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生活美學——《隨園食單》序


我的生活美學——《隨園食單》序

詩人美周公而日“籩豆有踐”(1),惡凡伯而曰“彼疏斯稗”(2)。古之於飲食也若是重乎?他若《易》稱“鼎烹”,《書》稱“鹽梅”,《鄉黨》、《內則》瑣瑣言之。孟子雖賤“飲食之人”,而又言飢渴未能得飲食之正。可見凡事須求一是處,都非易言。《中庸》曰:“人莫不飲食也,鮮能知味也。”《典論》日:“一世長者知居處,三世長者知服食。”古人進①離肺,皆有法焉,未嘗苟且。“子與人歌而善,必使反之,而後和之。”聖人於一藝之微,其善取於人也如是。

餘雅慕此旨,每食於某氏而飽,必使家廚往彼灶觚(3),執弟子之禮。四十年來,頗集眾美。有學就者,有十分中得六七者,有僅得二三者,亦有竟失傳者。餘都問其方略,集而存之。雖不甚省記,亦載某家某味,以志景行。自覺好學之心,理宜如是。雖死法不足以限生廚,名手作書,亦多出入,未可專求之於故紙;然能率由;日章,終元大謬,臨時治具,亦易指名。

或曰:“人心不同,各如其面。子能必天下之口,皆子之口乎?”曰:“執柯以伐柯,其則不遠(4)。吾雖不能強天下之口與吾同嗜,而姑且推己及物;則食飲雖微,而吾於忠恕之道,則已盡矣。吾何憾哉!”若夫《說郛》所載飲食之書三十餘種,眉公。笠翁(5),亦有陳言。曾親試之,皆闊於鼻而蜇於口,大半陋儒附會,吾無取焉。

①:“鬢”字下部換“者”字

[註釋]

(1)籩(bian邊):古代祭祀及宴會時用以盛果脯等的竹編食器。形制如豆。豆:古代食器,初以木製,形似高足盤。後多用於祭祀。踐:陳列整齊。

(2)疏:粗米。稗:指粗食。

(3)灶觚:灶口平地突出之處。

(4)執柯以伐柯,其則不遠:《詩·豳風·伐柯》:“伐柯伐柯,其則不遠。”比喻遵循一定的準則。

(5)笠翁:即李漁,字笠翁、滴凡,號覺世稗官。清初劇作家。

(《隨園食單》是清代著名文學家袁枚所著。袁枚是一位有豐富經驗的烹飪學家。他所著的《隨園食單》一書是清代一部系統地論述中國烹飪技術和南北菜點的重要著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