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的國家戰機靠採購?為何不自主研發或者買一兩架回來複製?

花冷妍


看到這個題突然想到一個傢伙,就是這玩意兒▼!CH-47“支奴幹”串列雙旋翼運輸直升機。這張照片是在中國航空博物館拍的,去過的小夥伴就會發現,其他飛機都保存的完好無損,唯獨這一架,被拆得七零八落得,只剩個骨架停放在一邊的洞庫裡面。為什麼會這樣呢?有一種比較可靠的說法是:這架直升機我們從越南弄回來後,想拆開了解其內部構造,以便於逆向仿製。但是後來拆開了卻發現,裝不回去了,就只好把剩下的機身留下來展覽了。


這個故事就可以看出,一個國家在工業實力不強大的時候,面對一款從未見過的外國先進直升機,召集全國的優秀工程師和科學家來研究都只能束手無策。從而可以看出,想要仿製一款戰機,有多麼難!中國軍工人拿到看一眼就懷孕的評價,是付出了多少汗水才達到的成就!我國的經濟發展,工業發展,軍工發展,再到航空工業的發展,一路走來是取得了多麼優秀的成績!


網上的噴子每天扛著鍵盤,樂此不疲的給我國的新武器找“爹”,千方百計地把毫無關係的外國裝備拉過來給我國的新武器當“爹”。當年的殲-10遇到過,直-10遇到過,運-20遇到過,甚至引以為傲的殲-20都遇到過這種無腦找“爹”的噴子。先不說這幾款戰機是不是我國原創根本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們做到了,它們都飛起來了,都經過了部隊的驗收,都參加了實戰化演練,缺的只是檢驗其真正戰鬥力的實戰而已。

光像中國一樣的仿製,世界上就有99%的國家做不到,更別提像我國一樣改進武器原本的缺點,甚至出口到外國。

為什麼90%的國家不自主研發,或者買兩架戰機回來仿製呢?原因已經很明顯了,他們技術上做不到,只能掏錢買了。仿製實在是一件很難的事情,連印度這種軍事實力和經濟實力排名世界前列的國家都無法成功仿製戰鬥機。自己研製的LCA“光輝”戰鬥機30多年都沒成,更別提其他那些國家了。

除了技術問題,資金也是一個這些國家無法逾越的巨大障礙。研製一款先進戰機要多少錢呢?目前世界上研製成本比較透明的是美國F-35戰鬥機,由美國牽頭,眾多國家聯合投資,一共消耗4000億美元才讓F-35成功服役。世界上拿的出這麼多錢研製武器的國家,一個手掌就數的出來。當然,中東土豪們又是另外一回事了。以沙特為例,富得流油,但技術水平實在是低,想自研戰機,洗洗睡吧。這一類土豪國家,自己研製不如抱住軍事強國的大腿,使勁砸錢,買就完事了。


到今天為止,全世界200多個國家,有錢的發達國家只有20多個。剩下的一些發展中國家,一半僅僅小康,剛好吃飽飯,根本沒有閒錢。還有一半的一半在吃飽肚子的路上奮鬥著,每天想的都是吃飽肚子。在這一批國家裡又有很多是餓著肚子和別的國家打仗,沒有錢也沒有精力研製武器,最好的辦法就是勒緊褲腰帶滿世界買便宜貨,以求保住自己的政權。航空工業是工業的皇冠,需要錢,人,技術積累等等一大堆東西,90%的國家沒有,對這些國家來說,仿製和研製戰機還只是一個美好的夢想。


赤焰噠噠噠


仔細數一數,其實依靠採購的國家,比90%還要多不少。

目前世界上,主要依靠自主研發/聯合研發的戰機的國家,有美國(F-22)、俄羅斯(蘇57)、中國(殲20)、法國(陣風);英國、德國、意大利、西班牙西國聯合研製了颱風戰機,就也算上吧;此外還有一個小國瑞典(JAS-39),也算比較獨特了。巴基斯坦這種依靠我國設計的,頂多算半個;日本、印度這種,主要還是依靠採購(日本F-2的30%的零件還需要從美國買)。

然後其他國家的話,像韓國能在美國的幫助下搞出FA-50教練機,這就不算了。伊朗能夠在美國F-5戰機的基礎上,搞出自己的“閃電”戰鬥機,屬於2代機,只能算難以採購被迫改進出老式戰機。不過,其最新搞出的F-313戰機,倒算自研,因此,伊朗可以算大半個或者1個。

伊朗F313戰機

這樣算來,能夠算得上依靠自主戰機的,也就10個左右的國家。全球共有195個國家,所以,依靠採購的國家佔比高達95%左右。

至於為什麼不自主研發?——也要有這個能力才行。現代戰機屬於高精尖產品,要求技術高、體系覆蓋全面、研發投入高、研發時間長。一般來說,研發一款先進的3代機,需要幾十億美元的研發投入;而研發一款四代機,需要的研發投入高達幾百億美元——比如F-22的研發投入費用就高達280億美元。

4架殲20出海

其實在這個世界上,國與國之間,國力差別還是很大的。像一般的國家,哪怕是上面提到的算有一半研發能力的巴基斯坦,每年的軍費也就100多億美元;而備受大家關注的中東小霸以色列,每年的軍費也不過如此。像四代機這種動輒幾百億美元的研發投入,他們基本是負擔不起的——因為一隻軍隊,武器種類太多了。而且,對於軍費來說,裝備的維護、人員訓練等要佔去一半以上的資金,能夠用於採購、研發的,大概也就40%左右。

而且,這還只是說的研發投入的問題,沒說技術基礎的問題——這跟需要長久的、全面的積累了。比如,單是戰機用先進發動機,數一數,這個世界上能夠研製的也就美、俄、中、法,以及聯合的英德意西4國了。

韓國KF-X四代機模型

像韓國、土耳其這樣的中等強國,倒是很用心的想研發一款四代機,因此拉攏了一些更窮的國家,也製作了不少PPT以及模型,最終,卻有點想變成“外掛武器”的3.5代戰機的樣子。日本由於經J體量夠大、技術基礎夠好,在“心神”戰機方面倒是還有希望的。

印度蘇30MKI戰機

至於複製的話,這個難度依然是很大的——比如印度這麼大的體量,相對這麼高的軍費,蘇30MKI買了17年了,還自己搞了組裝線,也一直“複製”不出來——不是哪一個國家都有中國這份實力的。就是中東小霸以色列,有大量的美國技術支持,也不過是在原有平臺上稍稍改改、加裝/更換一些東西而已。即使是日本,其F-2戰機,也是在美國提供F-16,並幫助設計的基礎上搞出來的。所以,其他國家基本就無能為力了。

而伊朗這邊,就像上面所說的,也就複製了個2代機罷了。


晨曦談兵




這兩張圖片上越南空軍A32飛機大修廠正在大修越南空軍的蘇27/30時的情景,從現場來看飛機被拆解成零部件狀態,經過逐一檢查、清洗、電子設備歸零、校準…之後還要將飛機重新組裝和鉚接上…這說明越南現在航空維修能力已經大為提高,可以維修蘇27/30這樣的重型戰鬥機,說明越南已經進入到世界航空產業排序中的第三流的位置。

既然越南空軍裝備了蘇27/30,也能大修這兩型戰機,那麼越南為啥不仿製呢?歸根到底還是工業水平低下的關係!
航空工業是現代化大工業當中的王冠!其技術難度是所有工業製成品當中等級最高的,要想全面掌握航空工業就需要有幾十年甚至上百年的工業(工藝)積累才行,只是有基礎工業僅是邁向航空工業的第一步,還需要長時間將工藝做到“高精尖”才行,而這一段路非常艱辛!就拿製造戰鬥機最普通的“鋁鎂合金”蒙皮來說,薄的和紙一樣又硬又韌,戰鬥機做高機動動作時機體所受的過載很大,如果蒙皮經受不住,突然間開裂這架飛機就會有空中解體的可能…。

鋁鎂合金和其它戰鬥機所用金屬材料的生產要延伸到採礦、有色金屬冶煉、軋製…等等諸多環節,直到最終成品是一條冶金加工工業鏈,在這條工業鏈上的從業人員需要至少幾百萬和幾百億美元的鉅額資金投入…這樣大數量技術工人培訓和鉅額設備投資根本不是一般國家可以承擔的。

俄羅斯遠東共青城飛機總裝線。

一架戰鬥機研製的資金投入也是巨大的,就拿F-22戰鬥機來說,研製費用就是280億美元,均攤的目前在役的F-22,每一架是1.5億美元…雖然仿製飛機不需要這樣巨大的投入,但是仿製飛機需要強大的“逆向工程”能力!逆向工程的第一項任務就是“逆向測繪”,要將飛機的十幾萬個零件(包括鉚釘)一一拆解,然後由上千名的技術人員拿著精確的測量工具一點點的將這些零件的尺寸測量出來,並且工程師要將這些數據要反應在圖紙上,最後合成一整套的技術圖紙…這個過程說起來容易,做起來是非常困難的事情!沒有整體工程設計學能力根本做不到。


有了圖紙也只是可以仿製飛機的第一步,剩下的工作就是全面仿製戰鬥機的所有機械零部件、電子/電器設備…這就需要仿製國有深厚的工業基礎才能做到。

根據國際權威軍事研究機構認定,全世界可以完全仿製外國的國家就仨,美國的仿製完成率是100%,也就是說美國可以“隨心所欲”的仿製任何國家武器,甚至仿製品的性能要高於原品。

第二個就是我國,仿製完成率93%,也就是說仿品與原品幾乎沒有差別,而且可以在原品的基礎上進行適當的修改。

第三是俄羅斯,仿製完成率88%,可以仿製所有外國武器,但俄羅斯受目前工業能力下降的原因,主要是金屬加工母床(數控加工中心)需要進口,大量的高級精密電子元器件、芯片也都需要進口…所以,俄羅斯的仿品要比原品略差一點。

至於其它國家由於工業不全面能力有限,仿製率就更低了,舉一個實例,F35戰鬥機算是國際合作的產物,參與其中的國家都是工業發達國家,但這裡除了美國可以完全製造F35 之外,其它國家就是將所有圖紙都提供,他們也製造不出來。

所以,受國家工業能力和資金投入限制,不是有90%的國家仿製不了戰鬥機,而是有99%的國家都仿製不了,這是正常的!如果都能仿製反而是不正常的,當然玩具飛機不算。


皇家橡樹1972


購買一架飛機容易,但是要去複製一架飛機可能需要花費金錢、時間和精力可能不會比研發一架飛機少,甚至可能會更多。一般模仿很難做100%的標準,作為吃瓜群眾、軍迷們一般看到的仿製的外表模樣,但是真要複製出來就挺牛了,反過來說能複製出來的國家一般都能夠自主研發飛機了。
F-35有那麼好複製?(圖)


為什麼複製模仿一架飛機這麼難呢?也許你能夠模仿出飛機結構的框架,卻不一定能夠讓結構的強度達到承力的標準。如機翼與機身附近是整架飛機的升力的支撐點,機翼結構材料需要選擇什麼樣的材料。發動機支撐點需要達到怎樣強度。飛機高溫區和低溫區要如何要如何去搭配。這些沒有專業的設計和多次反覆實驗參數,是很難完成這個任務的。很不容易的裝出一架飛機,一進風洞發現參數不達標一切都白忙活。

F-35結構框架(圖)

飛機制造真的只有設計這方面的研究?那你想錯了。想要複製一架飛機,同樣也需要成配套的附件製造、高精度加工、對材料的處理工藝,這些都是能夠考驗一個國家的工業水準。附件的精度加工和材料處理的工藝流程,可以判斷出一個國家在工業上的基礎和水平。附件高精度加工和材料處理方法,也決定了附件使用壽命的長短、性能是否能夠達到要求。
液壓閥(圖)

如一個液壓電磁閥的閥芯,如果加工精度不夠,可能會導致閥上鎖後,出現串壓的狀況,如用膠圈防止滲油,經過多次使用可能會使膠圈磨損過大,導致滲油,需要多次更換膠圈、附件壽命短更重要的是可能由於一個附件的原因導致飛機出現比較嚴重的事故。如果精度高、表面處理好可能就不需要這麼麻煩了。同樣的原則在材料上處理的工藝流程不一樣,也會導致材料的強度不一樣!附件使用次數多閥芯磨損過大也有可能會出現同樣的故障。所以一個國家對附件的高精度加工和材料的處理是提現他工業水平的高低。水平差一點的國家給你材料和工藝,也製造不出來一架飛機。


附件閥芯
(圖)

當然材料方面固然重要,但是在飛機技術、設計、等各方面數據也是飛機制造和複製的一個重要環節。如果說材料附件是對飛機制造的一個紮實的基礎點,那麼飛機制造技術和設計是整個飛機的一個關鍵點。如飛機的氣動佈局設計,在超音速巡航時受到的阻力。都是要通過多次模擬,反覆設計才呈現出的一個模型狀態。在配合發動機的研發、航電電子系統、武器系統雷達鎖定和探測距離等,都是要綜合考慮進去的一些因素。(飛機設計與成型這方面太複雜了留著以後說……)


正在風洞驗證的某X
型機(圖)

對於一個工業國家,前面這些可能有些勉強能達到,但是需要製造研發和複製飛機,還有一個重要的支撐點,買就是“金錢”。我們以購買一架飛機錢的單位為“一”,那麼研發和製造一架飛機所消耗的錢就是成百上千了。研發一架新型飛機是耗資巨大的。如美國的F-35是通過聯合同盟國家一起研發來降低研發經費,俄羅斯的蘇-57也是通過個印度的資金投入才研發出這款新機,而且中途發動機“土星”因為經費斷鏈導致項目中停。還得通過後續出口飛機來壓低成本。兩大國都成這樣,一些經濟基礎較差的國家更加本消耗不起,還不如有點錢買幾架飛機划算。


製造飛機需要大量的金錢

那麼多國家寧願花錢去購買飛機不願去研發,不是他們不想,而是條件根本不允許!所以有些國家連三代機都製造不出,又如何去去生產或者複製五代機呢?那是根本不存在的事情。所以想要只要飛機必須要有整條生產線,和製造的技術支持,還需要有成配套的技術條件支持。沒有高端的工業水平是無法造出好的飛機。

謝謝閱讀!如有認同“天明”觀點請點贊、關注支持!謝謝!如有補充或不認同的讀者可到消防評論區討論!


墨家荊天明


首先,很多人所提的“90%的國家戰機靠採購”這一事主要聚焦點其實是在先進高端戰機身上,其主要原因就是先進戰機的製作工藝更復雜,而且對於整個流程有著嚴格的要求,和三代機的建造水平完全不可同日而語,就拿目前世界上最先進的五代機來說吧:

第五代戰機是一個極其複雜的航空系統工程,不是畫個圖紙,造個模型,在國際航空市場上買點散件就能攢出來的,需要具備有完整三代機設計經驗的戰機研發機構,基本完整的航空工業體系,設施齊全的航空試驗設施和試飛評價體系,還有天量的研發資金投入,五代機的研發投入都是以百億美元為單位。

隨便看幾組數字:第一款五代機F22研發費用200億美刀,加上生產線和各種開銷接近500億美刀,注意,這是90年代的500億,換到現在估計得翻個兩三倍。美國牽頭多國一塊掏錢研製的F35光研製費用就輕鬆突破了4000億美刀,單機採購單價突破一億美刀。

還未定型的俄羅斯T50,到目前為止的研發費用已經突破9000億盧布,單機單價超過一億美元已經是板上釘釘的事。中國的殲20的研發費用沒有公開的資料,但從預研到立項到配套項目的建設到建立生產線和試飛,整個研發週期的投入估計不會低於2000億人民幣。

所以說,在這樣的天價研發費用面前,恐怕世界上絕大多數的國家都沒有經濟實力來建造,可以毫不誇張的說,五代機絕對是個吞金獸,而且光有錢也不行,五代機的氣動佈局,機體結構,雷達和航空電子設備,隱身設計,超音速巡航,都對研製國的航空工業水平提出了極高的要求,光一個五代機研發必不可少的超音速風洞群就能難死一堆的國家。可以說,五代機絕對是超級大國才能搞出來的玩具。具備這樣能力的國家,這地球上就三家:美俄中,連傳統老牌航空強國英法都已經無法獨立研製五代機,英國選擇與美國共同研發F35,法國乾脆徹底放棄了五代機,直接研製無人戰機,感覺是走上了一條歪路。

以後再看到那些連三代機都沒正經研製過一款的國家說要搞五代機,大可以呵呵,當做笑話看看就好。補充一點:五代機就是航空工業科技樹頂端的存在,支撐這個頂端的是空氣動力,材料,冶金,機械控制,流體力學,計算機,電子元件設計與集成,雷達與傳感器,航空發動機,導彈武器系統,熱防護,塗料,氣象,航空救生等等數十個工業門類和上千家配套供應商,更重要的是:五代機的核心裝備,有錢也買不到。想搞五代機的國家,先老老實實把上面的科技樹爬完再聊五代機的事情吧。

當然了,很多人也許覺得既然五代機沒有實力建造,那麼三代機、四代機總有實力建造吧,為什麼很多國家依舊是採取採買的形式來補充自己的戰機呢?

其主要原因就是對於大國而言,建造低端戰機成本更低而且性能更優越,所以在買家來看自然就是物美價廉,因此絕大多數的國家也就沒必要大費周折的研發自己的戰鬥機了,有那個錢買幾架現成的多划算。


軍武視界


90%以上的國家戰機是依賴於採購,目前來說,能夠製造戰機的國家實際上也沒有幾個,全球不超過10個。

至於說買上一兩架飛機,然後就可以回去複製,這在100年前也許是可以的,現在已經根本不可能了,航空技術已經非常發變得非常的複雜,已經不再是早期那種的簡簡單單。

全球超過90%的國家戰機依賴進口不是說他們不想造,而是根本沒有條件造,現代一款戰機的研發成本,可能是幾十億美元起步,甚至可能達到幾百億美元,在全球範圍內來說,能夠承受起一款研發的成本的國家不多。

對絕大多數國家來說,直接引進戰機遠比自己研發更為合算,他們的需求太小,研發成本攤下去,後果就難以成效。從技術難度來說,許多國家根本就沒有能力承受現代戰機的研發要求,更承擔不起費用。

所謂複製那簡直一個笑話,起碼得需要一個非常發達的航空工業,這不是所有國家能夠完成的,只有少數國家能夠擁有的條件,可是擁有這類條件,直接上馬國產型號,而不是防制。


麥田軍事觀察


軍工這東西就好比武俠小說裡的逆天武功,戰機就好比其中的最上乘武功。沒有足夠的內力和基本功,學武只能知其然而不之其所以。

而在這其中,二戰後,美俄屬於內力深厚,武術高強的老師傅,其他國家基本都是這倆的徒弟,其中法國憑藉自己家族家傳內力和功底,很快趕上了這兩個師傅的地步,而歐洲其他國家,由於內力不足,底子不厚選擇了一塊練習陣法,然後讓陣法綜合實力能和兩個師傅媲美。而中國既沒有家傳內力,有沒有一塊練陣法的小夥伴,只好自己從最基礎的開始,先師從俄國師傅,把自己的身體素質練的如鋼似鐵(學到了最基本,最完善的工業體系)之後又從美國師傅哪裡學習到了強大的內力修為(學習了美國人標準化的工業要求),之後再憑藉自己能吃苦,下功夫的練習才慢慢趕上了兩個師傅的水準,不過即便如此,面對兩個師傅的蘇-27和黑鷹,前者也用了將近二十年才吃透,後者更是花費了三十年有餘才琢磨明白。

所以說,天賦,內力強如中國在仿製先進戰機這個逆向工程上都如此費心費力,更何況自身底子還沒有中國厚實的其他國家,即便是被公知吹到天上的日本,仿製美國人的F-16也是在美國人的指導下完成的,而他自己提出的心神直接胎死腹中。

所以說,逆向工程並不簡單,沒有完整的工業體系,即便美國人把戰機賣給你,圖紙送給你,生產線給你搬過來,仿製也是難於登天。離開了美國人提供的這一切還是啥都做不了。


寫遊戲同人的小阿


有句話是這麼說的:“站著說話不腰疼”,其實這個題目剛好說反了,如果他們有這個能力為什麼還要去買別人的呢?戰鬥機是一個國家經濟和綜合工業實力最好的表現,不要說全盤仿製,就算給你現成的發動機、航電、飛控讓你去湊,恐怕世界上有能力完成這個工作的都不會超過10個國家,就是這麼殘酷。

在網上看到一句話很有意思:

抄”是相當見功夫的活,功力高的人,抄別人的東西,分明像是寫自己的東西。功力欠缺的人,寫自己的東西,全然像是抄別人的東西”

“抄”這個字在我們這裡可能就是個動動嘴的事情,很多網友總是用“抄”來形容我們早期航空工業的發展。然而事實上,所謂的“逆向工程”是建立在完善的基礎研究上來進行的,如果沒有足夠的基礎研究的積累那麼連“抄”都不會抄,美國“英特爾”的CPU,所謂的“一堆沙子”到現在誰能做?給你你會山寨嗎?就算把核心全部公開有足夠的工藝生產嗎?如果僅僅把人家的形狀給山寨過來那不叫仿製,這就是所謂的“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人家發動機上的管路折幾個彎你都只能照搬過來,因為你根本不知道折那個彎的作用是什麼,況且像戰鬥機這種東西就連仿製外形都不是個簡單的事情。下圖是越南的A32工廠大修蘇27,即便是這種“大卸八塊”也並沒有讓越南具備設計製造戰鬥機的能力,就連二代機的製造能力都沒有。

在“逆向工程”中最最錯誤的兩個認知就是:逆向工程就是“照搬”而已,“逆向工程”也不需要什麼深奧的科研作為支柱。我們舉個活生生的例子:美國的F-35系列戰鬥機全套出售給全世界十幾個國家,包括加力推力超過20KN的F-135發動機,但是你們就不想想美國哪來的勇氣把這種五代機滿世界散佈?意大利和日本還有總裝線,對這兩個國家來說F-35戰鬥機更為透明。但是,僅僅就F-135發動機世界上最可能仿製出來的就只有英國,就連航空工業非常發達的法國和俄羅斯也只能仿製個“半吊子”,說白了就是基礎工業暫時達不到美國的高度,連這點都做不到談何仿製?毫不客氣的說,即便美國將圖紙交給這些國家他們沒有一個能搞出原版的F-35。

仿製飛機表面上看起來就是“照抄”,但是這裡面涉及到各種基礎科學和國家工業鏈。首先你是否有足夠的相關技術人員和航空工程經驗,因為既然要仿製就必須將整架飛機拆解測繪。然而如果相關經驗不夠的話很有可能裝不回去,這不是沒有這個可能,越南雖然中修也拆機,然而他有烏克蘭和俄羅斯專家協助。拆解後的每個零件必須進行編號,然後進行精確測繪,要知道飛機上的零部件多達數萬甚至十幾萬個,甚至要對鉚釘進行精確分析,如果最終仿製機鉚接不合格會在天上自己散架的。而飛機的外形則更麻煩,現代戰機的外形和佈局都是經過無數次的分析和實驗的,最終才能得出最優值,如果測繪階段就存在較大誤差那麼最終實機的性能會降低很多甚至“徒有其表”,逆向測繪必然會產生測量誤差,所以要測繪完之後必須根據結果重新進行試驗和分析,然而基礎科學不到位根本就得不出正確的結果。

還有就是材料,戰鬥機上各個部位使用的材料是不同的,每種材料的性能也是有嚴格要求的。比如飛機蒙皮需要用到鋁合金或者鎂鋁合金,他可不是你家門窗上用的那種鋁合金窗框,飛機的蒙皮本身就很薄,飛行時還要受到氣流的“撕扯”,在高機動動作時還要承受巨大的過載,飛機蒙皮材料性能不達標在空中自己就解體了。還有我們熟知的發動機,特別是發動機葉片要暴露在1500度以上的高溫下工作,材料的好壞直接影響他的性能和壽命,空有性能但是沒有壽命也是不行的。而材料就像我們做菜一樣,裡面的元素種類、元素配比、冶煉過程都會直接影響材料的性能,而這些東西都是一點一滴積累的,不是靠“照搬”就能搬過來的。

還有加工,就拿我們上面提到的發動機來說,僅僅風扇/壓氣機葉片加工就佔到整個發動機工作量的30%以上。而且隨著現代材料性能的不斷提高,加工難度也在不斷增加,一方面是成型難度,再就是加工精度。目前葉片主要是用精密鑄造、精密鍛造、多軸數控加工中心等工藝,如果每個葉片的誤差都達到零點幾毫米,那麼整個發動機推力將有10%以上的喪失。而且加工完之後還要進行表面處理提高葉片表面的耐磨性、耐腐蝕性等等。也就是說如果連精密加工設備都沒有的話根本無法去談加工,精準測繪、材料、加工工藝缺一不可。

如果一個國家的整體基礎科學和基礎工業不行的話“逆向仿製”就是一句空話,如果測繪偏差損失10的性能、材料性能不足損失10%的性能、加工誤差損失10%的性能、裝配精度損失10%的性能、航電飛控不足損失10%的性能,那麼你這個飛機即便仿製出來也只有原版的一半水平,基本就是個“半廢品”。所以千萬別小瞧一個飛機的仿製,他幾乎把整個國家的基礎科研和工業體系都搬出來了,還涉及到一大堆電子IT行業的問題,一個飛控軟件寫不好飛機就會出大事故。而世界上同時具備上述的基礎科學、材料、加工等等的國家其實根本就達不到5個,其他國家根本不可能繞過飛機的本家獨立仿製,伊朗玩了幾十年的F-14到現在依舊還是那樣,就連二代F-5的零部件都還不能完全實現伊朗國產。


雛菊西瓜Peterpan


對於絕大多數國家而言,現代裝備武器的研發仿製門檻已經很高了,尤其是在飛機、軍艦、導彈等高技術裝備方面,所以這些國家也就只能選擇購買外國武器,甚至有些小國連基礎的維護保養工作都得依靠外國。 在古戰爭中,兵器的因素相對不是很大,冷兵器之間的技術差異還達不到產生決定性影響的程度,而且冷兵器製造較為簡單,只是工藝有所差異導致質量的些許差異罷了,甚至拿起竹竿、木棍削尖都能當作武器使用。

但是隨著技術的發展,武器進入了熱兵器時代,武器技術快速發展,最終到了如今的高技術武器時代,像古戰爭那樣一個小國通過訓練一支精兵在全面戰爭中打敗一個大國的情形已經很難出現,武器開始成為了決定性因素之一。 如今的高技術武器,本身需要多個子系統的協作,就拿第五代戰機而言,需要雷達技術、發動機技術、電子技術、材料技術、機械製造技術等等,研製花費更是動輒幾十億美元,要知道很多國家一年的軍費也不過數百億美元,比如2018年德國軍費也不過358億美元,居世界第9位,更不用說佔絕大多數的小國窮國了。
而仿製也同樣不簡單,依然需要很多子工業部門的支撐,即使把F22戰鬥機的圖紙送給越南,越南人也絕對造不出來同等水平的戰機,畢竟越南現如今連飛機都造不出來,更別說仿製F22這種頂級戰機了。所以這樣的情況下,很多小國基本都將精力花在了投入較低、門檻不高的陸戰兵器、單兵武器裝備等這些方面,而在導彈、飛機、軍艦等高技術裝備方面,直接選擇採購外國產品。


戰爭之王


自主研發,談何容易,其實現在大多數國家都不夠個國家的資格,大多數國家就是一堆垃圾。1945年聯合國成立時只有51個會員國現在快200個了,看上去以後還能增加。現在很多國家都沒有中國一個縣大,大多數國家沒有中國一個地級市大,能比中國一個省大的都算大國了,這麼多小國人口才有多少,怎麼可能有技術生產戰機?你能想象中國一個縣城一個飛機制造廠嗎?你能想象中國一個城市一個飛機制造廠嗎?就是一個省一個飛機制造廠也不現實啊。90%的國家都沒有中國一個省人口多啊。以他們那麼點人口面積自主研發生產飛機不如直接買便宜了。就是英法這樣的國家,自己的生產能力也用不完,必須靠外銷才能讓工廠保持運轉。就算是歐洲那些發達國家,一個個國家全都自己生產軍機,就算研發成本不算,生產線開一天生產的就夠幾年用的,這工廠怎麼存在下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