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遇到诱惑的时候应该怎么办,《画皮》告诉你答案

引言

在中国的小说史上,明清可谓是小说盛行的一个时期。四大名著基本上都成型于那个年代,还有各种各样扣人心弦的小说。成为那个年代的标志。

而我们今天要谈的这一篇小说,就出自明清著名文学家蒲松龄的《聊斋志异》。

谈到《画皮》,我想大家应该都不陌生。毕竟这一篇小说,被多次改编成电影和电视剧。从最早1966年拍摄的《画皮》到最新2011年拍摄的《画皮2》,故事可谓是风格大变,从一部完完全全的恐怖片,变成了富有家庭伦理剧味道的恐怖电影。

但是不管是哪一部电影,都把《画皮》拍成了恐怖片的样子。画皮挖心的情节曾经让很多人晚上睡不着觉。确实,这部小说是一个鬼故事,而鬼故事在我们现在人看来就是一个恐怖故事,所以这些电影都是按照恐怖片的风格拍摄的。

电影归电影,小说归小说。一般来说,翻拍这件事,就是忠于原文,但是高于原文的。所以,现在的电影《画皮》,已经看不出它原来的样子了。那么,原文到底是什么样的呢?蒲松龄仅仅是想给我们讲一个鬼故事吗?这就是我们今天主要探讨的问题。

当我们遇到诱惑的时候应该怎么办,《画皮》告诉你答案

画皮2剧照



本篇文章纲要

1 蒲松龄笔下的《画皮》是什么样?

2 画皮究竟是什么?

3 蒲松龄想要告诉我们什么?


1 蒲松龄笔下的《画皮》是什么样?

我们先来看第一个问题,要开始这个问题,我们必须先回归原文。具体的文章我就不再说了,我在这里挑一些重点来说。

1.1 王生简介

文章的开头写王生和画皮是如何相遇的,这里面很有文章。

首先交代王生这个人是谁,说了四个字“太原王生”。也就是说,我们知道王生是太原人,但是,仅此而已。

话说这里是不是有点不太对劲啊,古代的文章凡是写人的,不应该这么简单啊,最起码,还要交代这个人的职业、性格之类的信息啊。就像《聂小倩》这一篇,一开始介绍了宁采臣这一个人,但是蒲松龄可不仅仅说了姓名和籍贯,最起码,还交代了宁采臣的性格特点。但是蒲松龄在这里只是说了四个字,这其中必有深意。

具体深意是什么,我在这里先把结论告诉大家,在这个时候,大家应该还不能很好的理解这个结论,别担心,等大家看完这一篇文章,就能理解了。

一般来说,蒲松龄在这里什么也没有交代,并不是因为这些信息不重要,而是他相信读者,他相信读者的分辨能力,我们作为读者,一定能从王生后面的表现看出来这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而且,好人千篇一律,坏人各种各样,他在这里把所有的信息都交代了,这样一个人物在我们的心里只能是一个纸面上的二维人物,只有通过我们自己的思考和感悟,才能让这个人物真正活在我们的心里,成为一个三维人物。

1.2 王生和画皮相遇时的对话

介绍完王生,后面就直接写到了王生和画皮的相遇,他们相遇的时候发生了一段对话,在我看来,这段对话是整个文章最有意思的地方。

我在这里先直接引用原文,后面我再讲解。

原文是这么说的:

太原王生,早行,遇一女郎,抱襆独奔,甚艰于步。

急走趁之,乃二八姝丽。

心相爱乐,问:“何夙夜踽踽独行?”

女曰:“行道之人,不能解愁忧,何劳相问。”

生曰:“卿何愁忧?或可效力,不辞也。”

女黯然曰:“父母贪赂,鬻妾朱门。嫡妒甚,朝詈而夕楚辱之,所弗堪也,将远遁耳。”

问:“何之?”

曰:“在亡之人,乌有定所。”

生言:“敝庐不远,即烦枉顾。”

好,以上是原文,我们下面来一句一句看啊。

第一句,王生早上在外面走,看见一位女郎正在急急忙忙的赶路。他就追赶那女郎,一看,是个大美人儿。

我每次读这一句话的时候都挺想笑的,大清早你散步就散步呗,看见个女的你就追上去,你到底想干嘛?

看见对方是个美人儿,那王生就走不动了,脚步不由自主跟着美人走了,然后就问她:“你为何在夜里匆匆忙忙的赶路啊?”

这问题在我们看来很正常,但是仔细一想,这就完全是个十分不正常的问题。大半夜的,王生出来散步,可疑!看见个女的就去追人家,可疑!上去直接问人家你为何赶路啊,更加可疑。

我们仔细想一下啊,假如一位十八九岁的少女晚上在街上走路,路上基本上一个人也没有,突然间跟来一个男的,还问少女去哪,我们仔细想想这个场景,就觉得细思极恐、很不正常啊。

之后少女没有直接回答王生的问题,而是说了这样一句话:“在路上走路的人,不能帮助我解决烦恼,何必问呢?”

这句话也有很多可疑点。首先可疑点第一个:路上有个男的跟踪你,还和你搭讪,你居然能回他的话。我想问问各位朋友,假如是你,你会这样做吗?

可疑点第二个:人家问你为什么匆忙赶路,你却和别人诉苦,你想干什么啊?各位朋友,你说这像不像一个羸弱的人,带着钱包,并且告诉劫匪,你看,我有钱,我也很弱小,你快点来抢我吧!能说出这种话的只有两种人,一种是只是看上去很羸弱,还有一种就是刚刚从精神病院逃出来的。反正不是正常人。

可疑点第三个:你说这个话到底有什么深层含义?是不是就是告诉王生,我有苦难。王生如果真的贪图美色,一定会问,是什么苦难。所以,这句话是一个有潜台词的话。

王生果然说了,你有什么苦难,也许我能帮你。

少女接下来就讲了一个比较凄惨的故事,和上面一样,明明对方就是一个捕猎者,你作为猎物非但不逃跑,还告诉人家自己有多惨,这个少女肯定不是正常人。

在这里可能有人要说了,没准封建时代的女性都是这样呢,可能这个少女只是自己太悲惨了,鲁迅笔下的祥林嫂不就是这样吗?

鲁迅笔下的祥林嫂,和这个有区别,因为祥林嫂是在白天,向着那些熟人诉说自己的孤苦无依。但是这位少女呢?在夜里,还是对着陌生人说。要谈比较,《醒世恒言》里面有一段倒是非常适合作为比较。

那一段的主人公陈二姐误认为自己被丈夫卖了,夜里就偷偷逃回家,在路上遇见一个陌生的男子。男子问她:“你去哪啊?”陈二姐当时的处境和现在少女所诉说的基本上是一样的,陈二姐刚刚被丈夫莫名其妙给卖掉,面对男子的询问,陈二姐只是说:“回家探亲。”其他的什么话都没有。这才符合正常人的逻辑,这才是封建社会真正的样子啊。

等少女讲完了自己的悲惨遭遇,对于一个正常人来说,应该表示同情。但是王生却不是表示同情,而是直接问她“你打算逃到哪里去啊?”这问题,有必要问吗?在我看来,这个完全就是一个多余的问题,你有没有能力帮助别人呢?没有(如果真的有,后面王生为何要泄露画皮存在的秘密)。那你问人家打算到哪去不就是有其他的意思了吗?

这女的也不推辞,直接说,我没有地方可以去。这明显就是想让王生把她带回家啊,这潜台词也太明显了吧。

就这样,在两个不太正常的人之间发生了一段不太正常的对话,从而导致了一个不太正常的结果——王生把美女带回去了。

清代的评点家何守奇说这个女子的三句话就是“三挑之”三次来引诱王生,诱惑他把自己带回家。现在通过我的讲解,我相信大家也能理解“三挑之”的具体含义了吧。

当我们遇到诱惑的时候应该怎么办,《画皮》告诉你答案

1.3 陈氏和道士的担忧

王生把少女带回了家,少女请求王生不要把自己的行踪告诉任何人。王生也答应了,但是他并没有遵守自己的承诺,这也是画皮要他命的直接原因。

王生家里还有个老婆呢,老婆担心这个是人家的逃妾,王生把她藏起来,如果被发现,最后是要吃官司的。王生不听。

王生在外面的时候,一个道士看它印堂发黑,好像有邪气,就劝告王生,王生以为他是为了做法事赚钱,所以依然不听。

1.4 识画皮,被挖心

这一段是整个文章写的最为详细的一段,蒲松龄着重描述了画皮把身上的皮脱下来,以及王生吓得半死的样子。原文当中是这样说王生的:“睹此状,大惧,兽伏而出。”说他像一只兽一样爬了出来。

而真正的画皮是什么样子的呢?见一狞鬼,面翠色,齿巉巉如锯。就是一只绿色的鬼怪而已,完全就不是什么美女。

被挖心的情节,原文是这样写的:

(画皮)取拂碎之,坏寝门而入。径登生床,裂生腹,掬生心而去。

画皮打碎了拂尘,破坏寝室的门进去,直接跳上王生的床,撕开他的胸膛,把他的心直接掏了出来。

我相信看过《画皮》电影的人,听到这一段都觉得很害怕。

但是我想请大家注意一个细节:当时和王生同样在寝室内,同样在床上的还有一个人,他的妻子,陈氏。

画皮掏了王生的心之后,直接走了,没有杀害陈氏。我们来分析一下啊,这个可不可能是因为外力因素?陈氏会武功吗?陈氏是燕赤霞吗?当时道士来了吗?陈氏难道躲起来了吗?都没有,那么,画皮没有杀害陈氏,不可能是外在因素,只可能是内在因素。

也就是说啊,画皮没有杀害陈氏,就是因为它根本不想杀陈氏。

我们结合前后文可以了解到,画皮这只鬼,只是为了找一个合适的隐蔽的地方来投胎罢了,它根本就没有杀生的意思。而王生违背了一开始的诺言,所以画皮才杀了王生,而无辜之人陈氏则全身而退。

1.5 陈氏与乞丐的对话

这是全文的最后一段,画皮被道士用法驱散之后,陈氏请求道士救王生一命。道士告诉陈氏,让她去找一个乞丐,乞丐有救王生的办法。而且警告陈氏,她会遭到羞辱。

陈氏就去找了,找到乞丐之后,陈氏和乞丐也发生了一段十分有韵味的对话。

乞人笑曰:“佳人爱我乎?”

陈告之故。

又大笑曰:“人尽夫也,活之何为?”

陈固哀之。

乃曰:“异哉!人死而乞活于我。我阎摩耶?”

怒以杖击陈。陈忍痛受之。

市人渐集如堵。

乞人咯痰唾盈把,举向陈吻曰:“食之!”

陈红涨于面,有难色;既思道士之嘱,遂强啖焉。

觉入喉中,硬如团絮,格格而下,停结胸间。

乞人大笑曰:“佳人爱我哉!”

乞丐一上来就问她:“美女,你爱我吗?”这分明就是色狼说的话啊,你就是一乞丐,还有脸问人家爱不爱你。也就是说,陈氏一上来就被侮辱了。

之后乞丐又问了她第二句话:“你丈夫都这样了,为什么让他活过来呢?”意思就是说啊,你丈夫是因为贪图美色才死的,你救他有什么用呢?万一他以后再去追一个美女,你怎么办呢?

陈氏没有话说,只是苦苦哀求乞丐。

乞丐这下发怒了:“好奇怪啊,人死了你却来祈求我,我难道是阎罗王吗?”并且还用手杖打陈氏,陈氏可谓是被羞辱到了极点。

但是就算这样,乞丐还是不够,又让她吃下自己的痰。你说这恶不恶心?陈氏最终还是吃下去了。

我真的很佩服这个陈氏,为了自己的丈夫,为了自己的爱,竟然能做到这样的地步。与此同时,我们一对比就知道了王生是一个多么无耻的混蛋。

1.6 结局的深意

蒲松龄在安排最后结局的时候,真的花了很多的心思。我们就来看看,结局到底怎么样。

王生最后被救活了,怎么被救活的啊?乞丐的那一口痰,后来被陈氏呕吐了下来,变成了一颗心脏,王生就这样得救了。

结局这样安排,我觉得这是蒲松龄对王生最大的批判。

王生虽然复活了,但是他的心脏,竟然只是一颗痰做出来的。而痰的来源,是陈氏的呕吐。

很巧,对吧?也很想鼓掌,对吧?这三件事情竟然能连起来,而且给我们读者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所以我说,蒲松龄在结尾真的是精心安排了,要不然也不会起到这样的效果。

当我们遇到诱惑的时候应该怎么办,《画皮》告诉你答案


2 画皮究竟是什么?

上面一小节,我们把整个文章探讨完了,现在我们来解决第二个问题:画皮究竟是什么呢?它象征着什么?

在王生的眼里,画皮是美女。

在陈氏的眼里,画皮是祸根,留下来是要吃官司的。

在道士的眼里,画皮是鬼怪,害人的鬼怪。

也就是说,对于同一件事物,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虽然和客观实际可能有些差别,但是陈氏和道士都把画皮看成一个可能带来灾难的事物,不管怎么样,他们还是看出来了画皮的根本属性。这东西是害人的,趁早弄走吧。

但是王生不听啊,陈氏劝他,他以为陈氏是嫉妒。道士劝他,他以为道士是要挣钱。王生为何会这样想呢?

一般来说,我们每个人在考虑问题的时候,会优先把自己带入到这个环境当中去,来考虑自己在这样的情况下会怎么处理这个问题。从这个角度来看,

王生能这样想,只能是因为王生自己是一个只顾及自己利益的人,所以他才会把别人想象成和他一样的人。正是这样的人,才会被利益诱惑,从而看不见事物的真相。

在蒲松龄的文章里面,画皮就是一种诱惑,诱惑像王生这样的色鬼。一旦被诱惑住了,就不能看见事物的真相,从而导致致命的危险。

3 蒲松龄想要告诉我们什么?

通过上面这么长的论述,我相信大家对这个问题已经有自己的看法了,我在这里就简单总结一下。

首先,蒲松龄想要告诉我们:我们看见的未必就是真的。

画皮看上去是美女,实际上是个妖怪;乞丐看上去是乞丐,实际上是个神仙;痰看上去是痰,实际上却是一颗鲜活的心脏。万事万物都有它的背面,我们不能被表象所迷惑。

第二条:绝对不能被欲望迷惑。

王生被美色诱惑,直接被挖了心。虽然他最后被救活了,但是我们在实际生活当中可没有像这样的妻子,像这样的乞丐能救我们的命啊。我们能做的,只是擦亮自己的双眼,不要被欲望蒙蔽双眼。要记住,天上不会掉馅饼。

第三条:我们一定要靠自我救赎,不能等待其他人来拯救自己。

王生的命最后是被陈氏救起来的。就像我上面所说,我们生活中可没有这样的陈氏来拯救我们。我们唯一能做到的就是自己拯救自己,完成自我的救赎。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社会中,安然前进。


本文资料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本人将立刻删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