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柑橘鼓起村民“錢袋子”

柑橘,是咱們百姓家中最為常見的一種水果。可播州區桂花橋街道辦事處五樁社區的種植戶,卻把這小小的柑橘種植,當成了村民們養老、致富的“搖錢樹”。


播州區桂花橋街道辦事處五樁社區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農戶們種植的柑橘品種為溫州蜜橘,是從上世紀九十年代起開始種植的,社區的柑橘種植主要以上灣組和堰塘組為主。


播州區桂花橋街道五莊社區 工作人員 譚德紅說“以前上灣、堰塘由於離我們轄區比較偏遠,道路不是很方便,所以是我們社區應該算是最貧窮、落後的兩個組,通過近幾年柑橘種植發展,人均收入可以達到兩至三萬元,也算是我們社區最富有的兩個組。”


目前,這兩個組共種植柑橘面積1000餘畝,掛果面積400餘畝,涉及農戶120餘戶,每年可為當地農戶帶來400萬元以上的經濟收益。


播州區桂花橋街道五莊社區 工作人員 譚德紅說:“如果說是盛產期,一千多餘畝全部盛產可以達到近千萬元的收入。”


種植戶餘永康告訴記者,他今年68歲,以前他一直都在外打工做點小生意,勉強維持一家人的生活。2003年,由於自己年歲已高,覺得在外打工做生意已力不從心,於是他在當地村民的帶動下種植了10餘畝的柑橘,沒想到幾年之後,這十畝餘地的柑橘給他帶來如此好的經濟效益。


種植戶 餘永康 說:”大年收十四五萬這些,但如果是小年的話就少,不到十萬塊錢,反正平均就是十一二萬。”


面對豐厚的收益,餘永康一邊剪枝,還一邊高興的為記者算了一筆賬。


種植戶 餘永康說:“ 種柑子就比種莊稼強得多了,種莊稼,喂點豬,搞不贏這個,因為像這塊兩畝多地,收三千斤苞谷的話,就說厲害了,三千斤苞谷按現在的單價的話,一塊一斤苞谷的話也才三四千塊錢,像我這個(橘子)的話,如果說是,在明年來說要收這麼多,我計劃要收四萬塊錢,至少都要收這麼多。但是種苞谷、菜的話,十年的苞谷才趕得上柑子。”


餘永康覺得柑橘種植不僅人工少,管理簡單,同時果樹掛果之後,每年都會給他帶來一定的經濟收入,他認為對於一個上了年紀的老人來說,還真是一個不錯選擇。


種植戶 餘永康說:“ 這個道理,我們邊在做邊在想,就考慮到老了,上了六十歲以後,打工人家也不要你了,就在家裡整一下這些,反正零用錢不缺,就是這個道理。”


今年40歲的貧困戶劉發亮告訴記者,2007年,由於自己不幸遭遇車禍,喪失勞動力之後,妻子也離家出走,他與14歲的女兒和年邁的父母生活在一起,一家人的經濟來源,全靠這兩畝地的柑橘林。


種植戶 劉發亮說:“ 像我最好的年,其實就是萬多塊錢的樣子,就從2005年開始栽的,(接)總體來說,這個經濟著實比花生、玉米這些價錢要好點。”


從部隊轉業回來在外打工的劉發璽也告訴記者,他們家從1992年就開始種植柑橘,當時父親種植柑橘是因為家中兄弟姐妹多,家庭經濟負擔太重,父親希望通過柑橘種植,能為家裡增添一點額外的經濟收益,填補家用。


種植戶 劉發璽說:” 第一批是10畝左右我家,種了之後,大概在五六年之後,看到了效益,所以隔了兩年之後把所有的土地全部都種上柑橘,但是也沒有失望,確實帶來了很好的經濟效益”


劉發璽一家在嚐到了柑橘種植的甜頭之後,先後又種植了20餘畝。目前,他們一家共種植有30畝柑橘林,每年可為他們至少帶來10萬元以上的經濟收益。


種植戶 劉發璽說:“ 如果天氣好,產量也好,大概可以達到20多萬,20萬要出,反正,如果是說歇年、小年、天氣不好的話,有10萬左右。”


近幾年來,由於村民們種植的柑橘品質好,再加上交通的便利、信息發達,所以村民們種植的柑橘很是暢銷,經濟效益也越來越好。目前,柑橘種植除了本地的農戶一年比一年多之外,附近的一些村民也都加入到了柑橘的種植。


種植戶 劉發璽說:“ 現在每家每戶都種起(柑橘)了,種得少的,一年的收入起碼,就是柑子這一塊,種得少的,起碼都有個幾萬塊錢,相當於一個人在外面一年的收入了,所以這個我覺得還是比較可觀的,也是比較好的。”


為把柑橘產業做大做強,下一步社區居委會將把農戶們種植的柑桔全部統攬下來,包括每年的病蟲害防治,都由社區進行統一管理,農戶可以以土地的名義來入股,年終直接進行分紅。除此之外,社區還將通過外面的企業,聯手打造農旅一體的康養項目,為當地種植戶增加更多的經濟收益。


播州區桂花橋街道五莊社區 工作人員 譚德紅介紹: 下一步,通過在政府的帶領下,結合鄉村振興工作,把上灣、堰塘組的柑橘基地,然後播雅溼地公園、鄉韻莊園一起來形成一個康養加休閒娛樂、觀光旅遊為一體的綜合性基地,然後這樣來增加農民的收入,讓農民的經濟收益更上一層樓。


記者:曉梅 煜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