的,再就是阿巴亥在後宮生性善妒,為眾後宮嬪妃所厭惡。努爾哈赤對此也十分清楚,清史稿記載中對此留有最有名七個字:俟吾終,必令其殉之。但是否是後來補上的,不得而知。可以說,在當時最具實力的就是多爾袞三兄弟。他們的失敗在年紀幼小。沒有實際控制三旗旗主,還有就關阿巴亥和代善的“緋聞”就此代善的汗位徹底喪失。

但也就此代善一脈也記恨上了阿巴亥。認為阿巴亥害得自己失去汗位,代善在自己喪失汗位繼承的問題上沒有站在多爾袞等三兄弟一側。而是推舉和支持了當時實力最弱的皇太極。皇太極本人的優點是,關鍵在於正值英年,年齡合適。為人睿智(7歲主事)。善於團結宗室和朝臣。為人心計很深,代善與阿巴亥“緋聞”就是他一手導演,最後就是戰功赫赫。這些都是多爾袞這個15歲的少年所不具備的。在代善的支持下,以及包括阿敏,濟爾哈朗,莽古爾泰支持下,得以繼承汗位。

但皇太極上位第一件事就是讓阿巴亥殉葬,除了上面的原因之外,還有就是皇太極認為自己的母親葉赫那拉因阿巴亥而死(爭寵,鬱鬱而終)。11歲就失去母愛的皇太極對此一直銘記於心,母親多年的憂鬱和仇恨,讓皇太極發誓要為自己的母親報仇,再加上權力的爭奪。必然母親的在天之靈得到安息。機緣巧合之下,借努爾哈赤遺詔逼迫阿巴亥為自己的父親殉葬,除掉自己的這個眼中釘、肉中刺。在皇太極等人的再三逼迫下,阿巴亥無奈自盡而死,時年37歲。這一幕給多爾袞留下了最深刻的印象。這也給皇太極死後,多爾袞專權留下的禍根。

我是清水空流,歷史的守望者,期待你的關注和點評。


清水空流


阿巴亥作為努爾哈赤晚年最得寵的妃子,被逼殉葬可以視作是一場政治陰謀,是皇太極為了防止大妃阿巴亥和她的三個兒子形成一股力量威脅到自己的統治。

阿巴亥是女真烏拉部主滿泰的女兒,12歲時嫁給了比自己大13歲、當時已經有七位妻妃的努爾哈赤,成為側福晉,在孝慈高皇后孟古哲哲去世後被立為大福晉,獨佔眾福晉之首。

阿巴亥共為努爾哈赤生下三個兒子,即皇十二子英親王阿濟格、皇十四子睿親王多爾袞、皇十五子豫親王多鐸。阿巴亥是努爾哈赤晚年最得寵的后妃,成為大福晉時候,她所生的三個兒子自然也成為嫡出之子,努爾哈赤愛妃及子,將八旗軍隊中的三旗交給阿巴亥生的三個兒子掌管。這使得阿巴亥與她的三個兒子逐漸形成了一股不可忽視的力量。

然而,阿巴亥雖然得到努爾哈赤的萬般寵幸,但在父系社會觀念根深蒂固的後金,阿巴亥這樣一個弱女子依然要面臨著很多的威脅。阿巴亥嫁給努爾哈赤的時候才12歲,而努爾哈赤當時已經43歲,兩人年齡相差了整整31歲。年齡上的懸殊註定阿巴亥年紀輕輕就要守寡,不過後金有收繼婚的習俗,所以努爾哈赤有考慮在身後由大貝勒即皇次子代善繼娶阿巴亥的打算,這可算是對阿巴亥的一種保護,畢竟在競爭激烈的後金皇族裡面,無依無靠的阿巴亥必須要在後金政權找一個有實力的靠山才能保住她自己和三個年幼兒子的性命。

阿巴亥與大貝勒代善的這種曖昧關係後來被努爾哈赤小福晉德因澤告發,甚至像阿巴亥經常深夜出宮到代善家去,宮廷聚會中阿巴亥精心打扮與代善眉來眼去這樣的隱晦密事,也經事後調查確有其事,這一樁家庭醜聞讓努爾哈赤怒不可遏,不僅廢黜了阿巴亥的大福晉之位,還派人到烏拉城抄了她的孃家。

經過了一年的冷宮生活,努爾哈赤再一次立阿巴亥為大妃,由此可見,努爾哈赤對她仍舊有所留念,阿巴亥絕非一般默默無聞不會手腕的平凡后妃,史書記載她“嫉妒,有機變”並非是空穴來風。

後金天命十一年(1626年),68歲的努爾哈赤率領十三萬大軍攻打明朝遼東重鎮寧遠城,遭到明朝名將袁崇煥的頑強抵抗,身受重傷大敗而歸。傷勢稍好後又親自率軍出征蒙古,此役努爾哈赤雖得勝班師,然舊傷復發,病勢沉重,自知大限將至的努爾哈赤派人請大福晉阿巴亥到渾河行營相見,兩人商討了關於代善輔政、多爾袞繼位等密事,幾點後努爾哈赤便因毒瘡突然發作而不幸駕崩。

努爾哈赤的死使得本來就覬覦皇位的各方勢力開始蠢蠢欲動,作為努爾哈赤臨死前唯一交代後事的心腹之人,大妃阿巴亥未能在關鍵時候召集群臣公佈先皇遺命,皇八子皇太極抓住機會,在先皇屍骨未寒之際,乘亂率領幾位串聯好的貝勒到阿巴亥的後宮,傳達所謂的先皇“遺言”,強令阿巴亥為先帝殉葬。

阿巴亥作為眾妃之首,地位尊崇,且又是三位皇子的生母,從祖製出發,換誰都輪不到由阿巴亥來給先皇殉葬,因此當皇太極要求阿巴亥為先帝殉葬的時候,自然遭到了她的言詞拒絕,她需要召集自己的三個兒子,利用他們手上的上三旗來進行有力的反擊,這是目前唯一能做的。

阿巴亥當時才37歲,正值盛年,她的三個兒子中大兒子阿濟格已經是22歲的成年人,次子多爾袞和幼子多鐸分別只有15歲和13歲,但已經具備了對大局的認知能力,因此必須先聯繫上這三個兒子,以向他們轉達母后目前的危險處境。

但是對皇位志在必得的皇太極幾乎沒有給阿巴亥任何喘息的時間,他聯合諸貝勒寸步不讓,必置阿巴亥於死地,陷入山窮水盡的大妃阿巴亥最後只能自縊殉葬。此事在《太祖武皇帝實錄》有較為詳細的記載:

“後饒丰姿,然心懷嫉妒,每致帝不悅,雖有機變,終為帝之明所制。留之恐後為國亂,預遺言於諸王曰:“俟吾終,必令之殉。”諸王以帝遺言告後,後支吾不從。諸王曰:“先帝有命,雖欲不從,不可得也。”後遂服禮衣,盡以珠寶飾之,哀謂諸王曰:“吾自十二歲事先帝,豐衣美食,已二十六年,吾不忍離,故相從於地下。吾二子多爾袞、多鐸,當恩養之。”諸王泣而對曰:“二幼弟,吾等若無恩養,是忘父也。豈有不恩養之理!”於是,後於十二日辛亥辰時自盡,壽三十七,乃與帝同柩。”

但是,《太祖實錄》是在皇太極在位時期所重修,身為勝利一方的皇太極,需要為自己得位正當提供文字上可靠的證明,因此《太祖實錄》中關於阿巴亥自縊殉葬之事,有被篡改之嫌。

阿巴亥作為努爾哈赤最後一個最為寵幸的后妃,她為先帝殉葬更有可能是被脅迫被威逼的,這是在當時皇位處於空白,而努爾哈赤生前又沒有明確繼承人的情況下,皇太極一方為了牽制大阿哥代善,控制阿巴亥的三個兒子,以達到自己能順利繼位而製造的一起的陰謀。

後人對阿巴亥殉葬都普遍表示了同情,後金不是北魏,皇子生母無須為皇帝殉葬,而且以阿巴亥當時在後宮的力量,也只有自己的三個兒子可以倚靠,基本上就是一個孤立無援,權勢有限的大妃而已,皇太極假傳先帝“遺命”讓阿巴亥殉葬,不過是為了掃清自己稱帝路上的障礙,作為努爾哈赤生前召見的最親密之人,阿巴亥很有可能已經知道了繼任者是誰,皇太極先下手為強,正是為了防止阿巴亥突然詔告天下,宣佈自己的兒子為皇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