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兵七千剿灭古印度的大唐外交家,唐太宗亲升其官为从五品

“大漠狼峰孤烟直,天苍地茫啸西番。铁骑踏破极乐土,扬鞭异域蔑沙场。开疆自有王朝散,何必不忘骠骑郎。”这是历史上赞扬唐朝王朝散为国家开疆破土的一首诗。那么,诗中所说的王朝散究竟是何许人也?为什么能得到开疆破土的美誉?他又是怎样“铁骑踏破极乐土,扬鞭异域蔑沙场”的呢?

王朝散,就是唐朝的一名外交官,名王玄策,朝散是唐太宗李世民因他业绩突出、功勋卓著而授予的官职名称,全称朝散大夫,是从五品官,相当于现在外交部的副职司局长。

借兵七千剿灭古印度的大唐外交家,唐太宗亲升其官为从五品


王玄策,唐朝河南洛阳人。唐初贞观十七年至龙朔元年,即公元643至公元661年间,曾三次担任出使印度的使节。他在几度出使印度期间,带回了佛教文物,对中印文化的交流作出了贡献。王玄策一生著有《中天竺国行记》十卷,图三卷,今仅存片断文字,散见于《法苑珠林》、《诸经要集》、《释迦方志》中。

前些年,人们在洛阳龙门石窟发现了王玄策的造佛像题记。但是,让人们敬佩和推重他的不仅是他对佛教文化上贡献,更重要的是他创造了独自一人借兵七千剿灭了古印度的惊人历史奇迹,实现了大唐王朝开疆破土的宏伟蓝图。那么,王玄策这样一个外交官,他究竟是创造出这样惊人的历史奇迹来的呢?

借兵七千剿灭古印度的大唐外交家,唐太宗亲升其官为从五品


唐朝初年,印度半岛分为东、西、南、北、中五大块,分别叫东、西、南、北、中五个天竺,也就是东、西、南、北、中五个印度。而当时最为强大的中印度在统一北印度之后,建立了摩揭陀帝国,便很快与大唐王朝建立了友好关系

唐太宗二十年,即公元647年,李世民命王玄策为正使、蒋师仁为副使率领三十人的外交团队出使印度。恰逢中天竺发生政变,纂位夺权的新王阿罗顺那听说大唐使节入境,竟然派兵两千准备伏击大唐使节。不论如何两千名士兵对三十多人的手无寸铁、毫无准备的外交团队,其后果是可想而知的。

借兵七千剿灭古印度的大唐外交家,唐太宗亲升其官为从五品


但是,王玄策还是带领众人奋力杀敌,并边战边退,后来退入吐蕃境内。吐蕃王松赞干布闻讯亲带千骑赶来救援,结果只救出了王玄策和蒋师仁二人,其他人员尽皆战死,全队覆没。王玄策和蒋师仁二人发誓要灭绝印度,以雪大唐使节被杀之耻!

于是,二人策马渡过甘第斯河和走过辛都斯坦平原,以喜马拉雅山脉为目标,一路来到了尼泊尔。在尼泊尔,王玄策与尼泊尔王谈判时,以迎娶文成公主而与大唐王朝具有友好关系的吐蕃王松赞干布的名义,向尼泊尔借得七千骑兵,同时还檄召临近处各大唐藩属国,外加吐蕃松赞干布派来了一千余名精锐骑兵,人马总数接近一万。王玄策自命为兵马总管、命蒋师仁为前部先锋,率领近万大军直扑印度。

借兵七千剿灭古印度的大唐外交家,唐太宗亲升其官为从五品


在北天竺茶博和罗城外,王玄策率领这支外籍大军以“火牛阵”一仗击溃天竺数万象军。天竺王大惊,守城不出。王玄策一心报仇,采用当时攻城的各种手段,如云梯、抛石车、火攻等等,猛攻一月有余。直到第二年,茶博和罗城兵溃城破,王玄策率兵一路追杀,共计斩杀天竺的三千兵将,天竺兵将落水溺毙者万余,被俘万余,天竺王阿罗顺那逃回中天竺。

王玄策乘势攻入中天竺,并发誓要尽灭天竺。而天竺兵将与他率领的外籍军团一接仗便溃不成军。阿罗顺那弃国投奔东天竺,求得东天竺王尸鸠摩援兵,接着再招集散兵残将准备反攻王玄策率领的外籍军队。王玄策和蒋师仁设下伏兵一举全歼阿罗顺那的残部,活捉了阿罗顺那。最后,阿罗顺那的妻子拥兵数万据守的朝乾托卫城也被王玄策率兵攻破,远近城邑望风而降,中天竺灭亡。

借兵七千剿灭古印度的大唐外交家,唐太宗亲升其官为从五品


由于东天竺援助阿罗顺那,王玄策准备顺势再亡东天竺。尸鸠摩吓得魂飞魄散,忙送上大批牛马,以及许多弓刀缨络财宝,向王玄策谢罪,表示臣服大唐王朝,王玄策方才罢兵回朝述职,同时将阿罗顺那披枷带锁押回长安。李世民得到消息后喜出望外,立即下诏封赏王玄策,授予散朝大夫,从五品。

凭着借来的上万外籍军团就平定了印度,这个英雄就是王玄策,一个非军事专业出身的使节,一个在国外毫无根基的外交官,居然能够完成这样的壮举。实在是世界军事历史上不二的奇迹。只可惜当时的中国对印度知之甚少,在中国人眼里那只不过是一个化外蛮夷之邦而已。

一名外交官借兵灭了古印度,王玄策的神奇让现代的人们看到了当时大唐王朝的国力强盛和国威之远。当真是:英雄风流不尽数,刀马所至皆汉土。真应了汉朝大将陈汤那句话:示明万里之内,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

借兵七千剿灭古印度的大唐外交家,唐太宗亲升其官为从五品


然而令人不解的是,王玄策这样一个曾经创造“世界史上空前绝后的奇功”的唐代外交官曾三度出使天竺的经历却在史书上鲜有记载。究其原因,有人说中国古典名著《西游记》中玄奘法师西天取经的夺目光彩淹没了与之同时代的王玄策,而且他的官位比较低,在正史当中不可能单独为他树碑立传。一个人出名是要靠宣传的,在没有任何宣传的情况下,这位英雄最终为世人所遗忘。

但幸好我们今天还能在历史的夹缝中寻觅,读到这段故事,这真是一种幸运,我们也该执起笔来,写下我们自己的故事,这些故事,许在未来可以还原我们今天的历史呢,您说是吗?各位还有什么看法欢迎留言讨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