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城市发展史》 第十集 商业的兴起

唐山市区最早的商业活动发端于桥头屯的集市贸易。1874年,桥头屯辟为乡集,以农历初四、九日为集期,附近居民来此交易。桥头屯的乡集虽然是唐山集市贸易的开端,但不属于真正的城市商业。

近代唐山城市商业最初是为满足工矿区的生活需要而成长起来的。唐山矿建成后,各类小商小贩从四面八方向唐山矿所在地集中。最初他们只在唐山矿周围的东局子、老车站一带,摆摊设点。以后,随着近代工业的发展,人口的增加,“乃建造房舍,兴立街市,竟与乔头屯村联为一气,始有铺户,渐成市面”“铺户所售之物品,多系日用所必需”。[1]围绕唐山矿的几条街道逐渐形成,它们是广东街、山东街、东局子街、老车站街、兴隆街、乔屯大街以及几条以商品聚散地命名的早期商业街道,即鱼市街、粮市街、柴草市街、北菜市街等。在这些街道上,商业店铺规模增大,商品品种增多,商业行业迅速扩张。除一些传统的柴米油盐及其他日用品外,又陆续出现了五金、洋广杂货、中药、旅栈、照相等新式商业行业和专业店铺。特别是广东街、粮市街,成为商业店铺最为集中的街道,唐山的商业中心最早在这里形成。

《唐山城市发展史》 第十集 商业的兴起

广东街东头


1894年,桥头屯人刘凯元在桥头屯街开设了唐山第一家私人商号——“同成号”,借津唐铁路之便,从天津购买洋广杂货,运到唐山销售,并兼营钱粮生意。

1896年,天津浦口人丁宝山在广东街(今新华东道一带)租了一间门市,改焊白铁活摊点为家庭手工作坊,名曰“宝顺德”。最初为开滦矿工焊制油壶子灯,两年后又兼营五金生意。1901年,“宝顺德”不再做焊洋铁活的手艺,专门经营五金,成为当时唐山唯一的一家五金商店,原字号“宝顺德”也改称“宝顺德五金行”。1906年启新洋灰公司正式投产后,丁宝山利用乡谊关系,在承办为启新采购生产所需的物料的同时,还承揽了代销水泥和为启新制作水泥包装木桶盖的业务,从而使宝顺德五金行的营业蒸蒸日上。

1896年,丁宝山相邻经营鲜货摊的高贵章租了一间门市,取名“全顺合”,改营瓷器。1915年高贵章破产后,丁宝山把“全顺合”承兑过来,改称“宝顺兴”,仍以经营瓷器为主,兼营各种小五金。

唐山饮食服务业源于19世纪末推车挑担沿街叫卖或以简陋棚屋招揽顾客的小商贩。随着近代工业的创办和工人人数的增多,各式饭摊多数集中在唐山矿西门、南厂(修车厂)北门、启新南门以及东局子(今建国路市场北头)“工夫市”的“穷饭市”等地。最初“赶点”经营,即按照工人上下班的钟点卖饭,向工人出售经济实惠、便于携带的食品,以后建起了简易饭馆,固定门市。1898年,丰润县崔家坨(今属丰南区)李长顺开设“渣粥李”粥铺,是为唐山开业最早的饭铺。最初在东局子工夫市摆粥摊,后来由粥摊发展到租房开粥铺。由于手艺独特,熬出的玉米渣粥香甜可口,价格便宜,生意日益兴隆,因此“渣粥李”粥铺由一处发展到两处,一处在北菜市西胡同,另一处在小山大街东头。旺季销量最多时,两铺日熬粥需玉米渣200多升,日卖窝头100多屉,总计用玉米约2000斤。



1908年以后,唐山有了客栈、照相、百货等服务商业。1908年,滦县人冯庆余在大九道弯(今建国路一带)开设了玉发客栈。1909年,河北武清县人靳广森在小山大街东头路北盖了两间房子,开设鸿璋照相馆,是唐山开业最早、经营历史最久的照相馆,照相馆还兼营照相器材,各种胶卷、相纸、放大纸洗相药剂和用具,远销山海关和天津汉沽一带。1911年在粮市街(今建国路)开办两益成杂货店,是唐山经营最早、规模最大、货品最全的杂货店,由于中国工业落后,其经营的一些商品,如火柴、红糖、白砂糖等,均从国外进口。


《唐山城市发展史》 第十集 商业的兴起

鸿璋照相馆手绘图


《唐山城市发展史》 第十集 商业的兴起

鸿璋照相馆标识


鱼市街、柴草市街、北菜市街也聚集了大量的农副产品,鱼、柴草、蔬菜分区经营,形成专业市场。为便于广大矿工购粮,粮商们先由出摊售粮再到盖房定点售粮,形成街道,以“粮”命名,称粮市街。同样,卖鱼、卖柴的商贩也盖房筑屋,建起鱼市街、柴草市街等。在北菜市街,各种蔬菜多由附近农民贩卖。蔬菜生产在附近村庄逐渐形成规模种植,由原来的自食转为商品,荷花坑、大红桥等村庄有一大批菜农产生,且种菜技术相当高超。以白菜论,“陡河沿岸,以白菜出产为大宗,故营园艺者,恒利市三倍”。

总之,随着商业的发展,商店和行业日渐增多,商号不断涌现。到19世纪末,唐山商号已有百余户。



[1]天津市档案馆等编:《天津商会档案汇编(1903-1911)》上册,天津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第990页。

闫永增(1965-),男,河北唐山人,唐山师范学院教授,历史学博士。主要从事中国近现代史、唐山地方史的教学科研工作。主持国家、省、市级课题多项,发表文章30余篇,出版专著1部、编著5部。参与社会工作,担任中国近现代史料学学会理事、唐山市政协议政咨询委员会委员、唐山市历史学会会长等职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