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決大學畢業生就業難的辦法:只保留重點一本大學,其他全部轉為職業院校,你認同嗎?

家有兒女悅教於行


應該本科同大專區別出來,大專不能稱為大學,還有應該取締職中升大專,大專升本科,那才真是笑話,函授,成人自考也全部取消,那樣就沒有滿街都大學生


該不該1504


作為教育從業者,我認同你的觀點!

現在的大學生就業中,最尷尬的其實就是二本和三本的學生,特別是三本!

個人認為,究其原因還是在於二本和三本學校的師資、設施設備太過落後,而且培養定位不清,培養技能操作型人才吧,心有不甘,培養學術型人才吧,又沒有足夠深厚的師資力量,而且在考研的時候也不佔優勢!

所以把一些二本和三本院校改為職業院校,大力培養技能操作型人才是很不錯的選擇。

當然,以現在的體制,想要把這些二本和三本轉為專科是不現實的,雖然都為高等院校,但是專科和本科是有等級上的差距的,很多民辦專科學校的校長在管理過程中,很大一個目標就是讓民辦專科變成本科,而很多公辦專科院校也是以升本為重要目標,所以本科是專科的目標,而讓本科變成專科肯定也是不現實的。但是,可以把現在的二本和三本院校改變成應用型本科院校,把培養的目標和課程、實習的設置為技能操作型人才培養,這樣相信可以對就業現狀有所改變。

同時,降低一下大學生創業的鼓勵和宣傳!現在很多就業率不高的學校有一個非常有趣的現狀,就是就業率不高,不把經費用在改善教學設施,聘請名師上面,而是創辦創業孵化基地,大力鼓勵創業。當然,大學生創業是很好的,但是過分宣傳,造成大學生全面創業就有失妥當了,創業本就是艱難的事情,遠比就業的挑戰大,而讓一個沒有就業能力的學生去創業,那就是把學生往火坑裡面推。我在重慶三本院校上班,學校的後門就有一個學校開辦的創業孵化大廈,宣傳和包裝是很到位,但是實際上孵化出來的項目並不多,學生創業更多是種體驗,或者是頭腦發熱的行為,真正解決就業問題的很少很少。與其把這些經費用來鼓勵創業,真的不如拿來搞好教學,讓學生更具備競爭力!

當然,我們能夠想到的問題,國家相關部門肯定也是想到的,而且也有所體現,比如現在高考考一本越來越難,但是考專科越來越容易,現在大學裡面確實有應用型本科的說法,我相信在不久的將來,肯定會出現你所說的構想,同時也能很好解決大學生的就業問題!

如果我的回答對你有幫助,歡迎點擊我的頭像“關注”升學規劃吳瀚老師!





升學規劃吳瀚老師


我目前是一名在讀研究生,對於題主的觀點當然不認同,不是重點一本大學生就不配讀大學了嗎?難道只有考上了一本才能讀大學?如果是這樣的話,社會的文化程度將會被拉低,科研人員也會更少。社會不需要太多的本科生嗎?並不是,社會需要本科生,需要一群懂得理論能做實踐的大學生,而不是需要只會實踐的職業人才。普通大學生並沒有眼高手低,而是一個接受了二十多年教育的畢業生不應該得到如此低的待遇,這並不是本科生不行。

只保留重點一本大學,將出現的問題是能讀大學的人越來越少

重點一本難考嗎?當然難,每年考上重點一本大學的人不超過高考人數的15%,如果只保留重點一本,那剩下85%的人都只能去讀“大專”,這公平嗎?其實不公平。考不上重點一本的人中也有大量的人才,他們可能僅僅是在高考中發揮不好,又或者高考並不適合他們,但他們卻能很好地適應大學的教學和環境。如果在一次高考中就將那些考不好的人篩掉,那我們的社會兩極分化會更大,好的人會更好,“差”的人卻很難再往上爬。

讀好大學並不是高考成績好的人的“專屬特權”,那些考試不好的人也同樣有著一顆名校夢,請不要一次考試就將他們全盤否定。

如果二本學校都變成職業院校,那社會將更多“無用之才”

職業院校畢業提供什麼?畢業證。而本科院校畢業提供什麼?學位證和畢業證。本科畢業時用人單位在招聘會要求必須要有學位證,沒有學位證就意味著找不到工作,學位證是證明學生掌握某一專業知識的憑證。如果全都是職業院校,那清一色的只有畢業證學生,那企業怎麼評定一個人學習的好壞,是否掌握專業知識,都無從考證。當然,這也會造成另外一個不好的影響,那就是職業院校學生多了,那更多的學生不想學習,因為沒有學位證的要求,也沒有更多的畢業要求。

所以,保留重點一本大學,其餘高校全部劃為職業院校,這簡直是空談,不可能實現,效果也不可能比現在好。

如果你也喜歡我的回答,請關注、點贊、評論、轉發!


頭文字Li


職業院校畢業生不是大學畢業生?!大學畢業生就業難,實際反映的是供需矛盾問題。說得具體點,是好的就業崗位數量較少而畢業生數量多。現在,連初中畢業生都可以輕鬆就業,憑什麼說大學畢業生就業難?!說白了是大學畢業生過於高估自己,挑肥撿瘦,苦的累的收入低的崗位不願去幹。不願去基層農村,不願去偏遠貧困地區。就拿我們縣和附近幾個縣來說,很多年輕人跑去外地打工,也有部分人什麼都不幹,村裡很多農活都沒有人做,因為我們是邊境縣,鄰近越南,大批越南勞工湧進來,每人每天最低工資120元。而很多年輕人寧可在縣城租房子做保安、做店員,每月工資2000-3000元。我們的結論是:不是沒有活幹,而是很多活中國人都不願幹,包括種田養殖。


李文151442606


提出這個問題的人,對中國的高等教育和就業問題一定有什麼誤解。真經在高校工作,對這種說法不認同。

首先要指出的是,一本、二本、三本只是高考中的招生批次而已,而所謂重點大學、985、211、雙一流也只是國家的一種支持計劃而已,拋開這些名詞,這些高校的性質是完全一樣的,都是本科院校。目前在中國,有一千多所本科院校,而985、211等重點大學只有100多所,10%都不到。

我們假設一下,如果把其他90%的本科高校都取消掉,中國會變成什麼樣子?

一方面,本科及以上學歷畢業生一定會更好找工作,以前一年400萬本科生,現在一年40萬本科生,那用人單位一定搶著要。本科生的就業問題肯定是解決了。

但另一方面,專科、職業院校畢業就業就成大問題了,原本只有400萬專科生,現在飆升到800萬,就業問題一點沒解決。

第三,由於本科生太少,碩士、博士也相應縮小,中國形成以專科生為主的人才結構,人才水平不但不能提升,而且還大幅下降。



所以,靠拆本科的東牆去補專科的西牆,絕對是荒謬的。真經並不反對職業教育,甚至希望專科學校不要一窩蜂地去升本。但真經認為,這些都不是解決大學生就業問題的關鍵。因為中國不僅僅是大學生要就業,各個層次的人都要就業,你改變得了大學生的比例,但改變不了勞動人口的數量。中國就那麼多崗位,就是那麼多人要吃飯,這是沒辦法改變的。

此外。說實話,真經一直不認為本科生就業有多難,全國具有本科生學歷的人僅佔5%不到。中國廣大的縣鎮是缺少大學生的,但大家就是不願意去,大家都往東部、往大城市擠,這種地域不均衡才是就業的關鍵癥結。




更重要的是,本科教育和職業教育並非只是學歷上的差距,可以說是有本質上的差異。這種差異主要在於通識教育,也就是說,本科生重在培養全才,以思維培養為主,專科生則重在培養專才,以技能培養為主。前者對人的培養更全面,可以讓人從事多種職業,而後者更精神,但一旦這個行業消退了,那他們職業發展就難了。就比如說前段時間大火的小龍蝦專業、電競專業,如果這個行業未來不再熱門了,專科生的專業技能就失去價值,但本科生的思維則可以幫助他們適應新的職業。所以,比起把這些學校改成職業學校,真經更傾向於把這些學校建設成類似美國的社區大學,作為通識教育、終身教育的場所,用來提升國民的素質。


高校人才真經


首先要糾正一下,你的這個觀點,並不客觀,並不正確,並不是我國所有的一本科大學都是研究型大學,我國的本科大學分為教學研究型大學和應用型大學兩種形式,就是所謂的一批本科重點大學中涵蓋的應用型大學也不少。譬如行業特色鮮明的電力類,民航類,鐵道類的相關院校,都是屬於應用型本科大學。而這些大學中有不少一本大學在全國的重點批次進行招生,所以,你的這個觀點值得商榷和探討。

另一個值得商榷和探討的關鍵是,大學生就業難的問題。其實現在的大學生根本就業就不存在困難的問題,只是大學生對自己的定位問題,認識問題,擇業觀的問題發生的偏離和扭曲,眼高手低,好高騖遠。導致他們沒有找到工作,並不是沒有充分的工作崗位來滿足大學生的需求的問題,所以,你的這個觀點,也不客觀,不現實,不正確。

現在的大學生總認為是自己是大學的畢業生,我只有一身的能力和本事,豈不知和社會的實踐和工程的實踐和工作崗位的要求,還存在著一定的差距,需要在工作的過程中,不斷的完善豐富和提高,過高的對自己進行的評估,因而導致了在擇業的過程中眼高手低,思想理念沒有結合自己的實際,始終不能選擇到自己滿意的工作。

我們可以對大型的人才招聘會的現場進行調研,我們可以客觀地看到許多用人單位急切地找不到相關的應用型人才,而許多大學生卻不能找到自己滿意的工作,這個問題值得我們深思。

好多大學生剛愎自用,傲視一切,目空一切,認為自己是本科大學的學生,認為自己是重點大學的學生,根本對自己學校的性質,自己專業的性質和用人單位的要求知之甚少,本身自己學的就是應用型大學學的應用型專業,應該腳踏實地,深入工作的實踐,去進行實際訓練,豐富自己的理論知識,提升自己的工作能力。然而卻盛氣凌人,目無一切,因而,找不到滿意的工作。

但是我最後非常同意你的觀點,讓那些盲目升格為本科大學的學校,讓那些進入一批本科重點大學的應用型大學回歸自己的本位,迴歸自己的本真。培養應用型人才,一方面也能夠解決我國工程人才緊缺的現狀問題,一方面也使這些大學生能夠冷靜的理性的給自己準確的定位,認識到自己所學專業的實際,認識到自己院校的層次,這樣才能從根本上解決大學生就業難的問題。因為你本身學的就是實踐能力強,動手能力強的專業,你就應該深入我國社會建設的一線的實際中去工作。這樣才是科學的合理的高等教育的體系的設置,我非常同意你的這個觀點。


金牌高考志願填報專家


提出這個問題的人,和掩耳盜鈴有什麼區別,把一本以下的大學生全部轉為職業院校,大學生的就業率是瞬間就提高了,但是這解決問題了嗎?把一本以下的大學改為職業院校,不把這些學校畢業的學生稱為大學生,所以成功瞭解決了大學生的就業問題,這不是文字遊戲是什麼?難道這些大學轉為職業院校之後,培養出來的學生就不需要就業了嗎?

我們來看個數據,以2017年為例,當年一本錄取人數114萬,本科錄取人數309萬,如果把一本以下的大學全部改為職業院校,那麼將會涉及195萬大學生。這可不是個小數,全部轉為職業院校,在他們畢業之後,有這麼多的工作崗位嗎?結果肯定是不但不好找工作,還搶了原先職業院校學生的飯碗。

我看到你還提到,本科院校是培養的研究型人才,對學術要求比較高。這一點就錯的更離譜了,本科生畢業距離研究生人才要求還是遠著呢,學術更是無從談起,有幾個大學生大學畢業的時候做出了研究成果。如今大學生的培養還是通識型的教育,就算是研究生都不敢稱是研究生人才。

大學生的就業問題是個系統性的問題,不是說把大學改為職業院校,或者把大學生全部升為研究生就能解決的。


考研小秘書


不認同。如果按照你這麼說,那麼政府是不是也可以每年只招50萬本科生,剩下的全部是專科,那麼請問你家裡誰能上本科,分配到每個省也就5%,也就是說一百萬人中有5萬個人上本科,這樣子肯定就解決了就業。還不需要那麼多一本了,只要116所大學,每所大學招生4000多人就可以了。其他的全部變成職業學校,然後每個省就按照高考報名人數*5%來確定名額,比如河南有100萬人參加高考,分配到大學名額就5萬;北京有6萬人參加高考,分配到大學名額就3000人。這樣子多公平公正,徹底解決就業問題了。然後研究生不招多,每年就招10萬人,保證全是精英人員。


夢中的心理


我是一葉知秋有仙則名,我來回答。

21世紀什麼最貴?人才!科技是第一生產力,可不是說說而已!國家的競爭很大一部分在科技的競爭,而科技的支撐在於人才,為什麼中國近些年在5G、高鐵、航天等各方面迅猛發展,歸根結底是因為中國各高校培養的大規模人才、大量工程師!



而現在竟然有人說中國大學生就業難,要把一部分大學轉為職業院校不知道這是在增強還是在削弱中國的競爭力!中國每年有1000萬左右的大學生,今年是874萬畢業生,多嗎?

看看美國2018年的數據,美國2018年有422.6萬本科畢業生、167.3萬碩士畢業生、37.4萬博士畢業生!而中國呢?2018年畢業的碩士研究生80萬左右,博士畢業生不到8萬,碩博士全面落後美國,本科生是美國的兩倍,可我們的人口是美國的4倍!


美國為什麼不把大學生轉為職業學校的學生呢?因為美國不傻!高等教育發展的一個階段就是大眾化教育,這體現了國家的進步和發展,同時也是國家實力的體現。

曾經有美國頂尖名校的校長跟美國教育部長說,以後國家經費全給他們這些大學就行了,他們肯定能完成的比普通好學校好的多,但教育部長怎麼說,我給他們經費是讓他們出成果不是,是讓他們培養人才!

不同高校培養不同層次的人才,但他們都是國家需要的人才,解決大學生就業問題不是消減大學數量,二是產業升級,提供更多崗位,把蛋糕做大而不是把其他人趕走才是正確思路!


一葉知秋有仙則名


這個建議很好!

一個國家有培養很多工程師的生態份圍(願意學的和願意教的),那國家的發展速度和效率會很高。

我們國家可以成為這樣的國家,但要改變一些政策,改變價值導向。像拿駕照一樣,崗前一律要有專業技能培訓並考試(最好以公開公平公正形式出現,以免流入形式和走過場)。

以某個在校年齡段的年輕學子為對象,以某個時間節點為起點,開展未來上崗資格證認證工作。當然國家層面要調整社會老養保險、工資收入分配、職業競級等相關配套工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