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文脈02)神話傳說:李鐵柺封印江津陰陽樂仙家風水(上)


三、神話傳說:李鐵柺封印江津“陰陽樂”仙家風水(上)

譚雲籍 譚蘅君


連載:重塑精神地標 打造母城文化——尋找江津母城源點,延續群體精神信仰

目錄

上篇:外城,江津城市座標

一、尋找城市顏面:城鎮化背景下的文化焦慮

二、江津意象:強大的先天八字

三、神話傳說:李鐵柺封印江津“陰陽樂”仙家風水

(一)天示奇觀:超靈出世七彩迎

(二)拜師學道:丹成雲遊尋造化

(三)長江首壩:中國哲學第一島

(四)尋龍查脈:石筍陰陽雙龍情

(五)伏龍奇遇:陰陽合樂鴻蒙氣

(六)隱藏仙蹤:封印江津道藏群

(七)雪藏江津:解印秘笈留石門

(八)神話啟示:重構文化新秩序

四、遠望江津:六龍朝聖的風水格局

(一)長江:跟你想象的不一樣

(二)幾字與巴字:長江的楷體與篆體

(三)遠望江津:三面環抱山水情

五、中觀江津:鶴山坪上的歷史故事

六、縣誌與長聯:水陸之衝,全蜀要地

七、峽谷詩意:行政交界處的江津文化資源

下篇:內城,城市文化記憶


民間傳說有時是一種附體:用民間文學的形式展示一方精英對地域生存環境的認知和理解。

江津民間傳說很多,但李鐵柺封印江津“陰陽樂”仙家風水的故事,卻以方士眼光和神話方式,演繹了江津堪輿文化的精華。

(一)天示奇觀:超靈出世七彩迎

公元前418年農曆癸亥春,油菜花燦爛地開滿岷江(長江以前叫岷江)兩岸,巴國李家村一件奇事,轟動鄉野。

仲春十五,暖暖的春陽還未爬上山尖,紅、黃、紫、藍七色霓虹突然聚集盤旋在李家村上空,上下翻滾,穿梭紡織,猶如一個巨大的綵球,久聚不散。

正午時分光帶擰成一團,越纏越緊,眩目如日。

猛然間光球炸裂,閃亮如電,聲震寰宇,似平地轟雷,震驚村民。

就在此時,李家大院傳出嬰兒破啼的聲音,一個男孩,通體雪白,粉妝玉琢,膻中穴印著一圈血色圓痕,猶如初升紅日。

這個孩子就是李鐵柺,因為天有異象,所以取名李玄。

因為天空綵球閃耀,胸前自帶紅日胎記,所以又叫李凝陽。

(城市文脈02)神話傳說:李鐵柺封印江津陰陽樂仙家風水(上)

圖注:李鐵柺故居位置及足跡


(二)拜師學道:丹成雲遊尋造化

李玄天資聰慧,幼年即聞名巴國。李耳(太上老君)聽聞後,專程取道蜀土,騎著青牛,雲遊巴國。

見李玄長相非凡,命有仙緣,甚是心喜,便點化入道。

太上老君傳他性命雙修大真法諦和玄門神通三部經。

第一部騰雲駕霧、呼風喚雨,運風使雷。

第二部變化之術,可立地成木,入水為魚,騰空為鳥。

第三部神通大法,預知未來,搜索前世。

三年授畢,老君讓李玄去華山紫霞洞再修秘法,授之以青符玉篆、金科靈文、大丹秘訣、天地大陽劍等道藏仙家功法。

寒來暑往,十載辛苦,李玄已入道成仙,於是開始雲遊天下。

離山前,太上老君囑咐:“欲成仙家翹楚,除了勤奮與悟性,還要靠個人天緣,如能尋到天地山水陰陽大合樂勝景修習,仙功必大成。此是天道脈氣,靈異祥和,但可遇不可求。”

(三)長江首壩:中國哲學第一島

李鐵柺內丹已成,雖然不知道陰陽合樂先天道場究竟在何處,但如此道景,必然藏之隱秘,不可妄得,只有隨個人機緣,看修行造化。

於是辭別老君,一路向南,穿過莽莽秦嶺,遊漢中,觀蜀國,下岷江,一路逍遙。

半年後,來到長江,順流而下,輕舟如葉,去勢如風。過宜賓,下瀘州,兩岸風景如畫。

船到石蟆,長江入渝第一島——羊石中壩島猶如半面太極,島上綠樹環合,江面水流舒展,太極氣走陰陽,竟然隱隱有風雷激盪。

萬物負陰而抱陽,衝氣以為和。

太極是太古洪荒時仙家留下的信物,陝西雙耳彩陶壺上的雙龍古太極圖(藏瑞典遠東博物館),已有6500年(伏羲時代)歷史,與蘇美爾文明處於同一時期。所以“中華太極魚”是道家LOGO。


(城市文脈02)神話傳說:李鐵柺封印江津陰陽樂仙家風水(上)

圖注:江津區石蟆鎮羊石中壩實景照片太極演示圖


太極魚泊於水中,山水而言,水屬陰,居下;島屬陽,居上。此是太極立體圖,是活著的太極,與通常掛於牆上或畫在地面的太極平面圖,當然不可同日而語。

長江本是由西向東衝波折浪,但在重慶的峽谷間蜿蜒,有時卻是南北西東逆向短行。此處太極魚,恰恰是由西向東,為陰陽反背之象。

(城市文脈02)神話傳說:李鐵柺封印江津陰陽樂仙家風水(上)

圖注:江津石蟆鎮羊石中壩衛星雲圖位置圖形展示


“地載太極,必護一方平安。魁星閃耀,案山蓄財,好一塊風水吉地!日後必出文人商賈。”李鐵柺借風水推測這一區域生民的群體運勢。

一時興起,手持星盤,發動追蹤術,查看此島前生來世,捋須讚道:“中華道統,原是太極一脈;大江東去,無非汶水餘波。”

岷江又稱汶江,以前認為岷江是長江正源,所以把長江稱作岷江或汶江。

追蹤術一發動,李鐵柺天眼與星盤尾毫之間,突然生出象屏幕一樣清清晰晰的畫面,許多圖像如鏡頭一樣流動,強大的元神自動解讀畫面意思。

李鐵柺天眼前端,出現宇宙如雞子的混沌情形……

宇宙生成……

人類誕生……

巴蜀生民追逐野獸,採摘山果……

巴蜀文明,巴剛蜀柔,一陰一陽,如齊智魯拙,形成中國大地獨特的陰陽文明結構。

巴蜀文化的歷史文明片斷依次出現:

一萬年前,重慶巫溪和巫山:巫師們祭天、修煉、培訓巫醫、訓練巫術、巫禮、巫咒、巫符、巫歌、巫舞……巫文化圖騰,刻在巖壁上,大、小寧河、長江成為中國人精神信仰的傳播網絡。

六、七千年,四川盆地:“三星堆——羊子山——金沙——寶墩文明”文明中軸線誕生,獨立於中原文明之外,羊子山成為國內最大的祭祀臺,巫師神情莊重,肅穆威嚴。


(城市文脈02)神話傳說:李鐵柺封印江津陰陽樂仙家風水(上)

圖注:成都盆地衛星雲圖古蜀文明中軸線展示, 成都城市中軸線,部分與之重疊。


四千多年前,重慶南山:大禹和塗嬌嬌相遇,誕子石(今彈子石)產下“啟”,“啟”建立了中國第一個王朝——夏。

三千多年前,武王伐紂:牧野之戰,巴軍先鋒,勇冠三軍,“歌舞以凌,殷人倒戈”(《尚書》),周取代商,巴人改變中國歷史。

兩千多年前,楚漢相爭:巴人板凳蠻攻進漢中、長安,橫掃天下,劉邦將巴渝舞引入漢宮,漢朝開啟崇尚鐵血之風。

兩千多年前,漢朝成都:文翁興學,辭賦苑四大國手,三人出於蜀:司馬相如、楊雄、王褒。蜀學拉開序幕……

一千多年前,蜀地鶴鳴山:道教產生……


(城市文脈02)神話傳說:李鐵柺封印江津陰陽樂仙家風水(上)

圖注:蜀學與道教發源地鶴鳴山


九百多年前,宋朝:三蘇為代表的蜀學,融通三教,張栻、魏了翁繼其後,以史學、文學、易學為典範,走向全國。

七百多年前,元朝:1257年,所向披靡,橫掃歐亞的蒙古軍折戟釣魚城,蒙哥汗受傷死去,旭烈兀撤軍,蒙古汗位爭取,巴人改寫世界歷史。

四百多年前,明朝:重慶土司秦良玉的白杆軍成為朝廷三大品牌之一,戰力第一。

八十多年前,民國:重慶升為陪都,太平洋戰區最高指揮中心在南岸區南山,川軍上陣,神勇再現,鐵血挽狂瀾……


(城市文脈02)神話傳說:李鐵柺封印江津陰陽樂仙家風水(上)

圖注:巴人鐵血精神與彈子石人文傳說


天下再沒有比巴蜀兩種文化更能代表陰陽兩極而又融匯一體的了:巴為陽魚,蜀為陰魚,混成人文太極。

巴人鐵血、果敢,蜀人柔性、文昌。

李鐵柺騰雲駕霧,在魚島上空查巡一週,停身一塊龜形大石上,調整追蹤術,焦點對準中壩太極,畫風一變:

天地昏暗。大洪水……

一群巫師在暴雨中作法,將生民全部移至太極大盤上……

洪水退去,生民勞作,太極盤在巫師咒語中變小,隱於巴蜀山水之間……

太極魚泅遊於石蟆長江……

再調整焦點,查看太極魚緣譜,許多名字魚貫而出。

李鐵柺翻開孔孟易脈,從孔《易》之後,到漢魏竟然全是經學註解,易脈發展式微。

心情為之一沉。

於是跳過兩晉、南北朝,發現唐宋易學生氣勃勃,吸收佛道而成新儒學,出現多個名人鏈,組成了太極易理道學的傳承。

李鐵柺選出跟腳下太極魚有緣的四人查看。

(1)睡仙陳摶老祖:太極圖

公元871年11月25日,重慶潼南崇龕鎮,陳摶老祖誕生。

陳摶性習黃老之術,精通易理道學,成為最神秘的一代宗師,睡功天下無雙,一覺八百年,宋太宗賜號“希夷先生”。

後晉天福四年,陳摶遊峨眉山講學,自號“峨眉真人”。

陳摶往返成渝,走岷江-長江-嘉陵江水路,為此處天然太極魚深深吸引,在此靜悟太極天道,小睡十八春,種下易緣,感悟易性。

最後在武當九室巖、華山雲臺觀等處,完成道家“煉精化氣”、“煉氣化神”、“煉神還虛”、“煉虛合道” 終至“復歸無極”等各種修煉理論。

陳摶將《太極圖》傳與北宋文學家穆修,穆修傳北宋理學家周敦頤,周敦頤著《太極圖說》加以解釋後傳哲學家程頤。

理學傳承鏈開啟,新儒學誕生。

(2)理學鼻祖周敦頤:太極圖說

公元1017年6月1日,周敦頤在湖南道縣出世。

作為理學開山鼻祖,周敦頤母親為四川成都人,繼室為四川閬中人,與巴蜀緣深。

40歲時,周敦頤調任重慶合川,取道涪江乘船上遂寧、到三臺,轉車馬遊成都,然後順岷江而下樂山、宜賓、江津到朝天門,再沿嘉陵江回合川,繞了一大圈,川峽四路,基本打完招呼。

途徑中壩太極魚,感受其天然氣象,曾停船祭酒,深得易道靈氣。

後來有人為周敦頤建祭酒亭於島上,可惜毀於歲月。

周敦頤在重慶合川區任職四年多,從“籤書判官廳公事”到判官,頗有政聲。辦學講授,被尊為蜀人之師。

周敦頤深悟太極魚後,在陳摶學說基礎上,以太極為源點,思考宇宙和萬物起源。

他將《老子》的無極到《易傳》的太極、《中庸》的“誠”以及五行陰陽學說等熔鑄改造,以圖式論述,完成宇宙本體論、萬物化生論、動靜論、性論(人性論)、道德論和修養論等哲學體系的構建,形成理學,成為中國思想史上的一代學宗。


(城市文脈02)神話傳說:李鐵柺封印江津陰陽樂仙家風水(上)

圖注:石蟆羊石中壩衛星雲圖太極演示


(3)程頤:點易洞著《易傳》

1033年程頤出生於中原文化核心地帶:洛陽。

機緣巧合,程頤兄弟十四五歲成為周敦頤的學生。

34歲時,程頤兄弟隨父親到四川遊玩,在成都街市,被一賣篦竹箍桶的老者的易學折服,開始精鑽《周易》。

新舊黨爭時,程頤65歲貶遷重慶涪陵,這裡曾是巴國首都,巫文化氣息濃郁,與佛道心學契通。

《易》是幾千年巫文化的結晶,是儒道等諸家文化源點。

巫文化激發了程頤的靈感,他在涪陵“點易洞”完成了太極圖到理學的昇華,著成《易傳》。

涪陵距周敦頤當年任職的合川,其實並不遠,同屬巫文化圈,可以說巫文化和蜀中易學,是理學誕生不可或缺的土壤。

程頤到涪陵的第二年發生了一件神奇之事。

農曆9月11日,秋高氣爽,柑橘飄香。

譙定等弟子和普淨寺長老準備為程頤慶生,突然一個打漁的老者,要獻魚給程頤。

生日有魚(餘)是吉兆。

程頤問老者:“魚從何處來?”

老者答:“此魚自來。”

程頤一聽有機鋒,眉開眼笑:“何謂自來?”

老者說:“見想見的人。”

程頤笑出聲來:“如何知我是魚想見的人?”

老者回道:“昨夜夢一魚說要見伊川先生,今早剛出船,就見一魚跳進艙中,所以就趕來見先生。”

眾人聽得面面相覷。

老者向程頤鞠了一躬:“魚在夢中說,先生少時寫《養魚記》,宅心仁厚,定然不食水中之魚,請我另帶一魚獻上。”

說完從胸前掏出一紙:“今早見魚跳艙中,知道此事定然有異,便到街口‘硯筆齋’找店主,請他按照夢中所獻魚狀描在紙上,這就是送給先生的魚。”

譙定上前接過畫紙遞給程頤,紙上畫著半個太極魚,如島,遊於水中,岸邊畫著一隻羊和一塊石頭。

譙定問:“船上那隻魚呢?”

老者說:“那是神魚,放了。魚還說,請伊川先生將此畫燒於邵雍先生墓前。”

老者說完,轉身離去。

普淨寺長老當即佔吟一詩:

庭中高樹前人種,

因果從來如寒暑。

今世不見羊石形,

豈知它年已證果。


(城市文脈02)神話傳說:李鐵柺封印江津陰陽樂仙家風水(上)

圖注:程頤涪陵點易洞實景和朱熹題詩原件及位置圖


邵雍是數理太極,占卜推演天下聞名。程頤是義理太極,更傾向於哲學。

幾年後回到洛陽,程頤把這張畫紙遞給了邵雍之子邵伯溫。

伯溫淨手焚香,佔了一卦梅花易數,說了一句:“你看到了你應該看到卻沒有看到的東西。”

李鐵柺卻發現邵伯溫沒有說出的占卜內容:程頤已到巴蜀,本與太極魚有緣,卻因程頤程顥兄弟與老師周敦頤不睦,有損師道,冥冥中被神靈削去緣分。

二程早年即已功成名就,但很少提及師名,即使提起,竟是直呼其名;特別是學術上,二程自創洛學,不承認師承,相同意思也用其他語言表述,確有剽竊之嫌,隱瞞之疑;明知周敦頤母親是再嫁,卻不為尊諱,強調“餓死事極小,失節事極大”等,一直為時人所質詰,也為後世詬病。

一紙半個太極魚,也算是緣影吧。

一紙影魚,背後竟然是人間悲情。

李鐵柺唏噓不已。

(4)邵伯溫:續前緣酒祭太極魚

邵雍是陳摶老祖的第四代傳人,習先天太極,一生隱居,辭官不就,未曾到過巴蜀,但遺囑要求“丁未歲子孫入蜀”。

邵伯溫家傳深厚,遵父遺囑,1127丁未年(庚子年)入蜀為官,正是北宋滅亡年間,剛好躲過戰亂,可見其神算驚人。

當時朝廷任命他做興元府和遂寧的知州,但都拒絕了。提任為“成都府路提點刑獄”,“其治在嘉州”,即樂山時,欣然前往。

因為這裡離宜賓、瀘州、江津非常近,位於宋代成都西川路與奉節峽路的交界處。

邵伯溫住在樂山犍為縣,受朋友邀請,這年秋天從岷江乘船而下,到達宜賓。

晚上突然夢見程頤給他看的半個太極魚。

第二天用梅花易數,精佔一卦,顯示“東行三百里,得魚止。”


(城市文脈02)神話傳說:李鐵柺封印江津陰陽樂仙家風水(上)

圖注:邵伯溫代父圓夢太極魚,酒祭道緣圖示


於是駕舟前往,果見一太極魚,泊於江面,形神兼備,活靈活現。

繞島一週,默唸易數。然後登岸祭酒,題詩於島石上:

梅花遙指仙宗路,

東行三百雲如樹。

江灣太極半魚躍,

祭酒正心波濤恕。

易根在蜀汶水長,

無心只為羊石頌。

題畢,感慨太極之學幽深玄奧,從此更加宏揚家傳易學,以致“蜀人德之”。

宋代三大學派中,蜀學以《易》聞名。

蜀學泛指巴蜀文化圈。重慶漢時巴郡稱江州,為益州刺史部管轄。宋時“川峽四路”為:益州路(路治今成都)、利州路(路治今廣元)、夔州路(路治今重慶奉節)、梓州路(路治今綿陽三臺),元朝初合併為四川,即是此四路。

(城市文脈02)神話傳說:李鐵柺封印江津陰陽樂仙家風水(上)

圖注:川峽四路包括現在四川、重慶及貴州的一部分


李鐵柺收回神功,島上陽光燦爛,水氣迷濛,風聲柔和。

換一種方式,用文昌咒探測太極魚對世間萬民的生存意義,借用第三方思維來試一試新角度,應該有意思。

李鐵柺心思一動,口中即誦:“九天大帝,身披白衣,日月照耀,乾坤斡隨,有能持誦,聰明如斯……”

一批文昌精靈聞符令破空而至,來到李鐵柺眼前,其中一位黃色衣冠的老叟走向前,作揖敬禮,低聲道:

“仙尊在上!我等乃石蟆文昌精靈,仙尊所詢,盡力作答。按人間法思考,有三大作用。

“半個太極魚,是一種暗示,一種象徵:上承巫文化,下接人文開化,是中華道脈的源點具象。宋明理學的學脈傳承以太極為核心,走出了理學的大成者朱熹,心學的大成者王陽明。

也是一種成熟:具象的長江入渝第一島,已經符號化、抽象化,太極文化開始由天人之道,上升為哲學。

更是一種徹悟:中國文化的第一追求是究天人之際,則必得天文地象的啟示。長江上的半個太極魚,動靜結合,上下有序,乾坤有界,由圖畫的平面變身立體造型,加上水、島、岸、山、空、天,以及江水的來與去、起點和終點、水面與水下、顯與密、近與遠、高與下等秩序的思辨,顯示著時間和空間的多維格局,將直覺思維與抽象思維結合,對參悟者必有增益。

“這是悟道者放空心靈,將生命交與這片時空後,對靈魂的一次洗禮和開悟。”

說完,精靈們齊齊施禮,然後化作一道亮光,消失空中。

李鐵柺覺得標準答案似的回覆,太繁雜,還要把語言過濾一次,才能得意忘言。

對神仙世界來說,語言就象一把秕糠,需要用思維的篩子濾去糟粕,才能把真意留下。

乾脆站起身,面朝東方,左手握拳,右手掌心向上,啟動識神仙法,進入人類歷史通道,去探測世人眼中的太極魚。

一瞬間,左拳變黑,右掌雪白如玉,在陽光下反射著玄異的光芒。

識神很快直通真意。

原來宋明理學是太極構架,也分陰陽:程朱理學為陽,陸王心學為陰;儒家為陽,佛道為陰。

中壩島太極魚,沒有載入史冊,因為它需要保持“無為”混沌的哲學原貌。

李鐵柺讚道: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銳之,不可長保。金玉滿堂,莫之能守;富貴而驕,自遺其咎。功成身退,天之道也。

太極魚的道性,竟與天通。

在神譜上,按歷史時序,周敦頤作為一代學宗,將提出萬物化生論,依序是:無極產生出太極,然後化生出陰陽、天地、五行、四時、萬物與人。

而中壩太極魚,可以看成是由無極到太極演化的中間過程證據:這是半個太極魚的哲學價值。

正如達爾文進化論需要找到由猿變人的中間物證一樣(現在還沒找到)。

所以,中壩島是一座中國哲學之島。

李鐵柺變幻不同靈界身份進入未來時空,去探測人間走向。

宋代理學承繼唐代古文運動和儒學復興運動,擺脫漢唐訓詁,直探孔孟奧域,並吸收部分釋、道學說,去探明性命義理,使中國哲學進入輝煌燦爛的高峰階段,與神譜上的安排,完全一致,李鐵柺查到此處,暗自點頭。

太陽已偏西,如一輪紅色太極球,噴射著宇宙能量,懸在西天。

一陣風飄過樹林,腳下的龜石一動不動。

李鐵柺觀山看水,默唸道訣,查看吉凶,推演未來,時贊時嘆,時間如梭飛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