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宗棠、李時珍...這些歷史上響噹噹的人物,都曾是落榜生?

隋唐以後,科舉制逐漸成為國家選拔人才的主要手段。無論貴賤,不談出身,人人都能夠憑藉才學登科及第,貧寒子弟甚至能實現“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夢想。

然而,但凡考試,總有人名落孫山。其中,也不乏之後成就卓著之人。他們雖然未能金榜題名,卻憑藉努力在歷史的舞臺上寫下濃墨重彩的一筆。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了解吧。

左宗棠、李時珍...這些歷史上響噹噹的人物,都曾是落榜生?

1


李時珍:屢試不中,卻成一代名醫

李時珍出身名醫世家,從小家人便寄望他日後考取功名,但無奈三次會試不中,只得放下四書五經,從此鑽研醫學,與草藥醫書相伴終生。

為了重新編纂一部本草書籍,李時珍在40年裡踏遍名山大川,參考800多部書籍,更經歷三次修改,終於編成醫學著作《本草綱目》,為中醫發展做出巨大貢獻。

左宗棠、李時珍...這些歷史上響噹噹的人物,都曾是落榜生?


2


蒲松齡:學途坎坷的著名小說家

蒲松齡的科舉之路同樣十分坎坷,考中秀才後便再難前進一步,雖有滿腹才學卻難以施展。


但也許正是因為難入仕途,蒲松齡有更多時間躬耕筆墨。他廣泛收集民間奇聞怪談,寫成著名小說《聊齋志異》,留下了豐厚的精神財富,被贊作“寫鬼寫妖高人一等,刺貪刺虐入骨三分”。

左宗棠、李時珍...這些歷史上響噹噹的人物,都曾是落榜生?


3


左宗棠:

四十歲之前無所作為的晚清名臣

晚清名臣左宗棠年輕時發奮讀書,無奈屢試不中,四十歲前根本無所作為。然而他並未頹廢,依舊飽覽群書,鑽研軍事、農業。

終於機會來臨,當時的湖南巡撫邀請他出山,左宗棠充滿傳奇的後半生由此開啟。近三十年間,他先後督辦洋務、收復新疆、抗擊法軍...終成“晚清四大名臣”之一。

左宗棠、李時珍...這些歷史上響噹噹的人物,都曾是落榜生?

名落孫山後還能有所作為的例子還有很多。這些前人,在遭遇失敗後並未心灰意冷,依然在自己擅長的領域默默耕耘,最終創造了非凡的成就。

他們不僅證明通往成功並非只有一條道路可以走,更用不向命運低頭的實際行動,彰顯了勇氣和堅持的價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