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末年的農民起義——方臘起義

北宋末年的農民起義——方臘起義

在北宋時期,曾發生過兩次規模較大的農民起義,一次是北宋初期的四川王小波起義,另一次是北宋末期的江南方臘起義。王小波在中國農民起義史上第一個提出"均貧富"的口號,方臘也提出"等貴賤,均貧富"的革命綱領和"輕徭薄賦"的治國理念,這些口號和綱領對後世的農民起義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北宋末年的農民起義——方臘起義

北宋末期,奸臣當道,吏治腐敗,宋王朝內外交困,岌岌可危。宋徽宗趙佶在藝術上很有天分,在治國方面卻昏庸無能,他任用蔡京、童貫等佞臣,陷害忠良,窮奢極欲。為了裝飾宮殿,構建園林,在江南各地搜刮民間的花石竹木和奇珍異寶,鬧得民不聊生,千千萬萬的老百姓家破人亡,走投無路,階級矛盾迅速激化,終於爆發了方臘領導的農民起義。

11月初,起義軍建立政權,方臘自稱"聖公",立年號"永樂",建置將帥分為六等,以頭扎各色頭巾作標誌。11月底,農民軍打下青溪縣城。12月初,又攻取睦州,然後分兵兩路:一路向杭州方面進軍;一路穿過千里崗山和天目山之間的峽谷,進入歙州(今安徽歙縣),逼近宣州(今安徽宣城)。農民軍所到之處,"見官吏、公使皆殺之"。對惡霸土豪堅決鎮壓,焚燒他們的院宅,把財產分給貧苦的農民。

北宋末年的農民起義——方臘起義

方臘起義軍的紀律嚴明,每到一處,老百姓都像接待親人一樣燒水煮飯,給傷員換藥、喂水。由於農民軍和群眾一條心,在政治上無視"君臣上下";在經濟上"凡物用之無間,不分你我",所以發展迅速,作戰順利。三個月時間,"永樂"大旗已飄揚在睦、歙、杭(今浙江杭州)、處(今浙江麗水)、婺(今浙江金華)、衢(今江衢縣)等6州52縣。

方臘起義軍的迅猛發展,嚇壞了宋徽宗為首的統治集團。當時,宋朝正準備與金人夾攻遼國的戰爭,已調集各路精兵強將,得知方臘起義的消息後,遂停止對遼作戰,派遣童貫率領15萬大軍前往鎮壓。同時,罷朱勔官,撤銷"應奉局",停辦花石綱,用此欺騙人民。

北宋末年的農民起義——方臘起義

起義軍對宋王朝如此迅速的大軍壓境沒有準備,因此,在戰略上失策,仍分散在各地作戰。在杭州戰役中,起義軍同10倍於己的敵人搏鬥,無一人投降。在幫源洞戰役中,起義軍7萬人戰鬥到最後一刻。1121年4月,方臘不幸被俘,於8月在開封就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